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達 何葉舟
珠海中大五院新冠肺炎救治經驗得到國際認可!近日,中山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放射科博士生導師張亞琴教授及分子影像中心馬寒教授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雜誌《BMJ》上發表了題為《Case review: Computed tomography of COVID-19》病例回顧性分析論文,對新冠病毒早期影像學表現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據了解,《BMJ》是國際頂級四大醫學期刊之一。
據張亞琴介紹,該篇文章分享了病例的回顧性分析,總結出新冠肺炎典型的影像學診斷模式。該診斷模式的確立對於鑑別新冠肺炎和其他疾病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主要針對如何診斷新冠肺炎、影像學檢查對新冠肺炎診斷的價值以及如何對新冠肺炎做出鑑別診斷這三個熱點問題,給出了清晰的回答。同時,文章中也客觀評價了CT檢查在新冠肺炎的確診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H1N1流感肺炎、社區獲得性肺炎、和其他冠狀病毒肺炎如SARS、MERS中也可出現與新冠病毒類似的臨床表現和影像學表現。」 張亞琴說。
據悉,中山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為珠海市新冠肺炎定點治療醫院,張亞琴作為該院一名放射科醫生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積極投身於一線抗疫工作中。她告訴記者,除了完成日常的影像診斷工作,她也時刻關注全球新冠肺炎的最新進展,收集整理中大五院的新冠肺炎病例,分析整理影像學表現,總結出影像學診斷模式,積極把該院抗疫診治經驗同世界醫生分享,為珠海市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金羊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