【西青宣傳】藍天白雲成「常客」:今年以來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8

2020-08-30 愛西青

湛藍的天空,白雲朵朵,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最近,津城「藍天白雲」的美景圖在朋友圈中刷屏了。

無論在上班途中,還是在踏青郊遊的路上,抬頭看到碧藍的天空,人們總忍不住拿出手機拍照。有市民為此自發組織起藍天「打卡」拍照分享,記錄下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呈現出的不一樣的風景。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我市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百姓的藍天白雲獲得感顯著提升。

截至8月28日,我市8月PM2.5平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7天。今年以來,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達到開展監測以來的歷史同期最好水平;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49天,同比增加10天。

企業領跑減排增效

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實踐見效。

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我市一直積極引導企業提標改造,挖掘減排潛力,使「綠色、環保」逐漸成為一張叫得響的企業名片。

近年來,我市突出石化企業的龍頭減排引領作用,加快實施煉化企業的生產工藝、物料儲罐等全流程升級改造,全面提升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汙染管控水平,建成國內一流的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傳統煉化企業延遲焦化裝置的除焦、輸焦、轉運操作,均為敞開式設備和開放式操作,會向大氣排放VOCs和粉塵,對環境造成汙染。而當記者走進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煉油部時,發現這裡採用的已經是安全環保型延遲焦化密閉除焦、輸送及存儲的成套技術。把除焦裝置封閉起來,極大地改善了焦化裝置現場的環境。

企業主動減排增效,其積極性主要來源於政策的指揮棒效應。

為推動減排增效,我市因地制宜,多次提升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實施排汙許可證制度,並在秋冬季重汙染天氣期間,根據工業企業環境績效水平,實施差異化應急減排,不搞「一刀切」。對鋼鐵、焦化、玻璃等難以臨時限產減排的工序,提前協商企業採取生產調控措施;對環境績效明顯優於行業水平的環保標杆企業,則科學降低減排比例要求。

在實施環保提標改造、解決了廢氣治理設施處理效率低且廢氣收集不徹底的問題後,天津南洋胡氏家具製造有限公司成為了全國家具生產銷售行業鏈條裡的「香餑餑」,訂貨單源源不斷。正是因為排放達標,企業享受了「一廠一策」政策,和同等規模企業相比,重汙染天氣時的限產、停產少了,生產效率在同行業內大幅提高,保障訂單都能如期完成,在市場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與信譽度。

此外,以保護生態倒逼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質量的同步提升。經濟發展不再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捨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據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副處長王文美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市鋼鐵企業汙染物排放總量同比下降42.7%;深化燃煤設施汙染治理,對48臺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開展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已完成25臺;完成338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採取源頭替代或末端升級方式對全市155家涉VOCs重點企業開展治理,強化VOCs無組織排放管控,制定實施包裝印刷、工業塗裝等行業VOCs防治「一行一策」技術指南。

排汙監管不含糊

科學治汙出成效

天津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根據顆粒物源解析,大氣中PM2.5有近四分之一來源於機動車排放,其中「超標」排放的柴油貨車更是重汙染源。為此,我市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天地車人」監管體系,將路檢路查、定期檢驗、通行證審核、企業用車管理等模塊「大聯網」,從買車、用車、驗車到淘汰車,全程納入監管體系,讓超標車「一處超標、處處受限」,倒逼車輛維修治理。

市生態環境局機動車汙染防治處處長張澤生說:「今年上半年共移動遙測、攔檢機動車14.3萬輛,處罰超標車4141輛。實施重點車輛管理,建立超標車輛清單,並定期向社會公布,督促維修治理;維修不達標的不發放外環線通行證。全市排放檢驗機構實現聯網全覆蓋,通過數據監控和大數據分析加強監管,有效防止機動車檢驗弄虛作假。」

除了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我市還打出了一套機動車汙染治理的組合拳,從油品質量、非道路移動機械治理、增強法制保障等方面實施「硬舉措」:堅決取締黑加油站點、查處流動加油車售油等違法違規行為,對銷售的車用汽柴油質量開展監督抽查;累計對5萬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開展排放檢測,上半年全市共檢測非道路移動機械6000臺,處罰超標排放行為36起;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天津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在機動車在線監控、重點用車單位管理、遙測數據應用等方面都做出創新性的工作。

為守護百姓頭頂的藍天,除對機動車的汙染防治外,我市還緊盯不同時段特徵開展各類專項治汙,包括加強治理施工揚塵、強化道路掃保、持續管控露天焚燒、動態排查治理裸地,淨化空氣環境質量。

其中,執法人員深入建設工地,對裸露地面、工程物料及渣土的苫蓋情況進行突擊檢查。在精細化管控方面提出要求,如在背街裡巷等不易發現的地方也要做好苫蓋,確保揚塵防控無死角、無空白。此外,創新揚塵治理招法,運用多種手段治理大氣汙染,如用衛星遙感監控裸地揚塵治理,用揚塵自動監控結合現場檢查管控施工揚塵,用「降塵缸」降塵量監測排名壓實屬地責任。為提升精準科學治汙能力,通過綜合運用高架視頻監控、動態巡查等手段,上半年全市露天焚燒火點數同比下降43%,特別是通過持續加大執法處罰力度,4至6月全市火點處罰率達到82%,警示和震懾作用顯著。

來源:天津日報

●天津市婦聯到西青區開展「走基層、訪婦情、破難題」 調研

●天津衛視《天津新聞》: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加緊打造穩定的5G網絡環境

●《天津日報》刊發:「津心辦」首個區級旗艦店開張納客 西青區232個事項隨時掌上辦

●西青「十四五」咋發展?邀您建言獻策啦!

●中共西青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相關焦點

  • 北京前四月PM2.5累計濃度同比下降超兩成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電 (記者 尹力)據北京市環境保護局21日通報稱,今年1月至4月,北京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4%;空氣品質達到優良的天數共有77天,同比增加4天;空氣重汙染日7天,同比減少8天。
  • 2019-2020河北8個傳輸通道城市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逾17%
    8個傳輸通道城市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01%,改善幅度好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水平3.41個百分點。  在「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改善率前10名中,有河北省4個城市。其中,保定市下降25.0%、排名第1,邢臺市下降19.8%、排名第4,廊坊市下降17.9%、排名第7,石家莊市下降17.3%、排名第8。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這是記者3日從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的。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2016年北京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198天,佔全年天數的54%,較2015年增加12天。
  • 不放煙花爆竹換來好天氣 春節假期北京PM2.5濃度同比降一半
    2月11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表示,受煙花爆竹禁限放措施以及較為有利的擴散條件共同影響,2019年除夕至大年初六,北京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比2018年春節下降51.3%。2019年春節是煙花爆竹禁限放措施實施的第二年。
  • 成都平原PM2.5濃度同比下降30.6%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殷鵬)2月28日,記者從省環境監測總站獲悉,我省1月空氣品質報告出爐,全省優良天數率為64.4%,同比上升15.4個百分點,較2015年上升了19.8個百分點。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省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4.6%,較2015年下降28.4%。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8.7%,較2015年下降34.3%。記者梳理發現,今年1月全省共有19個市(州)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
  • 濟南聞不到「硝煙」的除夕夜 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50%
    記者從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獲悉,今年除夕夜濟南空氣品質等級為良,未出現重汙染過程,PM2.5等主要汙染物指標相比去年大幅下降。數據證明,煙花爆竹禁燃禁放措施的實施對空氣品質的改善效果顯著。2017年除夕夜(指當日18:00-次日6:00,下同),由於煙花爆竹的集中燃放,除夕夜出現空氣重汙染過程。尤其是當晚21時和次日凌晨1時出現峰值。
  • 42微克/立方米,2019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進50以內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002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1月3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全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情況顯示,全年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時2019年全年北京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 歷史同期最佳 11月北京PM2.5平均濃度達38微克/立方米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12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前11月,北京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降7.1%,連續3個月保持「30+」,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持續保持最優;累計優良天數245天,同比增加30天。其中,11月份PM2.5平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為歷史同期最佳,首次實現單月「30+」。
  • 今年上半年澳門酒店及公寓客房平均入住率同比下降超六成
    來源:央視新聞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7月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澳門的酒店及公寓客房平均入住率為27.2%,同比下跌63.9個百分點;住客減少73.5%,降至183萬人次,平均留宿時間則增加0.2晚至1.7晚。
  • 津城市民「藍天幸福感」不斷攀升 全市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48微克/...
    內容提要:連日來,藍天白雲持續在線,頻頻刷屏津城市民的朋友圈。天津北方網訊:連日來,藍天白雲持續在線,頻頻刷屏津城市民的朋友圈。「往年冬天,霧霾出現的早並且嚴重,今年出門就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明顯感到我們生活環境變好了!幸福指數也提高了。」
  • 合肥PM2.5和PM10濃度持續下降
    4月9日,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合肥市對外公布的落實第二輪安徽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該市生態環境質量和汙染防治水平穩步提升,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3%、0.6%,2014年以來,合肥市大氣顆粒物PM2.5和PM10濃度已持續6年下降
  • 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
    12月3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第三季度,我市獲省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資金139.5萬元,補償金額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以來,全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優良天數比例提升至90%以上,大氣環境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空氣品質大幅改善,老百姓藍天獲得感顯著提高。
  • 北京發布2017年環境狀況公報 空氣主要汙染物平均濃度全面下降
    北京發布2017年環境狀況公報 空氣主要汙染物平均濃度全面下降 2018-05-17 07:17: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
  • 讓空氣常新藍天常在
    圖為藍天白雲下的生態南寧美景。   本報記者潘浩攝     截至今年12月20日,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8%,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及2020年度藍天保衛戰確定的95%的目標任務;PM2.5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超額完成31微克/立方米的目標任務;PM10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4%,超額完成54微克/立方米的目標任務……   今年以來,
  • 前4月河北達標天數平均49天 治霾進入精細化模式
    資料圖藍天上飄浮著朵朵白雲、陽光無遮攔地灑下……近來,人們感覺好天兒多了。監測數據印證著人們的感覺:1-4月,全省達標天數平均為49天,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13天,監測的6項主要大氣汙染物中,5項汙染物平均濃度下降幅度超過了10%,其中PM2.5下降幅度最大,為28%。PM2.5、PM10、二氧化硫等濃度連續4個月下降省會市民王先生是夜跑族,每天利用晚上時間鍛鍊身體。最近一段時間,他明顯感覺到空氣品質變好了。
  • 陝西1~11月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同比增22.5天
    近日,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發布11月及1~11月全省空氣品質,2020年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平均優良天數21.8天,同比減少0.2天。2020年1~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平均優良天數269.3天,同比增加22.5天。1~11月 西安優良天數237天同比增26天2020年1~11月,安康、韓城、銅川、榆林、鹹陽、西鹹、商洛、西安、延安、寶雞、楊凌、渭南、漢中等13個市(區)空氣品質均有所改善(按改善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 烏魯木齊PM2.5平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38.7%
    中國環境報訊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PM2.5年均濃度逐年下降,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烏魯木齊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5天,較2017年同期增加33天,PM2.5平均濃度較2017年同期下降38.7%,超額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目標任務。
  • 藍天白雲多了 美麗天津成朋友圈「常客」
    「本市去年生態環境凸顯亮點,其中,去年本市優良天數同比增加了12天,大氣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水環境質量達到近年最好水平,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首次超過八成。」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溫武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是否改善,數據說明問題。
  • 臭氧平均濃度同比上升明顯!四川要打一場臭氧汙染防控硬仗!
    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尤其是5月以來,氣溫較常年異常偏高,日照強,降水偏少,大氣氧化性強、複合型汙染突出,臭氧生成速率快、持續時間長。截至5月18日,全省臭氧平均濃度同比上升明顯,全省臭氧汙染形勢嚴峻。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趙樂晨強調,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交帳年,臭氧汙染是當前大氣汙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是完成目標任務的關鍵。今年臭氧汙染出現時間早、汙染濃度高、影響範圍廣,各地要迅速行動,找準汙染源,打好提前量,全面打響臭氧汙染阻擊戰。
  • 11月北京PM2.5首次進入「30+」,歷史同期最好
    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今年1月至11月,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連續3個月保持「30+」,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持續保持最優;累計優良天數245天,同比增加30天。其中,11月份PM2.5平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為歷史同期最佳,首次實現單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