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師住大房子,只有一副餐具五件衣服,斷舍離的生活有多爽?

2021-01-19 婷婷教書育人

北京律師住大房子,只有一副餐具五件衣服,斷舍離的生活有多爽?

你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的?

住上大房子,開好車,生活用品要高檔有品位,衣服鞋子要大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品質生活就和無窮無盡的需求聯繫在一起了。似乎,擁有的東西越多,越貴,我們的生活就越好,越舒適。

如果只給你一副餐具,兩個杯子,五雙鞋和幾件衣服,這樣的生活你能接受嗎?

北京就有一個小夥子,每天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食物,過著簡單到極致的生活。

1

90後小夥"假膠捲"是一名律師兼公司合伙人。在北京住著90平米的兩室一廳,妥妥的精英人設。

他的生活本可以是像《精英律師》裡的靳冬那樣,出門前在掛滿衣服的衣櫃裡找出昂貴又筆挺的西裝,打著領帶,帶著手錶,拎著公文包出入高檔寫字樓,風光無限。

可他卻選擇冬天穿黑色毛衫,夏天穿黑色T恤,衣服只有那麼幾件,鞋子只有5雙,彼此百搭,穿上就可以出門,甚至家裡沒有衣櫃電視,過著樸素到極致的極簡生活。

他信奉的人生格言是,人最大的煩惱,就是選擇太多。

正如他喜歡的極簡風格的照片一樣,他的家方方面面都簡單到極致,每一件家具都盡力做到一物多用。空間中的一切要井然有序。物品過多給他一種撲面而來的壓迫感,讓他感到焦慮。

在90平米的家裡,牆面沒有任何裝飾,用大面積的留白放大家裡的空間感,陽光肆意地灑進來,增添了獨特而自然的美感。

家具也都以實用為主,一切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生活進行布置。他不看電視,只喜歡聽音樂,客廳就只準備了一個可以躺可以坐的沙發,一個儲物櫃,音箱和燈。

黑胡桃的實木餐桌,既可以吃飯,也可以辦公。臥室也沒有床頭櫃,就用椅子放一些簡單的物品,有朋友來的時候,還可以拿出來坐。

甚至衣櫃也是多餘的,2平米的衣帽間掛上幾件基本款,彼此百搭,不需要思考,穿上就可以出門。

廚房似乎不食人間煙火,餐具都少得可憐,只有幾件最喜歡的而已。

連做飯都簡單方便,不追求繁複的料理和調味,一個番茄,一盤炒蛋,或者簡單的咖啡麵包,常常就是他的一餐。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他的生活過於單薄無趣,明明可以過得更加光鮮體面,何必非要像苦行僧一般難為自己?可他卻樂在其中,享受著屬於自己的品質生活。

就像《瓦爾登湖》這本書裡寫的:"別去做成百上千件事,只做兩三件就好。別追求上百萬種東西,只要五六種就好。"

其實,人生的幸福度從來不是用擁有物質的多少來衡量的,不被物質掌控的人生才最幸福。

2

餘元是一位來自武漢的90後女孩,在北京和自己的外籍男友一起,開了一家THE BULK HOUSE(零浪費無包裝商店),組織分享零浪費的主題活動,引導人們環保生活。

店裡不僅有免費取用的閒置二手物品共享區,來店裡的顧客可以把自己不要的東西放過來,也可以把這裡放著的自己喜歡的二手物品帶回家。

還有各類環保袋,沐浴露、散裝洗髮水、手工皂等生活用品,以及可以循環利用的環保餐具吸管等。

餘元家中的一切也跟環保有關,大部分家具都是二手的,不點外賣,購物只帶自己的布袋子,外出自帶水杯、餐具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踐行著環保理念。

而幾年前的她還過著截然相反的生活。

曾經的她像大部分女孩一樣愛打扮,熱衷新事物,喜歡買買買,每個月的工資還沒到帳,就被她"花"了出去。曾經15平米的出租屋內塞下了幾百件衣服,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直到2016年,房東告訴她,房子已經被賣掉了,她需要儘快搬走。

這時候,餘元才發現,自己家裡的每個角落,衣櫃裡、床底下、甚至牆角都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甚至從來沒有用過也沒有穿過的衣服比比皆是。

餘元住在6樓公寓,沒有電梯,沒有辦法把自己的家當帶走,不得已的她只能把這些東西送給了鄰居。

帶著一小部分物品搬到新家後,她發現,少點東西的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好。

加之她偶然在網上了解到了"零垃圾"的生活方式,一個美國四口之家一年產生的生活垃圾竟然可以塞到一個小罐子裡!

被震驚到的餘元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帶著這些思考,餘元開始斷舍離,捨棄不需要的物品。

和愛爾蘭男友Joe的相戀,像催化劑一樣,讓他們將斷舍離生活過得越來越有聲有色。

他們開始身體力行地踐行"零浪費"的生活方式,連家裡的家具和衣服都以二手為主,也不再單純為款式買單,只選擇最必要的生活必需品。

洗潔精、牙膏、牙刷,沐浴液等等,也統統可以自己DIY,採取純天然原料,對自然環境零負擔。

這樣的"零浪費"生活方式,帶給餘元的是輕鬆和自在。生活成本降低了,擁有的物品少了,所有的東西能迅速裝進行李箱,真正地過上了想走就走的自在生活。

看似極端的斷舍離,讓餘元從曾經衣著光鮮的外企高薪員工,到如今生活諸事都自己動手解決的二手店老闆娘,餘元放棄了物質帶來的滿足,卻收穫了內心的安寧和真正的幸福。

3

提到斷舍離,人們總是以為是要捨棄生活中的很多東西,生活質量會受到影響。

但實際上,斷舍離的本意是讓人們整理自己生活中紛亂而瑣碎的事情,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把那些讓自己不舒服、不需要、不合適的東西統統換掉,給當下的自己最好的東西,讓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喜歡的、需要的,讓自己更開心愉悅的東西。

認清自己與物品的關係,這才是斷舍離的意義。

生活博主黎貝卡就很推崇斷舍離,雖然由於工作關係,總是要買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她堅持"不讓自己持有太多東西",定期會清理自己不會再用、很少用的東西,甚至踐行著"每購入一件單品,就要斷舍離掉家中已經有的一件單品"的理念。

而斷舍離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既不盲目把自己所喜歡的一切通通扔掉,也不因為"有可能會用到"而留住各類雜物,而是留住一切自己喜歡的,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感的東西。

無論是只有幾件衣服的假膠捲,還是踐行著"零浪費"生活的餘元,他們看似過著過於極端樸素的生活,甚至有些"寒酸"。

而實際上,對於他們來說,過多的物品才會給他們造成負擔。他們正是認真審視了自己真正的內心需求,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擺脫了物質對自己的束縛,自由享受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點擊下方連結:讓你的生活融入斷舍離

相關焦點

  • 斷舍離才是本質,房子越住越大
    生活在這個年代,想要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並不容易,高昂的房價讓我們望而卻步,辛苦打拼好幾年,省吃儉用才勉強夠付一套小戶型的首付。斷舍離小編的觀點是,想要小戶型裝修後顯大,最本質也最有效的方式只有斷舍離。這涉及到兩部分:裝修過程中的斷舍離以及入住後的斷舍離,兩者缺一不可。裝修過程中的斷舍離,我們需要本著實用性的原則,軟裝部分只做那些需要的部分。
  • 武漢一對夫婦,堅持2年斷舍離,房子越住越新,每天擁有好心情!
    如果一個人的房間是凌亂不堪的,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會影響自身變得焦慮和煩躁;當所處環境是乾淨整潔的,那麼自己的心情也是明朗光亮的。武漢有一間247㎡的房子,從第一天入住到現在為止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但房子卻越來越新。房子的主人是一對武漢的80後夫妻,他們的朋友們每次到家做客時直呼:這是剛搬進去吧!
  • 日本小哥的極致斷舍離:一桌一椅一人份餐具,斷到床鋪還沒影
    廚房廚房是最基礎的配置,而且所有的餐具都是一人份,如果有朋友來做客,都要自帶碗筷。浴室浴室也是空蕩蕩,幾乎看不出來有人在使用。自從將衣服數量減少之後,佐佐木也不必浪費時間考慮每天要穿什麼出門了,這也幫助他更專注於生活和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 山下英子《斷舍離》:人生走到困境,要學會「斷舍離」
    有時候你的煩惱來源於你擁有的太多,比如同一天卻有不同的好友向你邀約,你無法選擇該去參加誰的派對,又或者你決定好參加派對,但好看的衣服太多,你拿不定主意選擇哪一件禮服,這一切都可以用「斷舍離」的思維來處理。
  • 著名導演斷舍離上癮:客廳沒沙發、臥室不放床、全屋僅7件家具...
    他決定開始這個挑戰,是因為早在2010年,他為了奉行極簡生活想對衣櫃進行一次斷舍離。結果發現很多衣服不僅買了之後沒穿過幾次,有些甚至連吊牌都沒剪,而最常穿的衣服,卻往往只有那幾件。於是馬特決定再次簡化衣櫥,買下了20件同款T恤,10件炭灰色,10件淺灰色。
  • 斷舍離2年,房子越住越新!這對武漢夫妻的家,場面極度舒適
    裡面講的是一個日本太太的斷舍離生活方式,她不想買買買,只想扔扔扔。而今天小編跟大家講的就是武漢的一對夫妻。他們的斷舍離方式,可以說是現實版的日劇。247㎡的空間,他們從搬家後到現在,已經整整堅持了2年斷舍離的生活。
  • 韓國90後夫妻:為斷舍離做到「家徒四壁」,卻越住越舒適
    現如今的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隨之而來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漸漸的有很多人發現,生活中的環境和物品也是在影響著自己。所以現在不像過去那樣,喜歡把家裡裝的滿滿的,任何東西都留著,而是更喜歡一種斷舍離的高品質生活。
  • 日本夫妻的斷舍離生活:2人1貓,小房子也能精緻舒適,羨慕
    有一對日本小夫妻,他們的房子不大,但由於每天都堅持斷舍離,保持高度的自律,所以家中依舊乾淨整潔,看起來十分精緻溫馨。對於生活,夫妻兩並沒有太多的欲望,家中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幾乎沒有什麼多餘的雜物。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日本35歲主婦,10年堅持斷舍離,看起來像20歲,如今生活美成詩
    她和斷舍離相遇在高野山的寺廟,那一天,她在寺廟裡借宿。在僧人的房間靜坐,她發現,修行僧都非常愛惜自己的生活用品,房間的物品不多,但都是生活必需品,所有的物品都擺放整潔,每個角落都打掃的乾乾淨淨。日本35歲主婦,10年堅持斷舍離,看起來像20歲,如今生活美成詩日本家庭主婦tomo原本並不是一個喜歡收納整理的人,也捨不得扔東西。曾經一個人居住時,家裡有超過500件衣服到處是散亂的書籍,還有很多沒有使用過的餐具。
  • 堅持十年「斷舍離」,把生活過得美如詩
    曾經家裡有超過500件衣服,到處都是散亂的書籍,還有很多沒有使用過的餐具後來,在她25歲的時候,下決心去改變,開始一點一點學習「斷舍離」,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意識到「捨不得扔掉的東西越多,失去的東西就會越多」。
  • 斷舍離:85㎡屋子雖空無一物,但精緻溫馨,滿滿的生活氣息
    客廳不像很多家庭的裝修,他們家的客廳沒有沙發,沒有電視;衛生間沒有收納櫃,護膚品就 3 種;臥室衣櫥,掛著經常穿的三四套衣服……「空無一物」的家有很多,大多的裝修風格都是是極簡風格,收納設計非常巧妙。但今天這個85㎡家,真的是空無一物。雖然房子看起來非常空,但是這是小沫的裝修的成果,雖然空,但是生活氣息非常濃鬱。
  • 35歲日本主婦堅持10年「斷舍離」後,年輕如少女:讓你生活美成詩
    一直以來我都是那種愛囤貨的人,一直覺得家裡堆滿東西會很有安全感,好像所有東西能把我包圍住,就能抵擋外界的一切阻隔。中國人經常一聽到打折,就必須要買,不買就是吃虧!但其實衝動購買回來的東西,真的是想要的嗎?
  • 日本斷舍離達人 VS 中國老人,這場收納比拼讓我哭笑不得!
    快給住範兒「標星」或者文末點擊「在看」,不要錯過每日裝修和家居乾貨分享!相比於過去,從出生到老去都居住在同一個地方,現在這個交通發達,人口流動激烈的時代,人們對於房子,對於家的選擇和需求,也不斷發生變化。什麼無論是學區房、婚房還是經濟實惠的二手房,一個人生活在那片土地,一定有著住在那裡的特別理由。
  • 《斷舍離》:斷掉執念,來一場心靈淨化之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大部分的焦躁、煩惱,都來源於繩子沒有斷掉,這根繩子有可能是名利,也有可能是執著,只有丟掉這根繩子,對心中的煩惱和執念斷舍離,人生才能重獲自由。那麼怎樣斷舍離,讓心靈重獲自由呢?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介紹的是,斷掉不需要的東西,脫離心中的執念,人生才能輕盈前行。
  • 老公一心沉迷「斷舍離」,變成「家徒四壁」,入住後才知道有多爽
    近些年「斷舍離」越來越流行,很多家庭都在嘗試,這種設計雖然居家氣息少了一些,但是整體空間簡潔,住幾年都和新房一樣,也確實受到很多人喜愛。我家老公就一心沉迷「斷舍離」,覺得家裡四白落地很好看。原先對這種設計沒抱多大期待,沒想到入住後才知道有多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一下哦。原先的入戶門是一個小走廊,改造後老公做了一個玻璃隔斷當作玄關區域,這樣看上去更加通透,而且還能避免把灰塵帶入室內。
  • 只有嘗試過才知道住頂樓有多爽!130㎡送露臺,到手就封成陽光房
    在國內買頂樓房子贈送超大陽臺,露臺只能用來曬曬陽光養養花,搞不好就容易被投訴。可同樣是頂樓房子,如果換做在國外的話,那簡直是太爽了,立馬玻璃封成陽光房,想怎麼用就這麼用,只有嘗試過才知道住頂樓有多爽!130㎡送露臺,到手就封成陽光房!
  • 斷舍離:85㎡屋子雖空無一物,但精緻又溫馨,充滿生活氣息
    客廳沒有沙發,沒有電視;衛生間不需要收納櫃,護膚品就 3 種;臥室衣櫥,掛著整個夏天的三四套衣服……「空無一物感」的家有很多,大多是極簡風格,收納設計藏得巧妙。但今天這個85㎡家,可是真·空無一物。這個看起來很空的房子,是來自浙江紹興的末末花12萬裝修的成果,雖然空,可生活氣息卻又十分豐盈。
  • 「斷舍離」操作手冊,疫情期間你該丟掉這4樣東西,讓生活更美好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誘惑,會讓我們常常受其幹擾,無法聚焦,從而難以專注於目標,導致最終無法達成想要的結果。學會斷舍離,不僅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還可以合理的規劃未來的人生,所以,想要轉變思維,不妨利用疫情在家的時間,做好取捨。
  • 《斷舍離》教你做好生活的減法運算,留下怦然心動的小美好
    我打開家裡的衣櫃,發現滿滿的衣服,但是還是經常覺得沒有衣服穿。因為,發現自己來回就換著那幾件衣服穿,其他的,要不就是覺得很漂亮,但是穿在身上緊巴巴,一般聚會才穿。有的感覺搭配不好看就閒置了。還有就是反季促銷,一直買買買,而後發現過時並不想穿等等。慾壑難填造成了沒有價值物品的大量堆積。
  • 整理案例|女主人說:深度斷舍離之後,生活就像重生
    (佐佐木典士的家)並不是說給孩子買最貴的衣服和玩具、送進最好的學校就是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父母的言傳身教的影響比任何後天教育的影響要深遠重要得多。因為物品的囤積,含包了各種情感關係的糾結在裡邊:原生家庭、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個人心靈的自我成長……我的真沒有想到,自己鼓起勇氣嘗試的一個新鮮事物——在職業整理師的幫助下進行的深度斷舍離,會給我帶來那麼多精神層面的收穫與改變。原本真的只想著清理點一物品而已。今天是整理結束後的第一天的日常生活,中間有準備大寶上學的工作,極其普通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