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正月初二至初七 浙婺惠民請你看大戲

2020-12-26 中國金華網

新年正月初二至初七 浙婺惠民請你看大戲

發布日期: 2017-01-17 來源: 作者: 琚紅徵 字號:[ 大 中 小 ]

  

  春節看戲,是由來以久的金華民俗。當代許多中國人已經習慣了在除夕晚看春節聯歡晚會,其實古代也有春節聯歡晚會,只不過沒有電視直播。古代,在春節期間,大街上會出現遊行的隊伍,且各朝代各地區都不一樣:有的會演社戲,有的會舞龍舞獅,當戲曲逐漸佔據人們主要的娛樂領域後,春節看戲就成了那場鬆散的「春晚」最熱鬧最受人歡迎的地方。這種遊行,有的地方稱其為「演春」。至於古代有錢的人家,就不用出去看戲了,他們會在自己家裡搭戲臺、邀請戲班子開鑼。
  春節有好戲,過年有驚喜。1月29日(正月初二)至2月3日(正月初七),由本報和浙江婺劇研究院(浙江婺劇團)聯合推出的「春節,到中國婺劇院看大院」將隆重上演。主辦方將以20元/張的優惠票價邀您前往,切勿錯過。
  此次演出陣容強大,由浙江婺劇院的楊霞雲、吳淑娟、李月秋、範紅霞、樓勝、巫文玲、陳建旭、唐自星、蔣偉強、陳麗俐、傅川明、劉菁、姜窯紅、祝其剛、施美娟、吳雁青、王玲等國家一二級演員,以及李烜宇、董國建、王為軒、武延興、葉曉花、高倩等優秀青年演員參與演出。同時,此次編排的節目也是精彩紛呈,有《鄭義門》《畫龍點睛》《崑崙女》《後金冠》《連環計》《尋兒記》《二度梅》《狸貓換太子》等足本大戲,也有《花頭臺》《牡丹對課》《花果山》《轅門斬子》等精彩的折子戲。
  每天演出分13:30的下午場和19:15的夜場,戲迷朋友可以前往以下地點購票觀看。中國婺劇院南門售票廳,售票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12:30-17:00;演出當天婺劇院售票時間:下午12:30-17:00;晚上演出前在婺劇院東大門觀眾進場處可購當天演出票。其中,1月27-28日(除夕、正月初一)休息,1月29日(正月初二)繼續售票(只有中國婺劇院售票點)。
  正月初二、初三上演的《鄭義門》是由浙婺陳美蘭新劇目創作團隊創作的新編歷史劇,也是我市首部廉政題材婺劇。它講述了浦江鄭義門的廉政孝義家風的故事,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角度,採取「探索與發現」的方式,讓朱元璋對歷經三代舉家同居、同食,長盛不衰,被多位皇帝旌表的「鄭義門」,從懷疑甚至排斥,準備抄家嚴懲開始,到走近、考察、信服、感佩,並進而主動將其旌表為「江南第一家」的過程,由此深悟出:「自古家國乃一體,要治國,先齊家乃是大道理。」浙婺人用婺劇語言講述金華故事,弘揚中國精神。
  婺劇《崑崙女》表現的是北宋年間,西域公主雙陽招漢將狄青為駙馬,並率軍士以崑崙山為屏障,阻擊西河國公主海飛雲對北宋及西域各國的進犯,之後以德報怨,攜手各方共修絲綢之路,弘揚了華夏兒女渴望和平、中華民族團結融合的深刻主題。該劇創排於1999年,曾獲文化部第10屆文華新劇目獎。為培養青年優秀人才,近年浙婺又精心打造了青春版《崑崙女》。今年春節的演出,也是由該院優秀青年演員楊霞雲、樓勝等領銜主演。
  除了新編歷史劇之外,傳統題材的婺劇也有著大批忠實的觀眾。
  《狸貓換太子》是大家熟悉的戲劇體裁。該劇講述了劉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為了爭當正宮娘娘,劉妃工於心計,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污衊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將李妃打入冷宮,而將劉妃立為皇后。宮女寇珠不忍心,就在太監陳琳的幫助下把太子送出宮給了八賢王。結果真宗無子,就過繼了八賢王之子,此子是為仁宗。後來李氏逃出宮外被包拯救助。在包拯的幫助下,仁宗得知真相,便與已雙目失明的李妃相認,而已升為皇太后的劉氏則畏罪自縊而死。
  《二度梅》的故事以唐朝為背景,梅良玉與陳杏元俱為官宦之後,兩人結為姻眷。梅、陳兩家屢遭朝廷中奸相盧杞的迫害。在陳杏元被迫和番出關途中,發現盧杞陰謀篡國的書信,為了家國利益,她毅然抱書投江。在經歷一番戲劇性的磨難後,盧杞的惡行終被揭露,梅、陳兩家沉冤昭雪,共慶團圓。
  《連環計》演的是《三國演義》中,董卓以勤王之名帶兵入京,卻更為殘暴害民。為除去董卓,司徒王允在萬般無奈之下,與義女貂蟬,以美人計爭取了呂布,除去了董卓的一段故事。婺劇傳統重於表演,素有「文戲武唱」之特色。如何在《連環計》中弘揚這個特點呢?編導對戲進行微調,變劇中「美人計」愛情的假戲,而為「假戲真做」。陰謀背景下產生的熾烈真愛情。這樣,戲的矛盾大為強化後,就為表演的「文戲武唱」處理提供了更好的基礎。這才造就此劇演出風格的別開生面,特別是「小宴」「餞別」更是精彩喜人……
  好戲講不完,精彩任你看。

 

 

 

 

標  籤:

 

相關焦點

  • 浙江婺劇團新年送戲下鄉「添」年味
    「添」年味 陳嶽欽 攝  中新網金華2月14日電(記者 奚金燕 通訊員 陳嶽欽)14日下午,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的演員們冒雨為義烏市大陳鎮大畈村村民奉上了一臺臺精彩的婺劇,只見現場被村民圍得水洩不通,營造出了濃濃的新年氛圍。
  • 農曆正月初七最美問候祝福語句子,正月初七,祝你快樂!
    送你祝福問個好,願你財源廣進吉星照,萬事順利開懷笑,鼠年幸福樂逍遙!正月初七,祝你快樂!四、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七,一帆風順吉星照,萬事如意步步高,四季平安春常在,財源滾滾福年來,願鼠年帶給你無邊的幸福如意,祝你鼠年快樂,鼠年充滿幸福和成功!正月初七,祝你快樂!
  • 美食過年|農曆新年:初一到初七吃什麼?
    在這個舉國同慶、歡天喜地的節日裡,初一到初七吃什麼呢?  民間諺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  7、甜食——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 中國農曆新年飲食:初一到初七吃什麼?
    中國農曆新年稱為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象徵團結、興旺同時對未來寄予新的希望的佳節。在這個舉國同慶、歡天喜地的節日裡,初一到初七吃什麼呢?
  • 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那麼初七呢?2019年第6周,過年!
    大年初一,鬧新年大年初一,鬧新年。大年初一,即春節,俗稱過年,是咱們中國最最最最最最也是嘴嘴嘴嘴嘴、醉醉醉醉醉的盛大傳統節日。大年初一鬧新年,就要突出一個「鬧」字,無鬧不歡,如何鬧呢?主要的鬧法就是拜年、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這些是傳統意義上的「鬧」,現在怎麼鬧?主要是拿手機鬧,發各種新年祝福微信信息,再回各種新年祝福信息。有些平時不聯繫的,居然在這一天也都「鬧」起來了,一看手機,我去,上一條信息是去年春節回的信息。除了這個發、回信息之外,更「鬧」的就是群裡搶紅包了,各種群,家人群、親戚群、朋友群、同事群等等。
  • ​牛年最新最美大年初七早安問候圖片 新年拜年正月初七祝福語簡訊句子
    條條簡訊送祝願,祝你牛年快樂家團圓,萬事如意!初七吉祥如意,早安~!4、平安皮兒包著如意餡,用真情煮熟,吃一口快樂兩口幸福三口順利,然後喝全家健康湯,回味是溫馨,餘香是祝福。5、大年初七,祝福慢慢送,一送你緣分的「緣」,送一個祝福是一種緣;二送你財源的「源」,祝你新的一年有財源;三送圓滿的「圓」,願你家庭幸福團團圓圓!牛年大吉大利,幸福安康!早上好~!
  • 鞍山:除夕至正月初二 36條公交調時間
    昨日,市交運集團發布「2017年春節期間公交線路首末車時間方案」,春節期間,城區36條公交線路首末車發車時間將有變化,農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站前至高鐵西站的22A路公交線首車發車時間調整到6點。
  •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中國傳統習俗知多少?
    正月初一從年初一開始便進入開門大吉,送舊迎新,正月初一迎新歲,拜歲,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正月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二這天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正月初二是「狗日」。
  • 正月初一到初七這幾天都有什麼忌諱呢?
    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提到正月初一,在古代,它還有其他很多名字,比如元日、元辰、元正……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曆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 「春節」。
  • 守正創新鑄就百年婺劇品牌 浙婺獲集體二等功的背後
    這樣的場景,浙婺這些年到全國各地,乃至國外演出時頻頻出現。近年來,浙婺足跡已經遍及全國除西藏、青海之外的所有省份。受中宣部、文旅部及浙江省政府和文旅廳的委派,浙婺還出訪了五大洲46個國家和地區,觀眾人數超450萬。
  • 正月初七「人日」 祭祀詩聖杜甫
    晉人董勳《答問禮俗說》云:「正月初一是雞,初二是狗,初三是豬,初四為羊,初五為牛,初六為馬,七日為人。」A-A至宋以來,每年文人墨客紛紛來到成都杜甫草堂祭拜詩聖杜甫。明清時期,這一祭拜活動流傳更廣。據史料記載,明初蜀王朱椿就開祭祀杜甫之先河。又據文獻《修杜少陵草堂以陸放翁配饗記》所載,「以涓吉日,以中牢祀先生(杜甫)。」
  • 浙婺六赴獅城 婺劇讓新加坡觀眾著迷
    浙婺的演出票價,最低25元新幣,最高80元(折合人民幣 400元)。但不少戲迷仍早早的購買了三場的演出票。婺劇鐵粉許女士三場戲共買了60張演出票請親朋好友觀看。祖籍寧波,已在香港生活了60年的姚建中先生,早在五個月前就已經在網上購買了浙婺在新加坡的三場演出票,並預訂了酒店,專程和妻子趕到新加坡看婺劇。姚先生說,我們平時很少有機會看到唱念做打都這麼出彩的演出。
  • 正月初二 | 回門日
    民諺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這正同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滿街巷攜夫牽兒回娘家的城鄉景觀相映成趣。大同一帶則有正月初一接待女婿的習俗。晉南的新絳,初二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閨女的日子,去時抬著食籮,擔上食盒。一籮油食,一籮饃,禮品很重,尤其第一年,花樣齊全,相當排場,一般是讓外人欣賞、讚揚的。婆家取禮極輕,如果沒有公婆就不取油餅,有則取。油餅表示敬老。
  • 濟寧開啟旅遊惠民季 四條特色線路和你相約在冬季
    好戲連臺 「精品大戲賀新年」文化惠民演出20場今年的旅遊惠民季將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開發培育系列冬季優質旅遊產品,集中出臺一批惠民政策,拉動文化旅遊消費,推動我市冬季旅遊市場升溫,打造我市冬季旅遊產品品牌。
  • 石家莊「年三十」、「正月初二」飯店最搶手
    記者從石家莊部分飯店獲悉,以正餐為主的大小飯店春節期間或將迎來農曆新年「開門紅」。    「本來以為大年三十的年夜飯預訂是最火爆的,沒想到初二的飯也這麼搶手,我喜歡吃的莊裡的兩家飯店都沒訂上初二的飯。」石家莊市民蔣先生昨天告訴燕趙都市報記者。蔣先生是「新姑爺」,初二要帶新媳婦回娘家「省親」,所以想好好表現一下,請嶽父母一家吃頓大餐。
  • 「浙婺」啟程赴日本參加歡樂春節演出 將亮相長崎燈會
    期間浙婺團隊將在日本長崎中央公園、孔子廟等地進行多場演出,並特別在長崎燈會上表演,為當地帶去婺劇《呂布試馬》《天女散花》《金猴鬧春》、婺劇音樂以及民間藝術《九節龍》等優秀傳統節目,與日本民眾和在日華人華僑分享春節的歡樂。
  • 正月初七,是人日,人人生日!祝你生日快樂!
    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節日起源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漢族神話:盤古開天闢地後,女媧從初一開始,依次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
  • 新聞發布丨正月初一至初七 來這兒感受傳統民俗和鄉居韻味
    「如果你想感受年味、感受鄉土文化、體驗鄉村振興成果,那麼請來花塢戲劇節!」1月16日下午,記者從溫嶺市塢根鎮第二屆花塢戲劇節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為了讓全市遊客有更好的節日體驗,接觸傳統民俗文化,近日,塢根鎮將會在花溪村坑潘景區舉辦為期7天的第二屆花塢戲劇節。
  • 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吃什麼都有不同的意義,老傳統不要忘記
    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吃什麼有不同意義,老傳統不要忘記。
  • 正月初七陽光明媚,寓意人壽年豐,快來查收好運
    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在這祝大家生日快樂啦~中國傳統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勝節」 或「七元日」。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因此,傳統民俗認為,正月初七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俗稱「人日子」,自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