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華報:是什麼鎖住了中日兩國的「性奴」?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28日刊文說,從日本一樁悲慘卻又無奈的「性奴」案件中可以看出,泛濫的成人黃色文化、冷漠的鄰裡關係和法律的不完善最終鎖住了可憐少女近10年,並讓犯罪者得不到應有的懲罰。而中國也存在著一些這樣的問題。

  文章摘編如下:

  9月初,中國洛陽市公安局接到的一個報警電話,從而引爆了震驚全國的「李浩囚禁性奴」案——現年34歲,幾年前從消防部隊轉業到洛陽市技術監督局的男性李浩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瞞著妻子秘密在外購置一處地下室,耗時1年開挖地窖並將6名歌廳女子誘騙至此囚禁為性奴。洛陽警方從地窖中成功解救出4名歌廳女,同時,還找到兩具屍體……

  日本媒體紛紛對這則新聞立即進行跟進報導和評論。其實,在「性奴」問題上,日本大可不必如此「大驚小怪」,更沒有資格指責中國。看一看日本列島近年來屢屢爆出的「性奴」案件,就可以知此問題已成日本社會的頑疾。對此稍作回顧,或許能給中國一些借鑑,讓人們認真思考一下是什麼鎖住了「性奴」。

  1990年11月的一天,在日本東北部新潟縣三條市的一個派出所,有位母親焦慮地向警察署訴說自己小學4年級的女兒放學以後沒有回家,從而驚動警方,出動幾千人搜索,結果是一無所獲。時間過了將近10年,在三條市鄰近的柏崎市的一幢獨立小洋房,政府保健所的工作人員在調查居住情況時發現了這名失蹤的少女。

  少女為何會在這裡呢?原來,這幢樓房居住的是一對母子單親家族,母親對兒子佐藤很是溺愛。正處青春期的佐藤經常曠課,離開學校後到便利店裡的租借成人AV影片打發時光,慢慢形成了扭曲的性意識,對影片中的一些內容「躍躍欲試」。正好一天駕車外出時看見了放學回家的少女,他拿出小刀,逼迫少女就範,把她強行帶回家並拘禁少女長達10年。其間,周圍的鄰居發現了很多異常情況,但抱著少管閒事的心態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少女被警方發現後已經幾乎喪失行走的能力,從一個天真少女變成了一個憔悴女子。而犯罪嫌疑人佐藤面臨的卻是最多10年的刑罰,因為日本法律規定監禁罪最多判處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這個消息一傳出來,整個日本譁然,大家都在找佐藤的罪名。終於,日本警察又找到一條罪狀:佐藤在被捕前一年,曾在當地一家超市為女孩子偷了一條價值1350日元(約合80元人民幣)的短褲,這樣又加上一條盜竊罪。兩罪合併,佐藤也只被判了14年有期徒刑,而受害者卻被監禁了近十年。

  從日本這樁悲慘卻又無奈的案件中可以看出,泛濫的成人黃色文化、冷漠的鄰裡關係和無力的法律最終鎖住了可憐少女近10年,並讓犯罪者得不到應有的懲罰。而中國也存在著一些這樣的問題。

  首先是遍地泛濫的黃色文化。現在的中國正處在激烈的轉型期,包裹著成人文化外衣的黃色影視作品、小說、遊戲大量出現。有關部門2008年一項針對大學生的相關調查顯示,超過78%的男性大學生觀看和閱讀過黃色影片和小說。由於中國在性教育方面一直「羞羞答答」,缺乏正確引導的青年們在這些「精神毒品」壯膽下,很難保證不會出現更多的「性奴」案件。

  其次,就是冷漠的鄰裡關係。作為一牆之隔的鄰居,如果說在多年時間裡沒有發現一點異常情況實在是不可想像。但在冷漠的工業社會裡,「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成為了社會的普遍心態。「洛陽性奴案」裡,李浩的「性奴」們就生活在一個熙來攘往、人口密集的小區裡。可即使女孩們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不願自己走出來,鄰居們也是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例如,有鄰居就在李浩轉移窖土發現了異常,可惜無人深究。「性奴案」讓社會在意識到犯罪分子狡猾、變態的同時,也的確應該反思日漸疏遠的鄰裡關係。

  最後的一道防火牆應該是法律。從日本「新潟性奴案」可以看出,「寬鬆」的法律似乎並沒有讓犯罪者受到相應的懲罰:少女被監禁長達10年,而警方「羅列」了多項罪名卻也只能判決犯罪分子14年的最高刑期。這不僅讓犯罪分子得不到應有的懲罰,還讓更多人以身試法。同樣,中國在這方面的法律也有待完善。

相關焦點

  • 日華報:不妨藉助文學交流促進中日友好
    日華報:不妨藉助文學交流促進中日友好 >   中新網12月23日電 11月28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參贊何靜與日本著名漢學家飯冢容、菱沼彬晁會談,積極評價兩人多年來譯介中國小說與戲劇作品、為推動兩國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
  • 日華報:中日對立難排除美國因素 中國需增實力
    日華報:中日對立難排除美國因素 中國需增實力   中新網2月13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13日刊文稱,解決中日關係的根本路徑在於中國綜合實力的提高。
  • 日華報:胡錦濤連任後首次外事行動「驚喜」日本
    日華報:胡錦濤連任後首次外事行動「驚喜」日本 2008年03月18日 11: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本新華僑報》近日刊文指出,這種凸顯「胡氏風格」的外交行動給處在特殊時刻的中日關係帶來驚喜,不僅連日來為日中友好團體及華人社團所津津樂道,也贏得日本朝野的一片讚譽。  文章說,日本政界人士刻意指出,這是胡錦濤連任國家元首後首次外事活動,也打破了中國領導人「兩會」期間一般不會見外國客人的慣例,實屬罕見。這種待遇給予「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蘊含著不尋常的意味。
  • 日本新華僑報:中日遊客鬥氣致第三方得利
    日本新華僑報網1月9日文章,原題:中日遊客「鬥氣」的背後折射了什麼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赴泰國旅遊的日中兩國遊客正急劇增加。2012年日中兩國的泰國入境者人數均創下歷史新高。由於日中兩國遊客均避免前往對方國家,日程和預算相差無幾的泰國就成為最佳選擇。
  • 日媒:細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日兩國交流
    日媒:細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日兩國交流 2014-12-24 15:28:44日本新華僑報24日文章表示,在這一天,中國北方的人們要吃餃子,南方的人們要吃湯圓。而在日本,人們吃南瓜、泡柚子澡。在中日這兩個不同的國度,在這一天,「冬至」二字讓兩國相連相通。  文章摘編如下:  在日本,從中國傳入的二十四節氣在現在依然通用,且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芒種、霜降,還是春分、雨水,二十四節氣的48個字在中文和日語中是完全相同的。
  • 美記者密訪東歐性奴魔窟 目擊性奴恐怖之夜(圖)
    目擊性奴恐怖之夜(圖) 2002年9月23日08:03  華商報 奧爾加  在歐洲東南部的廣闊地帶,性奴貿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繁榮起來。
  • 重讀中日關係史:外交需要知識,未可迷信智慧
    這樣,由於日本迴避戰爭責任而以《日華和約》有效為前提對中國交涉,導致中日至今沒有終結「戰爭狀態」的法律文件,或者說中日兩國並未在國際法意義上正式結束「戰爭狀態」。而這種邦交「正常化」談判結局,固然是日本方面謊言釋約欺騙的成功,但也是中國方面徒有遊戲文字之「智慧」而連《日華和約》這種公開情報也疏於研究之無知的證明。
  • 日華報:胡錦濤實現"暖春之旅" 迎接"春華秋實"
    評論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5月6日至10日對日本的訪問,是21世紀中日關係的大事,對亞洲和世界和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0年對日本進行的國事訪問,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署30周年和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胡主席的訪日將推動中日關係全面發展。可以說,胡主席的暖春之旅,將給中日兩國帶來春華秋實的豐收季節。
  • 中日兩國交往最絢麗的紐帶是什麼?他們的故事告訴你
    &nbsp&nbsp&nbsp&nbsp6月12日下午,日本大阪市太閤園內響起了日本樂器三味線演奏的中國傳統音樂《茉莉花》,中日友好交流故事會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開講。來自廣東和日本高新科技企業、電商、交通運輸、動漫、傳統文化、民間交流等社會各界精英齊聚一堂,共同述說關於兩國友好交流的故事。
  • 周恩來為中日兩國建交操持23年
    中日兩國建交後 周恩來的三大歷史性心願 在實現中日兩國建交後,周恩來殷切地懷著三大歷史性心願。周恩來還委託來訪的佐佐木更三,請他轉告日本在野黨和其他友好人士:如果我們中日兩國復交了,過去二十多年的友好來往會更加密切、更多起來,而不會冷淡下去。許多日本朋友對促進中日邦交的恢復、促進中日友好來往是盡了力的,當然我們更應該尊重他們。中國人民結識了新朋友,是不會丟掉老朋友的。 在田中首相訪華期間,周恩來多次發表講話,感謝為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貢獻的日本朋友們。
  • 七十年代中日達成擱置釣魚島爭議共識內幕
    在「衝繩歸還」日本之前的1971年7月,日本外務省整理的釣魚島(日本稱尖閣群島)問題絕密資料稱,「圍繞尖閣群島主權問題,日華(指臺灣國民黨政權)相互反駁,將給日華友好合作關係帶來消極影響,而且如果圍繞這一問題日華加深對抗,將為中共給日華友好關係打進楔子提供絕佳口實,因此日華雙方政府有必要極力避免將此問題作為重大問題處理」。
  • 甲午戰爭中日兩國在大戰,朝鮮王朝當時在幹嘛?
    甲午戰爭是近代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戰爭之一,此戰清王朝敗給了新興強國日本,其虛弱的本質暴露無疑,國家一蹶不振……也正是因此,中國任何一個中學生都會學到這段歷史,大家都知道,甲午戰爭的導火索是朝鮮,最初的主戰場也都是在朝鮮,清軍海陸軍腐敗無能,兵敗如山倒,日軍在朝鮮半島一路北進,打入中國境內,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在朝鮮打的
  • 多名在日中國女性參與料理活動 交流中日烹飪文化
    多名在日中國女性參與料理活動 交流中日烹飪文化   中新網9月3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近日,日本長野縣須坂市內的須坂溫泉古城莊裡,一場以女性為主角的「日本料理教室」熱鬧開場。
  • 親歷中日文化差異 感受兩國環保差距
    在東京參加「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日方閉幕式後,代表團分為7個分團,分赴日本各地,與日本各界進行深入交流。     青少年是各自國家最好的大使    「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日方閉幕式12日在東京的學習院大學舉行。
  • 天台山國清寺,是我國著名古剎之一,被中日兩國佛教奉為發祥地
    天台山國清寺,是我國著名古剎之一,被中日兩國佛教奉為發祥地天台山國清寺,是我國著名古剎之一,被中日兩國佛教奉為發祥地天台山國清寺,是我國著名古剎之一,被中日兩國佛教奉為發祥地天台山國清寺,是我國著名古剎之一,被中日兩國佛教奉為發祥地天台山國清寺
  • 「盤點」2019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而日本則進入令和新時代,同時2019年還是中日青少年交流促進年,這一年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交流都非常頻繁。讓我們通過以下熱點新聞盤點,一同回顧2019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 中日文化界人士齊聚東京 共話兩國友好歷史故事
    中日文化界人士齊聚東京 共話兩國友好歷史故事 2019-01-10鄭松波 攝   中新網東京1月10日電 (鄭松波)10日,一場由福建日報社東南網海外部和日本黃檗文化促進會、日本福建經濟文化促進會、中國福建文化海外驛站(日本站)等在日社團機構聯合舉辦的中日禪文化交流會在東京舉行,中日文化界、佛教界、僑界等各界人士近200人參加。
  • 【盤點】2019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而日本則進入令和新時代,同時2019年還是中日青少年交流促進年,這一年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交流都非常頻繁。讓我們通過以下熱點新聞盤點,一同回顧2019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 19歲女孩被森林「野人」逼迫做性奴(圖)
    19歲女孩被森林「野人」逼迫做性奴(圖) NEWS.SOHU.COM  2004年10月15日06:34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