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數學、信息學多領域專家齊聚一堂,探討人工智慧在骨科方面的...

2021-01-08 瀟湘名醫

健康大河南訊:(圖文:魯亞 方帥)談骨論今,智引未來,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必將對醫學事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骨科領域。2020年12月29日,「河南省數字圖形圖像學會人工智慧骨科專業委員會學術論壇」在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東花壇院區成功召開。會議邀請到了數學、信息學、臨床醫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採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共同探討人工智慧在骨科領域的研究新成果,發展新方向,讓更多的同道可以了解人工智慧骨科專業的前景。

本次會議特別邀請到浙江大學孔德興教授,河南省數字圖形圖像學會人工智慧骨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副院長曹向陽教授,河南大學龐志峰副教授,科大訊飛洛陽語音雲創新研究院閆潤強院長,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趙移畛,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洛陽)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憲明院長,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張穎副主任醫師,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王慶豐副研究員帶來全方位、多層次的學術講座以及精彩的點評與討論。

會議現場

浙江大學孔德興教授致辭

孔德興教授表示,為了戰勝新冠疫情,廣大醫務工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此向醫學專家、廣大的醫務人員致敬並表示衷心的感謝。2020年,在曹向陽主委等專家的帶領下,專委會在學術交流、臨床診斷、科學研究以及產業轉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人工智慧、大數據、健康中國已經被列入國家的重要戰略,科技部加大了對科技特別是交叉學科的知識力度,未來,人工智慧骨科將會繼續綻放光彩。同時,也真誠的希望學會發揮交叉、創新、引領等作用,在學術研究、骨科標準化資料庫建設以及骨科的行業標準等方面有所建樹,為健康中國、國家分級診療等國家重大戰略做出應有的貢獻。

河南省數字圖形圖像學會人工智慧骨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副院長曹向陽致辭

曹向陽副院長講到,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是國家骨傷科區域診療中心、國家中醫骨傷科重點學科建設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骨傷科協作組大組長單位。2016年8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了人工智慧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主要方向,強調重點發展大數據驅動的智能技術方法,突破以人為中心的人機融合理論和關鍵技術,研製相關設備、工具和平臺,在基於大數據分析智能方法的基礎上,開展相關研究,取得突破,在醫療行業形成示範應用。人工智慧的春天已經來了,而且是國家的重大創新項目,這必將推動全國以及全省人工智慧在骨傷科領域的創新發展。

據了解,2020年11月3日,新華社重磅發布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也提到了要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各產業深入融合,推動先進位造業的發展。

聽完孔德興教授、曹向陽副院長的精彩致辭後,我們了解了人工智慧結合臨床醫學在骨科發展中的重要性,此外還有部分專家教授針對人工智慧技術帶來了不同方向的專題講座。

曹向陽作《AI如何輔助醫生決策》專題授課

龐志峰作《數學理論在臨床醫學影像中的應用》專題授課

閆潤強作《人工智慧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研究》專題授課

張憲明作《智能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專題授課

張穎作《股骨頭壞死圖像評估》專題授課

趙移畛作《基於大數據的臨床專科數據中心構建與應用-以骨質疏鬆為例》專題授課

會議現場

據了解,本次論壇聚焦於「人工智慧與骨科未來」這一主題,本次會議的召開將有利於推動我省人工智慧與骨科臨床、科研、大數據的跨界融合,促進人工智慧在骨科及其它醫學領域的應用與發展,推動骨科快速走向智能化、精準化、微創化,造福廣大骨病患者。

【來源:中原健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華山論劍聚英豪,國內著名骨科專家齊聚日照!
    12月20日上午,日照市第四屆保髖保膝學術研討會暨日照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關節學組年會、日照市首屆保髖保膝專科聯盟學術會議、魯東南微創骨科關節置換培訓中心揭牌儀式在日照萬興源大酒店順利召開,會議由日照市中醫醫院副院長高楠主持。
  • 北部寬仁醫院再獲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授牌
    12月14日從重慶北部寬仁醫院獲悉,12月13日,重慶市醫學會社會醫療機構骨科分會首屆會議暨重慶市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研討會在重慶北部寬仁醫院順利召開。全國骨科界大咖、200餘位專家齊聚一堂,共話骨科領域的新研究、新技術、新理念。
  • 百名骨科同行齊聚順德「談骨論筋」
    骨科醫生專家現場開展學術探討。  活動承辦方、廣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主委沈慧勇教授首先致辭時提到,廣東省醫學會骨科學術直通車是醫學會搭建的一個以促進骨科同行之間的學術及技術學習交流的平臺,他祝願大家學有所獲,並點讚了順德和平外科醫院的發展。
  • 中俄專家齊聚哈工程 探討極地聲學與信息技術
    原標題:中俄專家齊聚哈工程 探討極地聲學與信息技術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麗雲 通訊員金聲 歐陽龍謙)記者12月8日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獲悉,近日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了第二屆中俄極地聲學與信息技術論壇。隨後,與會的8位俄方專家學者就冰區水聲及電磁通信、大陸架水深遞減區域低頻聲波傳播、勘察加地區地聲特性、回聲水產儲量調查探測儀技術、海底地球物理3D測繪、多功能聲吶掃描儀、極地遠程流星餘跡應急通信技術、淺海區域低頻參量系統等方面研究先後進行了報告。俄羅斯聯邦功勳科學家、國際通信研究院院士馬卡洛夫·謝爾蓋·鮑裡索維奇教授從事將流星餘跡無線電通信系統應用於北極地的研究。
  • 骨科醫療器械領域,技術創新的那些事兒
    過去,這些骨科產品的出現,因其顛覆性、新穎性,引領了行業的變革。隨著人工智慧、5G等新興技術的浪潮席捲而來,未來骨科領域的「game changer」又會出現在哪些技術/產品上呢?
  • 梅花香自苦寒來——記醫院骨科C區、數字醫學中心暨智能醫療機器人...
    張元智1986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軍醫系,2002年師從國內著名顯微外科專家、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顧立強教授(現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顯微外科部主任)攻讀博士學位,首次實現了臂叢神經和腰骶叢神經的三維可視化。
  • 多省市骨科專家齊聚一堂論「保膝」 共謀發展為患者點燃新「膝」望
    12月5日,由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承辦的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西北保膝大會暨西安第四屆保膝截骨大會召開,全國多省市著名骨科專家齊聚一堂,進行授課演講、專題講座、病例分析,共同剖析膝關節周圍技術應用中的要點與難點,推動保膝、保髖、保踝關節治療的長足發展,為患者點燃新「膝」望。
  • 眼科是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融合的突破口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士張勤介紹「動態不確定因果圖在全科臨床診斷中的應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供圖人工智慧是醫療、科技等領域產學研的熱點。「人工智慧技術與醫學診療脈脈相通,而眼科是以影像診斷為中心的專科。」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12日在2020年度智慧醫療學術會議上稱,眼科在醫學影像方面有數量及質量的優勢,這些優勢即是醫學與人工智慧交叉融合的突破口。上述會議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發起主辦,北京郵電大學、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等聯合承辦。
  • 國內普外界專家齊聚金城 為甘肅醫學發展「傳經送寶」(圖)
    國內普外界知名專家、教授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普外科事業的新進展、新技術和新方...   中國甘肅網12月29日訊(本網記者 靳佩佩 文/圖)29日,蘭州普通外科高峰論壇暨甘肅省醫師協會普外醫師分會學術年會暨甘肅省醫學會器官移植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蘭大二院舉行。
  • 骨科人工智慧企業長木谷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聯想之星持續加碼...
    在術前準備階段,長木谷基於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技術,將手術模擬算法、圖像算法、深度學習算法等方法結合起來,依靠計算機輔助的方式來實現關節置換手術的三維術前規劃,幫助醫生在術前精準掌握人工關節的型號、安放角度和位置,全方位評估術後肢體長度與偏距等詳細信息,提高手術的精準度。
  • ISICDM 2020:中外院士齊聚、五大主題論壇,疫情難擋這場理工醫跨...
    ,旨在促進電子信息(包括計算機、自動化與生物醫學工程)、數學和醫學等領域學者的交流與合作。中外院士齊聚本屆大會,將有重量級的理、工、醫學術專家亮相。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教授、中華醫學會放射學會侯任主任委員劉士遠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田捷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劉再毅教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蔣田仔教授、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周少華教授等多位醫工交叉的嘉賓將發表大會報告。
  • 「AI影像見分水嶺,行業面臨洗牌」中美醫學影像人工智慧前沿峰會...
    受益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人工智慧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並迅速成為資本的寵兒。隨著國家人工智慧、大數據兩項國家戰略的扶持措施的相繼落地,醫療AI即將步入落地應用階段。本次大會由史丹福大學醫學物理中心主任、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人工智慧放射領域頂尖專家、匯醫慧影首席科學家邢磊教授擔任主席。
  • 2020年曲靖市骨科年會暨第十一屆骨科滇東論壇在曲靖舉行
    液態金屬前沿材料在骨科領域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這一課題中,中科院鄧中山博士的新穎觀點吸引了許多骨科同仁的關注。 鄧中山表示,近年來,液態金屬的發展逐步滲透到多個領域,其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價值正日益顯現,液態金屬生物醫學材料學的應用為一系列重大醫學瓶頸的解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徑,可望催生變革性醫療技術體系的建立
  • 香港首屆人工智慧與語言科技論壇召開 探討交流AI在語言科技領域的...
    要聞 香港首屆人工智慧與語言科技論壇召開 探討交流AI在語言科技領域的應用 2018年11月1日 16:30:10
  • 四百餘位光學專家齊聚長春 「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
    11月14日,中國工程科技「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論壇在長春市南湖賓館召開,四百餘位光學專家齊聚一堂,聚焦光電領域發展趨勢,獻計前沿技術發展。  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二局局長徐進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光電技術作為重要的核心科技,涉及面廣、學科交叉多,希望大家能夠以本次論壇為契機,交流探討、凝聚共識,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我國光電技術的國際地位。  長春理工大學校長楊華民代表承辦和協辦單位致辭。
  • 北京同安骨科醫院 趙憲光矯正四肢畸形都說好
    趙憲光,副主任醫師,北京同安骨科醫院副院長。先後 擔任中國肢體殘疾康復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會員、中 國人生科學學會健康教育研究會專家委員、遼寧省康復委 員會常務理事等社會職務。趙院長畢業於大連大學醫學 院,曾在多家三級醫院進修及參加骨科高級培訓班學習。  他對每個患者都認真分析、深入探討,追求創新與精益求精,形成了對先天或後天性四肢畸形、關節骨病畸形等病的獨特矯正治療方法,為國內矯形康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被多家電視、電臺、報刊、雜誌爭相報導。
  • 中外專家齊聚山東大學 共探人工智慧發展
    12月12日上午,山東大學舉行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籌)論證會暨山東大學—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慧聯合研究計劃啟動儀式在濟南舉行。圖為會議現場。 沙見龍 攝中新網濟南12月12日電 (沙見龍)山東大學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籌)12日在濟南成立,並啟動山東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慧聯合研究計劃。來自中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的數十位專家學者聚焦人工智慧領域發展。12月12日下午,人工智慧國際高端論壇在山東大學舉行。圖為論壇現場。
  • 告別頭痛醫頭 大咖雲集探討搭建整合醫學新平臺
    10月18日,由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和上海強生製藥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第一屆整合醫學論壇在北京開幕,會議旨在通過匯聚國內眾多內科領域專家,探索不同學科的整合模式,提升內科醫生在多學科交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推動我國內科領域的學術交流與發展,搭建整合醫學研究與交流的新平臺。
  • 上海新增六位「會議大使」分別來自醫學、文博學等領域
    東方網記者曹磊11月1日報導:今天下午,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毛穎等六位來自醫學、藥學、數學、文博學等領域的領軍人物被聘為第十批「上海會議大使」。這些「會議大使」來自醫學、城市建築、社會科學、信息、電子科技、半導體、物理學、生物學、國際關係、船舶工業、食品科學、經濟學、心理學、海洋地質、藝術、地理、氣象、航運、金融等20餘個學術領域以及酒店、旅遊媒體、會展、商務旅行行業。他們在各自領域中都是學術精英和行業領軍人物,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較高的建樹,在國際交流活動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