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隨著十四五規劃等重要文件規劃出臺,在網際網路上又出現了我國南北城市發展分化加劇的聲音。在網友看來,普遍認為北方城市相較於南方城市呈現經濟下滑、人口外流、營商環境差等諸多發展問題。
實際上網友指出的以上問題均是客觀存在的,以過去十年為周期來看,2009年我國北方地區(華北+東北+西北+山東+河南)經濟總量佔比全國43%,發展至2019年這一佔比下降到35.44%,相對應的南方地區經濟佔比已經增至64.56%。
人口方面我們以黑龍江為例,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黑龍江總人口數為3831.2萬人,截止到2019年黑龍江常住人口為3751.3萬人,不僅如此,黑龍江省自2016年開始人口自然增長率一直為負增長(2016-2019年分別為-0.49‰、-0.41‰、-0.69‰、-1.01‰)。北方地區如此的人口外流或自然出生率負增長的現象過去十年還發生在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等省份。
實際上南方不僅在地理位置(鄰近江海)、自然條件(多雨水)等方面具備先天優勢,同樣還在營商環境、民營企業、開放包容的等方面也同樣走在北方城市前列(文章最後筆者會分享兩個真實故事,大家從中就會發現南北方營商環境的本質差距)。
那麼過去十年來,北方城市真的就全面落後於南方城市嗎?今天這篇文章筆者將統計過去十年(2009-2019年)南方、北方分別經濟排名前十的城市,經過對比這十年南北方經濟十強的排名變化,我們就會發現:南方經濟的確在加速領先北方,然而北方城市中並非全面衰退,甚至還出現了十年經濟排名全國增長幅度最高的幾座城市。
十年發展南方城市拉開差距
時間回到2009年,彼時全國僅上海(14900.93億元)和北京(11865.90億元)兩座城市GDP實現過萬億,且分別地處我國地理劃分的南方和北方。
南北方其他十強城市中的GDP差距也不算太大,其中位列南方地區經濟第二名的廣州僅比北方地區經濟榜眼天津高1600多億元;同樣南方地區經濟第十位的成都市GDP也僅比北方地區經濟第十強的哈爾濱高出約1200多億元。
2009年南方十強城市總GDP約為70452.02億元,北方十強城市總GDP則約為50453.95億元,如此幅度的南北經濟懸殊在部分網友看來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然而南北地區城市在經過十年經濟發展之後,南北十強城市GDP差額則從約2萬億極速被擴大至近9萬億。
這其中南北城市頭名依舊保持在全國城市頭部,上海和北京GDP均跨越了3萬億元,然而自第二名起始,南北城市的經濟差距則分化嚴重。
南方城市中深圳實現了對廣州的超越,以26927.09億元位列南方城市第二位;北方城市榜眼並未發生改變天津依舊穩坐這把交椅,然而與深圳的經濟差距已經被拉開了約13000億元,這一差額甚至比排名北方城市第三位的青島GDP(11741.31億元)還高。
截止到2019年,南方城市中GDP超過2萬億的城市達到了4個,蘇州距離2萬億也僅是百億級的微小差距;然而北方城市中GDP過2萬億的城市除北京外沒有一個,過萬億的城市也僅有3個(南方城市十強則全國過萬億,實際上即使排到第13位,南方城市依舊過萬億);其中南方城市第十名的寧波市相較北方城市第十名的唐山市,GDP方面足足領先了5000多億元。
那麼北方城市過去十年的經濟表現就真如此整體下滑嗎?實際上雖然北方城市整體經濟與南方城市差距被拉大,然而北方城市中卻隱藏著經濟排名增長冠軍。
西安十年經濟排名追趕超越
2009年的西安並沒有任何亮點值得全國注意,全市還在為兩年後在我國第三次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做前期的招商、規劃工作,部分媒體對在我國北方地區舉辦這樣一場世界級的園林、園藝、建築、藝術為主題的博覽會存在質疑之聲。
這一年年底西安市交出了經濟答卷,全年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19.1億元,經濟排名全國30名開外,即使在北方地區距離第十名的哈爾濱(3258.1億元)中間還被石家莊(3114.9億元)、長春(2848.6億元)和濰坊(2727.8)三座城市擋在身後。
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的核心城市、副省級城市以及陝西省省會,西安的這一經濟表現和排名可謂不盡人意。
2009-2019年西安市經濟平均保持在每年10.7%的增速,西安如此的經濟表現得益於其經濟增速的穩定以及其他北方城市經濟失速的雙重作用力,而2009年還位列北方經濟第6位的唐山市過去十年年均GDP增速約為9.32%,因此經過十年發展西安市經濟排名增至全國第24位(2018年曾上升至全國第21位),北方城市第6位(上升8位)。
即使是進入2020年,前三季度西安市更是以4.5%的經濟增速位列全國經濟25強中增速第一位(經濟排名暫列全國第22位)。
而南方城市中,經過十年發展經濟排名增長最快的成都市相較2009年的第10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6位增長4位;其他城市中雖然南京和寧波經過十年發展進入南方城市前十位,但在2009年兩座城市就排在南方城市的第11、12位,十年時間均增長2位。
最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座北方城市徐州,經過十年發展徐州相較於2009年的全國經濟第35位增長至全國第27位(上升8位),在北方城市中位列第8位(上升10位)。
過去十年,徐州市GDP年平均增速達到了11.24%(不過2018和2019年表現不佳,分別為4.2%和6.0%,經濟失速明顯)。
對比北方十年經濟10強城市,我們發現瀋陽和哈爾濱已經跌出了前十位。就在近日網絡上再次有關於瀋陽入選第十座全國中心城市的聲音被熱議,大家可以通過以上數據對比瀋陽過去十年不僅在全國、即使在北方地區城市的經濟表現,就不難理解為何作為東北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的瀋陽為何遲遲迎不來國家中心城市的批覆。作為一座國家中心城市,其經濟總量或許可以與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存在差距,但是經濟增速方面不能慢更不能退啊。西安作為全國獲批建設的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雖然經濟總量排名全國20幾位,但是過去十年的經濟增速有目共睹、人口增長有目共睹(全國前四)。筆者內心也期待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落地北方地區,但目前來看無論是省一級的支持力度,還是城市自身的各項表現來看,濟南均比瀋陽更有機率獲得國家中心城市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