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紅教授」、浙江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鄭強教授履新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引起不少人的關注。2009年就升任浙大副書記,還曾出任貴州大學校長,進行制度和學科等方面的改革,促進了貴州大學的發展,鄭強教授的管理經驗是毋庸置疑的,相信這次也將為太原理工大學帶去新的激情。
不過,除了學校領導,鄭強教授在教育方面的思考與思想也值得我們學習。同樣作為一名學成歸來的「學霸」高材生,鄭強教授對留學生群體格外關注,做了很多次相關演講。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的「母雞下蛋」理論。
01窮人家養肥的母雞到富人家生蛋
為什麼有中國這麼多人,有地位的、有權勢的、有知識的,都把孩子送到美國,去讀了書,多少回來了?越窮的地方的人吶,越想讓孩子出人頭地,就越下價錢,把中小學、幼兒園給辦成美國日本還好。
結果呢?我就認為,就有點像窮人家沒有錢,養了點母雞,準備下蛋,維持點生計,賣個小錢,。結果這些窮地方,把母雞養肥了,該下蛋的時候,這些母雞全跑到別人家去下蛋去了。這就是我的(「母雞下蛋」)理論。
我不好意思點哪個省的名字。據我統計,20年來這些省的,最好的20所中學,培養的孩子,考上北大清華浙大復旦交大,回到那個地方的孩子,不到5%。
這就是美國的厲害,美國就用這一招,讓你們三歲學英語、五歲彈鋼琴,讓你們這些孩子GRE、託福,然後讓你們都培養這個創新能力,那個新能力,等到讀博士的時候都到美國去了。
同學們,這才是值得思考的!所以競爭力,西方國家和美國從來沒有來幼兒園小學中學來跟中國競爭。甚至可以這麼講,他們也沒有像中國這樣教。結果當你們使勁兒教,狠勁兒教,死了命地教,死了命地學,後面成才的時候,都到美國去了。
所以這就是我的「母雞下蛋理論」。
02中國42年700萬餘人出國留學
「1978年-2018年底,中國出國留學人員接近600萬人,其中360多萬人已經完成學業回到中國發展。」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參事,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8月17日在由歐美同學會主辦,全球化智庫(CCG)承辦的2019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暨第14屆歐美同學會北京論壇上表示。
根據這項統計,也有240萬左右的留學生沒有回國,這裡面就有一部分人是在高中、大學,甚至研究生畢業後,出去深造之後留在了國外。
即鄭強教授所講的「養肥的母雞」,到別的國家去生蛋了,在別的國家定居,加入國籍,結婚生子,為別的國家創造財富,推動經濟發展。
想想也挺可惜的,中國花了十多年時間、精力培養出來的青年才俊——憑真本事去國外留學的學生成績一般都比較好——到歐美等西方國家去留學之後,就一去不復返了,中國就變成了為人作嫁。
也就怪不得鄭強教授這麼激憤的比喻了。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甚至去幼兒園之前就在開始學英語、練鋼琴,小學更是各種補課,中學也是各種補習、考試,亞歷山大,父母也是操碎了心,結果都是在為別人做貢獻。
去年5月7日,《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發布(下稱《白皮書》),根據《白皮書》提供的調研數據,有幾點值得注意:
1.本科生依舊佔主體。也就是說,在國內讀完大學本科,再申請出去留學的人群是主體,這些學生基本在國內讀了至少16年的書,如果不回來,中國就為別的國家培養一個人才。
2.低齡化趨勢。很多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就開始籌備,學英語,多方面素質教育和培養,更注重個人「軟實力」。也可以理解為在國內學完基礎教育,在高中或大學就出去留學。
3.競爭更加激烈。為了孩子以後更好發展,更好就業,不少「一般員工」、「中層領導」的父母省吃儉用,也要送孩子出去留學,留學生基數增加了,競爭自然更加激烈,導致一些世界名校的錄取率走低。如果他們不回來,父母、國家的付出自然白費了。
03更多學生回國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近年來(2013-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生人數逐年上升,相應的,回國人數也不斷提升。
在國外留學之後,習慣了國外優越的物質生活,以及更好的就業機會,是不少留學生選擇不回國的原因。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國內的各方麵條件也逐漸改善,充滿機遇和挑戰,也吸引著不少留學生回國創業、發展。
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這個時候,正是國家的發展進步需要人才的階段,留學生學成不回國,積極為國家發展盡心盡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那怎麼對得起國家從小學、中學,甚至大學對你的培養。
我們中國還是一個「窮人家」,還需要這些留學生「母雞」回來「生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為中國的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們,世界的,美國的,都選擇到中國讀書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才真正確定了世界大國強國的地位!——鄭強教授
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我是「靜夜思育」,是一位寶媽,也是一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喜歡在夜深人靜思考教育相關。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探索孩子成長中的種種問題。
*文字為本人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