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文化衝突:聖殿山的另一個傳說

2021-01-08 金汐筆談

近代以來,「中東地帶」就一直與「衝突」相連,尤其出現「耶路撒冷」的時候。

對於有著漫長歷史的地區而言,如果文明能夠融合,那將成為集體共同的記憶,例如我國的中原地帶。

然而如果反過來,不同文明之間一直無法融合,就會衝突不斷,例如耶路撒冷。

這個沙漠之中的寶地,不只是猶太人的聖地,也是基督徒的聖地,還是穆斯林的聖地。

1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和復活的地方——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是對基督徒來說最神聖的地方。

儘管耶穌是被羅馬人釘死的,然而幾百年後,基督教成了羅馬帝國的正統。

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決定皈依基督教,他的母親海倫娜就是虔誠的基督徒。海倫娜來到耶路撒冷,親自督建了包括聖墓教堂在內的多個今天被視為聖地的教堂。

在公元六百多年的時候,教堂被毀,後來又經過了重建。

如今這裡為六個教派所共有,(羅馬天主教會、希臘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敘利亞正教會、衣索比亞正教會、科普特正教),因此不管做任何一點修整,都需要經過所有教派同意。

例如二層外那個顯眼的梯子,即使並非基督教的聖物,也沒有特別的意義,但要維持現狀,就只能一直留在那裡。想要挪走梯子,必須六個教派全部同意才行。

聖墓教堂裡有多個基督徒的聖物、聖地,苦路最後五處都在教堂裡,進門就能看見的那塊長方形的石頭據說是耶穌去世的地方,基督徒相信上面也沾染了耶穌的血,所以虔誠的基督徒會用浸了油的方巾擦拭,親吻,然後那塊方巾就成了信物。

印象中聖經裡似乎禁止聖物崇拜,然而在現實中,無論是在聖墓教堂,還是在耶穌誕生的地方聖誕教堂,或者耶穌被捕的地方萬國教堂,都能看見虔誠的教徒,或跪地親吻,或唱著讚美詩,或掩面哭泣。

處處瀰漫著悲傷的氛圍。

2

很難想像,在兩千多年前的耶路撒冷,有這樣的一個年輕人,在人與人彼此仇恨的動蕩社會中傳教。

與舊約裡的神經常降下懲罰毀滅了整個城(索多瑪),或者殺死人作為懲戒不同(大衛的頭子),作為人子的耶穌,身上增添了更多人的元素。新約裡的耶穌,不是沒有具體形象的遙遠的神,而是行走在人間的人子,聖經裡有一些關於他的心理、他的喜怒哀樂的描述,讀起來非常親切。

聖墓教堂

遇見虔誠的信徒,摸了他的袍子治好了自己的病,耶穌也會驚訝;生氣之時,耶穌也會罵人,餓的時候找不到吃的,也會讓附近沒有果子的樹枯萎,這樣的形象甚至有點可愛。雖然無花果樹表示很冤枉,只是因為耶穌餓了,正巧在耶穌旁邊而樹上沒果子,就被耶穌命令「永遠不再結果子了」。(馬太福音)

萬國教堂

而耶穌對待所有人的平等態度更是影響深遠,在某種意義上說,今天西方流行的「人權」「平等」等理念,源初的內核就在基督教。

耶穌來到聖殿山,對第一聖殿裡的祭司和長老說,「收稅的官吏和娼妓都會先於你們進入神的天國。」

這句話的震撼之處在於,無論現實中人有怎樣的身份,他的心靈是衡量他這個人的唯一標準。

誰都願意別人看待自己,是因為自己本身,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地位和財富。地位不是永遠的(退休),財富也不是永恆的,唯有作為「自己」的自己,才是人唯一的標識。

也許正是這些觀念深得人們認可,讓羅馬帝國最終成了耶穌的信徒。

3

耶路撒冷的歷史仍在繼續。

公元638年,阿拉伯人從拜佔庭帝國手中奪取了耶路撒冷。

對於穆斯林來說,聖殿山的重要意義在於,這裡有著他們的聖地——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於公元600多年建造,大大的金頂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很難不被注意。閃亮的金頂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曾多次湮滅。今天人們看到的金頂是約旦老國王賣了自己倫敦的一個別墅,用得來的八百多萬美元,換了80公斤的金子在圓頂上貼了金。

傳說在這裡,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

穆罕默德騎了白馬從麥加來到這裡,來到了天堂,見到了其他先知。還求真主減少拜教,從一日五十次禮拜減少到一日五次,這也是今天穆斯林做禮拜的次數。

我們的猶太導遊在說到這裡的時候,玩笑道,既然當年先知穆罕默德可以跟真主討價還價,那麼現在在穆斯林開的商店裡都可以講價,除了食物和水例外。

圓頂清真寺前面的「靈魂天平」

圓頂清真寺只有穆斯林才能進入,非教徒只能在外面拍照,在聖殿山的廣場上逛逛。

清真寺前圓形的迴廊被穆斯林認為是靈魂天平,是可以稱重靈魂的地方。

聖殿山上,圓頂清真寺對面,還有一個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公元七百多年建造。

與圓頂清真寺更具有象徵意義相比,阿克薩清真寺用來祈禱的功能性更為突出。

阿克薩清真寺

雖然非教徒不讓入內,但僅從外面就能看出其佔地面積,從開啟的門向裡一瞥,裡面是非常大的空間。據說這裡可以容納五千人祈禱。「阿克薩」這個名字是「最遠的清真寺」的意思,意指這是先知穆罕默德在圓頂清真寺那裡「登霄」到達天堂之前的人間的最後一段路。

正是因為這樣,耶路撒冷對於穆斯林來說,成為僅次於麥加、麥地那的第三個聖地。

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走過這些聖地。

聖殿山與哭牆

《穆斯林的葬禮》的主人公韓子奇,幼年的時候偶然來到玉器世家梁家,因為見到了玉器而找到了一生的寄託。韓子奇的啟蒙老師吐羅耶定就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年事已高的他要去麥加朝聖,正是在帶著韓子奇去麥加的路上遇見了梁亦清,才有了後面故事的展開。

耶路撒冷有了阿拉伯人的足跡四百年後,已經在歐洲成為正統的基督教,不能坐視自己的聖地落入他人之手,於是開啟了長達近百年的十字軍東徵。

而在伊斯蘭世界,十字軍的多次東徵,則被稱為「法蘭克人入侵」。

相關焦點

  • 耶路撒冷:聖殿山
    聖殿山(TempleMount,又稱錫安山、神廟山或摩利亞山)是耶路撒冷的最有名的地方,也是猶太、基督、伊斯蘭三大宗教的聖地。聖殿山是聖城中的聖城,巴勒斯坦與以色列衝突中最敏感的耶路撒冷問題其實就是聖殿山的歸屬問題。     耶路撒冷地處三大洲要衝,歷經37次徵服,8次被毀。猶太、基督、伊斯蘭教各統治過這裡500、400、1200多年,留下各種宗教遺蹟200多處。聖殿山周圍正是各宗教遺址相互重疊、難分彼此的地方,所以結怨深遠、難以化解。
  • 9名騎士起家的聖殿騎士團,為什麼讓耶路撒冷國王大喜過望?
    說起聖殿騎士團,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這支十字軍中最具戰鬥力的隊伍,雖然人數不多,但影響力極大。今天,我們就聊聊聖殿騎士團的崛起。關於聖殿騎士團的誕生,據傳說,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剛剛完成加冕第二年,就有兩位來自法國的騎士求見,他們就是著名的雨果·德·帕英和戈弗雷·德·聖歐莫。他們告訴鮑德溫二世,自己願意和其他幾名騎士一起,組成宗教騎士團,保護來朝聖的歐洲基督徒。
  • 【聖經背景】耶和華以勒的耶路撒冷聖殿
    耶和華以勒的耶路撒冷聖殿耶路撒冷有「平安之城」的意思,此地與救贖史中的伊甸園、耶和華以勒、阿珥楠的禾場、聖殿、各各他等地有關。另外,耶路撒冷也是從創造、墮落直到救恩等,最後成就救贖大工之地,也是聖父的約櫃、聖子耶穌的死與復活、聖靈降臨的所在地。神為何選擇耶路撒冷,耶穌為何死在耶路撒冷?
  • 聖殿山,耶路撒冷最疼的地方
    耶路撒冷是猶太、基督、伊斯蘭三大宗教的聖地。耶路撒冷最有名的是一平方公裡的老城,老城最有名的是東南角面積僅0.135平方公裡的聖殿山。聖殿山是聖城中的聖城,巴勒斯坦與以色列衝突中最敏感的耶路撒冷問題其實就是聖殿山的歸屬問題。
  • 以禁猶太人去聖殿山 定居者百萬籤名反沙龍
    新華社耶路撒冷7月27日電(記者魏建華劉立偉)耶路撒冷警方27日決定,禁止猶太人在聖殿紀念日當天進入位於耶路撒冷老城內的聖殿山進行祈禱。  耶路撒冷市警察局長伊蘭表示,作出這個決定是為了防止可能爆發的衝突。根據猶太教教歷,今年7月27日是猶太人的第一、第二聖殿被摧毀的紀念日。  聖殿山坐落於耶路撒冷東部老城區的東南部,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共同的聖地。
  • 耶路撒冷的聖殿為何被拆
    耶穌出生的時候,當時在聖殿中服侍的祭司是西緬,路2:25 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
  • 退一步海闊天空 以色列拆除聖殿山更多安檢設備
    退一步海闊天空 以色列拆除聖殿山更多安檢設備 原標題:   以色列27日繼續拆除安裝在耶路撒冷聖殿山(穆斯林稱「尊貴禁地」)的新設安檢設施,包括圍欄、路障和探頭。  暫不清楚巴勒斯坦方面會否滿意以色列所作讓步,結束持續多日的抗議。
  • 聖殿山戒備森嚴(組圖)
    新華社記者高學餘攝  為防止右翼分子接近耶路撒冷老城內的伊斯蘭教聖地聖殿山,以色列警方4月10日在聖殿山周圍部署了數千警員。然而,當天實際露面的右翼分子只有區區十餘人,令警方頗有被耍弄的感覺。  大動幹戈  以色列右翼極端組織上月曾揚言,將於10日在聖殿山舉行集會,屆時將會有數千人參加。但在預定集會時間過去一個小時之後,只出現了10多名示威者。
  • 以色列:聖殿山-阿克薩-巖石穹頂清真寺
    公交車到耶路撒冷9點,聖殿山只開到下午1點,到酒店放下包直奔聖殿山。起初不知道遊客上聖殿山應該去西牆旁邊的小門,直接走到了聖殿山的大門,一個老人說遊客要走西牆的門,然後追著向我們要錢,我們一溜煙跑到西牆的安檢處,老人就沒敢再跟著。上聖殿山的小門很不起眼,不是很好找,這個門還是沙龍當年開的。
  • 約櫃藏在聖殿山下的一個密室裡?失落的約櫃從未離開過耶路撒冷?
    專家甚至表示,約櫃藏在聖殿山下的一個密室裡?失落的約櫃從未離開過耶路撒冷?失落的約櫃以色列人傳說中的神器,也是《聖經》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對於信徒們而言,約櫃是一個寶貴的容器,裡面盛放著上帝耶和華親手書寫並交給摩西的「十戒律」。這隻頂著兩個金子製成的憐憫之座的華麗柜子,被以色列人極其崇敬地安置在耶路撒冷聖殿山上的所羅門聖殿裡。
  • 耶路撒冷:地緣、宗教、政治因素交織下,三千年紛爭在繼續
    為什麼另一個國家——即便是美國——是否承認一個城市是某國首都有那麼重要?此外,我國官方近年來在巴以問題上表態時曾強調過一個似乎漸漸被人忽視了的常識——巴以問題是中東衝突的根源。那麼為何巴以問題和耶路撒冷地位議題能夠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這些自然都與這個地區紛繁複雜的背景和長久的衝突歷史息息相關。
  • 耶路撒冷:承載靈魂的聖都
    我們的行程從登上聖殿山開始,聖殿山之所以被猶太人奉為聖地,是因為有個傳說,猶太先祖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在此和天使摔跤,並被賜名為以色列,即「與主角力」的意思。為了紀念猶太民族最神聖的地方,相傳公元前1010年,所羅門王動用20萬人,開始在耶路撒冷的摩利亞山修建了聖殿
  • 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的人類學解讀
    阿克薩清真寺,位於耶路撒冷老城內,在前現代時期,阿克薩清真寺所處的聖殿山伴隨著各類宗教文明在不同時期的爭奪,歷經多次政權更迭而幾經推到重建,其性質和主權不斷變換。進入現代民族國家階段,阿克薩清真寺以人類文化遺產的形態得以長期保留,與此同時又必須接受以色列政府的主權管理,這使其具有了民族國家和宗教文明的雙重屬性。
  • 聖殿騎士團,從西班牙到耶路撒冷的揮劍者|活動預告
    11-14世紀,歐洲和聖地湧現了一大批宗教修會,聖殿騎士團是其中最著名也最有爭議者。作為慈善修會,它致力於保護前往耶路撒冷的朝聖者;作為武士團體,它逐步發展為十字軍東徵中最精銳的軍事力量;作為成熟而高級的金融機構,它富可敵國,並與諸教宗和歐洲多國君主保持密切聯繫。
  • 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暫停開放
    【新華社微特稿】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傳播,位於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薩清真寺自23日起暫停對公眾開放。位於約旦的阿克薩清真寺管轄機構22日發布聲明宣布上述決定。阿克薩清真寺所處的耶路撒冷老城聖殿山(穆斯林稱「尊貴禁地」)同為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聖地,長期以來是巴以衝突的焦點。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從約旦手中奪取耶路撒冷老城的控制權。根據約以兩國達成的協議,聖殿山的管轄權仍歸約旦,治安權則由以色列警方控制。
  • 三個宗教與獨特歷史傳說,給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賦予了傳奇色彩
    當然,這裡也是一處不能錯過的景點,這裡有著濃鬱的宗教特色,也有很多有著歷史傳說的名勝古蹟,因為其獨特的發展歷程,使這座城市蒙上了傳奇的色彩,有很多的信徒到此朝見,也有很多的遊客慕名前來瞻仰三大宗教聖地的神聖。三個宗教與獨特歷史傳說,給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賦予了傳奇色彩。
  • 陸大鵬:聖殿騎士團的崛起與隕落|文化客廳
    聖殿騎士團是如何崛起的?聖殿騎士團又是如何隕落的?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社科文獻·甲骨文、新周刊·硬核讀書會,邀請到譯者陸大鵬,在10月10日晚7點舉辦譯想沙龍NO.6,通過線上語音分享了《聖殿騎士團:崛起與隕落》一書中,聖殿騎士團的榮耀、腐敗、狂傲與毀滅,破除籠罩在聖殿騎士團身上的謠言與神話。
  • 陸大鵬:聖殿騎士團的崛起與隕落 | 文化客廳
    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社科文獻·甲骨文、新周刊·硬核讀書會,邀請到譯者陸大鵬,在10月10日晚7點舉辦譯想沙龍NO.6,通過線上語音分享了《聖殿騎士團:崛起與隕落》一書中,聖殿騎士團的榮耀、腐敗、狂傲與毀滅,破除籠罩在聖殿騎士團身上的謠言與神話。  撰文|徐悅東  1  軍事修會是如何誕生的?
  • 聖殿山再現巴以衝突
    10月9日,以色列警察與抗議者在位於東耶路撒冷的一個社區內發生衝突,造成多人受傷。這是抗議者向警察投擲石塊。(10月9日攝)位於耶路撒冷的聖殿山(穆斯林稱尊貴禁地)同屬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聖地。因以色列上月底限制巴勒斯坦人進入聖殿山祈禱,雙方暴力衝突9日繼續升溫。 巴勒斯坦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9日舉行示威活動抗議以色列的限制措施,得到約旦、伊朗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聲援。 衝突再起 以色列自1967年中東戰爭後控制聖殿山所在地東耶路撒冷,此後多次與巴勒斯坦因聖殿山發生衝突。
  • 耶路撒冷為什麼會被人們稱為聖城?
    了解軍事的朋友,應該知道巴以地區很多的軍事衝突,都是圍繞著耶路撒冷這座城市進行的。而耶路撒冷又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首先,巴以兩國都為了「聖城誰家的首都」這個問題而爭論不休,甚至還打得頭破血流。那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於是在聯合國的介入和調停之下,耶路撒冷就成雙方共同的首都。其次,除了是兩個國家共同的首都之外,耶路撒冷還被世界人們稱為「聖城」,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