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臺灣兒童文學泰鬥,太喜歡他的作品了,不捨得私藏

2020-12-19 雨蘭詩文書畫

林良,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詩人,有「臺灣兒童文學泰鬥」、「臺灣現代兒童文學之父」之美譽。

關於林良的童詩,我曾經寫過一篇評賞文章。林良的這十首童詩是我選出來的,當然,也都是我特別喜歡的。是的,特別特別喜歡。

今天重新閱讀,又被這首《看月》觸動:「我們民族是/一個愛月的民族。/在月色好的日子,/我常常推門去看月,/像一個唐朝人/在長安。」心尖兒顫動,心中湧起一種莫可名狀的思緒,也許有些甜,也許有些喜悅,也許有些悵惘。

我們確實是一個愛月的民族,推門看月亮是再普通、再平凡無奇的事情了。我們看圓了的月亮,看彎了的月亮;我們看盈滿的月亮,看缺了的月亮;我們看新月,看殘月。我們的詩人,喜歡把月寫進詩詞文章中。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關於月亮的詩詞文章流傳。經典的詩詞,幾乎人人都能誦讀出來。即使背不出全篇,也能隨口誦出名句。

我把它放在最前面。願你也常常抬頭,看看月亮,看看星空,就像一個唐朝人,在長安。

《看月》

月亮掛在屋簷,

像掛在榕樹梢,

像掛在廣播電臺的

鐵塔尖

一樣美。

我們民族是

一個愛月的民族。

在月色好的日子,

我常常推門去看月,

像一個唐朝人

在長安。

《樹》

一棵樹

有一棵樹的

樣子。

好像

一個人

有一個人的

樣子。

樣子都不一樣,

但是都有一種

很可愛的

樣子。

《等待牽牛花》

什麼時候

爬滿了一籬笆的

一大群綠色號兵

才會有一個

突然轉身

舉起

一個

紫色的大喇叭?

《爸爸回家》

每次聽到您

下班回家的腳步,

我心中的快樂,

就像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拼圖。

爸爸,

我們這個家的拼圖,

是一塊都不能少的。

《白鷺鷥》

水牛寬大的背,

一直是我

最喜歡的表演臺。

我不會

唱歌跳舞什麼的,

我表演的是

我這身美麗的羽毛

有多白!

《雨》

你在天井裡賭氣,

把盆盆桶桶,

桶桶盆盆,

敲得很響。

在前院,

你心情好,

靜靜把那片草地,

洗得很綠。

《沙發》

人家都說,

我的模樣好像表示:

「請坐請坐」。

其實不是;

這是一種:

「讓我抱抱你」的,

姿勢。

《蘑菇》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來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裡冷冷清清。

《路燈》

深夜裡,

街上靜悄悄。

走路的人看到路燈,

就像看到一個

醒著的人。

《午睡》

一個夏天,

一個中午,

太陽正毒。

剛做完夢的我,

從廊上的藤椅裡

醒了過來,

看見那兩隻

小黑鴨子,

也在院子裡睡午覺。

相關焦點

  • 洋蔥頭歷險記:世界兒童文學泰鬥
    《洋蔥頭歷險記》姜尼·羅大裡是公元年1920-1980義大利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1920年10月23日生於義大利小鎮奧梅尼亞一個麵包師家庭。他畢業於師範學校,教過小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了反法西斯鬥爭,並於1944年參加義大利共產黨,戰後他長期擔任記者和兒童副刊的編輯,童雜誌,他了解兒童心理,有著豐富的兒童生活經驗。20世紀40年代,羅大裡開始寫童謠和童話故事,一生為兒童寫出了大量作品,從而成為世界兒童文學泰鬥。
  • 臺灣兒童文學領航者林良逝世,曾創作翻譯兩百餘冊作品
    撰文丨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著名作家、臺灣兒童文學領航者林良於今日凌晨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95歲,信誼圖畫書等多家童書出版機構、兒童教育機構確認了這一消息,並發布了悼念文章。林良為兒童寫作長達六十年,直接參與了影響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眾多重大歷史事件,被臺灣兒童文學界尊稱為「大家長」「常青樹」「一代宗師」「淺語大師」「臺灣現當代兒童文學之父」,他的代表作品有《小太陽》《爸爸的16封信》《我是一隻狐狸狗》《淺語的藝術》等。林良(1924-2019),臺灣兒童文學作家。
  • 「沒頭腦」和「不高興」的「爸爸」,原來是一名來自江門的兒童文學...
    「沒頭腦」記什麼都打個折扣,糊裡糊塗地造了300層高的少年宮,卻把電梯給忘了;「不高興」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上臺演《武松打虎》裡的老虎,他不高興了,武松怎麼也「打不死」老虎。對於喜歡兒童文學的人來說,這兩個曾經讓幾代觀眾笑破肚皮的小孩子一定還印象深刻。
  • 「臺灣現當代兒童文學之父」林良
    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供圖 攝  林良長期致力於散文、詩歌、小說、兒歌、兒童文學理論等方面的寫作,創作與翻譯兒童文學作品兩百多冊。其間,林良直接參與了影響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眾多重大歷史事件,被臺灣兒童文學界尊稱為「大家長」「常青樹」「臺灣現當代兒童文學之父」。
  • 臺灣兒童文學領航者林良辭世:只有童年才是貫穿一生的
    ——林良(1924年10月10 - 2019年12月23)96歲的臺灣地區兒童文學領航者林良先生在睡夢中辭世。林良先生被譽為「臺灣現代兒童文學之父」,是臺灣地區兒童文學界公認的「常青樹」、「大家長」。近年來,隨著林良作品陸續被引進大陸,人們對這位在兒童文學領域耕耘了七十多年的老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文學報》也曾多次刊登評論界對他作品的解讀。今天,我們重新跟著專家學者的解讀走進林良的文學世界,走進那個至美至善的文字王國,緬懷林良先生,緬懷那種至真至純的人生態度。
  • 臺灣閱讀推廣名家林文寶福州開講兒童文學開源
    這位被暱稱為「阿寶老師」的臺灣兒童閱讀推廣人,幾乎是近年來往返兩岸最密切的人。林文寶1943年出生於臺灣雲林縣,曾任臺東師範學院語教系主任、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臺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他著作等身,《歷代啟蒙教材初探》《兒童詩歌論集》《兒童文學論集》為兩岸兒童文學教育所重。
  •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知識的缺乏導致不平等
    原標題: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後來,勒克萊齊奧隨媽媽逃到山區避難,在那裡他認識了一個長著一頭紅髮的男孩,男孩被派去執行一項任務:帶一個炸彈去炸德軍會通過的橋。「但那個男孩不太會操作炸彈,德軍還沒通過,炸彈就引爆了,這個男孩什麼都沒留下,只有一些紅色的頭髮。」   勒克萊齊奧說戰爭的恐懼讓他開始想要表達自己,而這種表達其實就是文學。
  • 中外兒童文學代表作家及作品
    他的小說屬於「菜園派",擅長以幽默和溫情的筆調描述蘇格蘭農村的風土人情。最著名的是幻想劇《彼得·潘》(1904)。彼得·潘這個不肯長大的男孩,已經成為西方世界無人不曉的人物,是永恆的童年和永無止境的探險精神的象徵。
  • 農莊老闆竟寫兒童文學作品!佛山湧現出一批兒童文學作家,他們的...
    ,曾獲「新世紀優秀兒童文學徵文獎」,今年出版了新作《麵包仙子》……在前不久剛剛閉幕的第三屆佛山文學周期間,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佛山近年來湧現了一批優秀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家,他們的作品屢獲嘉獎。如今,四十多歲的他已有近三十年的創作經歷,他從讀初中時就開始零散創作。到了2000年來到佛山做教師時,便開始了密集創作,小說、劇本都有,近幾年比較多地致力於兒童文學創作。  今年9月,在開啟新學期教學工作的同時,他也開啟了新學期的寫作。每個工作日,洪永爭都是清晨五點多起床開始在家寫作,七點左右就停下寫作去學校上課。
  • 高明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該雅俗共賞老少鹹宜
    再把我抱下來——我其實可以調頭再走回去,但我不走,因為太寂寞了,需要別人的關注。人和人之間的這種和諧關係,人們的善良、包容,還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在今天有些缺失,需要靠作家、靠作品慢慢找補回來——園子是威嚴的、有深沉感的,我寫了街坊鄰裡之間的煙火氣,這是頤和園缺少的;北京的大氣、人和人之間調侃的和諧、幽默,也是老北京難得的、珍貴的、遠去的、今天需要回歸的氛圍。
  • 七十年間,我們有哪些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
    隨著五四時期兒童的被發現,專門為兒童而創作的文學作品產生了,誕生於二十世紀初葉的兒童文學迄今已經歷了百年。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兒童文學也濡染了鮮明的時代性、人文性,強烈的社會性,並始終沒有背棄現代中國文學的人文傳統,兒童文學匯入了現代文學的洪流當中,同時也保持著其面向兒童寫作的這一特殊性,成為一個未曾斷流的文學傳統延續百年。
  • 臺灣兒童文學泰鬥林良告別讀者
    林良致力於創作兒童文學長達 60 餘年,代表作有《小太陽》《爸爸的 16 封信》《我是一隻狐狸狗》等,翻譯作品兩百多冊。人們常用"臺灣兒童文學界的大家長""臺灣兒童文學界的泰鬥"等稱呼來形容他。 林良與廈門也頗有淵源———他是廈門人,出生於 1924 年,曾在廈門的中山公園、鼓浪嶼等地度過難忘的童年時光。
  • 福建出版界紀念「臺灣現當代兒童文學之父」林良逝世一周年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林良在臺灣國語日報社董事長辦公桌前。 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供圖 攝中新網福州12月23日電 (林春茵 謝宏瀾)洗澡,一根白髮,停電,遛狗,晚餐……這些看似再平凡不過的事情,在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林良的筆下,無不瀰漫著家的溫馨,散發著淡淡的讓人回味的情感。
  • 時白林:不喜歡被稱作「泰鬥」的藝術家
    【走近文藝家】         他是黃梅戲創作泰鬥、「戲曲音樂終身成就獎」第一人。他作曲的《天仙配》已成為藝術史上的經典。但他不喜歡別人稱他「泰鬥」,他說,「那是過譽,我就是一名音樂人」。
  • 廈門籍臺灣兒童文學泰鬥林良「告別」讀者
    人們常用「臺灣兒童文學界的大家長」「臺灣兒童文學界的泰鬥」等稱呼來形容他。  推動兩岸兒童文學交流  林良在大陸有許多文學界的朋友以及小讀者們,他的去世引發兩岸不小的關注。昨天,多家大陸出版機構撰文紀念他,認為他在推動兩岸兒童文學的交流和發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廈門鷺江出版社副編審、策劃部主任林淑平是林良簡體版作品在大陸的推動者之一。
  • 文學長存 溫暖一生——著名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林良先生追思活動在榕...
    12月23日清晨,著名作家、臺灣兒童文學泰鬥林良在家中逝世,享年96歲。林良祖籍福建廈門,長期致力於兒童文學、親子教育等寫作,創作與翻譯兒童文學作品兩百多冊,他在大陸的大部分作品都授權給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小太陽》,是一部關於家、關於愛的作品,出版半個世紀以來,成為溫暖幾代人的幸福家庭聖經。
  •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沈習武——筆下有讓孩子著迷的斑斕世界
    他叫沈習武,是宿城區蠶種場小學的老師,也是全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他的作品清淺而深刻,充滿著美好與愛的芬芳……在國內外曾獲得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等30餘個獎項與榮譽。在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有無數個喜愛他的小讀者和「小粉絲」。
  • 楊嘯:內蒙古兒童文學的領頭雁|文學|兒童文學|內蒙古|楊嘯|作家
    楊嘯先生從河北老家來到內蒙古,一直致力於兒童文學創作,用筆描繪一個個絢麗多姿的兒童世界,帶給孩子們無盡的歡樂……楊嘯是內蒙古文學界的老前輩,以兒童文學創作著稱,成就斐然。我們讀過他的許多小說、詩歌,也看過由其小說改編、他親自擔任編劇的電影《紅雨》。可以說,楊嘯的作品影響了幾代讀者。
  • 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創作新繪本:為孩子勾勒老北京風俗圖景
    60年的兒童文學創作生涯,金波,這位童心未泯的老人把他的童年記憶寫進書裡,為今天的孩子們創作了《吹糖人》《小鼓兒噠噠響》兩部充滿童心童趣的作品。《小鼓兒噠噠響》 小新 攝繪本《吹糖人》通過孩子的視角,清晰展現了老北京民間絕活兒——吹糖人。
  • 他是國內著名作家,他是文壇泰鬥—文學家秦牧
    秦牧,一位有「散文泰鬥」之稱的著名作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的名字如雷貫耳,家喻戶曉。1958年,他參與創辦並擔任副總編輯的《羊城晚報》獨具特色,深愛海內外讀者歡迎。發行量創當年中國報紙之最。秦牧作品內容取材廣泛,無所不及,從花草蟲魚到祖國建設偉大成就,從故事傳統到現代科技,信息量大,知識面廣,說理透徹,讀他一篇文章,等於上一堂課,終生受益,永不忘!(抗戰時期他當過老師)秦牧文章格調清新,文筆生動流暢,瀟灑自然,思路廣闊,聯想豐富。趣味盎然,文採飛揚,南國風情濃鬱,仿佛是和煦的海風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