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這個概念近年來很流行,大多數人在實行斷舍離之後,家都會變得整潔許多,然而一位日本小哥佐佐木典士所做的「斷舍離」,直接讓家變得不像「家」,而是一個「冷淡」、「極簡」到極致的屋子,屋內只存在生活的必需品,其他一概沒有。
客廳
整個客廳只有一張摺疊桌和一把椅子,因為本人是編輯,所以最基本的工作需求還是需要滿足的。
而自己所需要的各種工作材料則被整整齊齊地分類放在公司的抽屜裡。
廚房
廚房是最基礎的配置,而且所有的餐具都是一人份,如果有朋友來做客,都要自帶碗筷。
浴室
浴室也是空蕩蕩,幾乎看不出來有人在使用。
鏡櫃裡放了一些必需品,只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即可,可就算是這麼小的鏡櫃,還是顯得空蕩蕩。
臥室
臥室原本還有床和電視,滿足休息和基礎娛樂需求。可到了後來,電視也被移走了,床也變成了摺疊床,不用時就直接放在衣櫃裡,讓整個房間保持空無一物。
衣櫃
衣櫃裡的衣服雖然屈指可數,但卻包含了一年四季所需的各種類型衣物,從羽絨服到西裝,一應俱全,襯衫也都以白色為主。
也正因為衣櫃放的衣服很少,摺疊床才能輕鬆放進去。
自從將衣服數量減少之後,佐佐木也不必浪費時間考慮每天要穿什麼出門了,這也幫助他更專注於生活和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其實佐佐木典士也曾經也過著非常糟糕的生活,屋內堆滿雜物,衣服隨地一丟,垃圾也隨處可見。佐佐木也試著搬過一次家,結果因為囤積了太多東西,光運費就差點破產。就連女友都離他而去,那時的他真得算是跌入谷底,從家中擺放物品的樣子就能感受到,他那個時候的心態也是非常煩躁的。
在他對人生感到絕望的時候,他突然覺悟到,生活並不需要這麼多附屬品,於是開始了扔扔扔的生活,從雜物滿天飛到空無一物,再到現在的極簡主義,我們可以看出,極簡主義改變了他,而且改變得十分徹底。
關於丟棄東西這件事,佐佐木典士談到:「雖然只是扔東西,既沒成就任何大事,也沒做任何值得誇耀的事,但自從減少物品後,我每天都感到很幸福,也慢慢地明白了簡單帶來的快樂。」
生活的精簡,讓佐佐木能更專注於工作、讀書……僅僅兩年,佐佐木就從一個無名小編,逆襲成為副主編。
「斷舍離」提出者山下英子就曾解釋過: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很多時候,每一次斷舍離,可能就意味著一次新生。
如果你現在正被自己雜亂煩瑣的生活幹擾著,就可以讀一讀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它曾經使無數內心荒草叢生的人們看見新的希望,想必它也一定會讓你發現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對外物的「斷舍離」,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重拾輕盈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