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一敗塗地?這些逆勢上升的城市能成為北方翻盤的希望嗎?

2020-12-24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搜狐城市 ,作者陳亞輝

搜狐城市

網羅城市熱點,解讀城市政策,給你另一種角度品讀城市。

近日,「南北方經濟差距拉大」的話題再次引起公眾熱議。

雖然區域經濟「南快北慢」、「南升北降」的格局由來已久,但是北方經濟比重降至38.5%, GDP十強城市只有北京一座北方城市的事實還是讓不少人震驚和扼腕。

不過,如果因此就認定除北京外,所有北方城市都一敗塗地的話,顯然失之偏頗了。

事實上,在這場經濟實力的南北較量中,北方城市中不乏穩紮穩打、努力上進的選手。表現在GDP全國排名中,它們在小幅波動中「堅守陣地」甚至逆勢上揚。這些僅存的遺珠都有哪些呢,它們能帶領北方城市「翻盤」嗎?

01

2000年後部分北方城市逆勢上升

數據來源: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製圖:搜狐城市 註:數據不含臺灣省

通過整理1990年到2019年中國城市(含港澳,下同)GDP數據,搜狐城市發現,大致以2000年為界,北方城市表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2000年之前,除北京外,TOP50中幾乎所有的北方城市都在下滑,要麼波動下降,要麼自由落體。

但是,2000年之後,一些「回過神」來的北方城市開始追趕,並且收效明顯。可以看到,從GDP排名角度來講,表現最為出色的無疑是鄭州。

在經歷過2000年之前的大幅波動後,鄭州從2000年之後的排名幾乎一路上揚。到2019年,鄭州GDP全國排名衝至第17位,居北方城市第四,僅次於青島。而且按照如此強勁的勢頭,鄭州經濟總量超越青島,躍居北方第三城指日可待。

除鄭州外,西安同樣表現不俗。雖然經歷排名震蕩,但是整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去年排名為全國第25,北方第六。另外,濟南也一直在接近全國20名的位置徘徊,雖未有明顯進步,但是相較於大部分北方城市,表現已算頑強。北方「老大哥」北京在如此高位還能再進一名,也實屬不易。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在當下城市議題中存在感不高的徐州,一直在默默耕耘,從最低時居全國40多名一路「拱」到了全國20多名,穩居北方城市前十。

而另一座讓人不得不提的城市就是石家莊。同樣是省會城市,石家莊的排名走勢和鄭州組成了一個近乎標準的「X」型,如此「跌跌不休」的架勢實在讓人惋惜。

02

濟南、鄭州、西安成強省會戰略受益者

作為TOP10城市中碩果僅存的北方城市,北京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其實是在期待之中的。作為國家首都,北京匯聚了大量優質資源,並充分享有最優惠的政策空間和相當大的自主權。

在行政因素對城市發展,特別是北方城市的發展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的前提下,北京是註定要承擔起輻射並帶動整個北方崛起的責任的。

而擁有超過2100萬常住人口的北京,一直寄託了大量「北漂」們實現收入增長甚至財務自由的夢想。在通過人員流動讓來到此地的,不同地區的人口實現收入增長後,北京自身的產業升級和「疏解非首都功能」又讓產業外溢成為可能。

但是,北方僅有一個北京的帶動遠遠不夠,需要有更多的城市和北京遙相呼應。而上述逆勢崛起的北方城市濟南、鄭州、西安和徐州自然會被寄予厚望。但是,它們真的能承擔起如此重任嗎?

如果按照行政等級來劃分,北京、濟南、鄭州和西安大致屬於同一類城市,都是行政中心城市。北京作為國家的中心自不必說,濟南、鄭州和西安都屬省會城市,在當下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在強調「強省會」的背景下,上述三城無疑是直接受益者。

2019年1月9日,濟南正式合併萊蕪,終結了山東大省小省會的歷史。擴容後的濟南經濟總量超越煙臺,排在山東第二,居青島之後。而濟南的「野心」並未止步於此,排名上升的濟南又重拾競逐國家中心城市的夢想。

最近山東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到了濟南的城市定位: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由此看來,「大濟南」並非說說而已。

山東將構建以濟南、青島為引領的「兩圈四區、網絡發展」總體格局

作為山東經濟雙核中的一核,「強勢」的濟南通過各種方式增強其競爭力,在客觀上增強了對濟南經濟圈以及整個山東半島經濟的帶動作用,也算是為北方的「翻盤」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而另一座北方「種子城市」西安也在強省會的路上越走越遠。雖然坊間瘋傳的行政區劃擴容仍然沒有官方時間表,但是西安的首位度(省會GDP佔全省比重)有增無減。2019年,西安的首位度為36.14%,排全國省會城市第七,比2018年上升一位。

另外,西安近些年對於科研的投入力度,在「搶人大戰」中的積極表現以及營銷造勢方面的努力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但作為一個要承擔起帶動整個西北地區發展的城市來說,西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且從全國排名來看,西安雖呈整體上升趨勢,但是在某些年份仍有反覆。相比之下,另一座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就穩多了。

03

鄭州,正在變大的「zheng」中之城

數據來源:中國城市統計年鑑 製圖:搜狐城市

可以看到,除2009年GDP全國排名略有下滑外,鄭州從2000年之後穩步提升,劍指北方第三城。

搜狐城市曾在此前的文章中詳細分析過鄭州的崛起過程(

點擊閱讀

),從棉紡織廠到商貿聖地再到引進富士康,鄭州幾乎每一次決策都踩在了節奏上,堪稱追逐風口的「節奏大師」。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伴隨著鄭州產業迭代和經濟總量不斷膨脹的還有鄭州城市建設的擴張。而這也是鄭州變「大」的最直觀的體現。

根據鄭州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關於2019年鄭州市城市建成區規模的通告》,去年鄭州市域城市建成區面積合計為1181.51平方公裡,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651.35平方公裡。據資料顯示,鄭州四環內面積已超過北京四環和上海中環的面積。

據當地媒體報導,1960年,鄭州建成區面積為71平方公裡。1991年,建成區面積達90平方公裡。如今鄭州每年城市建設新增部分要超過當年整個鄭州市的面積,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而城市建成區不斷擴張的鄭州,一直醞釀著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城市行政區劃限制,主動承擔起帶動其周邊河南其它城市甚至整個中原地區崛起的重任。

從世紀初提出的「鄭汴一體化」戰略到去年印發的《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2018-2035年)》,鄭州提出「在現階段空間範圍基礎上,逐步把周邊開封、新鄉、焦作、許昌所轄縣(市),以及汝州市、蘭考縣等省直管縣(市),納入鄭州大都市區範圍。」

鄭州大都市區範圍

鄭州有意擴展其經濟腹地,而圍繞鄭州周邊,包括但不限於河南的大量還不富裕的中原城市也急需中心城市的帶動,雙方本該一拍即合,但是鄭州這條「大腿」顯然還不夠粗。

首先,「大鄭州」還不夠大。根據著名經濟學家黃奇帆的理論,鄭州未來的發展和規劃可以用四個指標衡量。

一是省會土地的面積大致是省土地面積的5%~10%,鄭州如今佔河南的5%左右的比例,處於低位。二是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的人口一般佔該省人口的20%左右。按照河南大致一個億的人口量,鄭州應達到2000萬。如今剛過1000萬的常住人口顯然和理論值相去甚遠。

三是省會GDP佔全省GDP的30%左右,而鄭州2019年首位度為20.97%。四是中心城市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應當佔全省的同類行業比重的40%左右。而2019年鄭州三產增加值佔全省比重僅為26%。

另外,手機裝配、傳統汽車製造仍佔重要地位的製造業現狀,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及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為基礎的工業構成顯然還有較大的改進空間。而且鄭州房地產依賴程度也是萬億GDP俱樂部中最高的,這一點同樣值得警惕。

鄭州無疑是帶動中原城市發展甚至整個中部崛起的關鍵環節之一,但是想要儘快發揮其「兼濟北方」的重任,一路狂奔的鄭州,還需要再快一些。

04

徐州,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典範

在這些逆勢上升的城市中,徐州算是一個另類。不是省會,不是計劃單列市,也非副省級城市,甚至在江蘇省內,也經常籍籍無名。要說讓徐州承擔起帶領北方翻盤的重任實在過於苛刻了,但是徐州的成功無疑為那些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提供了一個範式。

文章開頭表格中那些退步明顯的北方城市,如瀋陽、大連、石家莊、大慶、哈爾濱等,無一沒有受到資源枯竭之後難以為繼的困擾,而2008年之前GDP排名波動下滑的徐州面臨同樣的困境。

徐州博泰礦山

基於當地煤炭資源豐富的資源稟賦,建國之後,徐州形成了以資源開採為基礎的,重工業佔據主導的工業體系。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徐州已進入年產量過千萬噸的煤都。

而作為江蘇的唯一煤炭基地,半個多世紀以來,徐州80%以上的煤炭供應蘇南和華東地區,僅徐礦集團調往蘇南原煤就接近5億噸。而弔詭的是,大量外輸的煤炭並未給徐州帶來相應財富上的增長。

據相關資料,當年出於保穩定、做貢獻的考慮,徐州調出的電煤價格一直低於市場價格。而徐礦集團因財政關係隸屬江蘇,是多年來唯一無法享受國家財政補貼等優惠措施的國有大型煤炭企業。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長期超強度開採,徐州出現了不少地下採空區。據報導,徐州因超採形成了37.83萬畝的塌陷地,其中主要煤礦聚集區賈汪區有13.23萬畝塌陷地。

煤炭過度開採造成的生態持續惡化,加上市場環境的變化,註定了徐州能源依賴型道路不可持續。但是,傳統的路徑依賴度和轉型的難度要比人們想像的大得多,在經歷了2001年的重大礦難,2003年的經濟放緩,以及2005年江蘇省出臺的產業扶持政策,徐州在2008年才正式拉開的轉型的序幕。

從城市GDP排名變化來看,徐州的轉型無疑是成功的。根據徐州2019年統計公報,2019年徐州的經濟結構為9.5:40.4:50.1。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0.1%,戰新產業佔規上工業比重達40.6%,採掘業佔工業總產值比重已不到 1%。

淮海經濟區

同樣,轉型成功的徐州也想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2020年的徐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淮海經濟區被提及10次。且徐州一直以來都把自己定位成這個涉及四省二十城的經濟區的「中心城市」。

但時至今日,經濟區中的各城離心離德,互相不服仍是老大難問題,徐州面臨著「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尷尬局面。

總體來看,雖然堪稱「黑馬」的徐州離帶動區域發展還有距離,但仍不失為其它資源型城市想要轉型升級學習的優秀樣本。

參考資料:

區域中心城市鄭州的戰略定位與發展重點 黃奇帆

北方GDP佔比降至38.5%,人口流動「南入北出」 格局漸成 第一財經

大大大大大鄭州,呼之欲出 每經網

鄭州又變「胖」了 專家:東部南部發展勢頭強勁因時間長、基礎好、交通便利 大河網

「逐夢」淮海經濟區34年,徐州太難了 每日經濟新聞

徐州新事: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之路 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北方一敗塗地?這些逆勢上升的城市能成為北方翻盤的希望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北方諸多新興城市成北方崛起之希望!
    南方經濟的發展勢頭強於北方無可爭議,但北方也有很多新興城市正逐漸崛起,包括老牌都市也都在改革中不斷謀新的發展。從古至今,南北之間的經濟格局一直變換不停,北方基本上脫離不了「權利中樞」的角色,南方將經濟重心牢牢攥在手裡。
  • 鄭州、西安能否成為北方城市經濟衰退的例外
    而在所有北方城市中也有兩個城市的經濟表現格外亮眼,鄭州和西安經過過去20年發展,全國經濟排名分別上升了16位和10位,其中西安在過去20年中經濟排名曾最高上升過14位。
  • 北方GDP失守?別慌,這些北方城市發展潛力「槓槓的」
    中新經緯客戶端消息:各城市經濟三季報已出爐,聽說「大南方時代」來了,北方完敗了?別慌,中新經緯客戶端也來捋一捋,這些北方城市發展潛力「槓槓的」。北方全境失守?最近,一篇名為《北方全境失守!中國正式進入「大南方時代」!》
  • 太原是如何成為北方城市經濟衰退中的例外的
    南北差距成為近年的一個顯性話題。東北、河北、天津、山東等省的經濟增速紛紛下滑或被下調。瀋陽、大連、哈爾濱、天津、唐山、石家莊、蘭州等城市在全國的排名不斷後退。太原則成為北方排名進步最大的城市。2000年,太原GDP在全國的排名為77名,2016年上升到70名,2020年三季度進一步躍升至56名。
  • 東北沒落,山東發展緩慢,北方經濟還有振興的希望嗎?
    今年前三季度GDP公布後,我們發現天津跌出前十,GDP全國前10中,北方只有北京一城。北方的很多朋友看著榜單,不禁發問,難道北方經濟真的沒落了,一蹶不振了嗎?昔日北方經濟強市瀋陽、大連、青島、天津等近些年經濟發展的動力明顯不足。
  • 二線城市排名出爐,北方2個城市成大亮點,逆勢上揚成功晉級二線
    2020年,二線城市排名變化最大的首先是合肥和佛山兩市成功晉級為新一線城市,實現了質的飛躍;而與此同時,寧波和昆明兩個城市則由新一線城市降級為二線城市。另外,19年的二線城市海口和揚州後退至三線城市行列,而保定和廊坊兩個普通地級市則晉級為二線城市。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2020年二線城市中有哪些城市的排名上升啦?
  • 北方城市房價集體下跌?專家表示,2021年北方房價將更不樂觀
    文:百川 北方的房價下跌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尤其是縱觀全國的房價走勢,房價普遍都在下跌,而且房價正在下跌的城市數量呈現明顯的上升狀態,其他房價在上漲的城市的漲速也趨於緩慢了。
  • 官渡之戰,真的能決定北方格局?袁紹到底有沒有機會翻盤?
    官渡之戰,真的決定北方格局了麼?公元200年10月,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袁紹敗退回河北。官渡之戰雖然失敗,袁紹雄踞冀、青、幽、並北方四州,實力依然在曹操之上,官渡之戰對於袁紹集團最大的損失是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但是這並沒有動搖袁紹根本。袁紹是主動進攻曹操失敗的,並非因為曹操的進攻而兵敗,雖然調兵遣將進攻曹操,但是守衛本土的軍隊還是有的,主動進攻下的失敗以後只不過是由攻勢暫時轉為守勢,並不至於迅速敗亡,實力遠在曹操之上,如果打起消耗戰來,曹是耗不過袁紹的,袁紹輸得起,曹操卻輸不起。
  • 天津市的GDP跌出前10,北方城市真的衰敗了嗎?
    01北方城市真的衰敗了嗎?可是北方的城市(北京除外)就有點落寞了,獨角獸企業基本上都在東部沿海城市之列,但是北方最大的優勢是文化底蘊厚實,這是一把雙刃劍,文化能讓人的良好美德傳承,也有可能阻礙著人們思維的轉變。
  • 誰說北方GDP失守?這些城市發展潛力「槓槓的」
    來源:中國新聞網誰說北方GDP失守?這些地方被看好!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9日電 (吳曉薇 張猛)各城市經濟三季報已出爐,聽說「大南方時代」來了,北方完敗了?別慌,中新經緯客戶端也來捋一捋,這些北方城市發展潛力「槓槓的」。北方全境失守?
  • 北方GDP失守?數據說話!這些城市發展潛力「槓槓的」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9日電 (吳曉薇 張猛)各城市經濟三季報已出爐,聽說「大南方時代」來了,北方完敗了?別慌,中新經緯客戶端也來捋一捋,這些北方城市發展潛力「槓槓的」。北方全境失守?最近,一篇名為《北方全境失守!中國正式進入「大南方時代」!》
  • 桂花能在北方室外栽種嗎?哪個品種的桂花適宜在北方種植?
    桂花能在北方室外栽種嗎?哪個品種的桂花適宜在北方種植?文/農夫也瘋狂桂花是農夫最喜歡的一種觀賞樹了,小時候村裡有一片桂花樹林子,全部都是野生的桂花樹。由於這片地是屬於村集體所有,所以也沒人敢去破壞。那個時候,我們這些小孩子就常去樹上採摘桂花,然後拿回家裡用酒瓶子插起來。有些女孩子還會在書本裡、文具盒裡、書包裡都放上一些桂花的花瓣,這種香氣很長時間才會散去。那桂花能不能在北方的室外栽種呢?哪個品種的桂花適宜在北方種植?其實,北方這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到底哪裡才算是北方呢?這個真的沒人能說得清楚。
  • 在隱忍中崛起:鄭州成為黑馬能給北方城市哪些啟示?|原子智庫
    鄭州——這個被當地人親切的戲謔為「鄭姆斯特丹」的中原之城,是如何崛起為北方黑馬的?又能為南北經濟失衡下的北方城市帶來哪些啟示?門票自然是搶手貨,據說清華最大系之一的電子系平均十三個人才能分到一張票,而且拿到票的學生也被提前「吹風」:不要問槍枝、同性戀這些州長不喜歡的問題。作為外交待遇,登上清華講壇的殊榮一直屬於柯林頓、小布希、阿爾·戈爾這種頂級嘉賓,而施瓦辛格作為一名省部級幹部能榮列其中,核心原因恐怕只有一條:他帶來了一份500億美元的大禮。
  • 天津經濟跌出全國前10,北方經濟振興的希望在哪裡?
    今年前三季度GDP公布後,我們發現天津跌出前十,GDP全國前10中,北方只有北京一城。北方的很多朋友看著榜單,不禁發問,難道北方經濟真的沒落了,一蹶不振了嗎?
  • 北方城市房價「全面失守」,北方還有沒有未來呢?內行人給出答案
    還有萬科上午拍地,下午奠基的迅速,以及合肥業主集體抱團,房價上漲,還有揚州這些城市的土地溢價比較高,中間穿插杭州萬人搖號。同時,今年以來,東莞的房價更是創下新高,漲幅27%,排名第一,比深圳漲得都猛。然而北方城市呢?
  • 西安和青島,誰更有希望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的「第三直轄市」呢?
    重慶1997年直轄後,中國第五直轄市的傳聞也是炒作,討論網上許多網民最有可能直轄的城市,有南方深圳、廣州、南京、武漢和蘇州等城市, 北方除東北外,青島和西安的可能性也很高。東北經濟近年來嚴重下跌,人口急劇減少,所以這裡暫時不討論, 北方直轄市呼聲最高的只有西安和青島, 自1967年天津成為我國第三直轄市以來,1997年重慶成為第四直轄市,整整30年了, 重慶直轄後,現在已經20多年了,許多小夥伴開始推測自己的城市和家鄉是否直轄。
  • 北方最美的海邊城市,環境堪比日本,你去過嗎?
    導語:北方最美的海邊城市,環境堪比日本,你去過嗎?提到大海或者海邊城市,可能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三亞,廈門等這些南方的海濱城市,今天我們來說說北方的一個海邊城市,他的環境真的不輸其他南方城市,甚至環境堪比日本。只是知名度沒有那麼廣,畢竟地理和發展沒有那麼優越,不能和三亞,廈門相提並論,但他也有自己的特點。
  • 參加首屆冰雪電影展專題研討會 陸川:希望哈爾濱成為北方「電影之...
    作為本次電影展的推廣大使,著名編劇、導演陸川表示:「目前,我們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大國,未來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是每一位中國電影人的責任。黑龍江省是中國電影的搖籃,希望哈爾濱能繼承優秀的電影傳統、發揮冰雪文化的優勢,真正成為北方的電影之都。」
  • 中國「人均壽命」4強城市榜,南方3座城市上榜,北方有你家鄉嗎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中國「人均壽命」4強城市榜,南方3座城市上榜,北方有你家鄉嗎?上海,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直轄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有「魔都」、「東方巴黎」之稱。根據上海市官方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海戶籍人口平均壽命達83.6歲(女性85.85歲,男性80.98歲),是中國內地最長壽的城市。
  • 排名靠前的「最強」工業城市,北方城市僅有一座,未來不可估量
    近年來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最好的,中國的經濟總量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僅次於超級大國美國,但是這個中國人民無量的數據並鼓舞,我們知道我們在中國的每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一個人的努力,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也不再數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二處上升趨勢,這部分的產業中,工業的貢獻被磨滅,我們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