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是一種進化非常成功的動物,也是人類馴化動物中唯一還具有龐大野生種群的物種。野豬在我國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野味,且屬於「三有」保護動物。相信大家都清楚,家豬是由野豬馴化而來的。如果將家豬重新放回到野外,它們會不會重新變成野豬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參考美國的範本。據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顯示,美國境內現有野豬數量在700-800萬隻之間,37個州均有發現,其中僅德克薩斯州大約有260萬隻。在全美範圍內,野豬每年造成的損失高達20億美元。
01 美國野豬的出現
其實美洲大陸是沒有野豬的,因為冰河時代的冰川和大雪阻止了野豬進入北美大陸。直到1493年,哥倫布在第二次橫跨大西洋航行時,帶了8隻由歐亞野豬馴化而來的家豬到西印度群島(現在的古巴)。大約45年後,西班牙探險家埃爾南多·德索託(Hernando de Soto)在古巴捕捉了12隻家豬登陸美國。
在探險家眼中,豬是航海最完美的移動食物來源,它們易控制、不需要多大地方,而且超強的繁殖能力可以補充新鮮肉食。德索託登陸美國後在佛羅裡達定居,那些家豬也跟著他一起踏上了美國土地,但德索託在3年後去世,剩下的數十隻家豬很快逃到了野外。
後來隨著更多歐洲人踏上美國,也帶來了更多不同種的家豬,有時是幾十隻,有時是數百隻。不過由於戰爭或經濟不景氣期間,很多早期來到美國定居的歐洲人離開了自己的居所,任由那些家豬自生自滅。
到19世紀末,美國崛起的一些富豪開始從歐洲引入野生的歐亞野豬釋放到新罕布夏州、德克薩斯州、阿迪朗達克山脈等地區,以供狩獵。於是歐亞野豬一躍成為了僅次於白尾鹿的第二受歡迎的狩獵動物。
野豬帶來的真正麻煩開始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隨著歐亞野豬和其他逃脫到野外的家豬進行雜交,野豬數量開始猛增、在全美擴散,數量達到了200萬隻左右。
而根據USDA 2020年的估計數據,美國現有野豬數量在700萬到800萬之間,每年在全國範圍內造成20億美元(135億人民幣)的損失,損失主要來自農作物。野豬摧毀了歷史遺蹟,破壞了高爾夫球場,汙染了供水。同時吞食了大量玉米、甘蔗、小麥、南瓜等食物,各地農場主欲哭無淚呀。
野豬的破壞力能有多大呢?種植玉米的農民發現,野豬在夜間有條不紊地沿著行排一粒一粒地吃掉種子。一群20到30隻的野豬可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毀壞10英畝(60畝|4萬多平方米)的玉米地。在德克薩斯州,農場主因野豬破壞一夜間損失7萬美元的現象也並非罕事。
02 美國只有一種野豬
野豬在美國是一個籠統的名詞。根據美國的法律定義,任何非家養和非禁閉的豬都是野豬。即不管生物分類上的不同種類,在野外溜達的豬都屬於野豬。
與大多數家豬的皮毛稀疏不同,逃到野外的後代在寒冷的環境中會長出濃密的剛毛,同時會長出長達7英寸(17釐米)的彎曲獠牙(養殖的會被鋸掉)。另外雄性野豬在成年後會在肩膀處形成密集皮下增厚的組織層,通常稱為「盾」或「肩板」。隨著年齡增長,組織層越來越硬,厚度最高可達2英寸(5釐米)。
美國野豬成年後的平均體重為150-200磅(68-90公斤),個別雄性野豬的體重可達400磅(180公斤)。野豬視力較差,但聽力良好,嗅覺敏銳。它們可以檢測到11公裡外或地下7米深的氣味,可以每小時48公裡的速度奔跑。
一般情況下,美國雄性野豬是獨居,雌性野豬群居。雌性野豬通常會聚集2-20隻成為一個野豬群,最多可達50隻,成員包括一隻或多隻雌性野豬,已及它們的後代。
最重要一點,雌性野豬在6到8個月大時就具備繁殖能力,每兩年平均繁殖兩窩,每窩4到8隻豬崽(最多14隻)。可以說,野豬的繁殖能力幾乎和兔子一樣。
由於其繁殖力強,德克薩斯州每年至少要殺死三分之二的野豬(170萬隻),才能夠與其出生率持平。但實際上,德州每年捕殺的野豬只有30000隻左右,簡直是「杯水車薪」。
03 美國與野豬的「戰爭」
對比澳洲和野兔的百年戰爭,美國與野豬間的戰爭也持續了半個世紀。但效果甚微,為此美國每年不得不拿出10億美元治理野豬泛濫問題。為遏制野豬泛濫,美國幾十年來嘗試過了很多方法。
I.毒餌試驗
美國早年曾批准了一種含有稀釋華法林的有毒物質,用於殺死野豬。但動物學家發現,華法林的毒素可能會傷害禿鷹,郊狼和其他野生動植物,此計劃不得不放棄。後來美國借鑑了澳洲治理外來物種泛濫的方法,投放含有亞硝酸鈉的誘餌,野豬食用後會在3小時或更短時間內致命。不過這方法可能會毒死黑熊,所以研究人員將不得不弄清楚如何在不傷害熊或其他動物的情況下毒害野豬。
II.絕育藥物
美國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令野豬絕育的有效藥物。但是這裡有一個障礙,必須將其直接注入野豬體內。對於野豬而言,這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野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藏起來。
III.狩獵運動
要想快速減少野豬數量,獵殺後掩埋是效率最高的方式,於是美國發起了全民狩獵運動,專門獵殺野豬。不過各州之間的法規問題,對待野豬泛濫的問題上並不統一。比如田納西州是鼓勵人們獵殺野豬,還出臺了一個叫「豬肉直升機」的法律,允許從直升機上射殺野豬。而個別州要是隨意射殺野豬,可能會觸犯殘害野生動物的條例。
但在號召全民狩獵後,野豬的增長態勢並沒有得到控制,根本原因在於吸引力不夠。首先個人去射殺野豬除了興趣,基本屬於費力不討好的事,除非出現「有獎」殺豬大賽。
其次,相比地面射殺野豬,空中射殺野豬更安全,效率更高。為此一些企業或牧場主將野豬群圈起來,開展乘直升機射殺野豬的旅遊項目,最低1000美元,最高12000美元(住宿+無限彈藥等),最後被射殺的野豬賣給政府屠宰場。換句話說,野豬也是一門大生意。
04 美國人為何不吃野豬
可能有人會想,美國人為什麼不直接抓野豬來吃?相信大家都清楚,野豬肉比家豬肉要瘦得多,味道也更美味,而且也不用擔心抗生素或激素之類的東西,充分利用野豬作為食物似乎也很容易。天朝吃貨網友紛紛慨嘆:暴殄天物呀!!
其實美國人不把野豬肉搬上餐桌的原因很簡單:
a:雄性野豬的肉很難吃,羶味比較重,原因是沒有經過閹割。古代人之所以認為豬肉是「賤肉」,主要也是沒經過閹割的豬肉有羶味。
b:野豬至少攜帶30種病菌和37種寄生蟲,直接食用會危害人類健康,因此美國農業部不允許直接販售野豬肉。根據法規,任何餐廳僅限於通過屠宰場和檢查合格後的野豬肉。
c:捕殺野豬的效率不高、費用也挺大。如果是個人去捕殺野豬,需要買槍枝彈藥,還要自備一輛皮卡。不談找到野豬需要多長時間,捕殺野豬運回來後還要支付屠宰費用。總計後發現,個人獲取野豬肉的成本每斤至少在30美元以上,也間接導致屠宰場供應餐廳的野豬肉有限,還不如直接採用人工養殖的野豬。
d:相比豬肉,美國人更願意選擇牛肉和雞肉。
結語:
總的來說,美國野豬泛濫無法根除的原因是野豬的繁殖速度遠遠超過被殺死的速度。同時科學家發現,野豬比想像中更聰明和難以捉摸。為避免被人類獵殺,野豬正在適應夜間活動。如果一個地方出現了誘捕陷阱(產生傷亡)後,野豬群會很快轉移到其他地方生活......
回過頭看,美國野豬泛濫的劇本似乎相識呀......我國的福壽螺、清道夫魚泛濫一開始不也是這麼來的嗎?有句老話說得好:人類自以為主宰地球,殊不知大自然才是如來佛,誰也逃不出它的手掌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