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5G在全球已開始商用,然而作為網絡中樞,運營商的核心網仍僅在4G EPC的基礎上進行升級以滿足5G NSA接入需求,不能滿足5G的全部場景,運營商的核心網仍需面對來自三個方面的挑戰:
現網煙囪式網絡:傳統網絡是軟硬體緊耦合、算力集中的單體網絡,不能隨著5G新業務的推出進行動態調整,滿足車聯網、工業自動化、AR/VR等對時延和吞吐量的嚴苛要求;
單一的電信連接能力:單純作為語音、簡訊、數據的管道,無法進行快速的業務創新,無法構建共贏的創新生態,引入第三方開發者和IT最新成果,業務創新仍然被OTT把控;
單一的B2C商業模式:B2C模式已達瓶頸,隨著用戶增長率降低和ARPU的持續下降,收入增長乏力。
因此,運營商亟需在基礎設施、網絡能力和商業模式這三個層面進行升級,加速網絡和運營的數位化轉型,在5G階段實現新的增長。
圖1:中興通訊Common Core解決方案
網絡升級:打造極敏、極速、極效 5GC
中興通訊5G雲核心網遵循微服務化、分布化和輕量化的演進方向,為運營商打造極敏、極效、極速的新網絡。
中興通訊基於5GC SBA架構將緊耦合的網元拆分為鬆耦合的多個微服務,這些微服務可以獨立部署、升級和擴展,通過微服務基因式重組,可以實現業務快速迭代和創新。
例如,針對AMF、SMF等3GPP定義的NF進行重構,把鏈路管理、功能發現等功能,分拆為獨立的微服務,實現業務邏輯和通用邏輯功能分離。業務邏輯專注於處理業務,通用服務共享給其他網絡功能使用,大幅提升公共服務利用率。基於微服務重構的5G網絡,系統更加輕量,彈縮更加靈活。
5GC控制面/用戶面分離,用戶面下沉到網絡邊緣,靠近用戶部署,一跳直達,滿足毫秒級業務需求。同時,引入MEC技術,動態地為邊緣應用提供雲計算能力和無線能力開放,實現雲網融合,網隨業動。藉助MEC,構建一張面向全連接的算力平面,形成算力的全網覆蓋,從而為垂直行業就近提供智能服務。
由於受限於邊緣站點機房的環境,邊緣雲的部署規模通常較小,可提供的硬體資源有限。需要為MEC邊緣雲進行輕量化部署,減少平臺和管理部分佔用的資源,提高邊緣雲的資源利用率,主要包括:
能力升級 – ICT混合編排,構建5G新能力
中興通訊CloudStudio系統在細分和激活CT能力的基礎上,引入AI、區塊鏈、自動化、數據挖掘等IT能力組件,對ICT能力組件混合編排,實現網絡能力的「基因重組」。同時,基於電信級DevOps,讓運營商和第三方開發者調用全新的ICT能力集和模板庫實現切片的可視化設計、分鐘級部署、實時監控、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而充分發揮5G優勢形成新的行業應用,使能一網萬業。
通過CloudStudio系統,將MEC技術、雲計算技術、AI技術與運營商5G網絡結合,利用無線接入網絡就近提供用戶所需IT服務和雲端計算功能,將移動接入網與網際網路業務深度融合,在改善用戶體驗,節省帶寬資源的同時,將計算能力下沉到網絡邊緣位置,提供第三方應用集成,讓計算和智能無處不在,為移動邊緣入口的服務創新提供了想像空間。
模式升級 –拓展2B2X價值新空間
有了新網絡和新能力後,如何將網絡能力快速的投遞到最終行業用戶手中,助力其數位化轉型呢?中興通訊通過2個支柱+1個能力開放平臺,為最終行業用戶打造從網絡到應用的一站式速遞服務。
其中一個支柱是網絡切片,不同行業應用對於網絡有著不同的要求,網絡切片使最終用戶享用差異化,可靠的通訊網絡成為可能;另一個支柱是邊緣計算,其將離無線接入網最近的算力投遞給最終用戶,為最終用戶創造出一個具備高帶寬、低延遲與數據安全的電信級的服務環境;
在網絡切片以及邊緣計算基礎之上,中興通訊基於豐富的數位化轉型經驗以及運營商級的DevOps,通過能力開放平臺Network Capability Exposure Engine將基礎通信、管道連接等數位化轉型能力,投遞給最終行業用戶,助力其業務快速迭代,快速上線。通過這種2+1模式,中興通訊助力運營商加速垂直行業市場布局,拓展2B2X價值市場。
5G發展目標是實現高帶寬、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滿足eMBB、mMTC、uRLLC等應用場景下多樣化的業務需求。中興基於SBA架構的全融合5G核心網Common Core將無線通信技術、雲計算、IT技術等有機結合起來,助力電信運營商及行業用戶打造「業務全融合、資源自適應、運維智能化」的全新5G網絡,共同開啟5G萬物互聯的數位化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