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師住大房子,只有一副餐具五件衣服,斷舍離的生活有多爽?
你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的?
住上大房子,開好車,生活用品要高檔有品位,衣服鞋子要大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品質生活就和無窮無盡的需求聯繫在一起了。似乎,擁有的東西越多,越貴,我們的生活就越好,越舒適。
如果只給你一副餐具,兩個杯子,五雙鞋和幾件衣服,這樣的生活你能接受嗎?
北京就有一個小夥子,每天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食物,過著簡單到極致的生活。
1
90後小夥"假膠捲"是一名律師兼公司合伙人。在北京住著90平米的兩室一廳,妥妥的精英人設。
他的生活本可以是像《精英律師》裡的靳冬那樣,出門前在掛滿衣服的衣櫃裡找出昂貴又筆挺的西裝,打著領帶,帶著手錶,拎著公文包出入高檔寫字樓,風光無限。
可他卻選擇冬天穿黑色毛衫,夏天穿黑色T恤,衣服只有那麼幾件,鞋子只有5雙,彼此百搭,穿上就可以出門,甚至家裡沒有衣櫃電視,過著樸素到極致的極簡生活。
他信奉的人生格言是,人最大的煩惱,就是選擇太多。
正如他喜歡的極簡風格的照片一樣,他的家方方面面都簡單到極致,每一件家具都盡力做到一物多用。空間中的一切要井然有序。物品過多給他一種撲面而來的壓迫感,讓他感到焦慮。
在90平米的家裡,牆面沒有任何裝飾,用大面積的留白放大家裡的空間感,陽光肆意地灑進來,增添了獨特而自然的美感。
家具也都以實用為主,一切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生活進行布置。他不看電視,只喜歡聽音樂,客廳就只準備了一個可以躺可以坐的沙發,一個儲物櫃,音箱和燈。
黑胡桃的實木餐桌,既可以吃飯,也可以辦公。臥室也沒有床頭櫃,就用椅子放一些簡單的物品,有朋友來的時候,還可以拿出來坐。
甚至衣櫃也是多餘的,2平米的衣帽間掛上幾件基本款,彼此百搭,不需要思考,穿上就可以出門。
廚房似乎不食人間煙火,餐具都少得可憐,只有幾件最喜歡的而已。
連做飯都簡單方便,不追求繁複的料理和調味,一個番茄,一盤炒蛋,或者簡單的咖啡麵包,常常就是他的一餐。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他的生活過於單薄無趣,明明可以過得更加光鮮體面,何必非要像苦行僧一般難為自己?可他卻樂在其中,享受著屬於自己的品質生活。
就像《瓦爾登湖》這本書裡寫的:"別去做成百上千件事,只做兩三件就好。別追求上百萬種東西,只要五六種就好。"
其實,人生的幸福度從來不是用擁有物質的多少來衡量的,不被物質掌控的人生才最幸福。
2
餘元是一位來自武漢的90後女孩,在北京和自己的外籍男友一起,開了一家THE BULK HOUSE(零浪費無包裝商店),組織分享零浪費的主題活動,引導人們環保生活。
店裡不僅有免費取用的閒置二手物品共享區,來店裡的顧客可以把自己不要的東西放過來,也可以把這裡放著的自己喜歡的二手物品帶回家。
還有各類環保袋,沐浴露、散裝洗髮水、手工皂等生活用品,以及可以循環利用的環保餐具吸管等。
餘元家中的一切也跟環保有關,大部分家具都是二手的,不點外賣,購物只帶自己的布袋子,外出自帶水杯、餐具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踐行著環保理念。
而幾年前的她還過著截然相反的生活。
曾經的她像大部分女孩一樣愛打扮,熱衷新事物,喜歡買買買,每個月的工資還沒到帳,就被她"花"了出去。曾經15平米的出租屋內塞下了幾百件衣服,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直到2016年,房東告訴她,房子已經被賣掉了,她需要儘快搬走。
這時候,餘元才發現,自己家裡的每個角落,衣櫃裡、床底下、甚至牆角都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甚至從來沒有用過也沒有穿過的衣服比比皆是。
餘元住在6樓公寓,沒有電梯,沒有辦法把自己的家當帶走,不得已的她只能把這些東西送給了鄰居。
帶著一小部分物品搬到新家後,她發現,少點東西的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好。
加之她偶然在網上了解到了"零垃圾"的生活方式,一個美國四口之家一年產生的生活垃圾竟然可以塞到一個小罐子裡!
被震驚到的餘元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帶著這些思考,餘元開始斷舍離,捨棄不需要的物品。
和愛爾蘭男友Joe的相戀,像催化劑一樣,讓他們將斷舍離生活過得越來越有聲有色。
他們開始身體力行地踐行"零浪費"的生活方式,連家裡的家具和衣服都以二手為主,也不再單純為款式買單,只選擇最必要的生活必需品。
洗潔精、牙膏、牙刷,沐浴液等等,也統統可以自己DIY,採取純天然原料,對自然環境零負擔。
這樣的"零浪費"生活方式,帶給餘元的是輕鬆和自在。生活成本降低了,擁有的物品少了,所有的東西能迅速裝進行李箱,真正地過上了想走就走的自在生活。
看似極端的斷舍離,讓餘元從曾經衣著光鮮的外企高薪員工,到如今生活諸事都自己動手解決的二手店老闆娘,餘元放棄了物質帶來的滿足,卻收穫了內心的安寧和真正的幸福。
3
提到斷舍離,人們總是以為是要捨棄生活中的很多東西,生活質量會受到影響。
但實際上,斷舍離的本意是讓人們整理自己生活中紛亂而瑣碎的事情,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把那些讓自己不舒服、不需要、不合適的東西統統換掉,給當下的自己最好的東西,讓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喜歡的、需要的,讓自己更開心愉悅的東西。
認清自己與物品的關係,這才是斷舍離的意義。
生活博主黎貝卡就很推崇斷舍離,雖然由於工作關係,總是要買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她堅持"不讓自己持有太多東西",定期會清理自己不會再用、很少用的東西,甚至踐行著"每購入一件單品,就要斷舍離掉家中已經有的一件單品"的理念。
而斷舍離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既不盲目把自己所喜歡的一切通通扔掉,也不因為"有可能會用到"而留住各類雜物,而是留住一切自己喜歡的,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感的東西。
無論是只有幾件衣服的假膠捲,還是踐行著"零浪費"生活的餘元,他們看似過著過於極端樸素的生活,甚至有些"寒酸"。
而實際上,對於他們來說,過多的物品才會給他們造成負擔。他們正是認真審視了自己真正的內心需求,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擺脫了物質對自己的束縛,自由享受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點擊下方連結:讓你的生活融入斷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