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四夜的陝北行,讓我對陝北有了新的認識,你對陝北是什麼印象

2020-08-10 老虎的妹妹

青年網絡名人看三秦之陝北行的活動已告一段落,五天四夜的行程滿滿當當充實了我們一隊人,既開闊了眼界見識了陝北新農村的創新致富之路,也經歷了人生第一次穿工服下礦井,每一次不期而遇都是生命賜予我們的驚喜,下面再來回顧一下陝北行的魅力之旅吧~

第一站就來到了延安寶塔山,古稱風林山,山上的延安寶塔是中國最著名的古塔之一,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象徵,也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它代表著延安精神,凝聚著愛國主義的民族魂魄,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參觀拜訪。

寶塔山景區除自然風光無限好外,遊客服務中心的高等法院舊址,中心廣場等也值得遊覽,學習紅色精神同時感受延安魅力,精美的文創周邊同樣是延安魂的載體。

寶塔山後我們緊接著到了金延安文化旅遊城,金延安相較於西安應該是像袁家村和詩經裡一樣的存在吧,既是美食的代言人,更是文化宣傳的開拓者,旅遊產業在加入民宿之後,吸引了周邊本地遊客和更多的外地遊客。

此次金延安之旅,我們見到了紅色基地的新潮民宿,中式風格與ins風巧妙結合,房間落地窗提高明度,山水溶洞的設計與窯洞的古樸相媲美,多個卡通主題房也更適合有小朋友的幸福家庭來遊玩,可謂是吃得經典,住得舒心。

民宿行業近幾年飛速崛起,數量龐大到數不勝數但優秀的民宿會在這場熱潮中脫穎而出最終留下,金延安必是這場大浪淘沙中的真金選手,祝願它可以一直都是這片美麗景區靚麗的風景線。

行程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甘泉縣,領略了現代農村養殖業與農業蓬勃發展的魅力。

在西安明德學院精準扶貧政策下,甘泉縣施行了「三變」改革助推鄉村振興,「雙百工程」鋪就致富道路。今日我們也有幸見證了西安明德學院與楊莊科村共建圖書室的授牌交接儀式,村內家風家訓良好的傳統得到了傳承外,在教育上也毫不猶豫地做出改變為孩子們搭建圖書室。其他方面,像八千裡豆腐乾,勞山西紅柿都是甘泉縣扶貧工作交出的優秀作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甘泉縣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第三站是大美吳堡,大家冒雨來到村民家中感受到了吳堡村民的熱情好客,夜晚留宿村民家中,早上起來還有熱騰騰的飯菜享用,雨天有這樣的溫暖著實感動。

第一次體驗延安窯洞,村民家裡很乾淨。

慕家塬在吳堡村佔地面積最大,經過團省委幫扶建檔立戶的貧困戶已經全面奔小康。吳堡的經濟產業傳統產品是紅棗,但受天氣和市場影響,經濟效益減低,晾曬時雨多產量跟不上,於是近年吳堡將單一項目發展為四個產業,第一即為山地蘋果,利用地形帶來的良好日照和晝夜較大的溫差,種出表皮漂亮果肉甜脆多汁的蘋果,打造千畝蘋果示範園,打造出口型基地,走國際化的高端市場。

第二個優秀產業是吳堡的八座光伏電站,利用太陽能發電,靠強日照產能供給村民和工廠的用電。第三產業是規模化的山羊養殖,養羊已經成為了家庭致富的最優選,年收入可達3萬,而羊糞為果園裡良好的有機肥料,如此一來便是一個良性循環。最後一個寶藏產業是辣醬工廠,包括空心掛麵的製作,全程衛生有嚴把控,技術有高要求。同時,在團省委的幫扶下,吳堡村建立了多個文化廣場,有效保留了傳統文化,各項設施和建造都超越縣級水平。

陝北行最後的行程被神東煤炭集團承包,早餐後就坐著集團的中巴去參觀示範基地,包括景區文化廣場,企業歷史博物館,維修工廠和煤炭礦井。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參觀世界首個超大綜採工作面的煤礦,穿上工服戴上礦燈坐專車下到井下觀看工作場景,兩邊已經固定處理過的發白的「煤牆」是神東人的智慧和汗水,井下嚴格執行安全作業流程的工作人員太值得我們尊敬了。

神東煤炭集團號召自己建造自己的企業,神東人做神東人的事業,創業過程中借鑑了北京奧運會理念,製造優越的生態環境,同時抓好生態鏈,景觀鏈,經濟鏈,修建水土保持的示範園,地質示範園,科技示範園,涉獵多個領域,在業內外都有口皆碑。

參觀的園區周圍之前是荒蕪的沙漠,在煤礦開採的同時,進行了墾荒植樹綠化的生態治理,現在呈現在大家眼前的已經是綠洲的樣子,但集團領導表示這仍是一項不會停止的徵途,要用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將這片土地變成綠野和樹林,他也借鑑了華為創新和科技同步進展的企業形象,表示神東的未來也會在大家的奮鬥下在多方面有新的突破。

低灰低硫低磷中高發熱量的神東煤,是優質的動力,化工和冶金用煤,在環保方面也做出了良好的示範。一天產量50萬噸,相比30年前的數盾產量有了質的飛躍。2005年率先建成全國第一個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生產規模化,技術現代化,隊伍專業化,管理信息化的四化是神東高效的生產模式。

神東煤炭集團,安全水平最高,用人最少,得益於神東的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對不安全行為有及時的辨識和預判,作業流程要求每一位礦工牢記於心,技術和管理上也勇於創新,2018年3月,世界首個8.8米超大採高智能綜採工作面的建成填補了技術空白,標誌著我國煤炭科研進入了新的時代。

此次陝北行,從自然風光感受到鄉土人文,從農村致富企業參觀到國家煤炭集團,領略到了陝北這片黃土綠洲的殷實富有和熱情洋溢,在旅遊業日益蓬勃發展的今日,我們希望大家可以來陝北看看,改觀一下對陝北黃土高坡的固板印象,新陝北是與時俱進科技創新的,一如在世界上勇於擔當勇於前進的中國。

相關焦點

  • 陝北5天之旅,讓我驚呼,陝北這是怎麼了——甘泉雨岔大峽谷
    提起陝北,在人們的印象中都是黃土高坡和陝北民歌,趁著2020年五一有五天假期,景點大部分又不收門票,我們一行四人,來了一場陝北5天自駕之旅,這一趟的感覺讓我用一個總結,累,每天都是在趕行程了,每天平均行程都是在300到400公裡,往往走上幾十公裡都看不到人煙,讓我深切的體驗了西北地區的幅員遼闊
  • 米脂婆姨綏德漢,千溝萬壑大舞臺,陝北行5
    (承接前篇:靖邊,聽千迴百轉信天遊,於七彩波浪谷讓思緒飛,陝北行4)對陝北榆林的認識,過去僅限於對眾多文藝作品的閱讀。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世世代代的苦寒生活……輾轉嘆惋的陝北民歌……就是我對榆林的初淺印象。此番路過,算是多了一些直觀認識。
  • 我的陝北高原
    環顧四方,陝北高原的饑飽冷暖和榮枯輪迴盡收眼帘。哦,那靜靜地佇立在天宇之下的陝北高原,那喧囂於歷史長河之中的一葉行舟,那宛若天籟之音震懾天公的陝北腰鼓,那一把把剪刀、一張張紅紙以祈求人類安康、民族圖騰的陝北剪紙,那渾厚又帶幾絲悲涼向命運抗爭的陝北嗩吶,是我的陝北高原,我親愛的衣食父母!
  • 陝北民歌王子溫建林新歌《我家在陝北》唱出最美的黃土高原
    日前,有陝北民歌王子之稱的歌手溫建林發行了單曲《我家在陝北》,用鮮活通俗的歌詞、亮麗的激情熱情洋溢地讚美了家鄉的地饒物豐、文化歷史悠久。作為陝北代表性的民歌歌手之一,一直以來溫建林都對家鄉充滿感情,讚美思念家鄉的作品多不勝數,可以說是陝北民歌流行文化傳播的代表之一,通過溫建林的作品,全國各地的人民都或多或少的對陝北這片黃土地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以往的作品相比,《我家在陝北》的詞曲更熱情奔放,直接的表達出了對陝北的熱愛和讚美,算是一個新的嘗試。
  • 高俊梅:陝北民俗下的陝北民歌 | 觀點
    一、民俗 什麼是民俗?現代《文化學辭典》對民俗這樣定義:「民間流行的所有風俗習慣,蘊藏於民間生活之中,是民間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社會組織民俗,民俗為研究一個民族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 陝北的橫山老高
    2020年的年未,乾渴的陝北高原迎來一場盼望已久的大雪,千溝萬壑蒼茫一片的陝北大地換上了一身銀裝素裹,在沒有溫度的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在延安柳樹店梨園農家李軍的邀請下,驅車在雪後的高速路上,中速開往榆林橫山,去看望我的「忘年」朋友老高。認識老高是多年前在楊凌農高會上的相聚,老高真名叫高生亮,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黨岔人,黨岔是陝北銀州古城。
  • 陝北民歌總是情——記陝北民歌新秀蘇文
    他的節拍應和著黃河流水的律動,他用歌聲賦予新的生命,一直唱到人們的心裡。臺下掌聲如雷,觀眾都沉浸在他的歌聲中。 蘇文不是圖虛榮的一個人,他要生活,他有責任感,上有父母下有妻兒,所以,他便暗自發誓,一定要拼搏奮鬥,讓父母和妻兒過上好生活。 俗話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了一扇窗。
  • 大美陝北
    此次出版的《大美陝北》,輯錄了他近幾年來創作的50餘篇散文作品,分為:遠山近水、暮笛晨曲、閒說陝人、村野山風四個部分,可謂是對陝北人文地理、風土人情、民俗風情、自然生態的集中展示,從中可以感受到作家以筆為弦、用文字為陝北這塊皇天后土彈奏出的美妙樂章。
  • 寶藏陝北,顛覆你對黃土高原的認知
    被人遺忘的陝北,仿佛成了一種宿命。想來自己去過3次西安,竟然從來沒有動過踏上陝北的念想,直到這次決定前往陝北,也不過是為了躲避黃金周如潮水一般的人流而已。人們總是說,沒有期待,也就不會有失望,但是沒有期待,其實也可以帶來驚喜,就像我這次旅行中,一直在朋友圈中反覆用到的一個詞——寶藏。
  • 旅行LOG丨陝北自駕遊
    雖然之前沒有踏上過這片土地,關於陝北的印象,卻也不少。一路上是連綿不斷的陝北的山,不算偉岸,但有樸實的美,黃土塑成,彎彎曲曲的山路,藍藍的天,淡淡的白雲。山與山相連,溝與溝縱橫,一眼望去,蒼蒼茫茫,極目無限。在子長縣到延長縣高速上,有風力發電機和採油點頭機。中國大陸的第一口油井在這裡。
  • 陝北回眸——窯洞、村落、信天遊
    王建領:對,你把信天遊這個音樂色彩實際都概括了。它歡快的,悲苦的,宗教般儀式的,進行曲的,它都有。那麼從信天遊來講,最大奇蹟就是,我總結就唱紅了天,唱慟了地,唱出一個歡天喜地。陝北嗩吶如果我們再打開字典看,說是金代波斯傳入中國的,但是我們知道古代有個古龜茲國,現在叫龜茲國,我們發的古漢語(音)說龜茲(gu zi),龜茲國,那麼我前年到龜茲去住了兩天,克孜爾石窟,那是晉代的呀,晉代的石窟就有嗩吶,那顯然金代這個不成立。那麼再聯想到我們陝北,就是什麼叫文化?我覺得文化不是高大上,文化是生活細節,那你在說的這個細節才發現,陝北人把嗩吶不叫嗩吶,叫「龜茲」。
  • 陝北唱曲《審錄》之我見|民歌與文化第7期
    曲四(五花腔)哭了聲三哥哥叫我心痛,手拖住手兒大放悲聲。哭一聲有情義的三哥哥,今日裡分離何日相逢。單等著皇榜中了頭名,千萬莫要忘了我玉堂春。我送你白銀有斤兩,打發你三哥哥上南京。曲四(五花腔)你休忙,你休慌,本院心中有主張。按院我坐在了公堂上,我與你蘇三審清這冤枉。曲六(對蓮花)二位年兄都想情理,蘇三的訴狀實實冤屈,可惱趙監生,知縣更可恨。吃銀子好人問在死罪裡。
  • 這是陝北?一日遊讓我擺脫了偏見
    陝西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而熟悉的地方。奇怪,因為他離我幾千公裡遠;熟悉,因為陝西的介紹太多,兵馬俑,大明宮廢墟,華山論劍,黃河瀑布,秦始皇,黃帝,武王都很熟悉他。這次,我有機會親自體驗,從西安到陝北延安。
  • 漂在西安的陝北民歌手
    上賽場還是交首付自從前一段時間獲得2016年(中國農民歌會)西北五省區總決賽冠軍、西北五省區農民歌王稱號之後。27歲的陝北民歌手蘇文明顯忙了起來。兩天前他受邀回陝北老家唱廟會,「那可是一個很大的廟會,有許多知名的陝北民歌手參加」,而且還有一筆很不錯的出場費。
  • 近代散文裡程碑-高志旺:我的陝北高原
    環顧四方,陝北高原的饑飽冷暖和榮枯輪迴盡收眼帘。哦,那靜靜地佇立在天宇之下的陝北高原,那喧囂於歷史長河之中的一葉行舟,那宛若天籟之音震懾天公的陝北腰鼓,那一把把剪刀、一張張紅紙以祈求人類安康、民族圖騰的陝北剪紙,那渾厚又帶幾絲悲涼向命運抗爭的陝北嗩吶,是我的陝北高原,我親愛的衣食父母!
  • 陝北黃土地深藏美景,不能忽視
    說起陝北,很多人腦海中都會閃現「溝壑縱橫,風沙茫茫」的畫面,其實那些苦難刻板形象都是從前了!我們欠陝北一個公正真實的認識,建議您到陝北轉轉,那裡不僅有大家熟知的壺口瀑布和延安革命聖地,還有很多被忽略的自然奇觀和人文奇葩。
  • 陝北延安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這是美麗的陝西,說話都帶著旋律,從南到北就像穿越了四季,無論南北和東西,美食美景都讓我為你著迷」。最近熱播劇《裝臺》讓陝西大火,劇裡張嘉譯不是在吃美食就是在準備去吃美食的路上,油潑麵、臊子麵、褲帶面、肉夾饃等一眾陝西特色美食又一次深入吃貨的心中,簡直堪稱舌尖上的陝西。
  • 陝北自駕遊攻略
    聽一曲撩人的信天遊、沉浸在滿耳質樸的鄉音中、嘗一嘗地道的陝北美食、追尋紅色革命的足跡……對自駕一族來說,陝北的民風與激情、現代與古樸,都充滿吸引力。現在就出發,馳騁愛車,去陝北赴一場享受大漠豪情、黃土深遠的痛快自駕!
  • 這就是陝北方言!
    舌尖美味,滋潤了陝北方言高寒少雨的陝北高原,不適宜大米和小麥的種植,卻給了谷、黍等雜糧無限的生長空間。勤勞智慧的陝北婆姨,把這些雜糧變幻成種類繁多的主食和小吃,給了陝北人舌尖上的美味,也滋潤了陝北人的口語方言。黃酒山村裡的陝北人,到了冬天必做黃酒。這種用軟黃米加工成的酒酸甜適口、消膩暖胃,是冬季佐餐的好飲料。
  • 如何將陝北民歌發揚光大?
    如陝北民歌徒西口演唱中氣息的運用就有著娓娓道來的感覺,如其中的第一樂句「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實在難留」,所體現的就是歷史上大批陝北人背井離鄉分別的場景,這句的演唱由內心的情緒帶動氣息的強弱流動,從而形成了豐富的層次感,表達出陝北人多情和重感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