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的大地藝術,絕無PS

2020-12-25 澎湃新聞

鬼斧神工的大地藝術,絕無PS

李路

2015-06-12 16:57 來源:澎湃新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幾百年前蘇軾吟出這詩句,來形容廬山之美及其不可捉摸。如今,看到西班牙藝術家Javier Riera的作品,好似異星飛船或奇幻物件懸浮於半空,如此鬼斧神工、玄妙莫測。即便蘇東坡在世,大概也會詞窮。

       澎湃新聞(以下簡稱澎湃):視覺效果實在太驚人了,背後的原理很複雜吧?

       Javier:其實很簡單,就是用光線投射的方式,把幾何、曼達拉、迷宮、斐波那契數列等圖形,映射到樹木或其他自然景物上。光與周圍的暗影重新排列組合,使人產生了邊角、平面、飄浮等觀感上的錯覺。然後,我再用相機把這一切拍下來。

       澎湃:你是說,一點點PS都沒有?

       Javier:沒有任何後期修圖,完全是實景。唯一用到電腦的地方是前期的圖案設計,需要從資料庫裡調出各種古代文化留下的神秘圖案、宗教圖騰,以及數學、物理、幾何方程等等。

       澎湃:這樣做的靈感從何而來?

       Javier:1960年代末的大地藝術對我影響很深。它強調藝術與大自然的結合,不是去改造大自然,而是利用自然界的有機元素,去修飾大自然,讓人們重新注意到(往往被忽略的)大自然的客觀存在,產生與平時不一樣的主觀感受。與此同時,大地藝術又很短暫。拿我的作品來說,只要摁下投影儀開關,它就消失,不留一點痕跡。

       澎湃:希望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

       Javier:環保只是一部分,我更希望大家能夠重新審視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而引發社會秩序和思維方式變革之前,人類從未像後來那樣走向了自然的對立面,認為要求得生存就必須徵服自然。即便到了現在,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有所緩和,但仍在有意無意間,繼續把自己視為大自然的主人。甚至可以說,那種爭強好勝的心情從來就沒有改變過——雙贏也是想贏,不是嗎?所以,我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史前文明的神秘圖騰,還有數學、物理、幾何方程。這些圖騰和方程原理其實一直存在於大自然中,普遍且客觀,是大自然的語言和讀取密碼。它們並非人類文明的發明,我們僅僅只是發現了它們。

       澎湃:感覺有點哲學思辨,真的能被看懂嗎?

       Javier:藝術所提供的本來就是開放式的理解。我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可能會被人理解為:換個角度,世界就會不一樣。而即使這樣膚淺的心靈雞湯,也是好的。

天馬行空的藝術家Javier Riera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徹底的眩暈——大地藝術與攝影
    這些問題在上個世紀觀念主義盛行的六七十年代變得更加迫在眉睫,對於同時期的大地藝術而言尤為如此。  大地藝術(Land Art 或者 Earth Art)的概念最早由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提出,泛指一種在自然土地上開展的藝術實踐,多具有地理位置偏遠、人跡罕至、規模巨大等特點。
  • 又是一條大地縫,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美景
    在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北端70公裡的雨碌鄉,有一條大地縫——雨碌大地縫。雨碌大地縫全長有十幾公裡。大地縫寬度在1.4- 20餘米不等,最窄的地方從下往上看起來只有一道縫隙,稱為一線天。大地縫最深的地方有近500米,是在億萬年地殼反覆升降變化過程中造就出來的奇觀。
  • 又是一條大地縫,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美景,太壯觀了!
    又是一條大地縫,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美景,太壯觀了!距離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北端70公裡的雨碌鄉有一條大地溝——雨碌大地縫,全長有十幾公裡,寬度是1.4到20多米,最窄的地方從下往上看只有縫隙,被稱為一線天,最深的地方接近500米,是經過億萬年的地殼升降變化而形成的奇觀。
  • 回顧:自然感知藝術在2017|大地藝術祭
    關於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資料說明)在日本的越後妻有地區,每三年就要發起一次大地藝術祭。發起者、總策展人(當然也是新潟縣人)北川富朗曾於20年來,不遺餘力地推動這場藝術運動,「大地藝術祭源於我們希望恢復鄉村的活力,用藝術家的眼睛重新發現,讓當地人參與其中。」「讓村裡的爺爺奶奶們能有開心的回憶,即使只是一瞬也好。」
  • 一場與大地的傾心交流,陽光大地藝術季正式啟動
    在8月24日到25日,陽光大地藝術季將會正式開幕,屆時,將會有更多諸如螞蚱市集、大地民音節等藝術活動呈現在觀眾面前。在主持人對與會嘉賓、陽光城集團、陽光大地藝術季進行了介紹之後。陽光城領導也開始對陽光大地藝術季的由來做了介紹。
  • 大地藝術的起點——羅伯特·史密森【NO.37】
    而在國外這根線中有一個景觀藝術門類不得不談那就是大地藝術。如果我問你誰是大地藝術第一人?大多數人都會一臉懵逼吧。這期我們就來聊聊大地藝術的起點~不管是那種形式,大地藝術似乎總能用某種方式和土地對話,和上天對話。它用一種人類難以理解的手段,或者說是一種更高級的語言去向誰訴說著什麼。在小螞哥看來大地藝術的特點鮮明,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奇、大
  • 風景文創 | 藝術復興鄉村——大地藝術公園的魅力
    大地藝術公園,不同於普通的文創空間,它以土地為依託、以藝術作品為主角,結合當地歷史文化,重塑土地的空間價值,將人與自然、藝術與鄉村完美的結合起來,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審美體驗。 在我看來,大地藝術公園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大地作為「畫布」進行藝術創作,將園區當作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另一類是在大地上放置藝術作品進行裝點,成為展示當代藝術作品的「野外藝術館」。接下來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世界各地的大地藝術公園的魅力吧!
  • 藝術+鄉村=?桐廬的答案是「大地藝術節」
    讓藝術走進鄉村,讓桐廬更藝術。初夏至,中國首個大地藝術節在浙江省桐廬縣新合鄉鍾氏大屋正式發布。包括北川富朗在內,一大批海內外知名策展人、藝術家、建築師、文創文旅專家、鄉村工作者和本地民俗業者共聚一堂,為2020年的桐廬大地藝術節建言獻策。
  • 28件大地藝術作品等你打卡!成都市首屆天府大地藝術季開幕
    四川在線記者 雷倢9月8日晚,成都市首屆天府大地藝術季在邛崍市開幕。此次藝術季將歷時一個月,以「天府大地風物共生」為主題,通過大地藝術裝置作品和系列主題活動,把成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特質與川西林盤、天府大地有機融合,讓廣大市民遊客充分領略天府文化的獨特魅力。邛崍有著「天府南來第一州」的美譽。開幕式以《大地共生》為主題,上演了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文藝節目,生動講述了茶馬古道、臨邛古城的往昔故事,完美呈現了現代林盤的生活情景。
  • 陽光大地藝術季,讓藝術真正走進大眾生活
    一場眾人期待的藝術計劃陽光大地藝術季通過公共藝術裝置設計競賽、藝術展覽、音樂節、螞蚱市集等活動形式,為大眾創造一個全新的藝術生活空間,豐富大家的文化娛樂生活,也讓藝術和自然產生奇妙聯合,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 中國大地神奇的自然景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服了!
    大自然是神奇的,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眾多讓人類震撼稱奇的自然景觀。2億7千萬年前,石林大地上崛起了千餘平方公裡的石頭「森林」,是石頭鑄就的大海,是巖石雕塑的森林。石林既是自然的風景,也是人文的風景,與石林相伴的彝族撒尼人的生活風情,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還創造了多姿多彩的以「阿詩瑪」為代表的民間文化藝術。
  • 中國大地藝術先行者王剛的創作 「大地蒼生」——不可摧毀的力量
    於是,從大地這一永恆現實中誕生的人,又再次遠離我們自身。人重新變得碎片化,重新被一種現實擠壓,重新被具有創造力的自我閃離。這是一個無法化解的矛盾。在展覽現場這樣一個有限空間裡,藝術家的表達看起來不切實際。反之,一切的藝術創作活動,只有在矛盾中才有生機——果實的死亡催生新葉。從這個角度來說,藝術家的創作仿佛一種細菌的培養基。 可是,在這裡發生的一切,只是一條線索。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神奇!不是PS,勝似PS的25張照片
    話說,在這個網絡社交年代,圖不P一下都不好意思曬出來了,其實在我們這個奇妙的世界,也存在著很多不可思議的畫面,比如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亦或是不同尋常的視角……即使不用PS,也能讓人驚嘆!  冰面上的石頭吸收陽光的熱量,融化了下面的冰,當陽光消失,底部又開始結冰,形成頗為禪意的一幕。
  • 將「大地歡歌」寫進藝術殿堂
    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專家座談會現場。 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專家座談會9月14日在長沙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中國文聯各專業藝術協會的專家、學者建言獻策,為《大地頌歌》「把脈問診」。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大地頌歌》把生活中的精髓用舞臺魅力來展現,是對精準扶貧過程的記憶、對扶貧精神的銘刻、對幸福生活的歌頌。專家「把脈問診」《大地頌歌》,將激發起藝術家的創作活力,提高藝術高度、舞臺張力,在每句話每個表情中,更好地表達高質量脫貧的每個細節。
  • 感受天府大地美好風物,成都市首屆天府大地藝術季即將啟幕
    9月8日成都市首屆天府大地藝術季即將啟幕「地景藝術」,20世紀60年代產生於歐美的藝術家以大地為創作對象、把藝術與大自然有機結合所創造出的一種富有藝術整體性情景的視覺化藝術形式。藝術家用大地作為藝術作品的穹頂,使得這些藝術品的誕生來自大地和風景,最終又回歸到大地。
  • 中國大地藝術先行者王剛的創作 ​「大地蒼生」——不可摧毀的力量
    於是,從大地這一永恆現實中誕生的人,又再次遠離我們自身。人重新變得碎片化,重新被一種現實擠壓,重新被具有創造力的自我閃離。這是一個無法化解的矛盾。在展覽現場這樣一個有限空間裡,藝術家的表達看起來不切實際。反之,一切的藝術創作活動,只有在矛盾中才有生機——果實的死亡催生新葉。從這個角度來說,藝術家的創作仿佛一種細菌的培養基。可是,在這裡發生的一切,只是一條線索。
  • 牙象大地藝術公園舉辦稻田音樂會
    茂名網訊 稻田音樂會作為茂名市首屆城市藝術季的重要組成部分,於日前在茂南區金塘鎮牙象大地藝術公園舉行。在當天的活動中,茂名青年藝術團隊傾情表演,為上千名遊客呈現了一場融合藝術、舞蹈、美食與農耕的文化藝術盛宴。參加了當天活動的一位年輕女士表示,這裡良田成片,美不勝收,她的小孩玩得非常開心,以大地為舞臺舉辦稻田音樂會,令人耳目一新,希望以後多舉辦類似的活動,讓大家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
  • 成都首屆天府大地藝術季…
    此次藝術季將歷時一個月,以「天府大地•風物共生」為主題,通過大地藝術裝置作品和系列主題活動,把成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特質與川西林盤、天府大地有機融合,讓廣大市民遊客充分領略天府文化的獨特魅力。更多內容:「天府大地藝術季」活動指南來了~此次活動現場,在稻田和林盤間集中展示了28件大地藝術裝置作品,其中包括法國建築設計師Marc Fornes的作品《絲源》、有著「東京的達·文西」之稱的黑川雅之利設計創作的《水上方舟》、日本花藝大師吉元燁子創作的
  • 大地藝術不是一件事物,它不定義一個藝術組別
    特定地點的藝術通過藝術與地點及歷史的聯繫而暗示了一種取捨,對動態藝術的興趣在1960年代末突然消失,相對應的是對大地藝術的興趣迅速發展起來。大地藝術打開了歷史的道路,它偶爾會通過直接的暗示,但所採取的原則更多是將雕塑依附於地質學、人類學和考古學,並從中汲取力量。與面向未來的科學技術不同,這是以歷史為價值的原則。
  • 施海:《森林夢境》大地藝術祭
    北川先生正在計劃冬季的越後大地藝術祭由北川先生策劃的越後妻有三年展,是以農村地區,結合山野,建築,和廢棄的校舍,把藝術與當地的生態與人文相融,藝術在自然的環境裡找到了適應的位置,與當地的居民對話,據說,起初這樣的藝術活動和居民生活有些距離,並不容易接受,人們感到陌生和不理解,但藝術畢竟有它特有的神力,藝術家也有很好的溝通力,artfront的工作人員善良付出,為這個計劃的成功穿針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