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談起中國的城市,都知道一線城市為北上廣深4城,而4城中南方佔據三席,確實令人唏噓,但事實比這個更加嚴峻。
除過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北方入圍者也是寥寥無幾。
新一線城市15座,北方入圍只有5座。
根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排名,我們可以看到,15座新一線城市,北方只有5座城市入選,佔總數1/3,分別是天津、西安、鄭州、青島、瀋陽。
當然第一財經的排名可信度並不高,那麼我們直接來看GDP排名。
2019年GDP總量排名前20名,北方佔據5個名額,佔比1/4。
前20名之中,北方只有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五個城市。
根據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排名,天津已經跌出前10,前十名中,只有天津一城在堅守.造成北方慢慢掉隊,經濟落後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北方河流較少,河運業落後。
北方雖有黃河,但是黃河號稱地上河,很多地方受泥沙阻塞嚴重,可以通航貨運的地段很少。
長江造就重慶、武漢、南京等經濟重城,更造就了長三角之繁榮,然後黃河帶來的經濟效益卻有限。
有人說,黃河造就了塞上江南的銀川,但所謂的經濟效益只是用來灌溉,實在是大材小用。
2、現在是海權時代,北方用來做對外貿易的優良港口較少。
南方有寧波港、上海航、廣州港、深圳港等,發達的港口經濟帶動了海外貿易的繁榮,取國外之有餘補我國之不足,取我國之有餘補國外之不足,如此貿易往來,貨幣流通了,經濟也就發展了。
3、北方多平原,造成了地廣人稀的現狀。
北方地廣人稀的程度,舉個例子酒泉面積19.2萬平方公裡,只比江浙滬面積綜合略小,酒泉人口113萬,江浙滬人口將近2億,人口密度是酒泉的150倍以上。
地廣人稀造成了運輸困難,比如新疆人民基本很少網上購物,因為不包郵,郵費很多時候比商品本身還貴。
4、南方沿海城市靠近我國的香港、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
以香港為跳板,和國外開展貿易有很多便利性。
東南亞等地人口較多,市場較大,有市場就有發展,我國的貨物在東南亞是很受歡迎的。
總之,南方之發達主要是藉助了海洋經濟的優勢,又有江河之利,而東南亞的市場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北方城市還有希望實現反超嗎?
當然有,隨著西方經濟發展乏力,海洋經濟的增長力逐漸在下滑,陸權逐漸覺醒,亞洲與非洲的市場漸漸被重視起來,而亞非歐板塊相互連接,陸上貿易有很大的優勢,鐵路系統的發展更是為路上貿易打開了新的一閃窗口。
隨著陸上貿易的恢復與逐漸繁榮,相信北方很多城市能抓住機遇,獲得新一輪經濟發展中的先機,從而出現新的經濟文化繁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