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樂:《imagine》
一戰中山大學成功上岸啦~和各位學弟學妹們分享一點點經驗,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我的情況:福建省某一本類雙非院校,專業廣播電視學,目標院校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碩。
初試成績:政治72 英語一76 專業一118 專業二107
複試情況:筆試+面試 感覺面試情況比較好~ 複試後的總分排名比初試提5名啦~
一、寫在前面
說改變命運的早上其實有點誇張,但出錄取名單的29號真的是起起落落,輪迴好幾個大轉彎。按往年當天面試,當晚就會出錄取名單了,但28號晚上遲遲沒有消息,等到凌晨迷迷糊糊地睡著了,29號早上五點醒來,刷了官網還是什麼消息都沒有。
於是和考財經新聞的妹子(就是前兩天也發經驗貼的小仙女啦~)繞著中大走了一圈又一圈,還在中山大學大門拍照,兩個人手裡拿著早餐也不敢吃,想著萬一被錄取了就馬上要去體檢抽血啊(當時我們兩都覺得我們臉皮也是夠厚哈哈哈),最後實在等不住,想著沒事幹不然就先去體檢(再一次厚著臉皮)。
體檢完的我們又開始繞著中大一邊走一邊等成績,忽然間打開手機就發現有人發了錄取名單,「出來了出來了!!」,財新的妹子也慌忙打開手機。一開始覺得自己的名字肯定在後面,所以往後看,「完了完了怎麼還沒我名字」,於是再仔細看,我的排名竟然還前進了!緊接著財新妹子也看到自己的名字了,兩個人幾乎就是叫起來,「錄取了錄取了!!!」,我們真的是抱在一起,喜極而泣。
開開心心和大家報了喜訊,我們就想馬上回福建,匆忙訂了車票,卻被滴滴司機坑了,沒有趕上車,在深圳火車站旁邊的小旅館呆了一個晚上,小旅館又臭又不安全,兩個人幾乎一晚上沒睡覺,五點半又去火車站候車,已經沒有座票的我們站著回到了福建。
財新妹子先我下車,分開時卻覺得認識了好久好久,其實我們也就才剛剛認識,但那天信息量太大太大,兩個人可以說是一起經歷了巨大的起起落落,希望接下來的研究生生涯,咱們都能順順利利的~
二、公共課
政治:
9月先後購買了肖秀榮的精講精練+1000題、政治大綱解析(又稱紅寶書)。每天看一章精講精練,再坐對應的1000題。教育部大綱出來後,每天把大綱也按章節翻閱。其實就是一個熟悉政治考的都是什麼的過程,基本上除了政治經濟學,都沒有什麼大問題,把1000題中錯誤的點在教育部大綱上用螢光筆畫出來,經常性翻閱。政治經濟學部分真的非常頭痛,在當時朋友的推薦下去B站看徐濤的視頻。(直接搜索徐濤政治就可以了)。我只看了政治經濟學的部分,並且看了兩回,一次是第一次接觸政治經濟學部分,一次是大綱和精講精練已經、1000題都已經刷過以後,覺得這部分還是不懂,就看了第二次。
9月到11月就是反覆做上面的事情,11月、12月陸陸續續許多老師就開始出預測卷了。把市面上所有能買到的卷子全部買下來。包括往年真題卷,肖秀榮8套卷,肖秀榮4套卷,任汝芬4套卷,米鵬3套卷。(一定要注意發貨時間,要求賣家能夠在卷子出版後馬上就發貨。)這些卷子我只做了選擇題,大題部分只有肖8對著答案看了看,肖4答案在最後十幾天全部背下來。
12月還需要關注的是時政,我購買了肖秀榮的形勢與政策,把書裡的熱點時事看了一遍,然後刷了一遍裡面的選擇題+對答案(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把錯誤的地方反覆看幾遍,時政選擇題就基本可以拿下啦。
總體感覺:我是文科生哦~其實政治沒有怎麼花心思,一度覺得只能拿60+了。50分選擇題,50分主觀題,當時我選擇題對答案只拿了30/32,所以應該是改卷老師在主觀題沒有怎麼扣分,廣州應該是不壓分(考北京、江蘇、上海等地的同學就不要看我的政治經驗了)。當時真的覺得自己要死在政治上了,在考場上大多數題目都是花式抄材料、花式誇我黨。每年到12月,就會各種謠言說肖四今年被命題人看到了,所以考卷不會出現肖四的題,事實上肖秀榮還是預測中了幾題的~心態穩住,好好背肖四,好好刷1000題+看大綱,政治就沒大問題啦~
英語:
3月購買了何凱文長難句、何凱文單詞書。長難句是一定要好好研讀的,對於後來做閱讀還是有一定幫助的。至於單詞書,剛剛開始我有好好看單詞並且把裡面的單詞例句認真分析,大概到後期就覺得效率太低,轉向用手機APP背單詞,我用的是扇貝,身邊朋友用知米背單詞、紅寶書,其實各個軟體大同小異,用自己喜歡的就好,堅持用一款,每天打卡,養成習慣,堅持N多天以後很有成就感的~單詞書還是不能丟,我把單詞書的所有單詞抄到了自己的本子上,每個單詞意思也要抄上去,然後把做真題時不懂的單詞,不斷補充上去,自己的本子也越來越厚實豐富啦,每天除了扇貝打卡外再背一張紙的單詞。
4月之後陸陸續續購買了各種真題,包括張劍黃皮書(05-17)、陳正康超精讀(94-04)、考研真相(05-17)。其實各類真題基本都沒啥區別,隨便買哪種都可以的。94-04年的真題,我只刷了一遍。05-15年的真題反覆做了大概四、五遍,15-17的留著後面模擬考試。
下面主要講我是如何反覆刷真題的。第一次做閱讀,可能錯很多也有可能對很多,但是這個都不代表什麼。每天做一題閱讀題+對答案,盡力把每一個句子結構都分析清楚,緊接著把整篇文章翻譯成中文,手動寫出來,不要停留在腦子裡。(這同時也是練習翻譯題),把自己的翻譯和答案的翻譯對比、訂正,再把題中覺得漂亮的句型抄到本子裡,備著給寫作文用。然後第二天、第三天背閱讀題,把整篇閱讀背下來,大概兩三天完成一篇閱讀。過程很慢,但前期時間相對充足,這樣可以打好基礎的~反覆背誦、反覆刷幾次,當時很多人問我會問做那麼多次又背又翻譯難道不會記得答案嗎?我確實不怎麼記得了,不過事實上,後面幾次刷更注重的是對文章的整體以及句子結構的理解。我在考場上或者自己模擬考英語時,每次都覺得完了我完全看不懂閱讀題寫什麼,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基本上每次都只錯一兩個,所以刷真題真的是有日積月累的效果啦~
閱讀題外,就是翻譯題、新題型、作文。翻譯題上面已經說過,在翻譯閱讀題時就可以訓練翻譯題。新題型真的是非常頭疼,我今年新題型應該是0分或者2分,備考期間也只是單純拿真題練練。作文的發揮餘地很大,用的是何凱文作文書,小作文把每一種類型的都背一篇下來,大作文也多背幾種類型以及模板,動手在規定時間內多寫幾篇,能夠靈活運用各種自己積累的句型、模板就沒有大問題啦。
總體感覺:我的六級是剛剛擦線過的,但其實六級和考研英語考察的完全不同,可以說基本上沒加分也沒減分。英語是個慢慢熬的過程,如果考的是985,我認為英語一70+是必須的。如果有大二、大一的同學,我真的非常非常建議去考個雅思,計劃考研時本科的老師也叫我去考雅思,我沒在意……英語好是個實力加分項,當時中山的複試面試臨時加了口語(中山往年是沒有口語環節),我完全聽不懂老師說了什麼,強行懵逼作答,答完後,老師說:「你的考研英語考的還不錯啊。」我覺得這裡似乎挽回了一點口語太差的分數。另外,考研英語優秀在調劑時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專業課各大院校給分標準不一致,政治又不具備太大的科研能力參考性,所以英語成了很重要的參考科目。
三、專業課
中山不考史,整體考試風格是對知識的運用,但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背誦,有一定的基礎才能夠把知識運用起來呀。此外,中山的專業二比較特別,考得很雜,參考書籍幾乎只在簡答題和名詞解釋發揮作用。以下推薦書籍,加粗是必須讀的!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書單是對於我個人而言,可以綜合自己的情況再進行挑選,並且有些書籍未必對考試有用,但是對整個學科的把握還是很有幫助的。
初試書單:
新聞學:新聞學概論(李良榮)、新聞理論十講(陳力丹)、2017中國新聞業年度觀察報告(張志安)、新媒體概論(石磊)、新聞十大基本原則(比爾 科瓦奇)、新媒體與輿論:十二個關鍵問題(張志安)
傳播學:傳播學教程(郭慶光)、範式與流派(劉海龍)、傳播學引論、網絡傳播概論(彭蘭)、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裡程碑(西倫 A 洛厄裡)、傳播學史(羅傑斯)、西方傳播學術史手冊(胡翼青)
新聞實務:時評寫作十講(曹林)、深度報導:理論、實踐與案例(張志安)時評寫作是我在大一的時候看的,後來考研沒再翻閱,對於寫評論幫助還是很大的。深度報導這本書,對於答一些實務操作問題還是有幫助的,並且書籍閱讀起來很輕鬆的~結合真題去做一些筆記,例如消息源的管理。
視覺傳播:視覺傳播概論(任悅)基本一些知識點結合真題做筆記,知網搜索「視覺傳播」,閱讀相關論文。
公益傳播:表達的力量(曾繁旭)相當有意思的書籍,探討了在中國環境下的公益組織以及媒體是如何與政治以及資本博弈,其實對於考試未必有多大幫助,曾繁旭老師現在也不在中山就職了,但還是非常值得一讀。此外同樣也是知網搜索「公益傳播」,閱讀相關論文。
政府傳播:政府公共關係(廖為建)、政府傳播(朗勁松 候月娟)政府公共關係這本書我是在複試期間才發現的,作者以及編者全都是中山大學的老師!必須入啊!不過這本書現在已經沒有出版,只能圖書館或者二手買到啦。另外,知網搜索「政府傳播」,閱讀相關論文。
企業傳播:公共關係學(張克非)
社會研究方法: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裡程碑(西倫 A 洛厄裡)、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陳陽)社會研究方法是中山的重點中的重點,這部分對於我文科生來說更是難……我的方法主要是結合真題做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的筆記,並且把中山大學老師的論文中所用的研究方法寫下來,作為一個模板,能夠套用在其他要求我們設計研究方案上。
關於筆記:
之前高我兩屆的本科學校的學姐報考了2016年的中山大學的考研,並且她考了當年的第一名嘿嘿嘿,於是我就討了她的筆記,但她的筆記基本上都是手寫,於是我就結合她的筆記以及自己看書過程整了一份電子版的筆記。有需要筆記的同學可以聯繫我~
上面一直談到的結合真題做筆記,舉例來說明。例如真題問的是「PPS抽樣法是什麼?」那麼就把簡單隨機抽樣、分層抽樣等等全部都應當作為重點筆記。再比如「縱向研究是什麼?都有哪幾種?」那就必須把「橫向研究」也作為重點筆記。
關於論文:
論文必須非常重視!!而且中大經常會把某位老師的論文作為考試題目。
首先,把中大副教授、教授級別的老師近幾年的論文都應該認真翻閱,一年內的及其重要!以志安老師為例,志安老師的論文甚至可以試著去記下來,今年專業一的最後一題論述題就是志安老師的論文。並不要求每一篇都要記,發表在重要期刊上的,靠近考試日期的等等就尤為重要。
其次,時間緊張不可能閱讀期刊上所有論文,要試著去衡量不同論文的重要性。比如,張志安老師原來在復旦大學學習,去閱讀復旦老師的論文,像是陸曄老師、李良榮老師、黃旦老師等等,就會發現他們的論文和張志安老師都會有一些聯繫,並且這幾位老師的論文,張志安老師肯定也會關注的。
再次,我備考期間幾乎每天閱讀一篇論文並做好筆記,去概括論文的核心觀點以及是如何證明的。這種方式一來是加強自己表達能力、論述能力,再來是需要再翻閱時也非常方便查看。
最後,推薦的期刊:新聞記者、新聞界、新聞與傳播評論、新聞愛好者、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新聞大學。
關於真題:
真題的重要性無需質疑,中山大學的真題在官網上可以下載,零幾年的真題網上似乎沒有,有需要的同學也可以聯繫我啦~
試著去把真題分類,比如分成控制研究、內容研究、研究方法等等,每次複習完一個板塊,就去看看真題。我是從9月份開始做真題的,直接寫在自己列印的答題卷子上,訓練寫題的感覺以及格式等等。到了後期,就直接寫整張真題卷,連寫三個小時。基本上把所有題目都寫啦,如果有同學需要真題答案也可以聯繫我呀,只不過我的答案未必是正確的,文科答案也不會有標準答案。
關於課程、公眾號:
推薦一些公眾號:傳媒志、愛傳播、新京報傳媒研究、考新聞、國際新聞界、新聞記者、一本政經。一本政經經常會發志安等老師的論文,有些知網上還搜不到,它上面就率先發布啦~其他公眾號經常會對熱點進行分析、也會辦實務班(18年中山大學考綱加入了採寫編評,很建議報愛傳播的班訓練實務),經常翻閱。國際新聞界、新聞記者則也是經常發布一些推薦的論文,也是有時知網上搜不到,公眾號就先發了。
四、寫在最後
到現在有點不相信自己被中山大學錄取了,撫摸了好多次調檔函和政審函,現在想來,所有事情都和做夢一樣,真希望每一位努力的同學都能夠在未來的日子感受到我們看到被錄取時那種喜極而泣的感覺。然後應某位研友的要求:希望昨天剛剛結束面試的陳靜舒也能順利上岸哈哈哈!!最後,過程很曲折,也並不容易,但是也沒想像中那麼艱難,總之,加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