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頂級醫學雜誌接連刊登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研究

2020-12-23 環球網

近期,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存志教授團隊牽頭完成的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成果分別發表在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官方雜誌《PAIN》和美國風溼病學會(ACR)官方雜誌《Arthritis & Rheumatology》。

膝骨關節炎是老年人慢性疼痛和殘疾的首要原因,影響了全球16%的人口。膝骨關節炎造成的經濟負擔巨大,約佔GDP的1.0%-2.5%。更糟糕的是,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和肥胖症的流行,這一情況將進一步惡化。長期起來,針灸被視為是治療骨關節炎的一種潛在有效的非藥物療法。但既往已經開展的一系列試驗結果相互矛盾,存在爭議。導致不一致的原因可能與針灸劑量不足有關,既往多數研究的針刺頻次為1-2次/周,國內臨床實踐則多為3-5次/周。

《PAIN》刊登的研究共納入60名KOA患者,表明每周3次針刺治療起效快,可用於KOA急性發作期疼痛和功能障礙的快速緩解;每周1次的針刺治療可用於KOA急性發作期後的維持治療,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Arthritis & Rheumatology》研究據此以每周3次針刺治療為幹預手段,開展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試驗由京津冀地區9家醫院共同完成。

「團隊基於多年臨床經驗,強調膝關節局部穴位的深刺透刺、阿是穴的使用以及循經配穴,以犢鼻、內膝眼、曲泉、膝陽關、阿是穴5個局部穴位為主穴,同時將膝骨關節炎分為足陽明經證、足太陽經證、足少陽經證和足三陰經證,根據病變累計經脈進行循經取穴,形成個體化針灸治療方案。」劉存志教授介紹,該研究納入480例患者,患者接受24次,每次30分鐘的電針、毫針或假針刺治療,持續8周。電針組和毫針組均對5個主穴和3個配穴進行針刺治療。結果顯示,與假針刺相比,每周3次的電針治療可明顯減輕膝關節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且療效持續半年;在治療結束時,毫針治療與假針刺的療效差異尚不顯著,在隨訪階段由於假針療效迅速下降,毫針顯示出明顯的治療效果。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可推薦採用電針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

中醫因強調個體化治療,難以通過循證醫學得到西方學者的認可。此次研究遵循針灸自身特點,採用嚴謹的隨機對照試驗設計,符合循證醫學的方法學要求,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PAIN》和《Arthritis & Rheumatology》發表,不僅為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提供了國際認可的高質量證據,也為針灸的臨床實踐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相關焦點

  • 臨床研究新增研究成果,2項幹細胞治療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膝骨關節炎關節軟骨一旦受損,因缺乏血供及營養供給受限,自身修復與再生能力有限。患者主要採用物理輔助緩解關節受累,或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必要時進行外科手術,但以上臨床手段主要以緩解症狀為主,並不能阻止骨關節炎的進展。為緩解現有臨床手段的不足,再生醫學利用幹細胞以及細胞因子發揮效應,已逐漸成為骨關節炎的臨床新方案。經過研究人員的長期驗證與觀察,發現幹細胞治療骨關節炎安全有效,值的臨床推廣。
  • 得了骨關節炎,醫生提醒,千萬要少爬山少走樓梯!
    日常五步管理好骨關節炎患者又如何能管理好自己的骨關節炎呢?需做好以下五個方面:一、保持健康的體重和飲食肥胖患者是骨關節炎的高發人群,超重會給關節帶來額外的壓力,同時超重會加速骨關節炎的疾病進展。①二、運動治療輕度或適中的身體活動可以增加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增加血流量並促進損傷關節的修復,從而達到保護關節的目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活動都對關節有益,比如掃地,可以幫助維持和改善關節活動度。參與適合的運動項目有助於緩解關節炎帶來的不適。那麼,哪些運動適合骨關節炎患者?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 2020-12-19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骨關節炎的症狀常見的有哪些?膝蓋骨性關節炎可不可以治癒?
    骨關節炎在臨床上,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二類。原發性骨關節炎,是指用目前所有的檢查方法查不出病因的骨關節炎,通常所指的骨關節炎屬於這一類;繼發性骨關節炎是指在其它各種病因或疾病的基礎上,誘發的病變,如創傷、類風溼關節炎、神經及內分泌疾病等。這一類骨關節炎的病變比較局限。反覆使關節勞損的人群是患骨關節炎的高危人群,如舞蹈工作者、鑄造工人、礦工和公共汽車司機等。
  • 膝蓋反覆疼痛,針灸時你選取了膝陽關穴嗎?膝骨性關節炎選它沒錯
    反反覆覆的膝蓋疼痛總會影響人們的生活,這時候的治療該如何呢?如果慢性疼痛病程較久需要完善相關的影像學檢查,如X線、CT或MRI等,明確是否有半月板損傷、韌帶斷裂等需要手術的嚴重情況,如果不需要手術,須保守治療。很多朋友肯定知道,膝蓋疼痛需要針灸。
  • 關節炎怎麼治療好?中醫療法治療關節炎副作用小
    對此,患者需要及時對症治療,而中醫療法治療關節炎副作用比較小,因此要如何通過中醫的治療關節炎,就形成了大家比較關注的重點,下面一起來分享治療關節炎的治療中醫中醫方法。患者不妨嘗試一下,具體的內容就讓小編為大家具體介紹吧。
  • 一文讀懂骨關節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專家簡介:鄭龍坡,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教授、國際AO講師團講師、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榮譽博導。現任上海市創傷急救中心主任、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骨科創傷中心主任、骨科智能化微創診療中心主任。
  • 保護骨關節應從軟骨營養開始
    原標題:保護骨關節應從軟骨營養開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關節病診療研究中心完成的1項對北京城區老年人的膝、髖及手部骨關節炎發病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骨關節炎患病率達50%以上,75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患病率達80%左右。
  • 多省市骨科專家齊聚一堂論「保膝」 共謀發展為患者點燃新「膝」望
    12月5日,由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承辦的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西北保膝大會暨西安第四屆保膝截骨大會召開,全國多省市著名骨科專家齊聚一堂,進行授課演講、專題講座、病例分析,共同剖析膝關節周圍技術應用中的要點與難點,推動保膝、保髖、保踝關節治療的長足發展,為患者點燃新「膝」望。
  • 膝骨關節炎除了關節置換,還有其他治療方法嗎?——骨科醫生袁林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常常會出現膝關節畸形,最常見的是膝內翻畸形,也就是平常所說的「O」型腿,而且畸形會隨著病情的加重越來越重,最後行走困難。目前國內外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採用金字塔式的階梯治療,包括功能鍛鍊、支具輔助、藥物對症和手術治療。
  • 細胞療法工具用於老年人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軟骨修復
    東京--(美國商業資訊)--江戶川病院院長加藤正二郎博士領導的骨科醫師們和細胞培養專家們報導稱,從受累於骨關節炎(OA)的老年人膝關節軟骨組織培養多能表達細胞取得了突破。加藤博士引述他們在《再生療法雜誌》(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20420300274)上發表的論文,該論文同時在日本再生醫學學會第19屆會議上呈報,他表示:「這可能是世界上首份從骨關節炎組織培養表達多能性標記物細胞的報告。
  • 關節炎的症狀 8大偏方快速治療關節炎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骨骼機能開始下降,很多青年、中老年人會出現關節炎的病症。關節炎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骨科疾病,想要治癒不容易。那麼關節炎的症狀都有哪些呢?關節炎治療的偏方有多少?類風溼性關節炎飲食方面可以吃什麼呢?關節炎的症狀1、成年人經常患的關節炎是風溼性關節炎。
  • 骨關節炎應該怎麼治療?
    如果發生這些症狀,你很可能是患上關節炎了。骨關節炎早期如果能採取措施,治療效果會更理想一些。 為什麼關節炎容易找上中老年人 科學研究發現,關節軟骨20歲後不再生長,35歲後就會出現退化。
  • 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一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就...
    除了高質量地完成臨床工作外,重症醫學科還進行了全方位的學科建設,迅速開闢了血流動力學監測、重症超聲、生命支持技術的合理應用等多個研究方向,開展了十餘項前瞻性臨床研究,打開了學科發展的新格局。急性腎損傷(AKI)是指腎功能在短期內急性減退的臨床症候群,經常會在患者接受大手術後發生。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可採用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即一組體外血液淨化的治療技術。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
    2016年11月15日,由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教授擔任副主編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前沿》正式發布,肖瑞平擔任該平臺執行主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學會堂宣布了這一消息,並稱這一周刊「將通過交流可靠的醫學信息來解決中國亟待滿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 關節腫脹當心患上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如影響生活應手術
    原標題:關節腫脹當心患上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如影響生活應手術   骨關節炎又稱為關節退行性變,多見於50歲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好發在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和脊柱等部位,尤以膝關節多見。那麼年輕人也會患骨性關節炎嗎?患上骨關節炎有哪些症狀?需要做手術嗎?
  • 且行且珍「膝」
    近日,西安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門診收治了一例49歲女性患者張某,訴右膝疼痛10餘天,近幾日出現膝關節僵硬、活動障礙的表現,故前來求治。患者自訴休息後出現疼痛,活動片刻即可緩解,但活動過多後,疼痛又加劇。安軍明主任醫師根據多年臨床經驗診斷為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肝腎虧虛)。
  • 純肉飲食,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很多醫生都不知道
    關節炎會導致關節腫痛、僵硬、同時還會伴隨著劇烈疼痛,累及部位包括膝、髖、踝、手和脊柱(頸椎、腰椎)等關節。在中國,關節炎已經威脅到了上億人,每10個成年人,就有至少1人備受關節炎的困擾。當RA被定義為,需要終身服藥的「慢性」疾病時,患者一生都「需要」藥物來治療,醫生和製藥公司會賺更多的錢。這就是目前西方醫學的通病,只是用藥物去緩解症狀,而不是以治癒疾病為目的。
  • 珠海中大五院新冠肺炎成功救治經驗論文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刊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達 何葉舟 珠海中大五院新冠肺炎救治經驗得到國際認可!近日,中山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放射科博士生導師張亞琴教授及分子影像中心馬寒教授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雜誌《BMJ》上發表了題為《Case review: Computed tomography of COVID-19》病例回顧性分析論文,對新冠病毒早期影像學表現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據了解,《BMJ》是國際頂級四大醫學期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