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農業培訓 助力農村發展

2020-12-20 市場報網

——永年區2020年第二期高素質農民培訓班順利開班

為進一步落實好我區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加快我區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區農業農村局利用冬閒時間於12月10日第二期高素質農民培訓班順利開班,農業農村局候萬彬局長主持召開了開班儀式並向同學們傳達了培訓精神。

農業農村局農廣校劉建華校長參加開班儀式

各位同學們: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辦2020年農民教育培訓班開班儀式,標誌著我區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和新型職業農民輪訓正式開始。在此,我代表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向蒞臨我區指導工作的市局領導表示衷心感謝,參加此次培訓的各位農民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這次培訓堅持面向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以滿足農民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訓質量效能為重點,全面轉變農民教育培訓理念,改進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強化跟蹤服務,有效提升廣大農民的綜合素質、職業技能和生產經營能力,造就一支愛農村、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近年來,我區農業產業通過不斷突出特色、調優結構、擴大基地規模,農業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供給側種植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湧現出了小龍馬春耕農場露地西芹畝收入萬元以上、曲陌鄉河東七方生薑畝收入4萬元、辛莊堡鄉中藥材收入萬元等新型生產模式,為切實把農民教育培訓這件事辦實、辦好,我講兩點意見。

一、要高度關注黨中央對農業農村工作的政策導向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黨的十九大提出:「造就一支愛農村、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這體現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工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重要體現。

今年10月26-29日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我國發展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竟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中全會給我們傳遞了發展的好信號,但是,農民要創業僅僅有強烈的熱情是不夠的,關鍵是要具備一定的創業、創新能力。這就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來增強自己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開展培訓,就是要幫助大家開闊思路、提升技能,通過努力,為自己開闢一條成功之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座的各位農民學員,雖然沒有過高的學歷,但我相信:只要大家腳踏實地、勤奮務實、艱苦創業,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大家來自全縣農業生產一線,是離市場最近的人,也是最懂農業、最有發言權的人。但是我們大家長期忙於低頭生產,對於國家的政策方針和外地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往往疏於抬頭觀察。如何讓農業生產經營更有效益,讓農民成為一項體面的職業,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是我們政府和所有關心「三農」發展的人需要關注的事情,我們舉辦這樣的培訓班,就是想搭建一個學習提高和相互交流的平臺,宣傳黨的富農強農政策、普及先進科學技術和經營理念,為大家解決些生產中的疑難問題,這就是我們舉辦這次培訓班的目的和初衷這就需要大家利用這次機會,好好的坐下來,認認真真給自己充充電,為明年以及今後更長時間、更有潛力的發展提供知識支撐。

二、要珍惜這次學習提高自己能力的機會此次培訓班,是結合我縣農業產業實際,有針對性向

農民學員專題舉辦的,對於在座各位來說確實是一次難得的系統學習、相互交流提高的機會。因此,希望各位學員要珍惜這次培訓的機會,認真聽課,爭取學有收穫,學有所成,並希望通過這次培訓對同志們增強素質、提升水平有所幫助。學習當然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是一種素養、一種能力、一種境界和人生態度的表現。對於一個農民來說,學習能力就是一種競爭力,因為學習就意味著進取和創新。你們參加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就是為了更地的發揮自己的長處,更好地帶領周圍的村民一起致富。

培訓結束之後,你們一定要再進一學習消化這些知識,並把這些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進而走出一條創業之路。我相信,通過這次系統的培訓,各位學員定能夠掌握本領,提升能力。我建議培訓班不僅要安排授課,還要安排適當時間進行外出參觀學習探討,互相交流,切磋經驗和體會同志們,舉辦這次農民教育培訓班是提高農民素養的重要學措,希望大家通過學習培訓,熟悉政策,統一思想增強信心,提高本領,立大志,創大業,在推動我區農業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上再立新功。

在開始授課前我在講幾點具體注意事項,我們所有參加學習的學員信息都己登錄到農業農村部農民培訓平臺,這意思就是每位學員信息,國家有關部門都能從網站上看的到,因為我們所有培訓都是免費的,用的是國家專項培訓資金,農業農村部等部門都會對我們培訓情況進行電話抽檢抽查,所以在接到抽查電話時一定要明白回答出我們培訓的時間長短,我們每期培訓班封閉培訓是10天,其中在校集中學習是6天,到實訓基地學習5天,另外需要從線上學習32個學時,每小時為一個課時,要知道學了哪些課程,學習後我們還要組織考試,考試合格後,我們會發給大家一個結業證,以後國家各種扶持項目申報、優惠政策落實,都優先落實給經過培訓的新型農民,所以大家要嚴格遵守學習紀律主動聽從班主任管理,記好學習筆記,家中有事一定要向班主任請假,班主任批准後才可離開,我就講這些,最後,預祝本期培訓班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學員萬事如意、學有所成!謝謝大家!

(圖/文 葉學武)

相關焦點

  • 深圳市農業科技促進中心助力都市現代化農業發展紀實
    科技興農當示範 政策風好正揚帆——深圳市農業科技促進中心助力都市現代化農業發展紀實□ 許創業 吳贇生 宋銳烽2020年11月。作為深圳市市場監管局下屬的財政核拔正處級事業單位,也是目前深圳市唯一一家政府層面的農業技術支撐專業機構,深圳市農促中心一直以科技助力民生幸福和城市發展為首要目標,聚力農業技術攻關和技術共享,不僅助力深圳農業技術在某些領域實現全球引領,更為深圳乃至我國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作出了積極貢獻,為深圳食品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農業科技,正成為深圳市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一張城市名片。
  • 2017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累計培訓產業扶貧帶頭人83.3萬
    原標題:2017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累計培訓產業扶貧帶頭人83.3萬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積極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開展科技扶貧,幫扶和培育雙發力,將特色資源變為特色產品,將特色產品變成特色產業,全面助力脫貧攻堅,科技扶貧成效明顯。
  • 樂清市民政局開展水庫移民生態農業培訓
    11月23日,樂清市民政局移民服務中心組織淡溪鎮水庫移民村開展生態農業培訓。培訓內容涉及稻田養魚技術學習、探索未來農村發展方向、討論鄉村發展與思考。此次培訓為期5天,共有57人參加。參加培訓的主要有水庫移民村家庭農場主、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員工。
  • 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技術賦能助力惠州中草藥產業
    在風光秀麗的羅浮山腳下,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日前舉辦了2020年惠州中草藥產業培訓班,通過培訓提高我市中草藥種植戶科學管理水平,進一步推進我市南藥產業發展。
  • 「中醫農業」助力「農業產業強鎮」項目提質增效發展
    近日,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章力建研究員、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團隊首席朱立志研究員等專家組一行應邀到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楓林鎮考察當地″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實施情況,並就在楓林鎮實施《"中醫農業″助力"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項目提質增效發展》和陽新縣及楓林鎮領導、專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等進行了深入了探討
  • 四川:合江縣九支鎮李咀村召開農村農業技術培訓會
    九支鎮李咀村是四川省級扶貧重點村,更是以發展農業為主的少數民族(苗族)散雜居聚居村,該村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高粱、紅薯等,發展的經濟作物主要有刺梨、百香果、油菜等。由於地處偏遠不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種養殖技術相關知識相對匱乏,往年的農業生產效率低下,亟需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來進行各類技術培訓,提高李咀村農村農業生產效率。
  • 四川:合江縣九支鎮李咀村召開農村農業技術培訓會
    九支鎮李咀村是四川省級扶貧重點村,更是以發展農業為主的少數民族(苗族)散雜居聚居村,該村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高粱、紅薯等,發展的經濟作物主要有刺梨、百香果、油菜等。由於地處偏遠不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種養殖技術相關知識相對匱乏,往年的農業生產效率低下,亟需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來進行各類技術培訓,提高李咀村農村農業生產效率。
  •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開展「三聯三送三落實」 茶場來了 「服務專員」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開展「三聯三送三落實」 茶場來了 「服務專員」 2020年03月04日 19:48:39來源:浙江在線通訊員 吳黃娟   3月4日下午,海拔600多米的寧波市奉化區尚田街道大雷山頂,偶爾有一些雪子散落,獵獵山風讓人有種「春寒料峭「的感覺,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三聯三送三落實」服務隊成員,省農技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茶葉專家陸德彪走進茶園,與基地負責人方谷龍一起查看茶葉長勢
  •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助力肥西鄉村振興
    100人其中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50人專業生產型人員50人分層次、分類型,提高培訓準度▲學員認真聽課為提升基層農村幹部的專業素養,肥西縣今年專門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幹部開設一個50人的班級。通過學員遴選、資格認定、教育培訓和政策扶持,逐步打造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截至目前,肥西縣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610人,培訓合格率100%。
  • 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
    ,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不斷增強其發展實力、經營活力和帶動能力,是關係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曹妃甸區農業農村局:引金融「活水」 助力鄉村振興
    >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的要求,進一步加快推進曹妃甸區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在區政府黨組副書記李健俠的高度重視和親自組織協調下,12月15日,區農業農村局攜手曹妃甸建行組織開展了鄉村振興暨金智惠民專題培訓
  • 農業農村部:將有意願返鄉農民工納入職業培訓補貼中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7日電 對於有何措施促進返鄉留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問題,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吳曉玲7日提到了著力拓寬就業渠道、合力開展指導服務、加強技能培訓等措施。同時強化技能培訓轉崗,將有意願的返鄉留鄉農民工納入職業培訓補貼範圍。
  • 臨澤板橋鎮: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走深走實
    堅持「政府推動、企業帶動、站點回收、農戶參與」的工作思路,廣泛宣傳動員,形成了「回收企業+回收網點+公益性崗位+農戶」的回收體系,促進廢舊地膜回收再利用工作有力有序開展,有效改善了群眾生活環境和農業面源汙染,助力新農村建設。
  • 巢湖市柘皋鎮:「黨建 」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助推農業發展是加強農村黨建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巢湖市柘皋鎮黨委以「黨建 」模式為抓手,聚焦農業轉型升級,紮實做好「六穩」「六保」有關工作,抓實糧食生產安全,不斷夯實鄉村振興。支部引領強產業。按照「黨員帶動發展產業,產業帶動助力脫貧」的理念,由黨組織領建合作社,充分發揮支部的引領帶動作用,發揮技術、信息、市場等優勢,動員貧困戶等土地持有人以土地資源作價入股合作社,走出「支部+合作社 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因村制宜實施「一村一品」,爭取扶貧項目、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等資金,構建稻蝦綜合種養、中草藥種植、瓜蔞產業扶貧發展格局,培育了「紅鰲」「巢湖香白玉」等稻蝦米品牌。
  • 張莊鎮:人才助推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
    為貫徹省、市、縣相關文件精神要求,強化人才培養、人才引進的發展新動力,同時加強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促進張莊鎮經濟發展,張莊鎮智聖農場積極引進農學專業人才3人,助力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近三年,智聖農場年收益平均達到300萬元,經濟態勢持續健康發展。
  • 「達州」宣漢縣「農業創客+新階人士」助力鄉村振興
    巴鄉農業創客新村,是一個利用農業產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優勢,採用「創客農場+醫療康養」模式,以景觀農業、親子體驗農業、文創農業為主,打造本地特色農產品、健康養生、康養民宿,美食餐飲、創業培訓孵化的鄉村農業創客示範園區。
  • 擘畫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新藍圖——農業農村部負責同志解讀《數字...
    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鄉村治理數位化,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研究編制了《規劃》,提出了新時期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描繪了數字農業農村建設的發展藍圖。
  •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擬訂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農業教育和農業職業技能開發,指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  (十三)牽頭開展農業對外合作工作。承辦政府間農業涉外事務,組織開展有關農業的國內國際交流合作,具體執行有關農業援外項目。  (十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 2020年中國(海南)柬埔寨熱帶農業技術培訓取得積極成效
    主辦方提供海南省農業對外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林春在培訓班上指出,中國農業農村部和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積極開展對柬熱帶農業技術培訓,已經在國內和柬埔寨成功舉辦多期培訓活動,助力提高柬埔寨熱帶農業種植、加工技術水平,與柬方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合作推動「柬埔寨-中國熱帶生態農業合作示範區」的落地實施,成就兩國農業合作的典範。
  • 2020年,農業農村發展看莘縣!(一)
    ,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確保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意義十分重大。近期,莘縣先後召開了縣委農業農村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縣委農村工作會議,對今年全縣的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部署,明確了六大重點任務。    重點任務一:    著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1、積極推進重要農產品的產能提升。發揮產業優勢,規劃建設7條種養帶。堅持質、量並舉,北部鎮出亮點,南部鎮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