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創作新繪本:為孩子勾勒老北京風俗圖景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記者 高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近日推出《吹糖人》《小鼓兒噠噠響》兩部兒童繪本,這位80多歲的老人在新作中以孩子的視角勾勒出生動寶貴的老北京風俗圖景。

60年的兒童文學創作生涯,金波,這位童心未泯的老人把他的童年記憶寫進書裡,為今天的孩子們創作了《吹糖人》《小鼓兒噠噠響》兩部充滿童心童趣的作品。

《小鼓兒噠噠響》 小新 攝

繪本《吹糖人》通過孩子的視角,清晰展現了老北京民間絕活兒——吹糖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細節方面的呈現,比如書中對吹糖人手藝的刻畫,對孩子手握糖人垂涎三尺又不捨得入口的生動描寫以及對親情書寫,都讓讀者感覺真實而又溫暖。

而另一部作品,《小鼓兒噠噠響》也以圖畫故事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老北京一種特殊職業——打小鼓兒的。梆梆的鼓聲,清脆而有節奏,帶領讀者返回那個灰瓦紅牆的年代,感受街坊鄰居間親切和熟悉,感受人與人之間滿滿的善意。

1月9日,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玩童年——金波·好玩兒繪本系列圖書讀者見面會」舉行。活動現場,金波分享了「金波·好玩兒繪本」系列創作的初衷以及創作背後的故事。

著名兒童文學家作家金波 小新 攝

金波表示,吹糖人和打小鼓兒都是舊時北京的特有的行當,創作這兩部作品不僅僅是懷舊,更是一種回歸,一種對童年回歸。「小鼓兒,很小,比桌球大不了多少。那時候,小朋友們對打小鼓兒的都很喜歡,因為可以從他那換到玩具。而我小時候最開心的事不是換來了玩具,而是能親手敲敲小鼓兒。和敲小鼓兒的叔叔或爺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是最好的朋友,沒有貧富的差距,是平等的。」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兒童文學評論家陳暉認為,金波老師的作品帶給讀者兩方面的收穫,他的創作根植於北京的民俗,有文化的傳承,在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上都具有代表性和閱讀價值。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充滿童心、童趣。通過閱讀這兩部文圖皆美的作品,能感受到金波老師對兒童和對生活的愛。

兒童閱讀專家王林認為,此次的兩部繪本可以說是「圖畫書版的的城南舊事」,通過作者詩性的表達,真實再現了老北京人的生活狀態,表現了老北京人的善良和溫暖,具有很強洞穿力。

《吹糖人》 小新 攝

談及創作初衷,金波表示,無論是吹糖人的還是打小鼓兒的,還有書中胡同裡的大爺、大媽和奔跑孩子們,「那些人,那些事都鮮活地存在於我的記憶深處。」

「人一輩子只有一件事不能忘記,是會跟隨你長大、變老的,那就是童年記憶。兒童文學作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學會養育自己的童年,如果你能養育好你的童年,一輩子都會有童心。」金波說。(完)

相關焦點

  • 寫了60年兒童文學的金波,告訴你童年怎麼玩兒
    兒童文學作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學會養育自己的童年,如果能養育好童年,一輩子都會有童心。」85歲的金波說,他為孩子寫故事已有60年了。這位童心未泯的老人把他的童年記憶寫進書裡,為今天的孩子們創作了《吹糖人》《小鼓兒噠噠響》兩部充滿童心童趣的作品,近日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 蘇少社為打造中國原創兒童文學重鎮再發力
    或德高望重北鬥之尊,或新銳之星青出於藍,這些重量級作家、出版人相聚在北京,為2020年我國的原創兒童文學的勾勒出一幅壯美畫卷。  會上,徐海首先代表鳳凰傳媒致辭。他高度肯定了蘇少社在原創兒童文學、低幼讀物、知識科普等板塊所取得的成就,對蘇少社在2019年取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中國好書」的豐碩成功表示欣賞,勉勵蘇少社在原創精品生產中持續發力,再續輝煌。
  • 七十年間,我們有哪些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
    75本作品基本可以代表性地呈現兒童文學在七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有的作品也深刻地體現著時代的烙印,如出版於1961年的《小布頭奇遇記》,娃娃「小布頭」的奇遇就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社會主義時代的真實寫照:小布頭碰巧坐上火車跟下鄉的小電動機一起去了農村,他看到了公社社員熱烈歡迎工人老大哥「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場景,他看到的是公有制下的社會圖景,社員們愛機器,是因為它為人民做貢獻
  • 專訪作家伍美珍:創作兒童文學應該有底線
    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上官雲)「為孩子們寫作品,就要考慮到他們的語言特點、閱讀習慣,對此,兒童文學作家本人就得有長期的積澱。」臨近六一兒童節,知名兒童文學作家伍美珍在北京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專訪,剖析國內童書市場現狀,並分享創作經驗。她認為,創作兒童文學應有「底線」,「作家對自己要嚴格把關」。
  • 鼓勵孩子閱讀創作繪本 收穫成長與樂趣
    鼓勵孩子們閱讀繪本,也鼓勵他們創作繪本美國學者多羅西·懷特說道:「圖畫書(繪本)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本書,一個孩子從圖畫書中體會到多少快樂,將決定他一生是否喜歡讀書。」繪本作為一種獨特的兒童文學樣式,以文圖結合的方式,克服了幼兒在年齡、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發展不足造成的對文字的理解障礙,把抽象事物或道理具象化,「深入淺出」地表情達意。它帶孩子們認識世界、發展個性、構建自我,擴展自身的時空體驗、思考範圍、生活視野,同時也獲得了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學會愛與被愛。陪孩子閱讀一本好繪本,是鼓勵他對於世界的好奇,也是播種對文學,對藝術,對美的最初的愛。
  • 金波:讀詩的聲音是詩的翅膀
    讀金波的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說:「有一種魔力,能讓人返老還童,既像行走在布滿鮮花的小路上,又像走進溫暖的家。」從1956年發表第一首兒童詩至今,金波寫了許多意蘊悠長的詩歌、散文、童話,多次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教材,幾代小讀者都記得金波叔叔或金波爺爺,從他那裡領悟了純真的美與善。
  • 曹文軒、金波等名家為家鄉打卡 參與「美麗中國」系列圖畫書創作
    據介紹,這一系列圖畫書主要面向5~12歲的少年兒童,由中宣部宣教局、團中央宣傳部全程指導,中央統戰部、中央臺辦、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務院港澳辦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宣傳部等單位權威審定,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編。
  • 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推出繪本版
    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推出繪本版 2015-01-10 21:01:52》簡體中文版10日在京首發,「小豆豆」首次以超可愛的繪本形式出版。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女士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兒童文學經典。該書講述了黑柳徹子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新學校「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讓一般人眼裡行為「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知識的缺乏導致不平等
    原標題: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 她的《拍花子與俏女孩》作為「第一本中文數碼多媒體繪本書」,已在美國和中國的電子閱讀平臺上出版,但銷售額很不樂觀。   《拍花子與俏女孩》以繪本形式描繪了俏女孩在北京生活過的一段奇妙經歷。張辛欣的創作過程持續了幾年,期間美國出版業由盛轉衰,無人出版,張辛欣便決定以自出版的形式讓書問世。這本書最先在美國出版,但銷售卻並不理想,「我看看我的銀行帳號,也就掙了幾十美元吧。」
  • Astra國際繪本故事大賽開啟:尋找精彩原創故事為繪本注入新動能
    Astra國際繪本故事大賽開啟:尋找精彩原創故事為繪本注入新動能 2020-11-05 13:51:52新經典集團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應妮)「在兒童出版及藝術領域,插畫比賽獨佔鰲頭,專門的故事文本比賽卻鮮少見到。而就出版現狀來說,童書編輯和插畫師們會有一個共同的煩惱——畫很棒,故事不行。」新經典國際童書集團CEO李昕告訴記者,這也正是Astra國際繪本故事大賽舉辦的初衷。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兒童文學到了「梳理」家底的時候
    19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和世界日益接軌,中國兒童文學作家開始從思考民族性的立場逐漸轉向對人類普遍問題的高度思考,對於兒童文學的定義開始多元化,「中國兒童文學意義轉變為人類提供優良的意識,具有無限創作可能,並日益融入世界兒童文學。表現出來開創中國兒童文學新歷史的強烈願望,是意氣風發的狀態。兒童本位思想開始被許多作家接受。」
  • 楊嘯:內蒙古兒童文學的領頭雁|文學|兒童文學|內蒙古|楊嘯|作家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辦的第一屆文研班,選中了當時已經在全國都有影響和知名度的中青年作家17人。楊嘯是班裡最年輕的作家,只有24歲。他們入學後一邊學習,一邊創作。楊嘯前期的重要作品就是在文研班學習期間完成的。他隨後出版了小說集《笛聲》和《火苗》,大多作品以河北平原為背景,熱情地描繪農村變革中的新事物與新人物。這些作品受到讀者們的喜愛,很多文友為他高興,認為他一定會創作出長篇巨著來。
  • 日本兒童文學發展歷程
    在那新舊交替的動蕩時代,兒童文學創作也呈現出一派「百家爭鳴」的局面。在「百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鈴木三重吉發起的著名的「赤鳥運動」。「赤鳥」是一家兒童文學雜誌的名字,該雜誌以創作具有藝術價值的、文筆流暢、優雅的童話和童謠為宗旨,堅持這一宗旨並加以實施的被統稱為「赤鳥運動」。  在「赤鳥運動」中,比較突出的作家有被譽為「日本的安徒生」的小川未明、兒童詩詩人野口雨情,童謠作家北原白秋等。
  • 中外兒童文學代表作家及作品
    1862年7月的一個下午,作者帶著三個孩子,劃著一隻小船在泰晤士河上蕩漾。在孩子們的再三央求下,他信口講了一個夢遊奇境的故事給他們聽。後來應其中一個叫艾麗絲的小女孩的請求,他將故事寫成文字,送給了她。這篇文字就是《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後來在朋友鼓勵下,卡羅爾將手稿加以修訂、擴充、潤色後,於1865年正式出版。《艾麗絲漫遊奇境記》也譯為《愛麗絲夢遊仙境》。
  • 名家教你怎樣帶孩子走進兒童文學
    ,來自八婺的50名兒童文學作家及創作愛好者參加了培訓。據悉,本屆培訓班由浙江省作協、金華市文聯、金華市作協、浙江省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浙江省兒童文學創作基地(金華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聯合舉辦。主辦方邀請了兒童文學理論研究及創作界知名學者及專家到現場講座。老師們的精彩授課在金華兒童文學創作圈引起較大反響。那麼,孩子是兒童文學的主要閱聽人,在引導孩子優質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 質樸自然的挪威兒童文學,如何講述人生故事
    在此之中,源自挪威的兒童文學又是別具特色的一支。在創作主題方面,既有張揚個性自由、將兒童還原為自然之子的傾向;也有挖掘現實,闡述現實生活中兒童面臨的生存困境。在藝術風格方面,既拋棄了以往的說教氣,以啟迪兒童為主而非教訓兒童,也充分重視兒童文學作品的娛樂性,讀來遊戲意味濃鬱,富於幽默感。
  • 濟南畫家烏貓作家張之路共創繪本
    畫家烏貓《太陽和陰涼兒》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知名繪本畫家烏貓聯袂創作,由青島出版社濟南少兒分社出版,該圖畫書以文學、哲學、科學和美學的多重突破而得到業內外和小讀者的關注。一般人寫太陽,習慣性的思維是太陽很偉大,但是在這裡,它變成了一個小太陽,一個新太陽,它和動物比賽,和陰涼兒捉迷藏,完成了一個俏皮的遊戲,這個思維很厲害。」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劉海棲表示,太陽和陰涼兒像倆小孩在玩,張之路用它的智慧講了一個有各種解讀方式的寓言故事。
  • 兒童文學的創作及翻譯之路
    記得2004年我的兒童詩集《鉛筆樹》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責編潘婧認為這是國內第一本以繪本形式出現的兒童詩,《鉛筆樹》中的每一首詩都配有插畫,這些插圖都是我女兒畫的,那一年女兒8歲。《鉛筆樹》首印10萬冊,沒想到3個月售罄。《鉛筆樹》裡的每一首詩都經過作家柯巖仔細挑選和把關,從150首詩修改成80首。
  • 孩子眼中的「小餅乾和圍裙媽媽」
    原標題:孩子眼中的「小餅乾和圍裙媽媽」「小餅乾和圍裙媽媽」系列是曾創作「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經典形象的作家鄭春華為女兒小餅乾寫的幼兒文學作品。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詩人金波說:「鄭春華因母愛的光輝而使寫作更加精緻,因寫作的精緻而使母愛更加智慧。」目前,《沒有鼻子的小人兒》《小鴨子搖擺車和大公雞搖擺車》已上市。
  • 2019年兒童文學:延續「熱點」氣象 呈現多面景觀
    同時,文學界以多種形式致敬在70年兒童文學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老一輩作家。2019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特殊貢獻獎」授予了著名詩人任溶溶,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聯合主辦「呵護童心純美60年——金波兒童詩創作交流活動」,向金波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