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近期又火了,在最近播出的一個日本節目中,日本某電視臺為探討陸客為何容易成為失格旅人(沒有做旅客資格的人),特別前往兩大觀光景點採訪。還拍攝到中國遊客惹毛日本人,差點和當地店家起衝突的場景。
↑日本人倒是很在意中國
在節目現場的討論中,還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中國,廁紙不能丟在廁所裡衝走?」對此,日本人給出的解答是,「在中國沒有衝廁紙的習慣,中國的下水管道尚不完善」。對「廁紙不衝走」問題,日本人認為這是非常不衛生。為了防止此類問題的發生,日本人還在有的地方特地用中文貼出了警告告示。
「廁紙不丟在廁所裡衝走」就代表不衛生?那日本人的廁所又很乾淨嗎?
今天,小編就來讓朋友們了解下日本廁所的那些事兒。
比星級賓館還「星級」的廁所
說到「廁所」,或者是「茅坑」,相信大多數朋友們對它的印象無非就是「髒、亂、差」。尤其是公廁,有的人一聽到這兩個字,甚至能立刻腦補出屎粑粑慵懶地躺在大便池上(或泡在馬桶裡),「棕色」的白紙迎風搖擺,還不時有幾隻蒼蠅聚群翩翩起舞的景象。
但是!!!日本廁所卻不是這個樣子。
↑這是哪部動畫的場景?好重口...
對於去過或長期在日本待過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驚嘆:「想在日本遇上一間有異味、不乾淨或沒衛生紙供應的廁所真是很難。有些廁所的華麗程度堪比星級賓館!」
的確,日本廁所的確是世界一絕,連其政府都引以為豪。據《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打算傾盡全力,在全球範圍推行「廁所外交」,憑藉自身技術優勢在旅遊景區、機場等地打造「最棒的廁所」,以吸引全球遊客前往旅遊。
↑充滿江戶時代風情的廁所
不僅如此,日本的廁所不僅僅有「方便」功能,還兼具「享受」、「休息」的效果。
先講「方便」吧,畢竟廁所的主要目的就是「排洩」。就拿衛生紙來說,無論你是蹲便黨還是座便派,都不用擔心廁紙會堵住下水道(或便器本身)。除了日本的下水道設備很完善的原因外,廁紙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日本的公共廁所都配有專用手紙,柔軟吸水,用起來舒適,而且易溶於水,不容易堵塞下水道。
對女性而言,日本廁所還專門有個讓「方便」更方便的設定,那就是馬桶扶手上的「音姬」按鈕。千萬別以為按下後會出現什么妹子來唱歌,它只會發出一些簡單的流水聲而已。
↑藍色的音樂按鈕就是音姬
流水聲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女性在上廁所時,難免發出聲音,為了避免女性害羞不好意思,所以才想到這種設計來讓女性免於尷尬。
而免治馬桶在日本的大規模應用,更是使得「方便」成了一種享受。那什麼是「免治馬桶」呢?簡單說,免治馬桶就是在你方便過後,用溫水衝洗屁股的設備。說到這裡,相信大部份朋友都會覺得奇怪,那為什麼不叫洗屁股馬桶,而叫「免治馬桶」呢?
因為免治馬桶最早用於醫療方面。臨床醫學指出,大號過後,用溫水衝洗肛門三至五分鐘,有助於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痔瘡症狀、增加排便順暢,所以就稱它為「免痔馬桶」。但是「痔瘡」聽起來又不太好聽,所以就更名為「免治馬桶」了。
正確來說,免治馬桶應該是免治馬桶蓋(因為主體部分就是馬桶蓋)。央視新聞中報導的中國大媽們去日本搶購的馬桶蓋就是這種東西。
↑用免治馬桶是什麼體驗?
還是對女性而言,由於日本女生有在廁所裡補妝的習慣,在廁所裡化妝整理是一種基本的禮貌。因此,女廁裡除了洗手臺,都會有另一區是舒適的小化妝檯。
而這個小化妝檯,一般來說就是鏡子加上可以擺放化妝包的小臺子,再加上小小的隔間板。有的地方還會提供高級舒適的椅子,可以坐下來好好的補妝休息。這簡直是身在廁中不知廁啊!
↑女廁內的化妝間
最後再回歸到「清潔」的主題,其實歷史上的日本人就很重視糞便的清潔問題。如江戶後期旅日的德國醫師佛朗茲•西波德(Franz Siebold),就在其旅行記《參府紀行》中,記敘日本人善於管理穢物和清掃街道。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人為什麼對廁所很用心呢?
不想刷廁所的清潔工不是好官員
不知道各位朋友們有沒有在類似《讀者》等刊物上看過這樣的勵志故事沒?那是一個關於日本前郵政大臣野田聖子的故事。故事中講到她對廁所清潔的工作很負責,能夠喝下自己刷過的馬桶水,然後憑藉著這份認真的精神最終當上了大官。先不討論她故事的真假與否(野田聖子的家族其實很顯赫),但我們可以從故事看出日本人對廁所的重視程度。
↑著名的「雞湯姐」野田聖子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日本的確是這樣。例如公司職員的入職,一些日本公司的新員工研修項目中也有清掃廁所這一項。因為洗手間是最容易髒的地方,所以人們會花很多心思將其打掃乾淨。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先生創辦的專門培養日本政治家的松下政經塾,也鼓勵學員重視廁所的清潔。
當然,如此良好的習慣也與自幼就被灌輸下來脫不開關係。日本幼童必須處理校內的粗活,例如維持學校的整潔。這包括負責清理他們學校的廁所。據《日本時報》報導,清理學校的工作從午飯後開始,持續20分鐘,過後學生才可以休息。這個任務每周進行四次。
日本科學未來館還曾舉辦過一個特殊的「廁所展」。在這個廁所展上,還有諸如「用粘土試著做出今天早晨拉的便便」等面向兒童的活動。該展覽負責人坂卷Tami表示:「人們在衝廁所的時候幾乎不會去觀察排出的糞便,但是糞便是告訴我們身體健康狀況的一個信號。」
↑頂著粑粑帽的小朋友
此外,廁所展還對諸如下水處理、地球環境、宇宙和廁所等各式各樣的主題進行了展出。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個高5米的巨型「馬桶滑梯」,孩子們可以戴著便便形狀的帽子,想像著自己變身成一坨便便從廁所中被「衝走」。坂卷稱: 「糞便絕對不是令人難為情的東西。首先希望大家能夠知道這一點。」
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日本人如此重視廁所的觀念呢?
快看...那些屎好值錢!
日本人重視「屎」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重視農業的東方國家,人的糞便是一種重要的肥料。關於廁所的來歷,有種說法是,建廁所是從農家把糞便用作肥料時開始的,因為需要收集肥料,需要在正房附近建造廁所小屋。後來演變為健在豬圈等畜圈旁或挨在洗澡間旁。
而日本又是一個地窄人稀、資源匱乏的島國,可以說,連糞便的供給都不充分。所以,作為肥料的糞便自然也就成了一種寶貝,還可以拿來賣錢!
↑屎不能吃,要賣
一個人的大便值多少錢呢?美國學者蘇珊•B•韓利在其所著的《近代日本的日常生活》中指出:一般來說,10戶人家一年大便的價格超過了1兩半黃金,剛好相當於19世紀早期一個農民的月收入。
其實早在18世紀中期時,糞便在日本就已經是一種極具實用價值的商品。以致於其所有權、壟斷和壟斷權都有專門的分配。而合法幫會和行會的建立也得到認可,同時價格也是由這些組織規定的。大小便價格變動能影響到窮苦農民肥料的多少。所以偷竊糞便的事跡,在那時也不是沒有。既然屎尿如此金貴,也難怪要勤打掃廁所了。
仔細想想看,「造糞機器」這個詞兒如果擱在古代日本,應該是在描述因拉屎發家的土豪吧?而「嘿!小夥,要屎嗎?不貴,我現場給你拉!」估計會是當時的常見對話。
廁神是個什麼鬼?
然而經濟並不是讓他們成為「掏糞男孩」的唯一原因,還有風俗和信仰的因素在內。日本號稱有十萬大神,廁神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位。日本學者飯島吉晴在《灶神和廁神》一書中說,廁神是日本的家神之一,是日本傳統的民間信仰。但是廁神的形象又不一樣,大多數地區是以女神的形象出現。
據說,日本的廁神容貌美豔,而且和中國的送子觀音一樣主生育。如果廁所打掃的乾乾淨淨、舒適宜人,那未來的孩子就會長得漂亮,無論男女。反之,生出的孩子就會又醜又命不好。所以,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打掃廁所?
↑為什麼說起廁神特別容易想起銀魂的小玉?
至於為什麼廁神能和生育聯繫起來,小編還沒發現特別確切的說法,倒是有個和「廁所-生育」比較沾邊的小故事。
在相當不靠譜日本古代史書《古事紀》中曾寫過,日本初代天皇的老丈人大物主(一個主管豐收、祛病和釀酒的神)因喜歡上一個美麗的姑娘勢夜陀多良比賣,就趁著她在小河邊的廁所裡拉屎時,化為塗著赤土的箭,直衝女性的某重要部位。於是,少女一時間慌了神兒,竟帶著箭一起脫逃回家,並在進屋後將其放在床邊。那箭忽然又恢復人形,便和那美少女結婚,生下了初代天皇的皇后。在這裡,大物主、生育神和廁神便聯繫在了一起。不過話說回來,那位美少女究竟是怎麼「帶著」箭回家的呢?
↑植村花菜的歌曲《廁所的神明》
要真說起來日本人為什麼「以追求清潔為榮,以身處汙穢為恥」,很可能與他們的神道教分不開關係。在神道教中,「罪」和汙穢的「穢」是放在一起組詞的。而「穢」會為個人招來災難,甚至還會為個人所屬的集體帶來不幸。換句話說,想要獲得神明的保佑,就必須清潔乾淨,而廁所作為汙穢物的「重要集散地」,自然要好好清理一番。不難推斷,日本人的清潔意識是受神道教影響非常深的。
↑日本的廁所也可以用來吃飯睡覺
好了,關於日本廁所的故事就暫時說到這裡。在今天的《亂談新聞》中,主要講了三件事:1、日本的廁所的確很清潔舒適、花樣繁多。2、日本人的確很重視廁所衛生。3、關於他們為什麼重視廁所衛生,應該與其本身的歷史與神話中的宗教信仰分不開關係。
最後,小編要多說一句,銘記歷史並不假,但我們中國人也不應該因仇恨而衝昏頭腦,不去學習日本的長處。一廁不淨何以淨天下呢?
當然,日本人就全部都很愛乾淨嗎?並不是這樣,日本有些宅女的房間也是很亂呢!
(來源:神叨俠(授權每日經濟新聞發布)|作者:一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