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離不開衣穿住行,吃喝拉撒。雖然「上廁所」這個詞彙並不是特別文雅,但誰又能離得開的,俗話說:人都有三急,隨著人類的進步,人類入廁,改用坐馬桶的形式,但本人還是很懷念小時候在農村時,小夥伴們在楊樹林裡,一邊欣賞著四周的風景,一邊解決「急事」的感覺,四周飄散著花香,還有威風拂面的感覺。
言歸正傳,其實你知道嗎?馬桶是咱們中國人發明的,馬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當時的馬桶叫虎子,是皇帝專用的,傳說是玉制的。由專門服侍皇帝的太監抱著,以備皇帝隨時方便之用。後來到了唐朝,因為皇帝家族中有個人叫李虎,為了避諱,就把虎子改名為獸子或者馬子。再之後,在流傳中,就演化成了馬桶的稱呼。
但後來這項科技被日本人學了過去,他們不斷演變,從最普通馬桶演變成現在的智能馬桶,日本每年夏天都會舉辦一個關於廁所的展覽會,展覽會上都是最新科技的馬桶產品,讓你看的目不暇接,選擇憂鬱症的人肯定煩了難,除了這些各式各樣的馬桶外,展覽會上還專門建設了一個巨型馬桶,這個巨型馬桶是做什麼用的呢?他是供人在裡面玩耍的,人們會把自己當成「便便」,自己坐在馬桶的最上方,一衝而下,就像小朋友玩的滑梯一樣,是為了讓人們體驗被馬桶衝走的感覺。
日本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廁所文化」,不論你是在流量巨大的火車站,還是擁擠不堪的地鐵站,哪怕是任何一所學校,日本的公廁都能保持潔淨如新。小編雖然沒去過日本,但是去過肯德基的廁所,很乾淨沒有異味。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大媽們,愛不釋手,出趟國把馬桶都能買斷貨了,有一位大媽還順手把酒店裡的廁所蓋,給人家順手遷走了。這個也太誇張了。
日本的馬桶被認為世界第一,美國的網友做不住了,為了親身驗證下是否屬實,有一美國小夥專門去了趟日本,這次被徹底徵服了,小夥為此做了一段紀錄片,首先用手拉開廁所門把手的一剎那,馬桶蓋會自動掀起,在馬桶上有一排按鈕。每個馬桶裝置都會有帶有「音姬」功能,這個功能是模擬流水的聲音來掩飾你上廁所時發出釋放氣體的聲音,當然又可以播放輕鬆的音樂,像洗PP,衝水智能感應,調節衝水的強弱,馬桶圈自動加熱,烘乾等等,幾乎你能想到的功能基本都有。
馬桶不僅是在日本的酒店,以及私人家中得到重視,就是在公眾場所,為了讓小點的孩子上完廁所不要亂跑,日本公廁還有設置專門放置嬰兒的小椅子,還有更人道化的是公廁裡還有給嬰兒換尿布的臺子,可見日本對於廁所文化的重視。
像其他的國家的人,一般客人來了,都是讓客人參加自己家的臥室客廳廚房,但日本人串門,首先要進的就是對方家的衛生間,一方面表示對其尊重,而另一方面也展現了主人的實力,馬桶作為一種文化,馬桶乾淨與否,能表現出一家人愛乾淨的程度,有時會品嘗馬桶裡的水,來證明自己家馬桶的乾淨。
大家對此事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