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在古代詩詞中出現鳥兒、禽類是比較多的。
但是集中起來看,單純來正面描寫鳥兒的相對較少,這也是因為詩詞一般是寫景言物是鋪墊下面轉折成抒情的,這也是詩詞作者追求的所謂最高境界。
所以詩詞中出現的鳥兒,只是借鳥兒來言志言情的。出場最多的當屬黃鶯和黃鸝了。當然還有一個高頻率的」燕子「。但是很多人也許會誤認為黃鶯和黃鸝是兩種鳥類。
02為什麼詩詞偏好於黃鶯和黃鸝?
1)黃鸝、黃鶯是同一種鳥兒。
雀形目黃鸝科動物,專指黑枕黃鸝。黃鶯是古人的俗稱。
黃鶯,也有稱「黃鸝」、「黃鳥」等,分類上屬鳥綱黃鸝科。而詩中出現的黃鶯和黃鸝一般是出現春天的詩詞中,是代表春天來了。比如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就是來代表春天來了。
2)一般用黃鶯或者黃鸝來代表春天:
為什麼它們代表春天呢?
這是因為:黃鸝在中國主要為夏候鳥,部分為留鳥。通常每年4-5月遷來中國北方繁殖,9-10月南遷。
同樣詩詞經常使用黃鸝也是因為黃鸝顏色鮮豔。
從顏色學角度來說:黃色是比較醒目的顏色,在春天那以柳綠桃紅下更為顯眼,人們更容易發現,如果是黑色的鳥兒也不容易發現對吧?黑枕黃鸝雄鳥頭和上下體羽大都金黃色。下背稍沾綠色、呈綠黃色,腰和尾上覆羽檸檬黃色。額基、眼先黑色並穿過眼經耳羽向後枕延伸,兩側在後枕相連形成一條圍繞頭頂的黑色寬帶,尤以枕部較寬。
分布廣泛:
中國分布於東部地區,由內蒙古的東北部、東北、華北地區,往南直到廣東、雲南,西達陝西、甘肅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可以說只要是中國比較繁華的地方都會有它的身影。陝西在唐宋時期比現在更要繁華,甘肅南部實際即使如今也是雨水充沛和植被茂密之區域。
3)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黃鸝是中國有名的鳴禽,以叫聲百囀而著稱。
在柳綠桃紅的春天下,聽到那黃鸝那如唱歌般的叫聲,自然令人印象深刻。而且黃鸝是樹棲鳥,極少在地面活動,喜集群,常成對在樹叢中穿梭。人們很容易發現。最主要是它的叫聲悅耳。人稱大自然的歌唱家。
4)詩詞中有了黃鸝可以詩的意境變得生動起來。「以詩入畫,以畫入詩」
03黃鸝出現的詩詞:
(1)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色彩鮮明,碧綠色的草、黃色的黃鸝,草為靜、黃鸝為動,動靜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2)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韋應物《 滁州西澗 》
正如王維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幽靜意境。這兒用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王安石有「綠陰幽草勝花時」之句,寫初夏之景,與此同一立意。用那幽深處的茂密的草來襯靜,眼前不禁浮現一處幽靜雅致的山澗風光。又用黃鶯啼叫婉囀,飛來飛去的動態描寫。用鶯啼來打破了剛才的沉寂和悠閒,更顯靜。在詩詞中常用動來襯靜反而更顯靜。
(3)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宋】曾幾《三衢道中》
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令人頓生輕鬆舒暢愉悅感。」四五聲「用得非常巧妙。如果換成其它詞就不會有輕鬆舒暢愉悅感了。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將一個平常的行旅寫得如此精妙。(4)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宋】晏殊《破陣子·春景 》
」池水「、」碧苔「、」飛絮「、「黃鸝鳴叫」串聯起來。葉因黃鸝而動,鳴叫為動,飛絮為動,日長為春天變長,春分之後時節。「碧苔」、「黃鸝」、「飛絮」,看來似乎是極其常見的自然景物,經詞人稍加點染,宛如一軸池塘初夏風光畫。
(5)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是詩中的動。如果詩詞中只有靜沒有動,或者只有動沒有靜,就缺乏一種意境深遠。這兒就是為了襯託靜而寫的。雨水未乾白雁不得不低空飛行,舌澀黃鸝也許是因為雨,也許是因為黃鸝雛鳥還不能順暢歌唱,也許是春雨使空氣潮溼,聲音沒有那種穿透感。但是無論詩人是怎麼想的,成功的寫了這佳句。雖然飛得吃力,雖然舌澀但也禁不住歌唱嗚叫,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剛剛到來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所以非常絕妙之寫法。
(6)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宋】黃庭堅《水調歌頭·遊覽 》
溪水淙淙,溪兩邊盛開著桃花。樹枝上的黃鸝不停地唱著婉轉悅耳的歌。如果只寫:溪上桃花無數,那就總感覺少點什麼。但黃庭堅又加上了」枝上有黃鸝「就一下子寫活了。不可否認這就是借鑑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但加上黃鸝卻比《桃花源記》更生動。
但
(7)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宋】秦觀《好事近·夢中作》
春路,傍臨小溪,曲徑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麗。「有黃鸝千百」,則把這種奇麗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來。「小溪深處」,應是一個靜謐的所在,黃鸝或許正樹上棲息。人的突然到來卻打破了這一片靜謐,無數黃鸝立刻喧騰起來。上有黃鸝飛鳴,下有溪水潺潺,再加上滿山鮮花烘託,境界何其優美。
(8)柳梢聽得黃鸝語,此是春來第一聲。—【元】楊載《到京師 》
在嚴冬方盡,餘寒猶厲的時候,突然感覺到春天來臨的消息,哪怕只是一點新綠,一聲鳥啼,那種驚喜之情是自不待言的。楊載的這首絕句,正是久冬逢春之時欣喜心情的表露。
(9)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宋】王安石《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
「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作者自問自答,寫得含蓄而餘韻悠長。「三兩」,「四五」,當詩詞中用這樣的語言時一般是輕鬆愉快之心情的。
(10)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廣漠空濛、布滿積水的平疇上,白鷺翩翩起飛,意態是那樣嫻靜瀟灑;聽啊,遠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黃鸝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樣的甜美。
04黃鶯出現的詩詞:
(1)欲轉聲猶澀,將飛羽未調。—【唐】鄭愔《詠黃鶯兒》
這是寫得雛鳥的,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需要細味。
(2)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裡啼。—【宋】徐璣《新涼》
黃鶯兒越過田野,飛向晨霧迷濛的山陰,納涼去了。詩人的心中仿佛也頓生涼意。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園山水畫。
(3)二月黃鶯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唐】錢起《贈闕下裴舍人》
二月天黃鶯鳥飛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鬱鬱蔥蔥。如果只寫植物,沒有黃鶯那就差了一點意境。反之少了植物也是一樣的。
(4)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唐】胡令能《觀鄭州崔郎中諸妓繡樣》
用引來黃鶯來寫繡工之妙,頗有「遠看山有色「」人來鳥不驚」之手法。(5)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溼不妨。—【唐】杜甫《即事 》
(6)門外平橋連柳堤,歸來晚樹黃鶯啼。—【唐】溫庭筠《春洲曲》
這此景此鳥無不體現出一種閒適悠然的意境。生活處處是美,落魄也一樣可以欣賞這些生活中的美。
(7)一種為春禽,花中開羽翼。如何此鳥身,便是黃金色。黃金色,若逢竹實終不食。—【唐】貫休《黃鶯》
正面寫黃鸝的形態和習性。
(8)鶯雛初出谷,遷木寄晴花。不解如簧語,猶疑度柳斜。—【宋】許及之《黃鶯兒》
(9)滿眼柔香嫩綠時,東風和雨柳絲絲。一梭便是經綸術,半舌還應律呂奇。振翅出於幽谷處,著身飛上打頭枝。平生不愛多言語,一叫春風天下知。—【明】李江《席上題黃鶯》
(10)日融融,草芊芊,黃鶯求友啼林前。—【五代】馮延巳《金錯刀(一名醉瑤瑟)》
鳥兒在詩詞中出現一般是破靜再反襯靜的。或者是讓詩詞生動活潑充滿輕鬆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