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原詩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02故事
韋應物的人生很傳奇,他十五歲就給唐玄宗當了侍衛,仗著自己有靠山,會武功,經常欺壓百姓。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被趕下了臺,他才幡然悔悟,發奮讀書。
27歲時終於又當了一個小官,他工作十分勤懇,47歲時調任滁州刺史,可只幹了一年就被罷職了。官場的起伏對於韋應物來說不算什麼,他聽說滁州西邊的上馬河不錯,就搬去了那裡。
春天天氣暖和了,他就在周圍散心遊玩。這一天,他來到小河邊的樹蔭下,樹下剛長出一片綠草,非常鮮嫩。樹枝深處還傳來了黃鸝的鳴叫。「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黃鸝的叫聲雖然好聽,韋應物卻不感興趣,他更喜歡那些充滿生命力的小草。
忽然,一片烏雲飄過,下起了小雨,可韋應物卻不在乎,他看見漲潮的水流在雨中變得非常湍急,一隻無人看管的小船,在水中飄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情景讓韋應物感到,自己就像這小船,雖然人生的風雨也很急,可他不是仍然沒被擊垮,仍然能保持自在平和的心態嘛?
後來,韋應物被調任蘇州刺史,這就相當於省長了,他依舊關心百姓,清正廉明,去世時一貧如洗。韋應物是山水田園派詩人的代表,他雖然身在官場,卻不屑於名利爭奪,而是將目光傾注在民間,所以才能留下這樣優美又極富深意的詩作啊。
03語言學習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獨憐:唯獨喜歡。
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深樹:枝葉茂密的樹。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橫:指隨意飄浮。
04歷史背景
一般認為《滁州西澗》這首詩是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他時常在滁州郊外遊覽,有一天他遊覽到西澗這個地方,見景色清幽雅致,於是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
05常識積累
滁州,簡稱滁,古稱塗中、清流、新昌。滁州早在先秦時期為棠邑之地,也就是如今南京市六合區的古稱,三國時期設鎮,南朝建州,隋朝開始被稱為滁州,因為塗水貫通境內,而「塗」字又通「滁」,因此名為「滁州」,自古就有「形兼吳楚、氣越淮揚」、「儒風之盛、夙貫淮東」的美譽。
06語言學習
託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在這首詩中,前兩句寫詩人只喜歡寂寞的澗邊幽草,卻對樹上鳴聲清脆的黃鶯不感興趣,表現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裡,則蘊含著詩人無人問津、雖然有一身才華卻得不到重用的無奈和憂傷。
07舉例應用
「春潮帶雨晚來急」,昨夜一場遲來的大雨傾盆而降,想必會讓附近的河水都漲起來。
【往期精彩推薦】
詩文典講詩詞-宿新市徐公店-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三首詩詞,講述情人節發生的那點事兒
詩文典講詩詞-《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詩文典講詩詞——《絕句二首》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詩文典講詩詞——雷震《村晚》,鄉間風景你們愛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