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明
高寶軍的散文集《大美陝北》是繼《鄉村漫步》、《吳起古城寨堡初考》之後的又一部新作。寶軍是市委機關幹部,他在工作之餘,傾力於散文創作,寫出了大量反映陝北風土人情、民俗生活、鄉野風味的散文。此次出版的《大美陝北》,輯錄了他近幾年來創作的50餘篇散文作品,分為:遠山近水、暮笛晨曲、閒說陝人、村野山風四個部分,可謂是對陝北人文地理、風土人情、民俗風情、自然生態的集中展示,從中可以感受到作家以筆為弦、用文字為陝北這塊皇天后土彈奏出的美妙樂章。
陝北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既是中國東西部的結合帶,又是草原、沙漠和黃土高原的融合區,也是歷史上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頻繁往來的交會地。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形成了獨特的、多元的陝北民俗文化特點,它不僅在陝西民俗文化中佔有主要地位,也是我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皇天后土、渾樸曠遠的黃土高原,造就了陝北的凝重蒼涼之美,也造就了陝北人的豪放陽剛之美。高寶軍就是用他飽含深情的文字將陝北的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濃鬱的鄉土氣息,樸實無華的敘事風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內涵、文化內蘊和藝術特色,處處都體現出作為一個陝北人熱愛家鄉、讚美家鄉的摯真情懷。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陝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已告別了昔日的窮鄉僻壤,變得美麗富饒。因工作的關係,我曾多次去過陝北,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聽民歌,看秧歌,舞腰鼓,再吃上幾顆甜到心頭的大紅棗,看著陝北老鄉們樸實真誠的笑容,心裡總油然升起一種暖暖的溫情。正如讀《大美陝北》,每一篇文章都讓人有極強的畫面感,就像唯美的電視風光片,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秀美山川的畫圖,陽光照耀下的黃土地,有窯洞,有梯田,有溝壑,盤山的羊腸小道上有著扎羊毛肚手巾的老大爺趕著毛驢吆喝著陝北信天遊……
高寶軍是陝北吳起人,黃土飛揚中走出來的陝北漢子,卻能用細膩的筆觸真實而清晰地描繪了有著陝北地域特色的風俗習慣、世風民俗及鄉土人情。從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鄉的父老鄉親,充滿著濃濃的感情,有著深刻的記憶,他筆下的陝北農村清新明亮的生活場景,黃土高坡上莊稼漢子、婆姨,老老少少的情趣故事,窯洞裡映在窗欞上的婆娑剪影,等等如是,都散發著醉人的泥土芳香。他所使用的飽含鄉村韻味的形象的語言,總會給人一種淳樸可愛的感覺。平實的話語,淡淡的講述,卻讓我們感到了他的心,他的情。文字裡蘊藏著頗為濃鬱的鄉情、人情和親情,這也充分體現了他對養育過自己的家鄉的熱愛和感恩之情。
讀這些文章,如同與作者促膝而談。沒有高聲疾語,沒有拿腔作勢,是那麼的親切,讓人感到輕鬆、自然。高寶軍散文的最大特點就是,他是在用語言描圖,用文字繪畫。他很注意情景的顏色畫面、人物的容貌形態的描寫。看他的散文,你會看到色彩,聽到聲音,使你感到身臨其境,面對其人。我們常說,文學要求真實,文學的真實是建立在真實生活基礎上的。對生活了解、感悟的程度,決定著文學作品的高下。所以說,他是個很善於觀察生活,捕捉生活的人,他的眼界很寬很廣,他把他的所見所聞都收到了他的筆下。從自己的童年趣事寫到新農村,透過兒時的遊戲看現在的變化,從自己的生活寫到陝北人的生活,讓你充分感受到不一樣的陝北。讀這些文章,如隨他一同遊歷,穿過家鄉的的小路,跨過村邊的河水,重溫童年的舊夢,看望鄉間的父老,俯瞰山川,飛越時空,與他一起喜怒,與他一起歌哭。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無形中增加了一種人生的經歷和體驗。
祝願我們的陝北更加美麗富饒,就像高亢激越的信天遊、熱情奔放的大秧歌、鏗鏘有力的陝北說書一樣,永遠散發出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