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致殘的頭號殺手,怎樣盡最大可能保住膝蓋,是每位骨科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心願。12月5日,由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承辦的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西北保膝大會暨西安第四屆保膝截骨大會召開,全國多省市著名骨科專家齊聚一堂,進行授課演講、專題講座、病例分析,共同剖析膝關節周圍技術應用中的要點與難點,推動保膝、保髖、保踝關節治療的長足發展,為患者點燃新「膝」望。
截骨保膝大有「膝」望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承重關節之一,人們進入中老年階段常會有關節面的軟骨磨損,產生膝關節疼痛等症狀,導致日常生活功能的受限。老年人更是往往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羅圈腿、骨質增生、滑膜炎,究其病因都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引起的。據世衛組織報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致殘的頭號殺手。在我國,針對嚴重的骨性關節炎,目前主流治療手段就是全膝關節置換。
但在骨科門診常會聽到患者的抱怨,「我的膝關節不論上下樓還是走平路都疼,想出去走動走動都很困難。」「我的膝關節痛得厲害,都已經變形了。」……對於發生膝關節明顯退變、變形的患者,傳統治療需要採用關節置換手術,通過切除關節表面軟骨、半月板、前後交叉韌帶,將其替換成金屬假體,用骨水泥粘合,使患者恢復膝關節的活動。然而,據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骨科主任張兵介紹,20%的膝關節置換患者術後因疼痛、僵硬而不滿意,還有因關節假體感染、鬆動、使用壽命有限而需要翻修的。張兵說,假體使用壽命雖說有20年,但他遇到的患者多數在術後10多年就需要再次手術,因此膝關節置換不一定是最佳的治療方式,「盡最大可能保住膝關節」也成為每位骨科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心願。
此次保膝大會就是通過一場學術盛宴告訴更多業內人士,除了「換關節」外,還可以通過精準微創保膝截骨手術來避免換關節或者「推遲換關節」。據張兵介紹,2010年他開始接觸保膝截骨術,2014年技術逐漸成熟,隨即在醫院科室內大力推廣,截至目前完成了300多例成功手術。許多病患一聽到截骨二字就望而卻步,但其實截骨術就是把膝關節矯正變直,糾正膝內翻,使膝關節的負重力線由損壞的關節間隙轉移到相對正常的關節間隙,改善關節負重的異常狀態,降低骨內壓,促進新的關節面形成,減輕症狀。「簡單來說就類似以前用一個肩膀挑水,術後就可以用兩個肩膀平衡挑水,減輕單一受力。」張兵說。
趨利避害「膝」路寬
「與換膝相比,保膝保留了最多的骨量、保留關節所有的韌帶,保留了關節的自然活動,手術創傷小、風險低、費用少、恢復快、患者滿意度高,越來越受到業界認可和患者青睞。」張兵告訴記者,保膝截骨手術效果相當不錯,該項技術保留了原有膝關節,不移除任何骨頭,癒合很快,術後還可以滿足較強的活動需求,這樣患者自身膝蓋軟骨還可以再生,術後70-80%的患者不再需要接受關節置換術。
「盡最大可能保住膝蓋,是每位骨科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心願。過去由於保膝技術引入中國較晚,不如全膝發展成熟,各地區保膝醫學教育力量不均衡,相當一部分地區的骨科醫生只接受過全膝教育,對保膝手術了解不足。所以我們願作保膝的宣傳者和倡導者,將這項手術大力推廣,讓『保膝』之路越走越寬。」被患者譽為「保膝衛士」的張兵表示,為了讓更多患者知曉並享受到該項技術,近年來他率骨科團隊多次到寧夏、甘肅等地的偏遠鄉村義診,給當地基層醫院提供保膝手術技術支持,為更多患者開啟新「膝」望。
會上,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外治分會還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骨二科、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骨科、佛山市中醫院骨十科進行了膝關節周圍截骨技術培訓中心授牌。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超 馬相
編輯: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