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與波斯的文明交往

2020-12-15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閆偉 單位: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

  ■本期主持:楊共樂(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本期主題: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東西方交往

  主持人語

  人類歷史上各民族和國家經歷了從相互孤立隔絕到彼此交流融合的過程。早在2000多年前,東西方之間便通過古老的絲綢之路建立起聯繫。無論是陸上的,還是海上的,藉由絲綢之路這一重要通道,東西方的物產、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得以傳播、擴散,為人類文明交流史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關於絲綢之路的研究,一直吸引著中外學人的目光,內容涉及考古、歷史、民族、宗教、人口、文化、藝術等多學科領域。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探索研究多為西方話語所控制。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經過中國學術界的努力,終於扭轉了「絲路學中心在西方」的局面,我國絲路研究取得真正意義的進展,如今的絲路研究已成為各國專家學者共同耕耘的園地。東西方文明交流史是絲路研究中的重要命題,本期刊發的三篇文章,分別介紹了歷史上中國與羅馬帝國、波斯以及緬甸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以期窺見古代東西方交流的歷史圖景。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國與古代波斯已有間接交往。中國的絲綢通過北方草原或經由印度傳入波斯。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與中國的交往加強。中國曾多次發現刻有「居魯士圓柱」銘文的馬骨,說明兩國在居魯士時期或已有直接聯繫。張騫「鑿空」西域,開闢了橫貫亞洲大陸的「絲綢之路」。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中國與波斯首次建立直接聯繫。《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安息王密特裡達提二世令兩萬騎迎漢使于波斯東界,隨後遣使中國。從公元87年到公元101年,波斯兩次遣使中國。在南北朝時期,薩珊波斯使節出使中國十餘次。

  由於政局變動,中波政治聯繫時有中斷,但貿易、文化交往不絕於縷。中國有希臘和羅馬不可企及的技術,故波斯十分珍視與中國的交往。波斯諺語有云:「希臘人只有一隻眼睛,唯有中國人才有兩隻眼睛」,意指中國不僅精通理論,還擁有技術。此時,波斯將對外交往的重心轉向東方,成為溝通東西方的貿易樞紐,並一度壟斷絲綢貿易。近年來,中國出土上千枚薩珊波斯銀幣,足見當時波斯商人與中國貿易交往的活躍。

  絲綢之路的興盛還激發了中國與波斯的文化交往。安息王朝時期,許多波斯佛僧來華傳教。早期的漢譯佛經多為安息僧翻譯,波斯人安世高是最早在漢地譯經的翻譯家,自公元148年始共譯出佛經百餘部。當時著名的波斯譯經家還有安玄、曇諦、安法賢、安吉藏等,南北朝的名僧菩提達摩可能也是波斯人。

  唐宋時期,中國與波斯的交往達到高峰。唐初,適逢阿拉伯帝國崛起,對薩珊波斯王國帶來威脅,薩珊波斯君主伊嗣俟三世3次遣使來華求援。波斯亡國後,波斯王子卑路斯獲得唐廷庇護,被封為波斯王,以扎蘭季城(今為阿富汗尼姆魯茲省首府)為都。卑路斯復國未果,客居於長安,唐高宗授之以右威衛將軍。卑路斯亡於長安,其子泥涅斯承襲波斯王的封號。唐朝甚至一度出兵協助泥涅斯復國。

  薩珊波斯亡國影響了唐朝與波斯的政治交往,但雙方的商貿、民間交往盛極一時。當時,波斯商人被稱為「藩客」,雲集長安、廣州、揚州和泉州。唐代高僧鑑真發現,僅海南的波斯村寨,「南北三日行,東西五日行,村村相次」。中國史籍稱波斯商品為「波斯貨」,波斯人在中國南方素有「舶主」之稱。波斯商人將中東和東南亞的寶石、藥材販賣至中國,又將中國的絲織品、鐵製品、茶葉和香料轉運至其他地區。唐代詩人李珣就是波斯後裔,被稱為「李波斯」,他撰寫的《海藥本草》是《本草綱目》的重要參考。一些波斯商人「安居不欲歸」,甚至被授予高官,其中尤以安附國和阿羅喊為要。杜環的《經行記》和波斯人忽爾達茲比的《道裡與諸國志》等記載了唐代兩國的民間交往。

  密切的經貿交往促進了波斯文化東傳,「三夷教」即祆教、摩尼教和景教便是典型。三者皆由波斯人傳入,後兩者於唐代傳入中國,並隨著大量波斯人來華迅速發展。其中尤以摩尼教影響最大,一度成為回鶻國教,直至明清才逐漸消亡。波斯文化作為異域文化也吸引著唐人效仿,胡餅、胡樂、胡服受到青睞,唐代文學有許多描寫波斯文化的詩句。

  元明時期,宋代中斷的陸上絲綢之路再次勃興,東西方交通臻於鼎盛。中國與波斯的交往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元朝與統治波斯的伊爾汗國是宗屬關係。合贊汗時期,伊爾汗國的驛道直通中土。《金史》有云:「天下會於一,驛道往來,視為東西州矣。」伊爾汗國統治者皆獲得元帝冊封,元朝賜之以篆有「輔國安民之寶」的漢字寶印。伊爾汗國奉元帝為宗主,對元朝遣使不輟。明朝初年,帖木兒3次遣使明朝,遞交國書和國禮。1395年,明朝使臣傅安也曾回訪帖木兒帝國。1405年,帖木兒暴斃,沙哈魯繼位,中國史書稱為「哈烈國」。從1368年到1581年,波斯遣使中國50餘次。永樂年間,明廷派遣陳誠3次出使哈烈國。1417年,明朝的使團高達300餘人,哈烈國回訪使團更是達到600餘人。明朝在波斯的政治影響甚大,甚至調解波斯的政治紛爭。明朝給哈烈國的國書中稱:「永結成好,相與往來,同為一家,俾商旅通行,各隨所願。」嘉靖朝不堪入貢之重負,限制西域諸藩入貢,至此中國與波斯的聯繫日漸疏遠。

  與唐宋時期相比,元明時期的中國與波斯在文化方面的交往更為深入,其中中醫、陶瓷、繪畫等對波斯影響甚大。早在10世紀,阿維森納的《醫典》就介紹了中醫的脈學,拉施特的《中國藥學》收錄了中國《千金要方》《外臺秘要》《蘇沈良方》等。當代伊朗裔學者瑪扎海裡認為,波斯醫學的藥劑半數來自中國。旭烈兀曾從中國招募1000餘名工匠,在波斯燒制瓷器、繪畫,營造中式建築。中國畫與波斯繪畫逐漸融合,波斯細密畫由此產生;中國的縫紉技術、服飾、衣櫥等在波斯也十分流行。

  波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同樣引人注目。郭守敬在研定《授時曆》時就參考了波斯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的《萬年曆》。15世紀前後,波斯著名詩人薩迪的名篇《薔薇園》《果園》傳入,並流傳至今。元明兩朝分別設立回回國子學、四夷館培養波斯語翻譯人才。波斯語在元代是除漢語、蒙古語之外的第三種官方語言。可以說,波斯語是古代除梵語之外影響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外來語言,也是古代漢語外來詞彙的重要來源。波斯的蘇麻離青與中國陶瓷技藝的融合,還催生了元青花。

  元明之際,大量旅行家往來於兩國,加強了雙方的認知。陳誠和李暹的《西域行程記》《西域藩國志》,馬歡、費信和龔珍的《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番國志》等詳細記載了波斯的地理風貌和風土人情。波斯的《中國人的治國策略》《沙哈魯遣使中國記》《中國志》等亦介紹中國的典章制度和社會風俗,並高度推崇中國文化。《中國志》有云:「我們從未聽說過世界上存在有另一個與中國一樣完美政府的國家。」波斯著名詩人菲爾多西認為,中國藝術是「不可企及的完善標準」。

  中國與波斯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家。兩大文明在相互碰撞、互鑑、交融和創新中不斷地將異質文明內化為各自的本土文明,豐富、拓展了兩國的文化內涵,為文明的傳承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從波斯引進大量物產,如葡萄、石榴、黃瓜、胡椒等植物約50種,而波斯學習中國絲綢、鐵器、瓷器的生產技術,獲利甚巨。中國與波斯的交往使東西方物種交流、商品貿易、宗教傳播、文明傳承和創新成為可能,客觀上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紐帶,具有世界性的意義。

  《光明日報》( 2017年09月11日 14版)

[責任編輯:李伯璽]

相關焦點

  • 古代中國與波斯的文明交往-光明日報-光明網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國與古代波斯已有間接交往。中國的絲綢通過北方草原或經由印度傳入波斯。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與中國的交往加強。中國曾多次發現刻有「居魯士圓柱」銘文的馬骨,說明兩國在居魯士時期或已有直接聯繫。張騫「鑿空」西域,開闢了橫貫亞洲大陸的「絲綢之路」。
  • 古代波斯為何強烈嚮往中國?除了千年淵源外,唐朝做出貢獻最多
    古代波斯為何與唐朝關係如此密切?除了唐朝包容外,還有一個因素古代我國歷代王朝對周邊小藩屬國影響力很大,特別是藉助「古絲綢之路」,使中國與外界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大。在我國與外部政權交流時,有一個王朝與我國關係很深,此王朝比日本、朝鮮對中國嚮往還要強烈。此王朝就與我國相隔萬裡古代波斯。友好關係久遠古代波斯與我國交往史,從史料記載看,在漢武帝時交往就很密切了。
  • 古代西亞文明:亞洲文明大花園的絢麗花朵
    在長期和平交往中,埃蘭人逐漸被人數佔優勢的伊朗人所融合,成為伊朗民族的一部分,稱為胡澤人,埃蘭文明也被伊朗所繼承。埃蘭對古代伊朗文明的重要貢獻是他們把楔形文化傳播到伊朗,幫助伊朗人創製了古波斯楔形文字、司法和曆法。大量埃蘭人服務於阿契美尼德王室機構,協助伊朗人管理各種行政事務。
  • 古代北非多元文明的流變及其特色
    作者:王鐵錚(系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   古代北非是多種古文明匯聚、碰撞與融合之地,不同文明在互為雜糅和兼容並蓄的過程中所凝聚的強大能量,推動著北非歷史的演進,並使其成為人類社會生活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古代北非多元文明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而每個階段的文明都在古代北非歷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 古代中國和波斯,有著怎樣的聯繫?
    1月9日,暗殺騷動還沒有平息,伊朗駐華大使館宣布免除中國籤證,邀請小夥伴們過伊朗新年,中伊關係持續上升。其實,古代兩國以絲綢之路為紐帶,緊密聯繫,互動不斷,雙方在古代有什麼聯繫呢?《史記》作者司馬遷所在的西漢,是古代伊朗的安息王朝(公元前256年-公元224年),表明當時兩國已經接觸過。公元六世紀,《魏書》記載:波斯國,都宿利城,紐約密西,古條分國也。波斯是指伊朗的薩山王朝(公元226年-公元651年),波斯是除伊朗外,中國最熟悉伊朗的稱呼。此後,中國和伊爾汗、帖木兒和薩法維等王朝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 西亞文明與亞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鑑
    此外,古代西亞文明還具有與區域外文明交融密切的特點。埃及文明早期階梯式的金字塔就對蘇美爾的建築進行了有意識的借鑑,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蘇美爾楔形文字的書寫方式。西方文明的起源古希臘羅馬文明,從巴比倫、腓尼基、波斯、猶太等文明中汲取營養成分,巴比倫的法典、腓尼基的字母文字、波斯的行省制度等文明元素均為古希臘羅馬文明的成長提供了營養成分。
  • 【前沿探索】西亞文明與亞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鑑
    同時在兩河流域外,還出現了包括埃蘭文明、波斯文明在內的伊朗文明,猶太文明以及伊斯蘭文明等文明形態,可以說,沒有哪個地區的文明形態之多變能夠與古代西亞文明相媲美。此外,古代西亞文明還具有與區域外文明交融密切的特點。埃及文明早期階梯式的金字塔就對蘇美爾的建築進行了有意識的借鑑,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蘇美爾楔形文字的書寫方式。
  • 波斯帝國的興起與衰落
    波斯帝國東部的中亞地區,在被波斯人徵服後,傳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逐漸步入了文明時代,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有的地區還修建了水庫,出現了灌溉農業。波斯帝國時期,整個帝國境內的中間貿易得到了發展。據說,在公元前5 世紀,中國的絲綢就已在波斯的市場上出現。帝國西部的一些城市,如巴比倫、推羅等也都很繁榮。
  • 偉大波斯君主大流士對世界的貢獻
    他上臺後,對內消滅內亂,厲行改革;對外侵略擴張,開疆拓土,極大地促進了波斯帝國內部、外部的全面交往。他不僅挽救了風雨飄搖中的波斯帝國,而且把它推上了強盛的頂峰。若從歷史文明交往的角度看,大流士斯功厥偉,堪值一書。
  • 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歷史上,伊朗和中國的往來就十分頻繁,"伊朗Iran"起源於"雅利安Arayn"一詞,古代中國人可能更熟悉它的另一個稱謂——波斯。 波斯曾經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大帝國,其疆域面積約為五百萬平方公裡,在世界古代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西方人一直以來也都以"波斯"的名字來稱呼這個地方。然而,我們可能都忽略了一個細節,事實上,今日的伊朗與曾經的波斯並非完全一樣。
  • 古代西亞北非文明
    古代西亞北非文明  湯因比在其《歷史研究》一書中,先後共列出21種文明,其中最早出現的文明有古埃及、蘇美爾、古中國、瑪雅、安地斯、米諾斯6種文明。但是,現在流行的觀點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是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中國和克裡特。
  • 世界歷史005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下)
    對基督徒來說,它成為一個明確的、永恆的期望,而穆罕默德將尼布甲尼撒之破壞視為猶太人失去神寵的標誌,從而為他的伊斯蘭教啟示開路。巴比倫之囚僅僅是猶太人多舛命運的開始,在以後的幾千年裡,猶太人先後數次遭受外族的迫害和驅逐,喪失了家園,流散在世界各地。在俄羅斯、捷克波蘭德國、美國、甚至在中國都有猶太人的身影。猶太人是讓兩河流域文明流傳後世的主要功臣。
  • 古代波斯,現代伊朗:新舊文明
    下午,我們將漫步於芬蘭花園,被認為是波斯花園的縮影,也是最古老的。Fin充滿了迷人的噴泉,無需泵或電 - 這是我們的導遊很樂意解釋的一個謎。他們還將討論在這裡發生的暗殺並永遠改變波斯的歷史。我們在卡尚的夜晚將在一個美麗,傳統的波斯酒店度過一個美麗,傳統的波斯酒店,在城市安靜,蜿蜒的后街,建築的平原外觀沒有暗示內在的寧靜和舒適。
  • 張伸虎:《第二講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提綱
    提綱 中外歷史綱要 第二講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課標要求 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繫。
  • 中國古代的海洋文明
    曾有國外學者斷言:中國的舟船誕生於木筏、竹筏,卻獨獨缺少獨木舟。然而2002年在杭州跨湖橋遺址一個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內出土了一艘殘長5.6米的獨木舟及配套的船槳。這一事實證明古代中國不僅有獨木舟,甚至還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獨木舟的地區之一。古代中國在地理位置上是與世隔絕的。
  • 四大文明古國之外的獨立起源文明,波斯文化著名軍隊錄!
    喜歡和大家了歷史的小編又來了,咱們以往的內容大都關於二戰與中國歷史,這次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世界上其他的璀璨文明,咱們這次的主題為——波斯帝國。波斯曾數度滅國後再立,(前550年—前330年)阿契美尼德王朝被亞歷山大滅亡,(224年——651)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國所滅,此後又數度覆亡再興,直到如今的伊朗。而咱們今天就以波斯歷史上的著名軍隊為切入口,講講與四大文明古國一樣同為獨立起源文明的波斯。圖中為——波斯滾刀戰車,這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戰場上的重要突擊力量,與我們的秦軍戰車有些相似。在突破敵軍方陣,分割陣型方面十分犀利。
  • 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被波斯滅亡,波斯人是哪來的?
    世界四大古文明,按照出現的時間順序,依次是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黃河文明。圖-四大古文明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稱為兩河流域,也稱米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文明在公元前4500年就存在,時間上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首。圖-巴比倫王國兩河流域著名的新巴比倫王國,是被波斯帝國滅亡的,那麼波斯人來自哪裡?波斯帝國崛起於扎格羅斯山脈,是一個高原民族。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雅利安人不斷滲入波斯高原,與當地民族融合,形成波斯族。
  • 西域交通與文明匯集——絲綢之路形成之前的中西交往
    所以,西域地區其實是世界文明的交匯點,兩河流域的波斯文明、古希臘羅馬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都在這裡匯聚。而在充分吸收這些文明的同時,西域也並沒有被這些文化的洪流所吞沒,而是經過自己的消化吸收,形成適合本地區本民族特點的獨特文化。在這裡可以找到眾多古代文化的影子,同時也可以感受到西域文化的獨特性,這正是西域文化的魅力所在。
  • 世界風|中國城市的波斯源流考
    但在城市史研究中,波斯城市及其對中國城市的影響基本是盲區。在歐洲中心主義的歷史觀下,兩河流域和埃及城市之後便是希臘羅馬,而波斯城市的歷史基本被排除在視野之外。中國城市歷史主要在華夏文化圈內展開,並以文明的原生性為前提。儘管從波斯到中國的絲綢之路是亞歐大陸上存續最久的商路,但除了波斯商人在中國幾大商業城市的活動外,波斯城市、建築對中國城市的影響幾無述及。
  • 超3000年的波斯文明為何不堪一擊
    伊朗,文化上傳承自古波斯,一個可以直接上溯到公元前2700年的文明古國,歷史之悠久,比這個星球上的任何一個古國都不遜色。然而,這個國家的宗教傳統卻發生了一個大的斷層,由原本崇信瑣羅亞斯德教改為信奉伊斯蘭教,直接改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