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人次暴跌99.7%,「旅行泡泡」能拯救香港旅遊業嗎?

2020-10-22 東方財經雜誌

自新冠全球肆虐以來,不少倚重旅遊業的國家和地區,經濟都嚴重失血。故10月以來,旅行泡泡(Travel Bubble)的概念再次受到熱議。

香港旅遊發展局10月19日公布,9月訪港旅客9132人次,其中內地客6211人次,整體均按年下跌達99.7%。就今年首九個月而言,整體旅客則錄得35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下跌逾九成二。

為拯救本港旅遊業,港府自6月起即先後與11個國家啟動建立旅行泡泡的商討,10月15日,港府宣布與新加坡就此先達成原則性協議。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稱,雙方將於未來數周就已確立的框架敲定細節,完成後即可恢復兩地往來。

而新加坡稍早就已宣布,10月15日起自香港入境的旅客強制隔離期先由14天縮短至7天。


旅行泡泡是什麼

「泡泡」一詞,在英語當中常常被用來解釋為「交際圈子」。在疫情封城期間,紐西蘭衛生部門提出一個家庭是一個「泡泡」,大家要「躲在自己的泡泡當中」,不要碰到其他「泡泡」,以保證安全。隨著疫情逐漸好轉,「泡泡」也不斷擴大,從家庭,再到學校、社區,到最後整個國家成為一個安全的「泡泡」。

泡泡內的旅客來往兩地可不受限制。


旅行泡泡又被稱為「旅行走廊」或「旅行經濟圈」,是在關係緊密且互信度較高的一些經濟體內形成的往來機制。合作國家可以不需檢疫出入境,就好像將兩個國家包在一個受保護的泡泡裡,而對泡泡外的經濟體則依然採用嚴格的隔離措施。

比如,根據星港達成的原則性協議:兩地旅客只需要接受兩地互認的新冠檢測並呈陰性結果,往來兩地時可不受任何限制,包括無須隔離,出行目的和具體行程均不受限制,且會有特定航班(僅限泡泡內的旅客乘坐)。

牛津大學及瑞士的大學的學者曾模擬不同社交類型與病毒傳播速度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氣泡式社交網絡對於延緩病毒感染速度是最有效的類型,相比毫不受限的社交形態可以減少三成感染者。

建立旅行泡泡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跨境旅行的需求,更是為了重啟遭重創的經濟,尤其是與旅遊業相關的零售、餐飲、住宿等。

旅行泡泡形成的潛在經濟規模可達到全球GDP的35%,佔所有貿易與服務的39%,並且是全球旅遊消費的42%。


新冠疫情爆發後,全球旅遊業哀鴻一片。而據世界旅遊和旅遊理事會估計,約十分之一的工作與旅遊業有關。比如,在希臘這樣的熱門旅遊地,旅遊業提供了約40%的就業崗位。

英國《經濟學人》認為,旅行泡泡形成的潛在經濟規模可達到全球GDP的35%,佔所有貿易與服務的39%,並且是全球旅遊消費的42%。如同區域性的貿易協定比雙邊貿易協定更有效益,旅行泡泡涵蓋的範圍越大,經濟效益也越高。


「旅行泡泡」的泡沫風險

要形成旅行泡泡,不僅要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檢疫措施達致互信,還更多取決於泡泡成員之間經濟貿易規模和互補程度。

比如星港就擁有諸多相似之處:區域面積小,但都是國際大都市;服務業發達,跨國公司多,同時有著高效的營商環境和累積多年的貿易經驗及夥伴;在法律上都繼承了英國的普通法體系;華人所佔比重極高、被譽為購物天堂,因此,兩地首先形成「泡泡」被認為在情理之中。

但既然是「泡泡」(bubble),疫情瞬息萬變,泡泡也隨時可能中途破裂。

香港旅業要大幅復甦,還是須粵港澳通關,讓三地居民憑健康碼恢復往來。


因此,雖然這是個好開始,但必須解決好幾個問題,「泡泡」才可持久。首先是疫情要受到控制,否則有關安排可以隨時改變,甚至取消。此外,政府和私營機構要提供平、快、多的檢測機制,如果檢測費要過千元,對提振旅業起不了多大作用。

此外,擴大「泡泡」範圍才是最關鍵。據邱騰華早前透露,香港啟動「設泡」的國家還有德國、法國、瑞士、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約有五六個國家表示有興趣。且不說是否能談成,即使能成事兒,旅客也有限,香港的最大客源地始終是內地。今年「十一黃金周」,內地遊客達6.37億人次,旅遊收入共4600多億元,試想,若龐大人流有部分南下,不少行業便可實時「翻生」。

因此,香港旅業要大幅復甦,還是須粵港澳通關,讓三地居民憑健康碼恢復往來。早日打開與內地之間的關口,才是正途。屆時,許多行業自可走出困境。這是救香港經濟的一條活命草,港府應以此為當前首務。(編輯:文東方)


附:多地「旅行泡泡」實施情況

泰國:6月提出「旅遊氣泡」構思,擬允許部分疫情較輕國家或地區的旅客,入境時毋須隔離檢疫,但受亞洲多地疫情反彈影響計劃推遲。該國正與香港商討相關安排。

日本:計劃於11月取消對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在內的12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禁令。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5月15日率先互開邊境,建立起歐盟區內首個「旅行泡泡」,但實行不久後便因疫情反覆而叫停,至今無法恢復。

新加坡:初步達成與香港地區推行「旅行泡泡」的協議。目前該國已解除對澳洲(不包括維多利亞州)、越南、紐西蘭旅客的入境限制,亦與汶萊、中國內地、日本、馬來西亞、韓國等建立互惠綠色通道。

相關焦點

  • 都是免稅天堂,海南「十一」狂收10億,香港入境人數暴跌99%
    這項新政對於海南離島的旅遊業可謂是一個重磅的利好。因為從今年7月1日開始,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從每年每人3萬元提高至10萬元,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新增手機、平板電腦、酒類等7類商品。這意味著,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可以不出境,就可以買到便宜的免稅產品。
  • 旅客暴跌99%!香港經濟自1960年代有紀錄以來,最差的一年
    根據香港出入境處公布的數據,5月1至3日內地訪港旅客合計361人,同比暴跌99%,酒店需要降價吸引客人入住自救,銅鑼灣四星酒店只需要210港元(約合人民幣190元)。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表示,香港第一季度經濟數據收縮8.9%,創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陳茂波指出,如環球疫情得到控制,預料下半年香港經濟可逐步走出谷底。
  • 旅客暴跌99%!香港迎史上「最冷」五一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 羅曼 受新冠疫情影響,香港旅遊業迎來一個寒意涼涼的黃金周。根據香港出入境處公布的數據,5月1至3日內地訪港旅客合計361人,同比暴跌99%,酒店需要降價吸引客人入住自救,銅鑼灣四星酒店只需要210港元(約合人民幣190元)。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表示,香港第一季度經濟數據收縮8.9%,創有記錄以來最大單季跌幅。
  • 香港入境人數同比暴跌99%,史上最慘黃金周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公布了一項統計數字,2020年10月1日至5日,內地前往香港的訪客人數分別為93、154、186、225、143,總計801人,和2019年國慶假期期間入境香港的內地遊客數量相比,同比暴跌99%。
  • 香港旅發局:香港9月入境人次按年大跌99.7%
    【環球時報記者 楊偉民】疫情持續重創香港旅遊業。香港旅發局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訪港旅客數字為9132人次,整體按年下跌99.7%;今年頭9個月訪港旅客數字總計為355萬人次,按年下降92.4%。國泰航空19日發布的數據同樣「驚心」。
  • 訪港人數暴跌99%,香港「十一」黃金周遇冷
    作為以往香港黃金周主要消費群體的大陸遊客,則仍受制於 「強制檢疫令」,目前該規例已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也就是說,今年底前從內地入境香港後,仍須強制隔離14天。赴港人數暴跌99% 黃金周變「寒冬周」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披露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4日,內地赴港的遊客人數分別為93人,154人、186人、225人,合計658人,相比去年國慶期間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累計約為67萬人次,同比暴跌99%。由於來港旅客數量大幅減少,香港多個行業生意慘澹,往年的十一黃金周變成了「寒冬周」。
  • 4星酒店190元、旅客暴跌99%……香港迎「最冷」五一節,恆指也重挫...
    來源:證券時報受新冠疫情影響,香港旅遊業迎來一個寒意涼涼的黃金周。根據香港出入境處公布的數據,5月1至3日內地訪港旅客合計361人,同比暴跌99%,酒店需要降價吸引客人入住自救,銅鑼灣四星酒店只需要210港元(約合人民幣190元)。
  • 暴跌99.99%!五一內地到港僅119人,香港零售業太難了
    剛剛過去的五一長假,沒能拯救香港零售業。始於2020年春節的疫情,令中國香港零售業陷入寒冬,損失慘重。而消費大蕭條的情況,直至「五一黃金周」也沒有得到緩解。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披露的數據顯示,5月1日-5日,內地赴港的遊客人數分別為119人、100人、142人、94人、84人,而2019年僅5月1日當天,內地赴港遊客便高達50萬人次,意味著2020年五一黃金周香港旅客數量同比暴跌99.99%。
  • 全球各國「旅行泡泡」,幾家歡喜幾家愁?
    7月底到8月初,前往土耳其的俄羅斯遊客數量達到1.4萬,成為今年的峰值,9月底再次接近峰值。Ponti表示,在此期間,政府及時採取的措施令人感到欣慰,國家航空部門也籤訂了雙邊旅行協定,增加運力。「旅行泡泡」2:香港-新加坡「香港與新加坡原本很有希望開通『旅行泡泡』,最終卻因為疫情的再次暴發而導致計劃被擱置。」Ponti對此感到惋惜。
  • 訪港人數暴跌99%,香港「十一」黃金周變「寒冬」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據報導稱,香港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和封關疊加影響,訪港人數暴跌99%,由於來港旅客數量大幅減少,香港多個行業生意慘澹,往年的十一黃金周變成了「寒冬周」,尖沙咀海港城一帶是遊客購物勝地,往年非節假日都會被擠得水洩不通,但今年「十一」期間,幾乎無人光顧。
  • 訪港人數暴跌99%,香港四分之一店鋪面臨倒閉!
    暴跌99%! 1 黃金周內地訪港人數暴跌99% 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喜逢,香港迎來四天小長假,但受疫情影響,期間訪港遊客不足1000人次,10月1日當天,內地訪港遊客僅93人次。
  • 香港旅遊業前景
    香港一直被譽為「購物天堂」、亞洲旅遊之都,每年吸引數千萬遊客入境。然而,自2019年6月中旬開始,反修例風波嚴重性日漸升級,致使訪港遊客大跌,香港旅行社無人問津生意慘澹。如今,又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越發嚴重,訪港旅客數據進一步暴跌。
  • 澳大利亞與紐西蘭計劃建立 「旅行泡泡」,重啟兩國旅遊業
    會議後,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Scott Morrison)與辛達·阿登發表聯合聲明稱,只要兩國放寬當前的封鎖限制,他們將計劃建立跨塔斯曼海峽「旅行泡泡」。儘管沒有給出具體的開放時間,但「無檢疫安全旅行區」的建立,無疑能為兩國帶來巨大的優勢。
  • 國慶黃金周,香港旅遊業吹冷風!
    香港旅遊業議會(TICHK)日前表示,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來自中國內地的旅行團數量將較去年暴跌86%。香港旅遊業業界人士亦表示,今年遊客赴港遊玩意願不高。據香港入境處預測,今年9月28日至10月7日期間,出入境人數約為737萬人次,只有去年中秋和國慶假期的一半,創下自2014年以來的新低。
  • 訪港人數暴跌99% 香港「十一」黃金周變「寒冬周」
    作為以往香港黃金周主要消費群體的大陸遊客,則仍受制於 「強制檢疫令」,目前該規例已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也就是說,今年底前從內地入境香港後,仍須強制隔離14天。赴港人數暴跌99% 黃金周變「寒冬周」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披露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4日,內地赴港的遊客人數分別為93人,154人、186人、225人,合計658人,相比去年國慶期間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累計約為67萬人次,同比暴跌99%。
  • 訪港人數暴跌99%,香港「十一」黃金周變「寒冬周」
    一位香港市民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作為以往香港黃金周主要消費群體的大陸遊客,則仍受制於 「強制檢疫令」,目前該規例已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也就是說,今年底前從內地入境香港後,仍須強制隔離14天。赴港人數暴跌99% 黃金周變「寒冬周」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披露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4日,內地赴港的遊客人數分別為93人,154人、186人、225人,合計658人,相比去年國慶期間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累計約為67萬人次,同比暴跌99%。
  • 訪港人數暴跌99%,香港"十一"黃金周變"寒冬周"
    一位香港市民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作為以往香港黃金周主要消費群體的大陸遊客,則仍受制於 「強制檢疫令」,目前該規例已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也就是說,今年底前從內地入境香港後,仍須強制隔離14天。赴港人數暴跌99%,黃金周變「寒冬周」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披露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4日,內地赴港的遊客人數分別為93人,154人、186人、225人,合計658人,相比去年國慶期間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累計約為67萬人次,同比暴跌99%。
  • 訪港人數暴跌99%,香港「十一」黃金周變「寒冬周」
    作為以往香港黃金周主要消費群體的大陸遊客,則仍受制於 「強制檢疫令」,目前該規例已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也就是說,今年底前從內地入境香港後,仍須強制隔離14天。赴港人數暴跌99% 黃金周變「寒冬周」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披露的數據顯示,10月1日至4日,內地赴港的遊客人數分別為93人,154人、186人、225人,合計658人,相比去年國慶期間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累計約為67萬人次,同比暴跌99%。由於來港旅客數量大幅減少,香港多個行業生意慘澹,往年的十一黃金周變成了「寒冬周」。
  • 訪港人數暴跌99%,香港黃金周變「寒冬周」,1/4店鋪面臨倒閉
    來源:政商參閱微博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朱麗娜部分內容來自:新華社、證券時報5天僅801人次黃金周內地訪港人數暴跌99%據新華社,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喜逢,受疫情影響,今年香港國慶、中秋小長假「含金量」不足。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數據,10月1日當天,內地訪港遊客僅93人次。
  • 香港遊客,暴跌99.9%!
    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16日公布,1月初步訪港旅客數字約4370人次,按年下跌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