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1100多年歷史的九座寺,坐落在仙遊西苑鄉鳳頂村。據考證,九座寺是迄今發現的多處南少林遺址中建寺最早的南少林古剎。眼下,仙遊縣已成立領導工作小組,高起點規劃指導九座寺重建工作,力爭再現九座寺的歷史盛景。近日,記者前往九座寺探訪。
■輝煌一時,有南少林之譽
8月25日,記者從市區驅車80多公裡,經西苑峽谷,沿著盤曲寬敞的水泥山路進入鳳頂。頗有名氣的九座寺,就在平地上,寺院背山面水,四周翠山環抱,九峰凌列,寺後兩座山巒如鳳凰雙棲,一份神秘感油然而生。
寺院門前是一片寬闊的稻田,不時發現散落其間的石鼓、石墩,地下還埋著寺廟殿、堂、樓、閣、山門等基石。寺廟的外牆上掛著一塊「南少林發源地九座寺」牌匾,原來早在唐代,九座寺就有南少林之譽。九座寺西邊400米的古蹟無塵塔,被認為是南少林文化的重要標誌。而在大雄寶殿前的院落遺址上,也保存著兩座相當完整的宋代石幢;大雄寶殿石柱上刻著的一對名聯:「創修歷一十朝,耿耿金精龍象伏;氣量涵三千界,巍巍寶殿鳳凰儀」,道出了九座寺千年風雨的歷程和雄踞閩中高峰的風姿。
輝煌時,寺內移步換景、處處皆奇,東面有尼舍利塔和「銀缸」,西面有無塵塔和「米缸」,南面有舍利塔和「酒缸」,北面有龍潭等古蹟,意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如今,九座相連的寺舍早已不復存在,但從現僅存的大雄寶殿、祖師殿、僧舍齋堂和放生池,以及地下遺存、院牆殘段等看,至今仍可尋得當年寺院九座相連、布局清晰、規模宏偉的輝煌底蘊。
「鼎盛時期,九座寺有500多名僧眾,是古代仙遊最大的禪林寶剎。」隨行的熟知九座寺歷史的西苑鄉鳳山學校退休教師鄭慶金告訴記者,1993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羅昭在漳州東山考察時,發現一本清嘉慶年間的重抄秘笈《香花僧秘典》卷首寫道:「溯源:夫古來寺源承興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正覺禪師號曰智廣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連,故稱九座寺。寺僧五百餘眾,有南少林之譽……」
而南宋的《仙溪志》和明代的《八閩通志》上均有記載,在仙遊的九座山(也稱鳳山)上建有九座寺,建寺時間為唐朝鹹通六年(公元865年)。
在祖師殿內,鄭慶金指著於該寺僅存的石牌說道,這是清宣統三年,監察御史莆田籍的江春霖為該寺撰寫的《仙遊九座寺山田紀》碑文。曾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受戒10多年、專心研究少林宗旨的仙遊度尾人正覺禪師(法名智廣)功成回到仙遊,經多方募緣,選址13年,最終在九座山東麓倡建寺院,九座寺舍相連,佔地達1萬多平方米,所以稱為九座寺。後來,唐懿宗賜封九座寺為「九座山太平禪院」,命正覺禪師為方丈。
■飽經風霜,見證興衰榮辱
採訪中,記者發現,偌大的一個寺院,如今只有1個住持,3個居士。
這樣一座榮極一時、規模龐大的九座寺為何僅存如今的寥寥幾座建築呢?
九座寺住持釋真弘在這裡守護了近30年,他告訴記者,九座寺在宋嘉定八年(1215年)被大火焚毀,再毀於寶祐三年(1255年)。法本法師率徒募化,重修寺宇,至開慶元年(1259年)恢復舊觀,常住僧人達200餘眾。再後來,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又被倭寇焚毀,僧人們全部出逃。萬曆年間,意空和尚恢復大殿,後又廢。康熙已亥年(1695年),密祚法師及其徒惠亮法師歷盡艱辛,才又重興了寺宇。
據釋真弘介紹,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致使古建築損毀嚴重,部分殿堂只剩下座基。現在看到的祖師殿為明代嘉靖年間重修,寺藏史書有記載;而最雄偉壯觀的大雄寶殿則是清代所建。殘缺不全的寺廟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無情和人世的變遷。
■重綻光華,再現歷史盛景
走過一段田埂羊腸小道,記者看到了宋代的「無塵塔」,仿樓閣式,八角三層,空心石構,塔高14.2米、直徑6.45米,雖滄桑古樸,卻又典雅厚重。
據了解,無塵塔中埋葬的是九座寺開山祖師正覺禪師。相傳唐光啟年間,正覺禪師圓寂後共獲舍利子4000粒,晶似冰雪,葬於塔內。宋朝名臣蔡襄為之題詞:無塵塔。記者了解到,這座無塵塔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多年來,九座寺的歷史價值越來越為世人所珍視。繼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羅昭發現的清嘉慶年間重抄秘笈《香花僧秘典》記載「九座寺有南少林之譽」以來,不斷有專家學者對九座寺進行考察。
2006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會黨史專家秦寶琦教授和國家宗教局宗教研究員趙匡為等人研究論證,認為九座寺是南少林寺的祖寺,是「閩中少林」文化源頭之一;還有不少教授論證稱九座寺與明末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有一定的關聯。
為延續千年古剎的輝煌,讓那飽經風霜的「遺蹟」重綻光華,眼下,仙遊縣委縣政府正依託環山區公路建設契機,加快推進大生態、大旅遊建設,力爭把九座寺、仙水洋、九鯉湖、菜溪巖等景點串珠成線,打造最美生態線。為此,仙遊縣已成立領導工作小組,協助重建九座寺工作。
更可喜的是,8月21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回家鄉仙遊考察調研佛教文化工作時,特地來到西苑鄉九座寺,實地察看九座寺重建規劃用地,聽取有關情況介紹,並對九座寺的重建寄予厚望。他表示,佛教文化的保留和傳承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希望在今後的重建工作中,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整體風格的協調、建築功能的實用性,力爭再現九座寺的歷史盛景,形成一個集修行、朝拜、旅遊為一體的佛教勝地。
西苑鄉人大主席郭志寧告訴記者,目前,來西苑鄉九座寺、白水洋的遊客達到年均6萬多人次。根據仙遊縣委、縣政府規劃,重建規劃用地700餘畝,將原有遺存的建築進行修復,同時向東、向南延伸,力爭再現歷史上九座寺的盛景。(記者 陳義彬 林羅曉 文)
責任編輯:黃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