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中關於南北城市差距加速分化的話題再次被熱議。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通過對比過去10年南北城市的經濟發展,總結出過去十年北方經濟由佔全國GDP的43%下降至35.44%;隨著天津經濟的失速全國經濟十強城市中僅剩北京一座北方城市;全國經濟20強城市中的北方城市也由10年前的7座下降至5座。
通過對比過去20年北方主要城市GDP在全國的排名變化,我們發現天津、瀋陽、大連、石家莊、哈爾濱、長春這6座北方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全國經濟排名出現了十幾名至幾十名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他城市中北京、濟南、青島、太原和蘭州這5座城市的全國經濟排名區域穩定,經過20年的發展排名都在上下3名左右的區間浮動。
而在所有北方城市中也有兩個城市的經濟表現格外亮眼,鄭州和西安經過過去20年發展,全國經濟排名分別上升了16位和10位,其中西安在過去20年中經濟排名曾最高上升過14位。
這兩座北方城市的出色表現也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認可與肯定,分別在2016和2018年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經濟發展的背後是鄭州和西安近年來對於產業的調整與優化,兩市均重點打造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創新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同時兩市分別在大數據產業和航空航天產業擁有基礎與優勢。
產業布局合理,經濟增速顯著,也對周邊省市的人口形成了吸引力和凝聚力。過去三年(2017-2019年),鄭州和西安常住人口均突破1000萬人,其中西安以年均26.28萬的新增常住人口位列全國城市第4位,鄭州也以20.93萬的新增常住人口位列全國第10位,成為過去三年全國城市常住人口年均新增前十位中唯二的北方城市。
然而經濟和人口增速快的背後,也隱藏著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的現狀。以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為例,鄭州和西安分別以35942元和34064元位列全國城市第56和第61位。與鄭州GDP相近的長沙市,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48724元,位列全國第20位;而與西安GDP相近的東莞市,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達到了53657元,位列全國第13位。
較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無法長期支撐不斷攀升的城市房價的,如果當地的商品房建安量不斷加碼供應,就會出現市場供應大於市場需求的現象,商品房價格甚至會出現下跌,這一點已經從鄭州身上得到了應徵。
以2020年10月統計局公布的全國70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為例,鄭州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指數環比下降0.5%、同比下降1.2%;二手住宅銷售指數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4.5%。
不僅僅是鄭州,其他北方主要城市中濟南、青島、天津、太原、石家莊、呼和浩特的新建商品和二手住宅均呈現不同幅度的下降,然而作為北方城市的西安卻從諸多北方城市中脫穎而出,新建商品住宅環比增長0.5%、同比增長7.6%;二手住宅環比增長0.9%,同比增長居然達到了12.2%。
同為北方城市,在經濟和人口保持穩定增長的前提下,為何鄭州新建和二手住宅均呈現下降,而西安新建和二手住宅卻如此增長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供需是否平衡的結果。同樣我們以過去三年為例(2017-2019年)西安市房屋竣工面積三年僅完成了3669.6萬平方米,這其中還包含辦公和商業用房;另一邊的鄭州過去三年時間房屋竣工面積達到了5590.6萬平方米,幾乎是西安的兩倍。然而過去三年鄭州的年均新增常住人口卻低於西安市,而過去三年舉家落戶西安的這些新西安人,多半都是看中了西安的教育和醫療資源,落戶及要買房,但是在西安市場的需求量激增的這三年中,西安市推出了禁止向企事業單位售房、新落戶西安人一年內不能買房等諸多調控政策,加上西安市商品房竣工量逐年減少(2018年商品房竣工量下降了40.2%),從而造成了西安市場求大於供的商品房市場,因此西安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住宅價格得以持續上漲,過去的10月已經是西安市房價連續增長的第55個月了。
實際上,鄭州作為年均超20萬新增人口、背靠河南這個人口大省的省會城市,只要未來嚴格控制商品房建安量,同時新增共有產權住房、經適房等類型建安量,並根據市場推出適宜的調控政策,是可以控制房價的。
雖然商品房市場出現了短期的失衡,但是相較於西安,鄭州在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發展上走在了西安前面。
截止到2019年底,鄭州上市公司達到46家、新三板掛牌公司達到178家,均高於西安,且年內新增的4家上市公司均為民營企業。
雖然西安在民營企業的發展中相較於南方城市有較大差距,不過隨著近年來西安市優化營商環境以及陸續推出的企業扶持政策,不斷加速補齊民營企業經濟的這塊短板。
根據企查查發布的《中國搶企大戰20強城市榜單》中,西安2017-2020年以總量超200萬的新增初創企業位列全國城市第一位;同時過去三年遷入企業數量增長率排名中,西安和濟南成為唯二增速為正的城市。
這一數據也從陝西省和陝西自貿試驗區公開數據中得到應證,過去的2019年陝西省新增市場主體即已超過百萬(116.70萬戶),陝西自貿試驗區中的西安區域新增市場主體46001家,另外西安2019年新上市企業達到了5家(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新增6家。
在經歷了天津以及其他北方城市的經濟失速後,大家都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城市發展的產業分布要均衡,國企民企的發展要均衡,尤其是對於民企的發展一定要鼓勵和扶持,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南方城市相較於北方城市在外貿方面具有不可挑戰的優勢,那麼經過過去40多年的發展(航空業、中歐班列等)外貿差異南北方已經沒有原先那麼大的差距了,但是民營經濟的發展,北方城市與南方城市的差距是肉眼可見以及任何去過南北方就業、經商的朋友都能明顯感覺到的。目前北方城市中以鄭州、西安為代表還在不斷招商引資,並重點投資大項目大基建,這樣的發展對於城市來說是需要的,但如何能讓區域內的民營企業得以發展,將其作為城市經濟的毛細血管連接和流通起來,是當下以及未來考驗兩座城市的重點,也是未來北方城市與南方城市經濟競爭中不掉隊的重中之重。
截止到2020年3季度,鄭州和西安GDP分別以8405.50億元和7075.31億元位列全國第16和第22位,可喜的是西安以4.5%的GDP增速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位,全國經濟25強增速第一位,最終鄭州和西安是否能成為北方城市經濟整體衰退的例外,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