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詩詞之美:在詩詞中出現最頻繁的黃鶯和黃鸝有什麼區別?

2020-12-25 藝術泛舟

01在古代詩詞中出現鳥兒、禽類是比較多的。

但是集中起來看,單純來正面描寫鳥兒的相對較少,這也是因為詩詞一般是寫景言物是鋪墊下面轉折成抒情的,這也是詩詞作者追求的所謂最高境界。

所以詩詞中出現的鳥兒,只是借鳥兒來言志言情的。出場最多的當屬黃鶯黃鸝了。當然還有一個高頻率的」燕子「。但是很多人也許會誤認為黃鶯和黃鸝是兩種鳥類。

黃鸝

02為什麼詩詞偏好於黃鶯和黃鸝?

1)黃鸝、黃鶯是同一種鳥兒。

雀形目黃鸝科動物,專指黑枕黃鸝。黃鶯是古人的俗稱。

黃鶯,也有稱「黃鸝」、「黃鳥」等,分類上屬鳥綱黃鸝科。而詩中出現的黃鶯黃鸝一般是出現春天的詩詞中,是代表春天來了。比如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就是來代表春天來了。

黃鸝

2)一般用黃鶯或者黃鸝來代表春天:

為什麼它們代表春天呢?

這是因為:黃鸝在中國主要為夏候鳥,部分為留鳥。通常每年4-5月遷來中國北方繁殖,9-10月南遷。

黃鸝

同樣詩詞經常使用黃鸝也是因為黃鸝顏色鮮豔。

從顏色學角度來說:黃色是比較醒目的顏色,在春天那以柳綠桃紅下更為顯眼,人們更容易發現,如果是黑色的鳥兒也不容易發現對吧?黑枕黃鸝雄鳥頭和上下體羽大都金黃色。下背稍沾綠色、呈綠黃色,腰和尾上覆羽檸檬黃色。額基、眼先黑色並穿過眼經耳羽向後枕延伸,兩側在後枕相連形成一條圍繞頭頂的黑色寬帶,尤以枕部較寬。

黃鸝

分布廣泛:

中國分布於東部地區,由內蒙古的東北部、東北、華北地區,往南直到廣東、雲南,西達陝西、甘肅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可以說只要是中國比較繁華的地方都會有它的身影。陝西在唐宋時期比現在更要繁華,甘肅南部實際即使如今也是雨水充沛和植被茂密之區域。

黃鸝

3)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黃鸝是中國有名的鳴禽,以叫聲百囀而著稱

在柳綠桃紅的春天下,聽到那黃鸝那如唱歌般的叫聲,自然令人印象深刻。而且黃鸝是樹棲鳥,極少在地面活動,喜集群,常成對在樹叢中穿梭。人們很容易發現。最主要是它的叫聲悅耳。人稱大自然的歌唱家。

黃鸝

4)詩詞中有了黃鸝可以詩的意境變得生動起來。「以詩入畫,以畫入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

03黃鸝出現的詩詞:

(1)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色彩鮮明,碧綠色的草、黃色的黃鸝,草為靜、黃鸝為動,動靜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黃鸝

(2)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唐】韋應物 滁州西澗 》

正如王維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幽靜意境。這兒用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王安石有「綠陰幽草勝花時」之句,寫初夏之景,與此同一立意。用那幽深處的茂密的草來襯靜,眼前不禁浮現一處幽靜雅致的山澗風光。又用黃鶯啼叫婉囀,飛來飛去的動態描寫。用鶯啼來打破了剛才的沉寂和悠閒,更顯靜。在詩詞中常用動來襯靜反而更顯靜。

黃鸝

(3)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宋】曾幾三衢道中

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令人頓生輕鬆舒暢愉悅感。」四五聲「用得非常巧妙。如果換成其它詞就不會有輕鬆舒暢愉悅感了。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將一個平常的行旅寫得如此精妙。(4)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宋】晏殊破陣子·春景

」池水「、」碧苔「、」飛絮「、「黃鸝鳴叫」串聯起來。葉因黃鸝而動,鳴叫為動,飛絮為動,日長為春天變長,春分之後時節。「碧苔」、「黃鸝」、「飛絮」,看來似乎是極其常見的自然景物,經詞人稍加點染,宛如一軸池塘初夏風光畫。

黃鸝

(5)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是詩中的動。如果詩詞中只有靜沒有動,或者只有動沒有靜,就缺乏一種意境深遠。這兒就是為了襯託靜而寫的。雨水未乾白雁不得不低空飛行,舌澀黃鸝也許是因為雨,也許是因為黃鸝雛鳥還不能順暢歌唱,也許是春雨使空氣潮溼,聲音沒有那種穿透感。但是無論詩人是怎麼想的,成功的寫了這佳句。雖然飛得吃力,雖然舌澀但也禁不住歌唱嗚叫,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剛剛到來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所以非常絕妙之寫法。

(6)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宋】黃庭堅水調歌頭·遊覽

溪水淙淙,溪兩邊盛開著桃花。樹枝上的黃鸝不停地唱著婉轉悅耳的歌。如果只寫:溪上桃花無數,那就總感覺少點什麼。但黃庭堅又加上了」枝上有黃鸝「就一下子寫活了。不可否認這就是借鑑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但加上黃鸝卻比《桃花源記》更生動。

黃鸝

(7)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宋】秦觀好事近·夢中作

春路,傍臨小溪,曲徑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麗。有黃鸝千百」,則把這種奇麗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來。小溪深處」,應是一個靜謐的所在,黃鸝或許正樹上棲息。人的突然到來卻打破了這一片靜謐,無數黃鸝立刻喧騰起來。上有黃鸝飛鳴,下有溪水潺潺,再加上滿山鮮花烘託,境界何其優美。

黃鸝

(8)柳梢聽得黃鸝語,此是春來第一聲。—【元】楊載到京師

在嚴冬方盡,餘寒猶厲的時候,突然感覺到春天來臨的消息,哪怕只是一點新綠,一聲鳥啼,那種驚喜之情是自不待言的。楊載的這首絕句,正是久冬逢春之時欣喜心情的表露。

黃鸝

(9)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宋】王安石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

「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作者自問自答,寫得含蓄而餘韻悠長。「三兩」,「四五」,當詩詞中用這樣的語言時一般是輕鬆愉快之心情的。

(10)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廣漠空濛、布滿積水的平疇上,白鷺翩翩起飛,意態是那樣嫻靜瀟灑;聽啊,遠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黃鸝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樣的甜美。

黃鸝

04黃鶯出現的詩詞:

(1)欲轉聲猶澀,將飛羽未調。—【唐】鄭愔《詠黃鶯兒

這是寫得雛鳥的,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需要細味。

黃鸝

(2)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裡啼。—【宋】徐璣新涼

黃鶯兒越過田野,飛向晨霧迷濛的山陰,納涼去了。詩人的心中仿佛也頓生涼意。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園山水畫。

(3)二月黃鶯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唐】錢起贈闕下裴舍人》

二月天黃鶯鳥飛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鬱鬱蔥蔥。如果只寫植物,沒有黃鶯那就差了一點意境。反之少了植物也是一樣的。

二月黃鶯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

(4)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唐】胡令能觀鄭州崔郎中諸妓繡樣

用引來黃鶯來寫繡工之妙,頗有「遠看山有色「」人來鳥不驚」之手法。(5)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溼不妨。—【唐】杜甫即事

(6)門外平橋連柳堤,歸來晚樹黃鶯啼。—【唐】溫庭筠春洲曲

這此景此鳥無不體現出一種閒適悠然的意境。生活處處是美,落魄也一樣可以欣賞這些生活中的美。

(7)一種為春禽,花中開羽翼。如何此鳥身,便是黃金色。黃金色,若逢竹實終不食。—【唐】貫休《黃鶯》

正面寫黃鸝的形態和習性。

(8)鶯雛初出谷,遷木寄晴花。不解如簧語,猶疑度柳斜。—【宋】許及之黃鶯兒

黃鸝

(9)滿眼柔香嫩綠時,東風和雨柳絲絲。一梭便是經綸術,半舌還應律呂奇。振翅出於幽谷處,著身飛上打頭枝。平生不愛多言語,一叫春風天下知。—【明】李江《席上題黃鶯》

黃鸝

(10)日融融,草芊芊,黃鶯求友啼林前—【五代】馮延巳《金錯刀(一名醉瑤瑟)》

鳥兒在詩詞中出現一般是破靜再反襯靜的。或者是讓詩詞生動活潑充滿輕鬆愉快的。

相關焦點

  • 自在嬌鶯恰恰啼,詩詞中的10個「黃鸝」名句,句句經典
    鶯又叫黃鳥、黃鸝、倉庚、青鳥。在詩詞中鶯是一種常見的意象,今天和大家讀一下10個含有黃鸝的詩詞名句,句句經典。1、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唐代: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春暖花開的好時節,大詩人杜甫在成都錦江河畔散步賞花。
  • 鳴聲悅耳的十首黃鸝詩詞:此是春來第一聲
    鳥類中,舞姿輕靈的屬燕子,叫聲悅耳的屬黃鸝,這就有了成語鶯歌燕舞。鶯歌燕舞出自蘇軾詩句「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詩中的鶯,就是黃鶯,也就是黃鸝。當然,不是所有的鶯都是黃鸝。黃鸝又名黃鳥、黃鶯、倉庚。《詩經》就有「倉庚於飛,熠燿其羽」「春日載陽,有鳴倉庚」之句,寫的就是黃鸝美麗的羽毛和悅耳的叫聲。好看又好聽的黃鸝,特別受詩人的青睞,因而寫黃鸝的優美詩句也特別多。
  • 鴻雁、杜鵑、黃鸝:古詩詞中的那些鳥兒,究竟有什麼寓意?
    今天,隱娘要來說一說詩詞裡的那些鳥兒,它們有什麼寓意,寄託了什麼情感呢?黃鸝【含義】黃鸝又名黃鶯、倉庚,羽色鮮黃可愛,鳴聲清亮婉轉,常常出現在歌詠春天的詩裡!因其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例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範仲淹《漁家傲·秋思》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 燕子、黃鸝、杜鵑:古詩詞中的那些鳥兒,究竟有什麼寓意?
    今天,說一說詩詞裡的那些鳥兒,它們有什麼寓意,寄託了什麼情感呢?黃鸝【含義】黃鸝又名黃鶯、倉庚,羽色鮮黃可愛,鳴聲清亮婉轉,常常出現在歌詠春天的詩裡!一般代表著輕快、喜悅的感情。【例句】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 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新燕指的是什麼 為大家介紹一句詩詞
    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新燕指的是什麼 為大家介紹一句詩詞時間:2020-11-09 12:53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新燕指的是什麼 為大家介紹一句詩詞 中國古代有很多經典 的詩詞,這也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 最美的「驚蟄」詩詞,桃花始開、黃鸝鳴翠、春回人間!
    的意思,用濃濃的薰香和清寒溼衣的意境來描畫驚蟄之後,天下歸春給人的無限美好遐想。驚蟄的詩詞,大多都是借用驚蟄之名,狀春天之景。如此說來,以作者之間,其實關於驚蟄最美的詩詞,應該潛藏在他的「三侯」裡。所謂「三侯」,就是對24節氣的一個解讀。眾所周知,我國一年共有24個節氣。
  • 帶你尋找那些年古詩裡的黃鸝、黃鶯
    「兩個黃體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打起黃鶯鳥,莫教枝上啼」,黃鸝、黃鶯都是古詩中經常見到的意向,但是你知道嗎,其實黃鶯和黃鸝是一種鳥,只不過不同的詩人對它們的稱呼不同。它是是報春鳥,是林間的歌唱家,又是擾人清夢的不速之客。
  • 詩文典講詩詞-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自橫是什麼意思?
    01原詩滁州西澗唐 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被趕下了臺,他才幡然悔悟,發奮讀書。27歲時終於又當了一個小官,他工作十分勤懇,47歲時調任滁州刺史,可只幹了一年就被罷職了。官場的起伏對於韋應物來說不算什麼,他聽說滁州西邊的上馬河不錯,就搬去了那裡。春天天氣暖和了,他就在周圍散心遊玩。
  • 「一起讀詩詞」古詩詞中隱藏的文化之美—小學生要知道的文化典故
    小學友們,你們知道「典故」是什麼意思嗎?學習詩詞時,我們會經常聽到這個詞語。「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出現在《後漢書》中,意思是典制和掌故。在詩詞中,「典故」是指歷史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或者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或事件。「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典故」用得適當,可以起到很好的修辭效果。
  • "中國詩詞大會"帶動學詩詞熱潮 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節目現場 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正在熱播,這檔節目在廣大觀眾中引發了強烈反響,有網友感慨:「不知唐詩宋詞,焉知中文之美?古代經典詩詞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節目火了,大人小孩一起追看 《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之後,推出的又一檔大型文化類演播室益智競賽節目,這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
  • 「詩詞鑑賞」自在嬌鶯恰恰啼—那些啼囀在古詩詞中的黃鸝!
    黃鸝又名黃鶯、黃鳥等,在古代詩詠鳥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種。黃鶯是大自然的「歌唱家」。鳴聲圓潤嘹亮,低昂有致,富有韻律,非常清脆,極其優美,十分悅耳動聽。古人把它的鳴囀稱為「鶯歌」、「黃簧」,是詩人經常歌詠的對象。
  • 「詩詞與音樂」詩詞中的音律之美——山水悟道(黃莽)
    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範的音樂。《大雅》《小雅》之分,眾說不同,大約其音樂特點和應用場合都有些區別。《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說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
  • 詩詞之美,流芳千年:50句最美的詩詞,帶你領略流彩華章之美
    古人說,不讀詩詞,不足以知春秋歷史;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讀詩詞,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不讀詩詞,不足以見流彩華章之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50句經典詩詞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1.慷慨悲歌之美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 青島候鳥傳③|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騙了我們千餘年?
    半島記者 李百明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黃鸝,我們常常在詩詞中遇見啊。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秦觀《好事近·夢中作》極言此鳥之多。然而,黃鸝現已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青島更是難得一見。
  • 孩子一背詩詞就頭大,利用情景教學背誦古詩詞,發現詩詞的美
    但是隨著我國詩詞文化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便開展了詩詞教育,但也有一些家長存在疑問,孩子很小便學習詩詞有什麼用?情景學習法包括三個方面,感知、理解、和深化。二,孩子如何利用情景教學背誦古詩詞?孩子之所以認為古詩詞難背,很大的原因是對詩詞的不理解,我國著名翻譯家許淵衝認為理解詩詞需要掌握三美,即為:形美,意美,音美。
  • 中國詩詞大會彭敏奪冠|詳解古典詩詞中「飛花」的文學意象
    文 / 紅樓夢裡小玉米《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剛剛落下帷幕,三朝元老、實力選手彭敏成功奪冠,圓夢舞臺。董卿說:「人生自有詩意,詩意美在四季。」龍洋說:「人生自有詩意,詩意歲歲相期。」也許隨著節目的完結,「飛花令」的熱潮,也將告一段落。
  • 縱觀詩詞之美,體驗盛世風光
    今天帶領大家體驗一下從古至今詩詞的美感,讓我們在詩詞的海洋中遨遊一回。隨著我們身邊的環境改變,可能很多好朋友或者是親人都已經改變了,沒有了最初的那份心境,也不再喜歡學習,現在的社會就是大家都以金錢作為目標,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只要能掙到錢就好。我很討厭這樣的生活,我只希望自己如詩詞一樣簡簡單單,充滿美感,永遠保持著自己的獨特,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幹擾,所侵染。
  • 十句絕美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溫柔了時光,美到骨子裡
    詩詞似酒,讓人沉醉;詩詞如風,讓人痴迷;詩詞更是一副絕美的畫作,讓人無法自拔。北宋大文豪蘇軾曾經這麼評價過王維的詩句:「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古往今來,詩人大多是製造畫面的高手,今天筆者就帶大家領略詩詞中那些讓人難以忘懷的絕美畫面。
  • 古典詩詞中,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有哪些,為什麼
    古典詩詞中,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有哪些,為什麼 文/成長新視點 現在很多人,不明白古體詩和近體詩是什麼,多數人有個錯誤的認識,誤以為民國以後的詩叫近體詩,清末以前的詩是古體詩。
  • 當姓氏遇到詩詞:溫柔了時光,驚豔了歲月,看你的姓氏詩詞有多美
    中華姓氏之美,不僅僅是簡單的傳承,更是精神的延續。每一個姓氏中都藏著自己獨一無二的詩詞,它們溫柔了時光,驚豔了歲月。當愛情遇上詩詞,情更深意更濃;當風景遇上詩詞,風更美景更麗。當時光遇上詩詞,時光也變得溫柔;當姓氏遇上詩詞,歲月輾轉成歌,溫柔了時光,驚豔了歲月,一起來看看你的姓氏詩詞有多美!1.我姓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2.我姓顧: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3.我姓李:未肯慚桃李,成陰不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