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這首詩,寫的是唐玄宗為博楊貴妃一笑,千裡迢迢派人從嶺南運送荔枝,一解愛妃的饞意。的確,荔枝在唐朝乃是稀罕物,南方適宜栽種,北方卻沒有合適的環境來培育,故想要吃上很難,往往要浪費許多人力物力。
南方雨水多,產於南方的水果,往往個大味甜,吃起來讓人連連讚嘆,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四川亦是南方,也屬於西部。隸屬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壤塘,特產眾多,但最最出名的,還是荔枝了,當地的荔枝有多好吃呢?一起隨小編來看一看。
壤塘縣有很多寺廟,還有補天瀑布以及海子山風景區,自然風光姣好,當地的佘江是荔枝的主產地,每年的產量比較高,外地的大部分遊客,就是衝著荔枝這一特產去的。作為四川的名優特產,壤塘的荔枝果實個大,呈心臟形或球形,果皮具多數鱗斑狀突起,呈鮮紅、紫紅、青綠或青白色,假種皮新鮮時呈半透明凝脂狀,汁水很多,吃起來,甘甜的沁入心脾。
相較於其他地區的荔枝,壤塘的荔枝不論是在歷史沿革還是在栽培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由於荔枝早年間是貢品,壤塘的荔枝培育,最早也就可以追溯到漢朝。
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提到,荔枝不能離開枝葉,否則保鮮會大大縮短,壤塘也就格外這點。當地的種植戶在進行苗圃地選擇、培肥以及苗床地整摘、嫁接砧木時,各種細節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可以說,喜高溫高溼、喜光向陽的荔枝,在壤塘找到了適合自己生長的氣候與土壤,它的遺傳性要求花芽分化期有相對低溫,但最低氣溫在-2至-4℃又會遭受凍害,索性南方的溫度低不到哪裡去;
而荔枝開花期天氣晴朗溫暖但不乾熱最有利,溼度過低,陰雨連綿,天氣乾熱或強勁北風均不利開花授粉。這些擔心,壤塘很少碰到。
花果期遇到不利的災害天氣,會造成落花落果,甚至失收,南方一向風和日麗,壤塘的自然環境也保持得很好,災害天氣較少發生,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壤塘的荔枝就這樣成為了當地「學習成績最好的特產」。
由於荔枝保鮮很難,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很多的商販都會為了防腐而在荔枝上噴稀硫酸,人吃下去怎麼能行呢,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去當地吃荔枝,一般能夠吃到現摘的,不過果實是夏季結,其他季節去,就吃不到了呦。
有著「玉荷包」的壤塘荔枝,確實甜甜的,很解渴,從前聽別人說楊貴妃一天吃三百顆荔枝,小編覺得那不得上火睡不著?可是去壤塘旅遊,有幸嘗一嘗當地的荔枝的話,大概就能明白為啥楊貴妃會因它而笑了,要小編來,咱也能發出吃貨幸福的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