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好幾天陰雨綿綿,人的心情也會跟著煩躁起來。這時候我們總想著天空要是真能聽我們的話,給個晴天就好了。然而,當一個人真的擁有了讓天空放晴的超能力,卻是悲劇的開始。
電影《天氣之子》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女主人公陽菜偶然成為天氣巫女,獲得了讓天空放晴的超能力,卻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01祈晴的天氣巫女是何方神聖?
影片中,佔卜師說晴女是稻荷的自然靈依附,雨女是龍神系的自然靈依附,它們分別對應著稻荷信仰和龍神信仰。
稻荷信仰是對稻荷神的崇拜,稻荷神保佑一切風調雨順。
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 從農事開始的初春到秋天的收穫期,狐狸來到村裡,收穫結束的時候又回到山裡,被認為是守護農耕的守護神。人們認為這種狐狸是看不見的靈獸「白狐」,是五穀豐登之神「稻荷先生」的使者。
而自古以來各地區都流傳著掌管雨的龍神傳說。
美濃國平野莊(現岐阜縣安八郡神戶町)遭受了大旱災,所有的作物都瀕臨枯萎。當時的郡司安八太夫安次在草叢中發現了一條小蛇,和他說:「如果你要下雨的話,就送我最重要的女兒吧。」
這條小蛇就是龍神,後來安次將女兒嫁給龍神,天就下起了大雨,乾旱問題順利解決了。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陽菜形象更接近傳說中的雨女,她是連接天空的巫女,雖然沒有嫁給天空中的神明,卻作為"人柱",被獻祭給天空後,天空才會停止下雨。
作為天氣巫女,擁有控制自然的力量,可也因此成為自然的祭品。一開始擁有這份神力的陽菜不明白自然的力量,多次祈禱天晴,卻讓自己的身體一次次變得透明。
那麼,巫女的未來,是雨還是晴?
02雨轉晴轉雨,天氣的變化也是心情的變化
影片中天氣大體重複著雨-晴-雨的變化過程,可是不同的雨轉晴,對應著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心情。
一開始,陽菜祈禱上天不下雨,上天就會滿足她的要求,可每次祈晴後,陽菜身體都會變得稀薄透明,最後一陣風都可以將她帶入空中,與地面脫離聯繫。
巫女的未來是否就是以身祭天呢?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帆高改變了結局。
男主人公帆高負氣離家來到東京,陰雨綿綿,被人欺負,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東京真可怕"。可遇見了陽菜,他的生命中有了光芒,有了晴空,有了希望。可不管是天空還是大人,都要剝奪他內心的這份陽光。天空要奪走陽菜,警察要抓他回老家。
影片中我們無法得知帆高為何離家出走,但我們可以推測他的家庭一定沒有給過他陽光。
他來到東京,尋覓陽光,好不容易見到陽光的他,又怎會輕易屈服於命運?
他反抗警察,找到陽菜,帶著她回到了地面。天空沒有得到獻祭品,勃然大怒,連著下雨懲罰人類,可是天空不放晴又有什麼關係呢?
他心裡的陰晴變化早就同外界失去了聯繫,和愛的人在一起,永遠都是晴天。在他眼裡,晴女不是全人類的,不是天空的,只是他自己的。
03反神話的結局,是不分輕重,還是憐惜?
影片中陽菜的結局出乎意料,作為一個巫女,她的使命本就是傳達人們給上天的指令,並在必要時獻出自己的生命。
捨身取義,以一己之力天空晴朗,沒有洪澇災害,應該是主流價值觀。可帆高偏偏要逆天而行,不讓陽菜成為犧牲品。
就像他本人一樣,脫離社會給自己的期望,隻身來到東京開始新生活。社會給我們的期望,或者說命運,的確是最沉重的枷鎖。
影片最後,連下的大雨是以天空為代表的社會的不滿,也是帆高心中對社會的反抗。
就因為離家出走,意外撿了一把槍,又不小心動了扳機,警察就不分青紅皂白地給他扣上壞小孩的帽子,還用上了手銬。
同樣地,作為巫女的陽菜就必須要被獻給天空嗎?
我們總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判別人,卻不知道身為身為受害者的他們心中究竟想要什麼。
我們罵男女主人公為了情愛不顧大局,可正是這樣的他們才能讓我們反思原有的陳舊規矩和偏見。
我們在做那些看似正義的事情時,也不要忘記給每個人心中一片陽光。
如果每個人都能成為別人心中的晴男輕女,那麼每個人心中都會留有一片暖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影片《天氣之子》中的晴女一職,確實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