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荔枝和楊貴妃的故事

2020-12-24 文史小茶館

作為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愛吃荔枝是盡人皆知。那麼她吃荔枝和我們現代有多大區別呢?

讓我們來結合歷史看一看吧。

當年楊貴妃吃的荔枝來自全國多個州郡,以廣東廣西嶺南為主,和現在差異並不大。但是想在長安城裡吃上一口新鮮荔枝,可是需要「不惜代價」才行

一顆鮮荔枝的價格,早已超過了等重的黃金。

愛吃荔枝的貴妃。

荔枝在唐代號稱「百果之中無一比」,有百果之王的美譽。

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出生在四川(籍貫山西),從小就喜歡吃川東的荔枝。到後來,她發現廣西廣東的荔枝口味更好,朝廷每年便專門安排嶺南地區進貢上好的荔枝供貴妃享用。

《唐國史補》:「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

由於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自然會盡力滿足她的偏好。吃荔枝,而且要吃新鮮荔枝——這個重要的問題也就擺上了臺面。當時從盛產荔枝的嶺南到長安,路程在大約2100多公裡以上

這段路我們現代坐飛機的話只要2個多小時,來不及打個盹便已經平安落地。

如果是坐火車則需要30多個小時,這趟旅途就顯得不那麼輕鬆,即便是臥鋪也讓人有點疲累。

回到唐代,剛採摘的荔枝為了保持新鮮,只有靠驛卒快馬傳遞。按當時的加急速遞每天200公裡計算,需要大約10天半的時間。這還是不間斷換人換馬,保持最高速度的結果。

《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

我們可以略略看看當年荔枝道上驚心動魄的場面。

整條官道上,氣氛肅殺的怕人。每隔五裡,十裡都有驛站和望臺,驛卒和公人們緊張的等待著,有人伸頭探看著遠方,有人給馬匹反覆檢查著鞍具。突然,道路盡頭傳來越來越響亮的馬蹄聲,驛馬來了!

驛站裡每個人的毛髮都幾乎直立起來,他們攥緊了拳頭吞著口水,像迎接皇親國戚一般緊張。驛馬緊急停駐揚起的飛塵還沒有落下,公人們快速的行動了。早已準備停當的馬匹被牽出來,吃飽喝足的一位公人紮緊腰帶,他接過了包裹嚴實的竹筒,在旁的驛卒麻利幫他系在後背。帶子還沒有完全綁緊,驛長已經在心急火燎的呵斥催促。公人趕忙抓緊韁繩急跨上馬,揚鞭飛馳而去。

駿馬繼續奔馳在蜿蜒的山路上,那管他路旁坑谷裡摔死的人馬交錯重疊。連山裡一字不識的百姓都知道,那就是妃子想吃的荔枝啊!

經過千難萬險到達長安時,荔枝依舊清枝綠葉,果實仿佛剛從樹上採摘一般。

蘇軾《荔枝嘆》:十裡一置飛塵灰,五裡一堠兵火催。顛坑僕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

這就是宋代蘇軾對遞送荔枝的描寫,排除文學因素,當時的場景大致不差。

荔枝的來源:

(圖片來自彭博新聞網)

早在漢武帝擊破南越以後,荔枝就有進貢的傳統。由於中原地區難以種植,只能從嶺南驛站運送。其路途艱難,「奔騰阻險,死者繼路。」和唐代如出一轍。以至於幾任皇帝都深感勞民傷財,下令免除了新鮮荔枝的需求,只有加工過的幹荔枝和荔枝脯還在貢品之列。

唐代進貢長安宮廷的荔枝主要以廣東廣西,四川,福建為主。為了給楊貴妃尋找荔枝,太監高力士下了大功夫。他本姓馮,家族在嶺南地區勢力很大,便設法將家鄉特產荔枝進獻,以博取寵幸。唐玄宗和楊貴妃對此都很滿意,於是上行下效,進貢荔枝的風潮應運而生

不像現代有冰鮮等各種先進保鮮技術,宋代的蔡襄和曾鞏都提到過,新鮮荔枝極難保存。外地進獻的「生荔枝」經過驛站急遞,還是「五七日輒壞」,「腐爛之餘,色香味之存者幾矣。」

唐代沒有給我們留下荔枝保鮮的資料,宋代開始才有了記錄,所以我們可以猜想,荔枝的運送很可能不是次次成功。據推斷,當時可能採用把帶枝葉的荔枝裝入密封大竹筒的辦法進行保鮮,此法可維持5天左右,再久味道就容易衰敗。也有可能像蔡京那樣不計代價的進行整株搬運

對運送荔枝的品種也並非一般之類,通常的荔枝口味不一定能達到貴妃要求,而且容易腐壞。只有優質品種才能既滿足美味又能存貯的苛刻條件。

比如現在廣州增城掛綠的荔枝品種,母樹已有400多年歷史,曾經賣出了55.5萬元一顆的天價。雖然有炒作的成分,但口感非凡,保質期比一般荔枝更長。唐朝時為了長途運輸,很可能選擇這種耐保存類型的荔枝。

(現存的增城掛綠古樹,曾經被人偷摘)

為了彌補嶺南荔枝的供應不足,四川涪州(今重慶涪陵一帶)的荔枝也在備選之列。通過蜀道運送趕往長安的話,快馬需要6,7天時間。更容易保持荔枝果實的新鮮。涪州西邊十餘裡處的」妃子園「所產荔枝,顆肥肉脆,很受貴妃喜愛。

一年四季吃荔枝。

根據明清時期《廣東新語》的記載,「貴妃吃各地荔枝,自酸而食到甜,自青黃而食到紅。」可見楊貴妃一年四季幾乎都會吃這種佳果,不僅不厭煩,還會不斷品嘗各種不同種類的荔枝。

如此福分,直到千百年才進入尋常人家,可嘆大不易。

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饑寒為上瑞。

最後提一下,楊貴妃可不是吃荔枝才長胖的,其實唐代的史書上根本沒有提到她肥胖——所以,在這個可以隨意大吃特吃荔枝的時代,大家放心開動吧!

(謝謝觀賞)

相關焦點

  •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專家在研讀詳述高力士生平的墓志銘時,意外發現當年驛馬傳送進宮供楊貴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種產自高力士家鄉潘州(即今茂名高州)名為「白玉罌」的優質早熟荔枝。唐代詩人杜牧千古傳唱的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就是1300多年前,以「荔」為媒,冼夫人的六代孫高力士通條一條連接當時南平郡和都城長安的古驛道,把家鄉高州貢園的新鮮荔枝快馬加鞭運到長安給楊貴妃笑嘗的情景。
  • 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軾,為什麼指責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禍國?
    荔枝,是一種南方特有,味道甘甜、鮮美,且極其不易存儲的水果。圍繞著鮮美的荔枝,楊貴妃與蘇軾,有了一段不得不說的糾紛。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軾,專門寫了首《荔枝嘆》,抨擊楊貴妃吃荔枝是禍國之舉。詩文內容如下: 十裡一置飛塵灰,五裡一堠兵火催。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粵西著名特色水果推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杜牧《過華清宮》        傳說中楊貴妃品嘗的荔枝來自於廣東高州市根子鎮——中國最大、最著名的荔枝產地。該園成園於隋唐年間,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老荔枝樹最多、品種最齊全的古荔園之一,被譽為「荔枝博物館」。園中樹齡超過500年老荔枝樹有39棵,這些老荔枝樹虯枝屈節,根若龍盤,枝幹交錯,千姿百態。貢園是著名的白糖罌優質荔枝品種的發源地和種植園,園內的荔枝果大核小,色豔皮薄;內質爽脆,味道清甜;甜而不膩,留香持久。
  •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
    古詩裡的「衰、斜、騎」要改讀音了,網友:太不負責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1/古詩裡的聲音要變調?漢語言是種活的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字詞的含義、甚至讀音都在改變,這是規律。但是,最近卻有人發現,新版教材中的古詩的原有讀音也被改動了。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季,十二首荔枝詩詞欣賞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杜牧「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宋·蘇軾從詩句中都可以看出荔枝自古以來受歡迎的程度。此外「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裡送荔枝「的典故也深刻地影響了荔枝的文化,在後續的很多關於荔枝的詩詞文章中對此多有提及,如今「妃子笑」更是成了荔枝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種。今天小編整理了十二首荔枝詩詞,在品嘗荔枝的好時節裡,一起欣賞荔枝詩詞。
  • 紅塵一騎荔枝來,豈獨楊妃帶笑嘗
    一騎紅塵妃子笑 , 無人知是荔枝來。唐人杜牧這首《過華清宮》問世後,荔枝的大名遠播南北。宋人蘇東坡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讓荔枝成為人們心目中最具廣東地方特色的嶺南佳果。著名編劇家陳冠卿,也將二位大詩人的佳句寫進了粵曲《荔枝頌》裡:說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早替荔枝寫頌詞,東坡被貶嶺南地,日啖荔枝三百餘。
  • 你只知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卻不知蘇軾還有一句更狠的!
    除了寫揚州,杜牧的名篇還有一首就是《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歌同樣很受後世喜愛,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就曾寫過一首同樣主題的《荔枝嘆》:荔枝嘆宋 蘇軾十裡一置飛塵灰,五裡一堠兵火催。顛坑僕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 字詞拼音被改: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謠言」來
    幼女上了幼兒園後,每天晚上我都會給她講一講唐詩宋詞。前天晚上,我和她念起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段唐詩名句。突然,邊上的拙荊大吼一聲,說我讀錯了,一騎(jì)應該讀 「一(qí)」。我一下愣住了,然後說她沒文化。
  • 一騎紅塵妃子笑,緣是茂名荔枝來!何國儒合家歡果園農產品經銷店歡迎您!!
    一騎紅塵妃子笑,緣是茂名荔枝來
  • 不要貪食荔枝!楊貴妃的胖,都是因為吃荔枝!
    楊貴妃嗜食荔枝,唐朝詩人杜牧的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最好的證明,果然荔枝的魅力連楊貴妃都抵擋不住~楊貴妃所吃的荔枝是來自哪裡?荔枝是一種十分嬌貴的水果,特別是在沒有冷藏手段的古代,它能夠保存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白居易曾提到:「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顯然,楊貴妃吃的荔枝一定是新鮮的,所以荔枝從產地運至長安,應在三天之內到。
  • 楊貴妃吃的荔枝產自哪裡
    楊貴妃吃的荔枝產自哪裡關於這個問題有許多爭議,唐代的人一點都不懷疑楊貴妃吃的荔枝是從嶺南運過來的,但是北宋中葉以後的記載則多雲荔枝來自四川涪州(今重慶涪陵區),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如福建說,多處說,甚至還有楊貴妃吃是荔枝果脯的說法。實際上,荔枝為一種典型的南方水果,現今的主產區在兩廣和福建,四川僅瀘州合江縣一帶還有規模生產。
  • 5個最好吃的荔枝品種,「妃子笑」只排第五,第一堪稱荔枝之王
    最近不管去水果店,還是果蔬超市,荔枝總在最顯眼的位置上,一看到它就有想吃的衝動。荔枝歷經了這麼多年,一直被人們喜歡,特別是在古代,常常有關於荔枝的詩句出現,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荔枝還分不同的品種,由於環境不同、氣候不同等影響,荔枝竟有十多種,不太了解荔枝的話,聽到這點還有點吃驚吧,不過荔枝雖多,能被大眾喜愛的並不是很多,這5個最好吃的荔枝品種,不知道你都吃過嗎?
  • 讓楊貴妃嘴饞的,是哪裡的荔枝?
    在熱浪襲人的盛夏時節中國南方的荔枝季也邁入了高潮被譽為「南國四大果品」之一的荔枝自古就徵服了中原美食家的味蕾唐明皇將千裡之外的荔枝飛驛長安博楊貴妃嫣然一笑的故事是人們啖食荔枝時總會浮想的情節讓貴妃傾心的荔枝究竟產自南國何處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真相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是真的嗎?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是真的嗎?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據界面報導,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楊貴妃和蘇東坡至愛,嶺南佳果荔枝你又知道多少?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唐)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01荔枝的品種和主產地荔枝的品種非常多,常見的品種包括有掛綠、桂味、糯米餈、妃子笑、白糖罌、水晶球、黑葉、淮枝、
  • 吃了壤塘的荔枝,就知道楊貴妃為何會因它而笑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這首詩,寫的是唐玄宗為博楊貴妃一笑,千裡迢迢派人從嶺南運送荔枝,一解愛妃的饞意。的確,荔枝在唐朝乃是稀罕物,南方適宜栽種,北方卻沒有合適的環境來培育,故想要吃上很難,往往要浪費許多人力物力。南方雨水多,產於南方的水果,往往個大味甜,吃起來讓人連連讚嘆,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四川亦是南方,也屬於西部。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你讀對了嗎?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昨天回復北京青年報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昨天下午,《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編纂和修訂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回復北青報記者稱,該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其中「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中的「騎(qí)」在舊版和新版《審音表》中都讀作qí,而不是jì」,而關於「鬢毛衰」,「衰」一直有(cuī)的讀音,是古代的兩個專門意思
  • 搞笑: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她喜歡吃龍眼嗎?腦筋急轉彎
    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她喜歡吃龍眼嗎?---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楊貴妃真是太喜歡吃荔枝了,有詩為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中的詩句。
  • 中國6大荔枝之鄉,楊貴妃加急快遞的荔枝,出自廣東還是廣西?
    傳說中,著名美人楊貴妃對荔枝愛到瘋狂,讓人加急送來荔枝,那麼能讓楊貴妃心儀的荔枝,是出自哪裡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有6大荔枝之鄉。靈山的荔枝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種植面積光,種植品類多,靈山香荔、妃子笑、雞嘴荔、黑葉等35種荔枝,其囊括之廣讓人驚嘆。根據靈山縣誌記載,當地的荔枝種植開始於唐朝,到了宋朝就有很好的規模,直到現在,靈山縣荔枝已經獲得國人的認可,出產的荔枝品質優良。
  • 楊貴妃喜歡吃的荔枝來自哪?中國六大荔枝之鄉,有你的家鄉嗎?
    夏天,也是吃荔枝的季節,荔枝肉厚,質爽脆,味清甜,連楊貴妃都喜歡的不得了。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能博楊貴妃一笑的荔枝它來自哪裡呢?中國名副其實的荔枝之鄉都有哪些?下面請和小編走進荔枝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