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成:城市GDP榜單不足為據,但不能迴避南北經濟差距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來源 | 瞭望東方周刊(ID:lwdflwdf)

文 | 陳融雪

「關於南北經濟差距,雖然網上有一些過度解讀的傾向,但這也是不能迴避的客觀事實。」近日,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稱,南北經濟差距不僅存在,還可能繼續擴大。

他認為,造成南北經濟差距的主要原因有四個,包括宏觀經濟形勢、產業結構調整、國家戰略傾斜和南北觀念差異。

「以前人們說『投資不過山海關』,後來社會上還喊出了『投資不過胡煥庸線』『投資不過長江』。這裡肯定會有一些誇張和調侃,但既然社會上有這種說法,北方政府的管理者就應該正面直視問題,不能迴避。」肖金成說。

不能迴避的客觀事實

《瞭望東方周刊》:隨著各地統計局發布的城市經濟三季報出爐,南北差距成了最近最火的話題。有人認為北方經濟淪陷了,有人認為南北差距被誇大了。關於南北經濟差距,到底應該怎麼看?

肖金成:關於南北經濟差距,雖然網上有一些過度解讀的傾向,但這也是不能迴避的客觀事實。

▲2020年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前20強

根據已發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經濟總量前十個市中,北方只剩下北京一個。即使在前二十名中,北方城市中也僅僅是加上了天津、青島、鄭州和濟南這四個市。北方市的數量遠遠少於南方。也是由於這個排名榜單,很多人關注到了南北差距。

其實,單從這個城市榜單得出「南盛北衰」的結論是不足為據的,因為前十名中有些市是地區概念,所用數據也不是城市數據,而是地區數據。所以,拿榜單說事,有故意炒作之嫌。

但從區域的經濟份額看,南北經濟差距確實在擴大。

▲近年來南北經濟總量差距迅速擴大

一般來說,淮河、秦嶺以南有16個省市區,謂之南方,以北有15個省市區,謂之北方。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在新中國成立後到改革開放前,南北經濟份額幾乎旗鼓相當,1978年時南北經濟份額分別為53.7%和46.3%,2019年經濟份額分別為64.6%、35.4%——差距從7.5個百分點擴大到29.1個百分點。

再看人均GDP:1978年至2012年,我國南北人均GDP差距由0.85縮小至0.97,到2019年,南北人均差距迅速反超到了1.30。

所以我認為,南北經濟差距的存在和擴大,是一個客觀事實,但經濟差距擴大的原因卻不是那麼簡單,應全面深入分析引起差距擴大的原因。

原因一:宏觀經濟形勢

《瞭望東方周刊》:你認為,這樣的差距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肖金成:我認為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由於下行壓力加大帶來的宏觀經濟形勢變化。

導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因素很多。第一個因素是基數越來越大,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絕對數就要比原來增加很多。第二個因素是經濟周期的影響,這既影響經濟效益,也影響經濟增長。第三個因素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仍不平衡。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如果我們把經濟增長率、市場需求和原材料價格做一條時間曲線,會發現這三條曲線的走勢是一致的。

為什麼說經濟下行,市場需求不足和原材料價格下跌會擴大南北差距?原因就在於我國北方地區的產業以能源資源和重化工業為主,市場需求下降,能源資源的銷售量和市場價格受到雙重擠壓,給北方經濟帶來了明顯壓力。如果市場需求強勁,煤炭、鋼鐵、水泥的價格提高一倍,你看看北方地區的經濟表現如何?一定會強勢上揚。

原因二:產業結構調整

肖金成:南北經濟差距擴大的第二個原因,就在於產業結構調整。「去產能、調結構」是我國從長遠發展出發採取的行動。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產能」列為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而北方地區就承擔了大部分「去產能」的任務。

以河北為例,為調整產業結構,河北提出三年退出鋼鐵產能4000萬噸,五年內關閉整合60%的鋼鐵企業。要知道,長期以來,鋼鐵是河北的支柱產業,關閉六成鋼廠對其經濟的影響可想而知。

相比而言,南方地區以製造業為主,經濟外向度較高,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倒逼了南方產業結構升級。

以2005年、2014年和2017年的當年新增工商企業註冊數據來看,2014年後的新增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以及相關服務企業基本集中在南方。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南方也在興建原材料基地。

一直以來,因為北方富集煤礦和鐵礦等,據此發展了大量能源和原材料產業。而現在鐵礦石大量進口,現在廣東、廣西也開始發展原材料產業。加之核電的發展使煤炭需求下降,南方也可通過進口煤炭發展能源產業。

目前,南方大量土地用於工業,而北方成為糧食主產區,糧價受到國際市場的擠壓,附加值不高。

原因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肖金成:縱觀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繼東部沿海開放之後,我國先後出臺了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等「四大板塊」區域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始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馬上還要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對照地圖就可以發現,新出臺的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聚焦南方的居多。

以長江經濟帶為例,該區域涵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23萬平方公裡,佔全國的21.4%。2019年,該區域的地區生產總值達45.78萬億元,佔全國總量的46.2%;11個省市有7個省市的年度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十。

我們曾研究提出,通過實施長江經濟帶戰略,相關區域GDP將超過全國的50%,人口也將超過50%。長江經濟帶有上海、南京、杭州、武漢、重慶、成都、合肥、長沙、南昌九個都市。未來,貴陽、昆明甚至更多的城市都將與長江經濟帶有更加緊密的關聯。

相比之下,在京津冀地區,北京一枝獨秀,天津GDP增速持續放緩,河北近幾年經濟總量先後被四川、湖北、湖南超越。所以南北經濟發展差距不僅存在,還會繼續擴大。

但應該看到,經濟發展分為不同階段,各個階段必然呈現出不同特徵,不能簡單冠以「盛衰」的標籤。不能認為北歐的經濟總量小,就認為北歐衰落了。也不能認為英國的工業轉移到國外,就認為英國衰落了。英國的工業轉移到國外,但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並未受影響。

原因四:觀念與體制機制的原因

《瞭望東方周刊》:有種觀點認為,北方體制僵化、國企比重高,南方更重市場、經濟活躍。但上海三分之一的GDP來自於國有企業,經濟卻名列全國前茅。這說明了什麼?

肖金成:國有企業是優勢,不是劣勢。問題在於南方的國企和北方的國企體制機制是不同的。北方的國企行政化趨勢更強,而南方的國企行政化較弱,受政府的直接幹預不大。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古語說明了環境條件的重要。這個環境條件,既包括自然環境稟賦、歷史發展脈絡,也包括體制機制和社會文化。

以前人們說「投資不過山海關」,後來社會上還喊出了「投資不過胡煥庸線」、「投資不過長江」。這裡肯定會有一些誇張和調侃,但既然社會上有這種說法,北方地區的政府管理者就應該正面直視問題,不能迴避。思想觀念和營商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影響是深遠的,但短期影響肯定沒有輿論說的那麼大。

南北經濟發展差距的擴大確實應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並要採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應對,尤其是對營商環境的改善不能坐視不管。經濟發展更多地是靠企業而不是靠政府,不能像計劃經濟時期,發展產業主要靠政府。投資者在哪裡投資?取決於投資環境,取決於營商環境的好壞,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政府服務的優劣決定了投資者的投資意向。

覺得內容不錯

看完不吐不快,就給我們留言吧

相關焦點

  • 2020年城市GDP排名前十 南北城市GDP差距有多大?
    近期,各地統計局發布的城市經濟三季報陸續出爐。綜合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中國經濟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首次掉出前十席位,排名第11,北京成為唯一留在前十榜單裡的北方城市。
  • 全球gdp排名2019 全球GDP前20強具體榜單排名一覽
    近日沙烏地阿拉伯也公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的經濟統計數據,至此,全球GDP20強榜單也就正式出爐。中國同樣也高居第二,但是經濟增速在20強當中卻是最高的,同比實際增長6.2%,突破十萬億大關,GDP總量為10.18萬億美元。排名第三的是來我們的亞洲鄰國日本,第四名為德國。由於德國經濟增長較為緩慢,與日本之間逐漸拉開了差距。
  • 15個新一線城市gdp最新排名 中國城市gdp排名2018
    至誠網(www.zhicheng.com)2月12日訊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由《第一財經周刊》根據經濟、政治和教育多方面因素評選出來的15個新一線城市中,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憂,東北的核心城市大連被江蘇的萬億級別城市無錫所取代,退出了本年度新一線城市榜單
  • 肖金成: 成渝兩核心城市要在帶動區域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
    而「經濟圈」更強調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以核心城市帶動經濟圈,圍繞核心城市將形成都市圈,都市圈與周邊的城市圈共同構成「城市群」。 我們在調研中看到,由於成渝之間的經濟發展比較緩慢,不像長三角那樣有41個全國百強縣,也不像粵港澳那樣有佛山、東莞等強地市配合深圳、香港、廣州等大城市的發展,成渝地區 「兩核突出」 的情況非常明顯。
  • 南北城市10年經濟十強變化,南方拉開差距,進步最快城市卻在北方
    近日來,隨著十四五規劃等重要文件規劃出臺,在網際網路上又出現了我國南北城市發展分化加劇的聲音。在網友看來,普遍認為北方城市相較於南方城市呈現經濟下滑、人口外流、營商環境差等諸多發展問題。2009年南方十強城市總GDP約為70452.02億元,北方十強城市總GDP則約為50453.95億元,如此幅度的南北經濟懸殊在部分網友看來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然而南北地區城市在經過十年經濟發展之後,南北十強城市GDP差額則從約2萬億極速被擴大至近9萬億。
  • 杭州VS蘇州,GDP的真實差距有多大
    杭州VS蘇州,GDP的真實差距有多大?一種觀點認為,杭州高校多,人才儲備大,又是省會,政策有傾斜,城市發展實際上一直比蘇州好。蘇州優勢是利用外資和縣域經濟好,論gdp蘇州現階段數據比杭州好,但差距正在縮小。
  • 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50強 中國城市gdp排名2020
    近期,不少城市和省份已經統計公布了前三季度GDP,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今年前三季度GDP 50強城市花落誰家?  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此外,前三季度GDP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也達到了31個。
  • 2萬億新貴城市重慶,人均GDP卻只有四線城市水準,不到武漢1/2
    重慶,近些年來,這個名字又叫網痴,很多人之間隔一段時間,中間隔一段距離,中間隔一段距離,中間隔一段距離,中間隔一段距離,近年來重慶的發展受到不少人的關注,重慶是繼韓國4個排名第一的城市後,唯一一個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的城市,因此被稱為「2萬億新貴地」,但重慶的人均GDP還不到武漢
  • 學者陸銘:南北差距被誇大了 也被誤讀了
    比如,從今年前三季度GDP看,天津首次掉出前十席位,排名第11,北京成為唯一留在前十榜單裡的北方的城市。而在1978年,排名前十的城市有六個在北方。40餘年來,哈爾濱、青島、大連、瀋陽逐漸跌出十強榜單,這引發了關於南北城市差距的討論,甚至出現了「北方衰落」「中國迎來大南方時代」的說法。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則認為,南北差距被誇大了。
  • 燕郊鎮有多「孤獨」,南北差距就有多大
    一直以來,作為國民經濟的微觀單元,比「縣域經濟」更小一層的「鎮域經濟」是組成完備綜合性經濟體系的基礎。鄉鎮的發展,不僅提供了區域內生動力,又是城市與鄉村的結合點。中秋前夕,第三方機構競爭力智庫和中國信息協會信用專業委員會發布《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報告2018》。
  • 中國帶「南」的4座省會城市,經濟差距一個比一個大,知道哪裡嗎
    大家知道我國有哪些城市是帶「南」字的嗎?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我國在名字裡面帶「南」的4座省會城市,這些城市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發展狀況各不相同,經濟差距一個比一個大,你知道幾個呢?第一個是江蘇省南京,被稱為「南方之都」,大家都不陌生吧,畢竟這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經濟發展的再差也不壞,北京哪裡,那我能不能說這就是照的發展情況看,兩個城市之間的差距很大,可以說是為南京經濟發展水平是靠前的,gdp達到了1.28204萬億元,南京去玩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城市也很漂亮,現在很多城市的夜景非常有魅力,燈光明亮,安靜中城市的繁忙又夾雜著,總之任何城市都晚上還開車
  • 南北經濟差距加大,2019年全國十個房價最低城市都是北方城市
    現階段,整個北方城市的房價,都是處於下跌的狀態的,包括經濟實力較為強勁的天津,濟南等等城市。 事實上,北京房價雖然還是最高城市中的一個,相對於上海,深圳和廣州來說,現在的北京房價還是比較平穩的,在深圳漲完廣州漲,廣州漲完上海漲的節奏上,北京很明顯是沒有跟進的。 現在整個南北城市房價之間的差距是在逐步加大的,北方的大城市的房價都在下跌,而南方很多小縣城的房價都已經過萬了。
  • 南北差距根本上是市場化程度的差距
    2012-2019年北方經濟佔全國比重從42.9%快速下降至35.4%,南北經濟總量差距從14個百分點迅速擴大至29個百分點,人均GDP差距從0.97迅速增至1.30。南北差距原因:從自然地理差異到市場發育差異。從五千年歷史看,由於北方因農耕、遊牧兩大文明長期衝突融合導致戰亂頻發及南北氣候差異等,中國人口和經濟重心逐漸從黃河中下遊向長江中下遊轉移。
  • 前三季度gdp2020排名 中國城市gdp排名表2020
    前三季度中國城市gdp排名表2020,各地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陸續發布,西南和東北成為對比最為顯著的兩大板塊,也成為南北方差距擴大的標誌:東北板塊基本呈負增長,在傳統七大經濟區中表現較差;而西南板塊加快崛起,經濟增速都在2%以上,則成為七大經濟區中增長最快的板塊。
  • 肖金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城市群
    現將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肖金成在專題研討會上的主旨發言予以全文刊發,與網友共享。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市與都市圈、城市群」。 習近平總書記於2019年9月18日上午,在鄭州主持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習總書記的講話裡有這麼一段話,這段話和我們今天的會議主題有關係。區域中心城市等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集約發展,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 瀋陽2019年gdp出爐:經濟持續低迷 離國家中心城市漸行漸遠
    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省統計局對瀋陽2018年初核數據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瀋陽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為6101.9億元。通過查詢2018年初核數據發現,瀋陽2018年公布的gdp為6292.40億元,這也就意味著終核時,瀋陽2018年經濟數據被下調了190億元。
  • 我國經濟「最強」市轄區,GDP過萬億,是你家鄉嗎
    近年來gdp過萬億是很多大城市拼命追求的目標,數據顯示,中國gdp過萬億的城市達到了17個,中國有的市轄區的gdp也在突破了一萬億。上海,中國直轄市,世界一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科技、貿易、信息、金融、航運中心,上海市gdp總量約3.3萬億元,其中浦東新區將成為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gdp超萬億元的市轄區。天津濱海新區、北京海澱區、廣東天河區、深圳南山區等經濟強區gdp均在7000億元以下,與1萬億元也有一定差距,預計浦東新區的區位優勢將長期保持。
  • 2019年我國十大城市gdp數據初步出爐:天津和廣州最失落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天津可能迭出十強城市格局,其次廣州經濟總量被重慶追平,而武漢成都與杭州南京之間差距拉大,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情況。一,上海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就一直是我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一直延續至今,仍不落下風。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上海經濟實力不僅僅在我國城市中具有很高地位,放眼整個亞洲,也是僅次於東京的存在。
  • 深度 夜間經濟南北有別、大小城市有別
    夜間經濟,是源自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而提出的一個經濟學概念,是指發生在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早上6點的以本地市民和外地遊客為消費主體,包括休閒、旅遊觀光、購物、健身、文化、餐飲等在內的現代城市經濟形態。作為「夜間經濟」概念的始作俑者,英國於1995年正式將發展夜間經濟納入城市發展戰略。
  • 任澤平:北方只剩一個TOP10城市!南北差距為何拉大了? ——鳳凰網...
    2012-2019年北方經濟佔全國比重從42.9%快速下降至35.4%,南北經濟總量差距從14個百分點迅速擴大至29個百分點,人均GDP差距從0.97迅速增至1.30。南北差距原因:從自然地理差異到市場發育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