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城市發展不如南方城市的3大原因

2020-12-10 騰訊網

近期,前三季度各大城市經濟數據出爐,在排名前十名的城市中,北方城市進入前十名的只有北京一個城市,其他的9個城市都在南方。雖然武漢受到疫情影響較大,但依靠雄厚的基礎還是保持在了第10名。縱觀改革開放以來,北方城市的發展速度和南方的城市有一定的差距,有最初的十強6席變成了如今的1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原因有3個:

1、氣候等自然條件是一個客觀因素:天氣寒冷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比如東北一些地方一年只有大半年的自由生活工作時間。就算是夜宵,在寒冬季節也會造成營業額下降。公交車運營、小車出行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沒有流動經濟自然也會差一點。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由當初的資源密集型、重工業重點發展的模式逐步變成了市場經濟、新經濟發展模式。北方城市原來的優勢變成了劣勢,很多資源型城市的資源逐漸減少,重工業的市場也逐步萎縮。原來龐大的機構、組織和人員都成為了沉重的包袱。如同一輛拉滿煤炭的老舊火車頭,很難倒掉所有的貨物,換成新車頭,行駛在最新的鐵軌上跑出高速度。

3、人的思維有一定的慣性。在幾十年的工業發展模式裡,國家會管的,做出了貢獻不能拋下我們,等靠要成為了很多人的思維定式。熬資歷、等退休讓很多人成為了發展的絆腳石。要想徹底改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你在一個地方居住了30年,換到一個新的環境估計也很難適應。

生活環境、社會環境都是很重要的原因,要想儘快改變這種南強北弱的狀態,估計還要有三四十年的時間才會改變。

你認為北方城市的發展還能趕上南方城市嗎?歡迎留言發表你的見解吧。

相關焦點

  • 南方城市發展迅速,北方城市逐漸掉隊,根本原因是這幾個
    新一線城市15座,北方入圍只有5座。根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排名,我們可以看到,15座新一線城市,北方只有5座城市入選,佔總數1/3,分別是天津、西安、鄭州、青島、瀋陽。當然第一財經的排名可信度並不高,那麼我們直接來看GDP排名。
  • 北方經濟總體不如南方,原因是什麼?
    眾所周知,南方的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經濟增長加速,出現了許多深圳速度,而北方的經濟卻有放緩的趨勢。南北經濟差逐漸增大。那麼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局面,數字經濟生活起了決定性的因素。福建廣東離港澳臺近,又是著名的僑鄉,而西方先進的文化,經營理念,科學技術最早從南方開始傳入。起步就比北方早,還有一點比較重要,最早開放的港口都在南方,在剛改革開放那會,機場都沒幾個,外資如何去北方投資?南方進出口貨物確實也比北方方便。長此以往,南方自然要在經濟發展上領先於北方。
  • 北方城市房價正在淪陷,相比於南方城市差在哪裡?內行人給出答案
    比如北方發展勢頭正猛的鄭州市,其房價已經連續陰跌了3年,就如鄭州東區的郊區一樓盤最高時售價14000元/平方米,現在特價房在7000多元每平方米,房價幾乎腰斬;比如青島,這兩年房價也在不斷下跌,前一段時間青島一售樓部被砸就是因為其售價短時間內降了3000元/平方米左右,直接導致業主一套房子虧損30到40萬之間;比如天津,作為直轄市,曾經的準一線城市,今年以來天津房價跌破
  • 北方樓市不如南方,有啥玄機
    但近年來,機遇似乎都站在了南方這邊。北方工業重鎮逐漸褪色,南方創新城市強勢崛起,「南北差異」逐漸趕超「東強西弱」,成為當今最令人關注的區域問題。2020年以來,房價走勢延續了這種南北差異,北方樓市明顯不如南方。南北樓市差異現象背後是經濟差異,而經濟的現代化需要我們承認不同發展階段各個城市發展條件的不同,從而形成的區域間有效分工的發展格局。
  • 江蘇最「無奈」的城市,北方人把它當南方,南方人把它當北方
    我們國家的地土遼闊,不同的城市都分布在不同的區域,而我們國家為了更容易將它們分辨,所以說就將我們國家分成了南北方,有的城市是北方城市,而有的城市則是南方城市,這些城市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管是文化、氣候還是語言等各個方面,幾乎都是大不相同的,而南北方城市如何去分辨,還是要依靠秦嶺
  • 南北城市10年經濟十強變化,南方拉開差距,進步最快城市卻在北方
    近日來,隨著十四五規劃等重要文件規劃出臺,在網際網路上又出現了我國南北城市發展分化加劇的聲音。在網友看來,普遍認為北方城市相較於南方城市呈現經濟下滑、人口外流、營商環境差等諸多發展問題。南方城市中深圳實現了對廣州的超越,以26927.09億元位列南方城市第二位;北方城市榜眼並未發生改變天津依舊穩坐這把交椅,然而與深圳的經濟差距已經被拉開了約13000億元,這一差額甚至比排名北方城市第三位的青島GDP(11741.31億元)還高。
  • 江蘇地位很特殊的城市,為何身在南方,卻被人調侃是北方城市?
    為了簡單區分人們把中國分成幾個不同的地區,從小的方面來說分別是東北、西北、華北、華南、華東、西南和華中七個地理區,從大的方面來說是北方和南方。不僅是氣候和環境的差異,生活習慣的差異也很大,通過淮河南北的區別是秦嶺平,一般來說,秦嶺淮河北是北方,南是南方,今天大家小編介紹江蘇的地位非常特殊的城市,屬於南方,很多的人被認為是北方,一起看看吧!
  • 到底為什麼南方經濟發達城市比北方多?原來是因為這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均GDP不斷增加,人民幸福,國家安康。近年來我國的經濟一直穩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世界人民重新認識了中國,您找到規則了嗎?在我國,大多數發達城市在南部,南部經濟發達城市的數量比北部高得多,為什麼是這樣?
  • 面對城市的發展,你會選擇南方還是北方?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國家和人民的發展。尤其是在上世紀改革開放之後,國民經濟大量復甦,城市化,現代化的腳步日益增長。在幾十年的發展中,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區域經濟城市群。過去的歷史上,中原和北方地區一直是全國的重點發展地區。
  • 北方經濟落後南方城市,先別急著地圖炮,並不是北方人有問題!
    如果算上此前已經跨入萬億俱樂部的17個城市,中國內地萬億GDP城市的數量將首次超過20個,但其中北方城市寥寥無幾,不知不覺間,南北經濟的差距已經拉這麼大了嗎? 南北經濟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 全國GDP前10強大洗牌,北方僅剩一個城市,原因在哪?
    一方面是南方天氣相對比較暖和,工作時長會比北方更多,比如到了大冬天之後,北方很多地方都是冰天雪地的,根本沒法勞作,而南方很多省份一年四季都可以勞作。另一個是南方的水系比較發達,這些不僅可以給工業、居民供水,還可以促進水運行業的發展。
  • 中國人均收入最高的4個城市,南方城市拉滿,北方城市缺點牌面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在近幾個世紀以來,人類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發展速度上可謂達到了一個極致,而中國當然也不例外,在近些年來發展速度讓很多國家趕之不及,在短短時間的快速發展歷程裡就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我國「最尷尬」的城市,明明屬於北方,卻被很多人認為是南方城市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為了國家的管理,劃分了很多城市,另外,由於地理上的原因,東北地區、華南地區等許多城市被劃分為不同的區域,當然在這之中,最一般的區分,其實是南和北。一般來說,南北地區之間的區分是眾所周知的秦嶺-淮河,但是,今天我們來看的這個城市,有一些特別的地方,也有一些尷尬的地方,應該在中國的北方,但朋友們卻認為是南方城市,這也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 中國「人均壽命」4強城市榜,南方3座城市上榜,北方有你家鄉嗎
    眾所周知,我國國土面積位列世界前茅,土地面積廣闊,地域差異大,可能北方飄著雪,南方人還穿著短袖,不同的環境也造就了不同地區人的體質,所以在我們國家中,每個地方和城市的人均壽命也是有差距的,一般是由於環境、飲食等因素造成的。
  • 我國最無奈的城市,明明地處南方,卻往往被看成北方城市
    由於陝西大部分都位於北方,且與西北各省區的聯繫也非常密切,被歸為西北省份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而陝西南部的一個城市,就相對比較尷尬了。這個城市,不僅與西北各市差異較大,即便與陝西其他城市相比,同樣有著明顯的差異。這個城市,就是漢中。
  • 又溼又熱又冷的南方城市為什麼屢次被評為宜居城市?
    8-9月份異常悶熱,還不如梅雨季節。天天都是桑拿天,出門就會洗桑拿。雖說這個季節全國都很悶熱,但是江南的悶熱,顯然時間更長一些。 3.潮冷的冬季。從12月到來年3月,是異常寒冷的冬季。不同於北方的乾冷,這邊的冷是衣服阻擋不了的。我曾經在2016年12月份去到哈爾濱,當時零下36度,無風的時候,絲毫感受不到多冷。
  • 北方諸多新興城市成北方崛起之希望!
    南方經濟的發展勢頭強於北方無可爭議,但北方也有很多新興城市正逐漸崛起,包括老牌都市也都在改革中不斷謀新的發展。從古至今,南北之間的經濟格局一直變換不停,北方基本上脫離不了「權利中樞」的角色,南方將經濟重心牢牢攥在手裡。
  • 中國「最迷」的城市,南方人認為是北方,北方人認為是南方
    中國有663個不同規模的城市,對於大多數中原住民來說,南部和北部是最好的觀光地,但是,這樣的城市特別尷尬。最有名的區分方法是南部和北部,北方乾燥,南方以溫暖潮溼的氣候而聞名,我們在秦嶺淮河分南北,江蘇省在全國大省中都比較強,居全國第二位,各產業的發展都很好,特別是在境內城市,其中一些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具有明顯的優勢,這樣的省主要分為蘇北和蘇南兩個地區。徐州是蘇北地區的代表,他們在同一個省,但兩地有很大的區別,南方沒有小地方,但有北方的味道,當地人的生活也更加北方化了。
  • 任澤平:北方只剩一個TOP10城市!南北差距為何拉大了? ——鳳凰網...
    從五千年歷史看,由於北方因農耕、遊牧兩大文明長期衝突融合導致戰亂頻發及南北氣候差異等,中國人口和經濟重心逐漸從黃河中下遊向長江中下遊轉移。計劃經濟時期,北方因資源富集等形成重化工業優勢而領先南方。改革開放後,北方依靠要素和投資驅動繼續階段領先,但也導致市場化改革內生動力不足;而南方依託便利的海運和長江內河航運優勢,通過市場化改革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而逐漸崛起。
  • 南方VS北方!30個城市經濟、資金、工業比拼,前者碾壓後者!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逼迫晉王室南遷,開啟了漢人的第一次衣冠南渡,這次南渡推動了南方經濟發展。 南北朝隋唐時代,是南北方強弱格局轉換的節點。 當時,雖然政治中心還在北方,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了南方,長安、洛陽的人口,都依靠江南糧倉來養活。每年都要從江南運送大量的糧食進入長安和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