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以少兒為切口,以親子家庭為核心受眾的頻道,金鷹卡通衛視在親子綜藝這一領域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推出了一系列即吸引孩子又能圈粉成年人的節目。近期,以球元素為核心的解壓遊戲類綜藝《瘋狂的球球》,又一次成功地吸引了家長和孩子的目光。節目把我們常見的遊戲、運動,經過改造變得更加妙趣橫生、輕鬆解壓,讓娛樂性、可看性並存,成為不少親子家庭的首選。
腦洞大開、「笑果」十足,《瘋狂的球球》開啟冬日歡樂時光
如果要選擇一檔綜藝陪你度過周五晚間的時光,相信《瘋狂的球球》是個不錯的選擇。
截至目前,《瘋狂的球球》已連續3期在CSM全國網收視中保持省級衛視第一,不少大朋友、小朋友都成了節目的「忠實粉絲」,稱它為「最解壓」綜藝。
這檔節目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帶著好奇,筆者看了幾期節目,總結出了這檔節目能夠讓大家準時蹲守在電視機前的原因。
原因之一在於,節目腦洞大開,把「球」元素玩到了極致。
從環節設計來看,圍繞「球」元素,節目創新設計了「別碰球球」、「掏球大戰」、「接住球球」、「彈走球球」、」穿越吧,球球」、「瘋狂扔球」、「平衡運球」、「接住禮物球」等一系列遊戲環節,看起來簡單易操作,但玩起來卻是「花樣百出」,趣味十足。
如第三期節目「別碰球球」的遊戲環節,要求挑戰者從斜坡上騎滑板車穿越賽道,不碰倒賽道邊的球球則為獲勝。當期嘉賓袁成傑第一個出場,他信心十足踏上了滑板車,沒想到出師不利,一路「橫衝直撞」碰倒了好幾個球球,隊友開玩笑地說「你是不是搞錯了遊戲規則」。
同時,節目也將這種創新思維貫穿到每一期節目當中,每周都會為觀眾準備「新驚喜」。如第二期,節目上線了新遊戲「平衡運球」,參賽的兩人需要同時站在蹺蹺板上,合力將放在一端的球球運送至另一端並準確投球,挑戰節目新難度;最新一期,節目又解鎖了「泡沫板插球」這一新關卡,嘉賓需要穿著威亞爬上懸空泡沫板,將球儘可能地插到最遠處,再安全退回高臺,既考驗嘉賓的平衡能力,又考驗了嘉賓的伸展能力,可謂看點十足。
原因之二在於,節目把輕鬆愉悅的氛圍傳達給電視機前的每一個觀眾,讓大家能夠在一周的忙碌之後放鬆心情,讓節目真正成為觀眾的解壓「神器」。
不管是明星還是小朋友,在節目中一碰到「球」就完全放飛自我,瘋狂挑戰球球遊戲。面對超級解壓的「掏球大戰」遊戲,明星嘉賓和小朋友都開啟了「瘋狂」模式,把面前的球從缸中掏出來,紅色球球隨著嘉賓的掏球動作漫天飛舞,這一刻仿佛一周的壓力都被釋放了。明星嘉賓來到節目也完全丟掉偶像包袱,黃奕就秉承著「輸贏可以不管,姿勢一定要帥」的原則,在每輪遊戲都別出心裁地擺pose,玩「泡沫板插球」時,她二話不說把球叼在嘴裡向前爬行,又讓我們看到了當年靈動的「小燕子」。
作為一檔在周五晚間時段播出的綜藝節目,《瘋狂的球球》將趣味遊戲與「球」元素緊密結合,聚焦「合家歡」、「純解壓」,用新穎的玩法,帶大家一鍵開啟歡樂的周末時光,成為親子家庭不可或缺的「解壓伴侶」。
為孩子而戰,將運動、健康理念貫穿始終
對於一檔在金鷹卡通衛視播出的綜藝而言,面對的最主要觀眾是少年兒童。因此節目的遊戲環節不僅要新穎、有趣,在難易度方面也要把握好適度原則。遊戲環節設置過難,孩子們難以理解,設置過於簡單,又容易讓觀眾失去追看的興趣。
從《瘋狂的球球》的遊戲環節設計來看,「球」遊戲的趣味性和操作性直觀清晰,並將運動、健康的理念貫穿始終。
如「接住球球」要求兩隊隊員選擇合適時機進入場地,接住從高空下落的彈力球球,接到即得分,看似簡單的遊戲考驗了隊員的專注力、速度,遊戲中選手們勝負欲爆棚,時刻關注著隨時掉落的球,為自己的隊伍得分。而「瘋狂扔球」遊戲,兩隊隊員分別向對方身上扔球,身上粘球更少的一方將獲得勝利,這對挑戰者的力度、速度、準確度都是不小的挑戰。
節目將孩子們日常的運動進行具有想像力的「趣味」升級,將「運動+趣味」緊密結合。從四期節目來看,這些球遊戲雖然看似容易,但因為技巧、速度、力量等的不同,也並不是一定都能挑戰成功。
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如果是我,要如何挑戰這個球遊戲?能否闖關成功?這種假想讓觀眾在看節目時更有帶入感,激發了一起運動,參與進去的欲望。
同時,《瘋狂的球球》的形式是為孩子而戰。節目中,明星與小朋友搭檔遊戲,嘉賓們敢於挑戰的運動精神,時刻在感染和帶動著孩子們。並且根據規則,嘉賓在節目中挑戰球遊戲獲勝的次數越多,就有更高几率在最終的環節幫孩子贏得更多禮物。
為了幫同隊的小朋友收穫心儀的獎品,嘉賓李智楠虛心請教扔球姿勢,做足了攻略,在「穿越吧,球球」中拿下了「球王」稱號;許天奇則在「泡沫板插球」中拼盡全力,靠下巴支撐才能全身而退,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
而針對親子綜藝的特點,節目也在突出綜藝性的同時不忘寓教於樂這一本質要求。明星和小朋友在節目中團隊作戰,協作完成遊戲環節,共同面對挑戰、輸贏。比如在第三期的「接住球球」遊戲中,王陳俊傑在與張宇軒比拼接球時稍遜一籌,面對有些失落的小朋友,同隊嘉賓袁成傑打趣道:「你幹嘛那麼客氣,把你嘻哈的招數亮出來呀!」這一番安慰,讓王陳俊傑一掃之前的失落,投入到接下來的挑戰中。
嘉賓與小朋友的有愛互動,不僅提升了節目的可看度,更能為家長在教育方式上提供一些啟發,將一些遊戲化手段用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瘋狂的球球》可謂是將趣味性和教育性實現了有機的融合。
打造闔家歡綜藝,讓節目內容轉換為親子互動時光
作為一檔親子綜藝,《瘋狂的球球》的優勢不僅在於它對親子綜藝在表現形式和創作思路上的創新,還在於它拓展了親子綜藝的內涵,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互動的契機。
從節目內容上來看,《瘋狂的球球》選擇用共通的內容與形式打破孩子與大人間的代溝。雪球、麥咭兩個人偶降臨節目,這股「萌勢力」能夠吸引孩子們對節目的關注;而如黃奕、馬蘇、李智楠等明星嘉賓,則是家長會比較喜歡的明星元素;同時,還有少兒與成人都喜歡的遊戲元素、比拼元素。節目在內容設置上很好地契合了合家歡這一主題,既能滿足孩子的興趣,也不會讓大人覺得乏味。
同時,節目中的遊戲趣味十足,又簡單易操作,有效地在線下為親子家庭提供了互動的契機。據《2019中國親子質量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父母每天平均陪伴孩子的時間為3.2小時。而就是這3.2小時,大家的狀態也很可能是,孩子看著電視,而家長看著手機,真正屬於家庭娛樂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
而在《瘋狂的球球》中,無論是核心的「球」元素,還是「別碰球球」、「彈走球球」等遊戲環節,都來源於我們日常的生活,家長在家裡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節目的同款遊戲。比如「別碰球球」這個遊戲,家長利用孩子的滑板車和玩具球,就能輕鬆複製,並能夠和孩子一起挑戰。
節目從球遊戲入手,聯繫實際生活,實則也是在號召家長們在家的時候,跟孩子一起在家動起來,既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也能夠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可以說,《瘋狂的球球》為眾多家庭營造了親子互動的契機,將線上的綜藝內容轉換成線下的親子互動時光。
總 結
作為專業的卡通衛視,金鷹卡通對親子綜藝模式不斷進行探索與嘗試,打造了多檔正能量的節目。此番《瘋狂的球球》以創新的思維拓展了親子綜藝的內涵和外延,在寒冷的冬季給親子家庭帶來了一檔健康、趣味的正能量新節目,其成功的經驗值得業內借鑑。
— THE END —
作者 | 李楊
主編 | 彭侃
編輯 | 楊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