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的高齡仍居總理之職,馬哈蒂爾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超常待機神話」。據馬來西亞《星報》(The Star)報導,執政的「希望聯盟」最高委員會近日作出決定:94歲的大馬總理馬哈蒂爾「可以自行決定卸任時間」。
關於馬哈蒂爾是否繼續留任的議題,頃刻間在國內外引起巨大的反響,畢竟一位年近百歲的高齡老人,執掌一國之重器,無論是身體還是精力方面肯定無法和年輕人比,更何況其還有病在身。然而大馬當局仍然開闢了「綠色通道」,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馬來西亞人民離不開馬哈蒂爾,馬國政府更是少不了這枚「定海神針」。
回顧馬哈蒂爾的過往,會發現他一直在為馬來西亞的復興事業奔走呼號。現年94歲的馬哈蒂爾曾經數次擔任馬來西亞的最高領導人職務。
1982年,57歲的馬哈蒂爾第一次問鼎馬來西亞總理寶座,在其執政的22年裡,大馬無論是經濟領域還是民生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按照媒體的評述,馬哈蒂爾帶領馬來西亞人民走出了困境,並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1982至2003年間,正是亞洲經濟高速發展的飛躍期,在這輪改革化浪潮中,先後湧現出日本、韓國這樣的經濟強國,也不乏新加坡這樣的「後起力量」。馬哈蒂爾根據馬來西亞的國情,適時地提出了向日本、韓國學習的口號,並有針對性的進行內部結構改制。
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車後,馬來西亞的綜合實力大幅上升,並以世界21位的排名遙遙領先於東協各國,其富裕程度僅次於新加坡和汶萊,達到了年約收入超過4000美元的高水準。說馬哈蒂爾是馬來西亞強大的指路明燈則一點也不為過。
最讓各方津津樂道的是,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馬哈蒂爾帶領馬來西亞人民抵禦住了外方的衝擊,並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馬哈蒂爾打擊投機客、加強對貨幣的管制、併力主和各國改善關係的經濟良方,也成為了抵禦金融危機的標杆定理。
時至今日,馬來西亞仍然沿襲著馬哈蒂爾的執政方略,該國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環境不斷的改善,且具有非常強大的人文基礎,而這些優勢的存在也進一步促進了馬國和外方的交流,為本國的經濟發展持續的注入了「強心針」。
此次授權也凸顯了馬哈蒂爾在大馬民眾心目中的地位。不過馬哈蒂爾的時代終將過去,據最新消息,馬哈蒂爾已經做出了聲明,其將在今年11月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後辭去總理一職。
換句話說,2020年將是馬哈蒂爾最後的任職期,無論馬國政府的盛意邀請有多強烈,也無法阻止94歲老人落葉歸根的決心。
而據法新社消息報導,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將在今天正式向國家元首遞交辭呈。馬來西亞總理秘書24日在接受馬來西亞媒體《星洲日報》採訪時說,總理署稍後會發布公告交待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