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來了,幼升小還要提前學拼音嗎?

2020-12-20 新華教育

  暑假中,不少家長忙於為孩子報班「加油」。尤其是即將升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家長們往往熱衷於拼音班、識字班。但其實,家長只需在日常生活中做對這幾點,就能為孩子的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過去,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如果不識字或者識字很少,遇到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所有學科的學習都必須基於認字這一前提。上學前沒有識字基礎的學生認字十分吃力,而且每課的字和字之間毫無聯繫,除了要寫的生字很多、很難,還有大量的二會字需要認識,學生負擔比較重。而且一些學生在考試時不認識試卷上的字,導致不能準確理解題目的意思,甚至閱讀速度也受到影響。現在新教材識字教學編排進行了優化調整,更加科學合理。

  作為在一線工作了十幾年的語文老師給家長們幾點建議。

  在生活中幫助孩子熟悉漢字

  新教材的編排要求老師不能只在課堂上按部就班地教學生識字、寫字,必須幫助孩子挖掘自身的識字潛力,幫助孩子將識字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主動識字意識。對於家長來說,也可以在生活中幫助孩子熟悉漢字,幫助孩子自主、快樂地學習,輕鬆愉快地過好識字關,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能力,並從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在親子閱讀中識字。識字是把外界輸入的文字符號錄入大腦,與腦中已存貯的語音、語義相結合,要讓孩子記住這些符號的音形還要加以應用。這對年齡不大的孩子來說很困難。大家都知道家長陪孩子親子閱讀時可以通過指讀幫助孩子認字,但要注意不要太刻意,不要變成點讀,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分心,只需用手指輕輕滑過字的下方,幫助孩子逐漸理解文字與聲音之間的對應關係,理解文字是從左往右書寫的。慢慢地,一些高頻出現的字詞孩子就認識了,有些還會和你一起讀出來。

  在生活實踐中識字。把識字與直接、感性的經驗進行對接,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帶孩子逛超市時,家長可以教孩子認貨架上食品和玩具包裝的名稱;等公交車時,帶孩子認站牌上各站的名稱;逛公園時,讓孩子在指示牌前看看公園的分布圖,認識字……兒童的識字能力在生活中被充分調動,積少成多,孩子也能體會識字的成就感。

  在操作活動中識字。家長可以根據不同的識字內容設計不同類型的活動,既符合兒童的學習心理,也符合漢字的學習特點。家長可以用硬紙板製作一些漢字基本筆畫,如「撇」「捺」「橫」「豎」等,讓孩子自由拼搭。一個「撇」、一個「捺」,就能讓孩子區分「人」「入」「八」。再加上「橫」又能變成「大」,加豎又能變成「個」。孩子在操作活動中就能認識很多字。

  還可以製作一些常用的聲旁和形旁的卡片,讓孩子玩一玩配對遊戲,了解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明確字的間架結構。另外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比賽,如找字卡、做遊戲、看畫貼詞語、猜字謎、闖迷宮等多種遊戲的方式進行高效識字。

  幫助孩子提升興趣,教會學習生字的方法

  加強字理識字——漢字是我們的祖先根據生產、生活的需要創造出來的,每一個字的構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新教材尤其注重字理認字,即依據漢字的結構、演變規律,從漢字音、形、義的關係入手進行識字教學。

  家長可以購買一些繪有象形字、會意字的卡片或《我的第一本漢字書》《甲骨文配配卡》等識字書,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幫助孩子加強字理識字,與教材無縫銜接。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漢字在統編版教材中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更有利於學生記憶。孩子也不再是簡單地認識漢字的音形義,而是更深地了解漢字背後的文化。

  注重歸類識字——遇到相同類型的生字,孩子會聯想、想像,尋找同類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比較記憶。在平時的閱讀中可以引導孩子歸類學習,在理解的基礎上幫助識記生字。如遇到三點水作偏旁的字時,可舉一反三,列舉出 「河」 「湖」 「江」「海」「泊」等字,告訴孩子帶有三點水偏旁的字一般和水有關。家長還可以將「提手旁」的字、「足字旁」的字、「口字旁」的字等都列舉出來,通過讓孩子觀察這些字的共同點,知道「提手旁」的字一般與手的動作有關,「足字旁」的字和腳有關,「口字旁」的字和嘴巴有關,再讓孩子做動作、聯繫生活來理解字義。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還教會了孩子識字的方法,一舉兩得。

  教會識字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長們應該做個有心人,在實踐中培養孩子學字、認字、識字能力,將識字指向生活,指向運用,讓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理念貫穿識字學習始終。在孩子逐漸開始獨立閱讀,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字時,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看圖猜字;聯繫上下文看看能不能順著讀下來;還可以運用形聲字的特點讓孩子來猜一猜沒有教過的字。一日點滴,匯之江洋,孩子的識字能力會在家長的幫助、引領下慢慢加強。

  養成誦讀的習慣,感受母語之美

  新教材的編排和以往的教材相比更有「中國味」,出現了大量的古詩文和從傳統文學作品中節選的文章,如《三字經》《對韻歌》等,也加大了古詩文的篇數。家長要抓住孩子幼兒時期記憶力的黃金期,讓孩子養成誦讀的習慣。家長可以補充《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傳統文學作品,有節奏地讀或背,讓孩子充分地感受古詩詞的美,感受到中華傳統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學習語文從識字開始,識字量決定了孩子今後的閱讀能力,甚至理解能力。可見,識字教學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但不是目標,最終目標應是孩子個體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識字教學雖然是小學低段的重要環節,但不能僅僅把目標停留在孩子會認字、會寫字,把文字作為一種工具,而應在識字教學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孩子打開文字背後的文化大門,展示漢字深刻的文化底蘊。

  家長無需花更多的精力、金錢在報各種輔導班上,而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感受漢字形體本身和字裡行間的中華文明之美,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通過培養孩子的誦讀習慣,提升他們對於中華經典文化的鑑賞能力,讓孩子愛上識字、愛上誦讀,從而培育孩子的語文素養。(劉湉)

相關焦點

  • 2017幼升小要提前學拼音? 上海小學一年級有50課時集中教學
    「學校不教拼音了」「提前學拼音,贏在起跑線上」……下個月起,幼升小又將開啟。每到這個階段,「一年級到底教不教拼音」「要不要報個拼音班提前學起來」——家長們會因社會上流傳的種種說法而焦慮。  學校不教拼音了?誤區!
  • 長沙中小學生新教材來了 一年級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新教材來了,一年級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一年級新生的語文教材不再是一開篇就學習拼音,而是在學習完一個單元的識字之後再學拼音。此外,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一年級上冊的生字量從400字減為300字。 長沙市教育局基教處周小青介紹,今年中小學生秋季用到的新教材分別是一年級的《語文》和《道德與法治》,七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與《中國歷史》。
  • 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或用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新教材五個新變化昨天,快報記者請了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鑑定,老師一致認定:網上流傳的確實是新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但並不是最終版本,在課文篇目和欄目名稱等方面,還有些變化。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目前老師手上都沒有領到新課本。
  • 幼升小的孩子,這三大準備比學拼音、識漢字、會算數更重要
    往年關於孩子幼升小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家長們還能寄希望於幼兒園老師,或是校外多種多樣的幼小銜接輔導班。今年,情況就大大不同了,孩子們假期延長在家,只有靠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提前做好關於幼升小的充分準備,才能讓孩子進入小學後順利完成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的角色轉變。
  • 提前學拼音 在哪兒踩「剎車」
    作者:張 爍  學前該不該學拼音?教育部有關文件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現象」。事實上,絕大多數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幼兒園,都不再開設拼音課程。  前不久,筆者在南方幾所優質小學採訪。
  • 幼兒園提前學拼音,在哪兒踩「剎車」?
    學前該不該學拼音?教育部有關文件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現象」。事實上,絕大多數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幼兒園,都不再開設拼音課程。  前不久,筆者在南方幾所優質小學採訪。
  • 孩子學拼音,對幼升小和小學真那麼重要嗎?你對拼音可能存在誤解
    如果你問小學生的家長,幼小銜接最應該學的是什麼?99%的家長會說拼音,拼音似乎是幼升小孩子必備的技能。不少私立幼兒園把拼音教學當成教學,還有公立幼兒園的學生家長,讓孩子直接從大班退學,去校外上專門的幼小銜接學拼音,拼音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 拼音都要「佔坑」學?上海向「提前學」之風宣戰
    6月23日上午,上海市教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幼升小」家長有關「提前學拼音」等問題的焦慮——拿出數據,語文教學專家、幼兒心理專家、小學校長等齊上陣,勸說家長「千萬不要提前學」。  這是全國省一級教育主管部門,第一次在暑假前向社會上「提前學」的風氣宣戰。
  • 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真的會吃大虧嗎?
    文|菊小醫育兒,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一個周末晚上帶大寶飯後散步,碰到一個跟大寶同齡的小夥伴洋洋的媽媽,就跟她聊了幾句。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同的幼兒園教學內容差別還是挺大,聽說洋洋所在幼兒園都已經在學拼音了。我問洋洋的媽媽,孩子喜歡學拼音嗎?學得怎麼樣?
  • 幼升小,如何趁暑假學好拼音?
    如何利用好暑假時間,在家做好幼升小的準備?曾經兩次為我們分享育兒經驗的自由撰稿人、譯者、旅行者史詩,今天繼續受邀為愛心樹的讀者朋友們分享,在幾乎半年超長假期裡,她是如何引導女兒進行拼音和英語科目的學習,為幼小銜接做準備的。
  • 小學一年級要寫小作文?幼升小家長慌了!專家:別把一年級「妖魔化」
    「現在小學一年級起步太高了,不提前讓孩子學,很可能就輸在起跑線上。」寶媽說,這不僅是她一個人的想法,跟小寶同一班的家長,上學期就開始給孩子報幼升小銜接課程了。寶媽說,這不是一個小作文嗎?這題對一個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是不是太難了。她試著引導小寶做一做,小寶完全找不到北。最後一學期幼升小家長慌了對於今年幼升小的家長來說,即將到來的新學期是孩子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個學期。
  • 「幼升小」颳起最炫拼音風 小學前學過拼音的佔多數
    「快升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是否應當提前學漢語拼音呢?」相信這是不少寶媽寶爸糾結的問題。學,孩子和家長都能輕鬆些,但對孩子來說重複學習會不會厭倦?不學,孩子輕鬆不少,但會不會跟不上進度?不論過程如何,目的是一樣的,家長都希望自家熊孩兒能有個好的開始。
  • 幼兒園孩子要不要提前學拼音?用數據告訴您,沒必要!
    現在的小學都不教拼音了,提前學拼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每到孩子幼升小階段,家長會被一些網絡上的傳言搞得更焦慮了。大部分家長主張提前學習拼音:「我自己拼音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自己沒法在家輔導,還是請校外機構老師輔導一下比較保險。」
  • 父母在家就能帶著孩子輕鬆學英文及拼音字母
    對於幼升小的孩子,很關鍵的一個就是拼音的學習。拼音是整個語文學習的基礎,它會伴隨孩子整個小學階段。羅媽媽也在文中多次強調,其實孩子幼升小銜接班學習的重中之重就是拼音,其他的父母都可以教。之前羅媽媽給大家推薦的學拼音的方法,是通過網上的一些教程,包括一些專門的拼音APP裡去學習,今天羅媽媽就通過教具的方式讓孩子先學會字母。把字母先掌握好,為後面孩子學習拼音夯實基礎,順便提一句,這幾組教具對於孩子學習英語也是非常有幫助的。話不多說,我們先來看教具。
  • 孩子幼升小,要不要提前學拼音?用這個方法教,比報班更靠譜!
    朵媽陪娃前些天,凡凡媽在教她家小可樂拼音的時候,忍不住和我吐槽:「這拼音怎麼教啊,可樂怎麼都聽不懂,我去考個博士都比教這個容易多了!」嗯,拼音確實是個大麻煩,不像數學,孩子們都有數感,拼音感倒是從來沒有聽說過。在幼小銜接中,拼音也是一個大難關。畢竟,在遊戲中學習拼音,可以提升孩子對學拼音的興趣,而且很多小遊戲也是意外的好玩。
  • 安徽小學一年級新生今秋將用新版《語文》教材:先認字後學拼音
    「是各個年級都換嗎?」「所有科目都換嗎?」 「已經確定的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科目將從原來的蘇教版改為『部編本』,同時變動的,還有初中一年級新生的《語文》教材,但其他年級暫時不變,其他科目也還不知道。」昨天下午,合肥師範附小第二小學課程教研部主任穆陽向記者確認了教材「變臉」的消息。 他告訴記者,「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
  • 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大幅增加傳統文化篇目
    細心的老師們發現,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變臉」了: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部編本」外觀比以往「胖」了一圈,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優秀中華文化傳承的內容增多,識字量也由400個減少到300個,而且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有古詩文。
  • 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到紹興 先學常用字再學拼音
    除了「大」這個變化外,新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跟舊版相比主要有四大變化。  先學常用字再學「aoe」翻開新課本,第一課的變化就令人吃驚:不是我們記憶中的「aoe」,而換成了「天地人,你我他」。過去小學課本都是從拼音入門,再過度到漢字學習,但新課本改變了這一學習順序,先學漢字再學拼音,這可能是最大的變化。
  • 想上優質小學,拼音要掌握到什麼程度?在家學習,拉開孩子差距
    一轉眼,已經快4月2020年準備幼升小的家長還在發愣?!還不曉得咋準備?人家幼升小都是提前一年準備的啊你再不動起來就來不及了!在幼升小考試中,90%的小學試題都會涉及拼音知識考察。比如:某地幼升小入學考試題為「請默寫拼音中的聲母和韻母「、「背誦整體認讀音節或韻母。」現在不妨考考你的孩子,能答對嗎?
  • 這個暑假幼升小別忘了學拼音,家長這樣教,孩子學得又快又紮實
    導讀:孩子幾歲學拼音合適?孩子怎麼學拼音?朋友有了孩子之後,就想讓孩子多學點東西,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很小的孩子就能熟讀唐詩三百首了,那作為認字基礎的拼音,到底多大讓孩子學習好呢?拼音對孩子來說是抽象的字母符號,不容易被孩子理解,所以過早學習意義不大,可能會招來孩子的反感。我家大寶在幼兒園大班時候開始學拼音,每天回家寫拼音,感覺好煩惱,很不情願,後來因為在幼兒園受傷,休息了一個月也沒學會拼音。幼兒園畢業以後,才正式教他學拼音,一個假期就學會了,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