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山,古名巴山,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嘉陵江溫塘峽畔。海拔350米至951米,山間白雲繚繞,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磅礴鬱積,氣象萬千。早晚霞雲,奼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雲山。
唐代詩人李商隱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寫道:「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其中的巴山,就是指的重慶北碚縉雲山。因此縉雲山地區也是充滿了文化氣息。近期,當地舉辦了一次以「巴山夜雨」為主題的詩歌比賽。小編在此整理了一些古人描寫縉雲山的詩詞。另外,因為除了重慶北碚的縉雲山之外,浙江縉雲縣也有一座縉雲山,小編在整理的時候發現詩詞作品中,更多的是描寫的浙江縉雲山。但寫道縉雲寺的,就一定是重慶北碚的縉雲山了。比如:
縉雲寺
[宋] 馮時行
借問禪林景若何,半天樓殿冠嵯峨。
莫言暑氣此中少,自是清風高處多。
岌岌九峰晴有霧,瀰瀰一水遠無波。
我來遊覽便歸去,不必吟成證道歌。
這首詩中的縉雲寺,就位於重慶北碚的縉雲山中。其中的「莫言暑氣此中少,自是清風高處多」一句,對仗工穩且意境頗深,讀來甚好。但從詩的內容來看,似乎看不出來重慶或者巴蜀的元素。只有結合詩人的經歷及其他相關作品,就能取得佐證。如詩人的另一首作品:
題毛祖房屋壁
卜築縉雲山下村,縉雲山色青滿門。
承當春色花成段,領略朋簪酒滿樽。
盡去機關馴虎豹,略推愷悌赦雞豚。
要知餘慶須彌遠,堂上森然見子孫。
這首詩中,縉雲山色清滿門,已點明是縉雲山。而詩人在巴渝地區還有其他詩作。如
《又和子應遊萬州岑公洞》,萬州就是明顯是重慶萬州了。縉雲山在古代巴國腹地,是巴人和賨人的居住地。扼守嘉陵江,地勢險要,與合川釣魚城古戰場遙相呼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因風景優美,毗鄰渝州,廟宇眾多,也是歷來文人墨客吟誦之地。除了李商隱和馮時行,還有很多其他詩人的作品,這裡列舉一二。
和縉雲守關彥遠浮山作
[宋]晁補之
廣陵形勝昔所聞,崑岡作軸江為門。
西來蜀道從萬裡,伏堆藏阜爭崩奔。
盤挐蹙踏得江住,精鐵一畝巋然存。
半潛屋牖半出戶,鼉龜見背熊羆蹲。
我行平地是絕頂,嘆息但以指爪捫。
誰言一水限南北,壅遏勢極逾騰騫。
不然安得江南之山踴躍出,中流浮玉猶崷崒。
操權高視競瓜分,島夷索虜何煩述。
木蘭水調更悽涼,延和小語尤蒼猝。
周公卜雒貴坦平,亦言有德易以興。
真人龍飛狐兔窘,御營周塹壓蕪城。
大明寺中老竹在,九曲池上新荷生。
君胡聞此不數往,地中頑礦煩嘲評。
自言家世西湖側,慣聞洗土開南屏。
欲空息壤發幽秘,河曲定笑勞精誠。
君不見珊瑚玲瓏石上吐,海底有山那可睹。
招縉雲寺關彥遠教授曾彥和集平山堂次關韻
晁補之
蜀岡勢與蜀山通,龍虎盤挐上紫空。
小語還憂驚太一,高堂元自在天中。
少師楊柳無遺蹟,承旨歌謠有舊風。
斜日蕪城易興感,忘懷猶喜故人同。
鷓鴣天·看盡巴山看蜀山
[宋] 陸遊
看盡巴山看蜀山。子規江上過春殘。
慣眠古驛常安枕,熟聽陽關不慘顏。
慵服氣,懶燒丹。不妨青鬢戲人間。
秘傳一字神仙訣,說與君知只是頑。
經巴東嶺
[唐] 戴叔倫
巴山不可上,徒馭亦裴回。舊棧歌難度,朝雲溼未開。
瀑泉飛雪雨,驚獸走風雷。此去無停候,徵人幾日回。
縉雲山最佳旅遊季節為九月和十月,可由重慶坐軌道交通到達北碚區,再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嘉陵江橫切縉雲山脈,形成高山峽谷景觀,中間有一座水庫大壩,高峽平湖,也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