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白林:不喜歡被稱作「泰鬥」的藝術家

2020-12-20 光明數字報

    【走近文藝家】     

    他是黃梅戲創作泰鬥、「戲曲音樂終身成就獎」第一人。他作曲的《天仙配》已成為藝術史上的經典。但他不喜歡別人稱他「泰鬥」,他說,「那是過譽,我就是一名音樂人」。

    92歲高齡的時白林動作敏捷,他拉開書櫃最下面一層:發黃卻裝訂得整整齊齊的樂譜,訴說著他的音樂人生。那些樂譜中,有他創作的《天仙配》《孟姜女》《女駙馬》……這讓記者和他的對話,似乎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

    時白林擁有「前中國戲曲音樂學會會長」「黃梅戲創作泰鬥」「戲曲音樂終身成就獎第一人」等頭銜,但他不喜歡別人喊他「泰鬥」,「那是過譽,我就是一名音樂人」。

    如果有人問,黃梅戲最廣為人知的劇目是什麼,答案一定是《天仙配》。如果問黃梅戲被傳唱得最多的唱段是什麼,幾乎每個人都能哼出「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的旋律。

    資料對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這樣記載:「1958年底,僅祖國大陸的觀眾就多達一億四千萬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唱片發行量居全國第一。」

    195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把黃梅戲《天仙配》製作成舞臺藝術紀錄片。導演石揮希望將其做成中國電影第一部「歌舞故事片」,以電影的形式將黃梅戲推向世界。

    就這樣,由石揮任導演,時白林與王文治擔任編曲、作曲,葛炎任音樂顧問,陸洪非任劇本改編,嚴鳳英、王少舫主演的《天仙配》「豪華陣容」誕生。時白林、嚴鳳英、王少舫也由此成為中國黃梅戲的「鐵三角」。

    時白林清楚地記得,拍攝《天仙配》時,一些新表現手法,經常被喊停,有人在報紙上批評他們「藝術改革粗暴」,更有甚者稱時白林「手裡拿的不是筆,是刀,在對黃梅戲濫砍亂殺」……「好在我有最好的搭檔——嚴鳳英性格潑辣,王少舫儒雅但堅持原則,他們為我頂住不少壓力……」「鐵三角」互相鼓勵,將一個個大膽的藝術想法付諸實踐,成就了藝術史上的經典。

    也是在創作《天仙配》時,時白林結識了電影中扮演「四仙女」的黃梅戲演員丁俊美,兩人由此結為終身伴侶。

    1968年4月8日,嚴鳳英離世。時白林悲痛不已,他一度想離開劇院。1972年,時白林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重拾創作之筆,為新編歷史劇《孟姜女》作曲。2011年,78歲高齡的他參與創作黃梅戲《雷雨》,並編著《黃梅戲新腔選集》《黃梅戲音樂概論》等著作。87歲時,時白林出版了《黃梅戲唱腔賞析》《黃梅戲名段精選·樂隊總譜版》兩本專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是《莊子·內篇》上的話,而時白林就出生在莊子故裡安徽蒙城縣。那是淮河流域的一座小縣城,帶給時白林音樂薰陶的,「最早是鄰居彈棉花的節奏」。

    時白林四歲時,渦河上的洋船拉來了北方的琴書,「一人在後面拉胡琴,一人在前面敲揚琴,太有意思了」。村裡人辦紅白喜事,會請嗩吶班子,每次時白林總是最熱心的聽眾,他甚至還想跟嗩吶班子的師傅學吹笛子。不過,母親不許,因為當地有不少人靠吹笛子討飯吃。不得已,時白林和哥哥們學起了柳琴和中山琴。

    後來,時白林又接觸到淮北花鼓戲、泗州戲、梆子戲、二黃(京劇)。1943年,他所在的中學從安徽太和流亡到陝西藍田,在那裡,時白林第一次聽到秦腔,「太美了,有種撕心裂肺的震撼」。

    考上上海音樂學院後,曾教過聶耳的小提琴老師王人藝對時白林說:「你的手部條件不適合拉小提琴,不如去學作曲。」時白林聽從老師的建議,開始了作曲生涯。

    在時白林的作曲人生中,時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賀綠汀對他影響最大。至今在時白林家客廳最醒目的位置,仍掛著他和賀綠汀先生的合影。

    陽光柔和地灑在床邊的鋼琴上,時白林坐在鋼琴邊上,面帶微笑。他敲著茶几,模仿著賀綠汀給他上第一節課時打節拍的樣子。「我們一聽那節奏,就知道是《義勇軍進行曲》。賀老師告訴我們:『作曲首先要解決的是節奏問題』。」

    傳統黃梅戲的配樂本來只有一把胡琴加把笛子,最多再加一把笙。後來,時白林首次把西洋樂器引入黃梅戲,並對黃梅戲的音樂進行了改編,這才有了今天黃梅戲那麼好聽的旋律。

    在時白林看來,藝術重在創新,切忌重複自己。《天仙配》中,他與王文治開始運用男女聲二重唱。在黃梅戲《江姐》中,時白林首次運用西洋歌劇的「主題音調貫串法」。就連幼時無意中學到的「孟姜女調」中的「正月裡來是新春」,也被時白林創造性地運用到了黃梅戲電影《孟姜女》中。

    「沒有創新的人,不會有出息。」時白林回憶說:「當初,我們把《天仙配》搬上銀幕時,採用了當時國際上非常流行的歌舞故事片形式,而非傳統的舞臺戲曲模式。不僅安徽人愛看,全國的觀眾乃至一些國際友人也都愛看。這就是創新帶來的成功。」

    傳統戲曲究竟該如何創新?時白林認為,創新成功與否,最終要觀眾說了算,因為藝術最終是為觀眾服務的。每次排演新作品,時白林除了聽演員的意見,最願意到觀眾席中傾聽觀眾的聲音,為的就是看看觀眾是否滿意。

    「任何創新,都必須固守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就是文化自信。沒有文化自信,就談不上民族復興。」92歲的時白林打開電腦,熟練地操作著,給記者看了一張圖片,圖片上赫然寫著「至誠無息」。

    (本報記者 常河)

相關焦點

  • 重慶兩江幸福廣場白林公園,成中午白領們散步的好去處
    位於重慶兩江幸福廣場旁邊的白林公園,是兩江幸福廣場的配套景區。公園內有白林水庫,作為景區的核心部分,環水庫一周d的遊人步道,大約2公裡左右,成了附近辦公大樓白領們中午飯後,出來休閒散步的好地方,既鍛鍊了身體,也讓午飯後的胃功能得到徹底的釋放,回去美美的睡個午覺,迎接下午的緊張工作。
  • 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厲致誠表白林淺成功 向求婚林淺在哪一集
    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厲致誠表白林淺在哪一集  在電視劇《你和我的傾城時光》21集預告中,林淺任性加班被厲致誠強行休假,但林淺卻想和大家一起工作,她對厲致誠說反正哥哥(林莫臣)不在,沒有人會擔心自己。厲致誠說「我在意,我擔心,我喜歡你,我才不會讓你這樣做」,然後一個公主抱把林淺送回了房間。
  • 《殺戮秀》:夏天和白林,誰先動的心?
    戰力上,白林和夏天,雙戰神,完美搭配。小白,全能選手,身兼戰士、戰術規劃、網絡後勤、狙擊手,各方面都很出色。夏天,頂尖戰士,轉行戰術規劃也能迅速上手。他倆在一起,是最瘋狂又最冷靜的組合,能完成一個個在旁人看來不可能達成的目標。情感上,出生入死的搭檔,各自在對方心中都無可替代。
  • 2020「藝術8」法國藝術家獎頒獎 搭建中法文化橋梁
    2020「藝術8」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在巴黎寶詩龍之家頒獎人民網巴黎3月3日電(記者何蒨) 當地時間2月26日,2020「藝術8」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在位於巴黎旺多姆廣場的寶詩龍之家隆重頒獎,這裡曾是寶詩龍創始人費德列克·寶詩龍的居所
  • 2020「藝術8」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在巴黎寶詩龍之家頒獎
    人民網巴黎3月3日電(記者何蒨) 當地時間2月26日,2020「藝術8」法國青年藝術家獎在位於巴黎旺多姆廣場的寶詩龍之家隆重頒獎,這裡曾是寶詩龍創始人費德列克·寶詩龍的居所。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巴黎市參議員卡特琳娜·杜馬、寶詩龍全球執行總裁海倫娜·普利-杜克斯納、前巴黎高等美術學院院長及「藝術8」協會主席亨利-克洛德·顧索、「藝術8」創始人佳玥共同揭曉新一屆「藝術8」法國獎的三位獲獎藝術家。當晚,前法國駐華大使白林、巴黎羅丹博物館館長卡特琳娜舍維羅及羅浮宮學院院長克萊爾·巴爾比甬也出席了此次活動。
  • 他是臺灣兒童文學泰鬥,太喜歡他的作品了,不捨得私藏
    林良,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詩人,有「臺灣兒童文學泰鬥」、「臺灣現代兒童文學之父」之美譽。關於林良的童詩,我曾經寫過一篇評賞文章。林良的這十首童詩是我選出來的,當然,也都是我特別喜歡的。是的,特別特別喜歡。
  • 泰鬥級播音員關山因病逝世,享年86歲,從藝60多年作品超百部
    又有一位老藝術家離開我們了。據天津交通廣播11月11日晚報導,我國泰鬥級播音員關山因病逝世,享年86歲。 關山本名丁威,用「泰鬥級播音員」來形容關山並不算誇張,1956年,還是天津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22歲辦事員關山,因為朗誦厲害被調入了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從此開啟了他的專業播音生涯
  • 豔麗的泰鬥沒有精神,多半是因為生活太無趣,該給它找些「樂子」
    體色豔麗的泰國鬥魚在魚友的心目中可是有著不一樣的地位,在市場中漂亮的泰鬥身價並不是太高,和其他昂貴的大型觀賞魚相比,根本算不上什麼,但是它們豔麗的體色和飄逸的聲影確實是其他魚比不了的。喜歡豔麗觀賞魚的飄逸大多都喜歡泰鬥,平時最愛看泰鬥張開自己的大魚鰭。
  • 贛劇泰鬥童慶礽昨在昌病逝(圖)
    本報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段萍報導:昨日上午10時左右,我省著名贛劇表演藝術大師童慶礽在南昌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3歲。記者昨日從其家人獲知,年事已高的童慶礽因肺氣腫引起的身體衰竭,近三年都長期在醫院治療中,並時常處在急救狀態。
  • 鋼琴家王絲路獲得青年施坦威藝術家殊榮
    必須具備精湛的演奏實力以及超凡的藝術魅力,通過層層嚴格評審、精選的世界一流音樂家方能加入施坦威藝術家大家庭。對於任何一位鋼琴演奏家而言,獲得「施坦威藝術家」這一頭銜不僅是一種莫大的榮譽,也是對其在鋼琴演奏領域所做傑出貢獻的褒獎與肯定。施坦威藝術家無疑是世界上最具權威的藝術家資格認可。
  • 古琴泰鬥李祥霆古琴藝術講座 在京華琴館舉行
    古琴泰鬥李祥霆「古琴藝術概說」講座在京華琴館舉行  搜狐娛樂訊 2014年10月14日,中央音樂學院古琴教授、古琴泰鬥李祥霆先生應邀在南鑼鼓巷東棉花胡同的京華琴館作關於其中一位先生提出自己在欣賞古琴古典名曲時的體會反倒不如他接觸過的融合了現代元素的新琴曲。就此現狀,先生打了一個生動貼切的比方:「我在英國留學期間吃過中餐館的一道擔擔麵至今記憶猶新,因為那裡面放滿了一種非常難吃的鹹菜。可是店主說這是融合了當地人的口味才這樣,這是他們所接受的擔擔麵!你的情況正是如此,需要改變的是你對古琴音樂的審美而非古琴音樂本身。
  • 斯德哥爾摩被稱作世界最美麗的首都之一,是青年藝術家聚集之處
    中央車站、大酒店以及其他設施主要集中在格姆拉斯坦以北的諾魯瑪爾姆地區;東部為幽靜的高檔住宅區埃斯特爾瑪爾姆;南部的索德瑪爾姆街則是藝術家和年輕人聚集之處;使這裡被稱作世界最美麗的首都之一。斯德哥爾摩大區包括周圍4個市區,位於遼闊的波羅的海西岸,坐落在梅拉倫湖入海處,市區分布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市內水道縱橫,70餘座大小橋梁把它們聯為一體,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
  • 樸爾敏:「新星星」喜歡給我們出難題的藝術家
    最喜歡的藝術家,說一個活著的吧,我喜歡陳丹青,我喜歡他的觀點和態度,可能因為我是一個混沌的雙魚座,所以我特別欣賞睿智又旗幟鮮明、飽滿卻不妥協的人,覺得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喜歡的作品很雜,和學術性關係不大,就是看一個眼緣,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他特別能有所感應的人和事物。
  • 他一開口,你就想笑 南粵相聲泰鬥黃俊英做客「大師下午茶」
    9月29日下午,南粵相聲泰鬥黃俊英做客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大師下午茶」,與觀眾分享他從藝六十六年的演藝經歷和人生感悟。活動現場,黃俊英還與年僅十歲的徒弟潘泓博同臺表演粵語相聲《一對一》,讓現場觀眾笑不停口。
  • 中國佛門泰鬥本煥長老在弘法寺圓寂
    弘法寺4月2日下午3時起24小時在法堂接受十方信眾瞻仰遺容;長老追思法會定於5日上午9時在弘法寺舉行。  本煥長老是當代中國佛教著名高僧、佛門泰鬥、禪門尊宿,1907年生於湖北武漢新洲,親歷晚清、民國和新中國,是見證三個朝代的世紀老人。  長老於1930年在新洲報恩寺出家,同年到武昌寶通寺受戒,並前往揚州高旻寺親近中國近代禪宗大德來果長老,追隨七年之久,深得禪法精髓。
  • 著名藝術家湯品立作品賞析
    在2018年3月,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特約編輯,中國文獻出版社出版了歐陽中石,範曾,湯品立三人合集,即《中國書畫泰鬥三人行》珍藏版作品集。原中國書協主席張海先生對湯品立書法作品的點評:「觀湯品立的作品給我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他的書法,他的書作中充分體現了書法嚴正,流暢、雄強,故拙,他的書法則凝重灑脫,氣勢磅礴,後重沉穩,端莊大氣,不求態而無態不備,不求美而美蘊其中。」湯品立書法講究字法、筆法、章法。字法:聚點畫而成字,「平衡對稱,對比和諧,主歡得宜,疏密適度,多樣統一。」
  • 中國茶界泰鬥張天福慶百歲華誕
    中國茶界泰鬥張天福慶百歲華誕 2008年09月18日 00: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9月17日,中國茶界泰鬥張天福百歲華誕慶典在福州舉行。福建省茶界人士向張天福贈匾賀壽。
  • 中國茶界泰鬥張天福茶壽辭世 享年108歲
    圖為2008年9月17日,中國茶界泰鬥張天福百歲華誕慶典在福州舉行。百歲壽星張天福在各界來賓的掌聲中發表講話。(資料圖片)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6月4日電 (記者 林春茵)中國知名茶學家、制茶和審評專家張天福,6月4日9時22分在福州逝世,享年108歲。
  • 「墨禪一味」閩籍當代藝術家伊玄廈門辦個展
    中國書畫藝術鑑定泰鬥、北京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著名畫家陳巖致辭(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慧德)藝術家伊玄致答謝詞(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曾琦珣)藝術展於當日下午3時在鴻山書院舉行開幕儀式。開幕式上,廈門鴻山寺監院、鴻山書院常務副院長普明法師受廈門市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鴻山寺住持、鴻山書院院長法雲法師委託,代表主辦方鴻山書院致歡迎辭。普明法師說:「伊玄是一位畫家,同時也是一位佛教徒,在北漂了十年後,回歸到他的藝術故鄉,同時也帶了他回歸精神家園的作品,向大家作一個禪修與藝術成果的匯報。」
  • 禪門泰鬥紹雲長老於安徽褒禪寺隆重舉行傳法大典
    禪門泰鬥紹雲長老為江西省修水縣黃龍禪寺住持心廉法師隆重舉行傳法大典(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幸肖來)禪門泰鬥紹雲長老為江西省修水縣黃龍禪寺住持心廉法師隆重舉行傳法大典(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幸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