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的筆下遇見美好的童年
文/圖 羊城派記者 景瑾瑾
在南海大瀝當小學教師的洪永爭擠出業餘時間創作,其長篇兒童小說《搖啊搖,疍家船》斬獲第二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最高獎——「青銅獎」;做農莊老闆的亞明,其中篇小說《羊兒在雲朵裡跑》獲得首屆「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銅獎;供職於佛山市藝術創作院的廖雪林長期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曾獲「新世紀優秀兒童文學徵文獎」,今年出版了新作《麵包仙子》……在前不久剛剛閉幕的第三屆佛山文學周期間,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佛山近年來湧現了一批優秀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家,他們的作品屢獲嘉獎。
洪永爭:堅持創作近三十年小學的教師
洪永爭是一名小學教師(照片由洪永爭提供)
雄渾壯闊的漠陽江,生動鮮活的捕魚場景,熱鬧紛繁的集市,颱風來臨時躲颱風的景況,宛轉悠揚的「鹹水歌」……作者用詩意流暢、感情真摯的文字把讀者帶入到了水波搖曳的廣東漠陽江上,跟隨十歲的疍家男孩水活,走進充滿苦難而又讓人嚮往的疍家人生活,去感悟疍家男孩的成長曆程。2017年8月,第二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揭曉,洪永爭的《搖啊搖,疍家船》摘得最高獎項「青銅獎」。全篇18萬字的作品,洪永爭用質樸的白描手法描寫了疍家人的生活,他們平凡、貧窮、歷經磨難,但又善良、勤勞,是一部主要講述父母情、姐弟手足情的兒童成長故事。
在這部被眾多文學評論家和作家聯袂推薦的兒童小說中,以打魚為生的「疍家人」的生活場景,離不開洪永爭的個人經歷,出生於陽江雙捷鎮的他,雖然不是疍家人,但從小熟悉疍家人的生活。「後來準備寫小說時,我還去走訪了三水、南海等地方疍家人的生活,上到船上和他們聊天。」洪永爭說。
洪永爭的另一個身份是南海大瀝的一名小學教師。如今,四十多歲的他已有近三十年的創作經歷,他從讀初中時就開始零散創作。到了2000年來到佛山做教師時,便開始了密集創作,小說、劇本都有,近幾年比較多地致力於兒童文學創作。
今年9月,在開啟新學期教學工作的同時,他也開啟了新學期的寫作。每個工作日,洪永爭都是清晨五點多起床開始在家寫作,七點左右就停下寫作去學校上課。
「其實,我在創作過程中坐冷板凳坐了很多年了,雖然說發表過一些作品,但不是特別多。比如說我寫了五十多部中短篇小說,但只發表了十來篇,一大半都沒發表出來。但是不要緊,我還是繼續堅持。」《搖啊搖,疍家船》獲獎後,洪永爭又用半年時間創作出了長篇小說《浮家》,並獲得首屆「小十月文學獎」金獎。目前,他正在創作一部小說《棹歸》,現在已經完成第二稿了,計劃明年出版。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洪永爭有一大批粉絲就是他的學生。而洪永爭堅持寫作的精神,對學生的帶動作用也很大。洪永爭透露,他非常重視引導學生們進行有效的閱讀。「我經常會跟我的學生講,一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一個愛讀書的人,相當於擁有了許多人的頭腦。我會定期推薦一些書給他們看,鼓勵他們讀完後在班上互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碰撞智慧的火花。」
亞明:一個愛閱讀寫作的農莊老闆
亞明,本名梁貽明
在城裡讀小學的壯族孩子多多暑假跟隨母親回到農村照顧摔傷臥床的阿大(當地人將外公稱「阿大」),回到大山裡幫阿大養羊,然後認識了同樣從城市裡回來的同齡壯族女孩楊梅……今年6月,亞明的中篇小說《羊兒在雲朵裡跑》獲得了首屆「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銅獎。評委認為,這部作品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調刻畫出幾代人在家鄉與他鄉之間的徘徊,在故事中,有離別,有新生,有無奈,更有期待,情感真摯,引人深思。
亞明,本名梁貽明,他也有過在佛山教書的經歷,近幾年返回清遠連山的老家,做起了農莊老闆。在朋友眼裡,亞明就是一個挺能折騰的人。1993年,他從老家清遠來到佛山教書,2007年開始在廣州做生意,一直做到2015年,又回老家開辦農莊。這一路走來,亞明的行走歷程可以用「歸園田居」四個字來概括。
大山、大自然,是他的摯愛。很多個清晨或者黃昏,他都會進山,在山裡呼吸新鮮空氣,看日出日落,在花草的清香、飛鳥的鳴叫中提筆寫作。
「好多年前我就很喜歡閱讀、寫作,當時會寫一些零散的小詩歌,在刊物上發表。到了後來,詩歌、小說都有寫。真正專注於兒童文學是這兩三年的事。我之前做教師做了十幾年,和孩子們很熟悉,也非常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經常被童心童趣的故事打動。」亞明告訴記者。
亞明很推崇「所有的經歷都是財富」這一理念,喜歡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我把這當做人生的一種樂趣,我會跟工友們去搬大石頭,也會坐下來跟環衛工聊天。喜歡體驗生活,在創作中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素材,我不能忍受停留在一種生活狀態中,但就是在這樣的折騰中,還是會靜下心來寫作。」
在詩歌創作方面,亞明也是頗有建樹,他曾分別獲得過佛山十大詩人提名獎和佛山文學詩歌獎等。
廖雪林:從「童話世界裡」走來的筆耕者
廖雪林出生在九寨溝附近一個羌族小寨裡
「陽光,從東方最遠最高的雲層中傾瀉下來,世界變得明亮溫暖起來。萬物終於甦醒了。隨著萬物甦醒的,還有一座美麗的蜻蜓王國,它坐落在岷山環抱的月映沼澤中……」這是廖雪林的短篇童話《調皮的小天藍蜻蜓》中的開篇語。
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副院長廖雪林也是一名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出生在九寨溝附近一個羌族小寨裡的廖雪林,從小仿佛就生活在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裡。「澄明的冰藍色天空,黛色的小山,山腳下的草坡地,在風中不斷搖擺的野花,野花邊憨厚悠然的犛牛,木質的羌族小屋。那就是我人生中尚沒有記憶時生活的地方。這一切,都被印在了我的心靈最深處。」廖雪林回憶稱。
後來,當教師的父親又帶領全家人去到了一個恬靜美麗的小城。在這座小城裡,廖雪林度過了童年及少年的美好時光。在她只有七八歲的時候,父親就給她提供了諸多兒童文學讀物,那是她最早的閱讀,也引領她走上了兒童文學之路。
在此後的人生中,廖雪林便試著創作出一些兒童文學作品。作為一位70後的作家,她的創作經歷非常豐富。其代表作《麵包仙子》獲 「新世紀優秀兒童文學徵文獎」,《調皮的小天藍蜻蜓》獲「廣東省首屆優秀青年文學獎」,《一支翅膀的多羅多》獲「廣東省第六屆優秀兒童文學獎」等。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他們也是未來的建設者。我們到底要留給孩子們什麼東西呢?」廖雪林告訴記者,「除了高樓大廈、寬闊的馬路、現代化的各種設施以外,我們更應該留給他們文化和精神的財富,因為這些才是塑造他們品格、豐富他們心靈、充實他們智慧的最好的材料。」
來源|羊城派
圖片|景瑾瑾
責編|田恩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