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不能握手,「禮節」作揖進入「兩會」!

2020-12-25 風起談天下

因為這次疫情我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困擾,工作和學習也受到了極大的困擾,而在4月20日,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的「兩會」現場,由於不能握手,就把握手的禮儀改為了作揖,而實際上在整個衢州市,都在推行這種禮節互相問候的方式。

不得不說這樣的做法確實是非常的負責的,既不失禮貌,也做到了防護,實在是該為他們點讚!

而眾多的網友評論更是很有情懷,說中國自己的禮儀應該點讚,或者說回歸古禮真美。

確實西方的禮儀,一見面就又摟又抱又是親的,在我們看來確實不怎麼好,而且對疫情的防護也不利,而作揖的禮節就很好,兩全其美,也體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關於這件事,朋友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也可以轉發給您的朋友,如果可以的話,請留下您寶貴的關注和點讚哦!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期的禮節選擇:握手,作揖,還是抱拳?
    我國的疫情逐漸遠去,但是世界範圍內的疫情正處於肆虐時期。在這樣一個時期,我們依然要防範疫情的傳播和死灰復燃。戴口罩、保持一定的距離、勤洗手消毒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直以來習慣了的一些社交禮節就不能再繼續使用,例如通用的握手,正式場合的擁抱等。
  • 作揖代替握手,疫情下的兩會如何開?
    4月中旬,浙江衢州各縣(市、區)「兩會」開幕,與會人員不僅要通過層層「關卡」還要交叉就座,人與人之間要保持安全距離。當地媒體掌上衢州客戶端報導稱,參會人員一改見面握手的習慣,間隔一米相互行起了作揖禮,委員間也主動行作揖禮,就餐時處處可見公筷公勺。
  • 作揖代替握手,疫情下的兩會如何開?
    4月中旬,浙江衢州各縣(市、區)「兩會」開幕,與會人員不僅要通過層層「關卡」還要交叉就座,人與人之間要保持安全距離。當地媒體掌上衢州客戶端報導稱,參會人員一改見面握手的習慣,間隔一米相互行起了作揖禮,委員間也主動行作揖禮,就餐時處處可見公筷公勺。
  • 後疫情時期的禮節選擇:握手,作揖,還是抱拳?
    我國的疫情逐漸遠去,但是世界範圍內的疫情正處於肆虐時期。在這樣一個時期,我們依然要防範疫情的傳播和死灰復燃。戴口罩、保持一定的距離、勤洗手消毒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直以來習慣了的一些社交禮節就不能再繼續使用,例如通用的握手,正式場合的擁抱等。
  • 多地兩會重啟,這裡握手改作揖…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4月下旬開始,浙江、山西、四川、青海等省份的多個地市陸續重啟兩會。會前開展健康排查、會場見面行作揖禮、就餐發放公筷、遠距離「雲參會」……從會前籌備、會議流程,再到會後活動,多地因時制宜地進行會議形式的安排調整,在降低疫情風險的同時,保障地方兩會的正常有序召開。
  • 2000多年歷史的中華作揖禮代替握手禮,衢州「兩會」這麼開
    孔氏南宗所在地、致力於打造"一座最有禮城市"的衢州市,正按照自己的步調推行作揖禮,以各種形式向市民傳遞"不握手,不擁抱,只作揖"的倡議。在當地6個縣市區的"兩會"會場,作揖禮徹底取代了握手禮。衢江區"兩會"現場柯城區、衢江區、龍遊縣、江山市、常山縣、開化縣的"兩會"於4月22日閉幕。會議期間,從代表委員報到到互相問好,從領導作報告到委員們上臺發言,大家都行作揖禮。
  • 拱手作揖,兩會代表興華夏傳統禮儀,有何可笑?!
    疫情當前,某地人大開會改握手為作揖,引起國民各種討論,稱讚者有之,詆毀者亦有之。其實,不管握手和作揖都是禮節的一種展現,不存在握手一定比作揖文明或進步的論斷。只是近百年來我國為了效法西方,所以學習握手。
  • 見面作揖不握手,浙江衢州這樣開「兩會」
    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浙江衢州正推廣作揖禮。據衢州發布消息,4月20日,衢州市各縣(市、區)兩會開幕,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召開的兩會,與會人員見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禮。(開化縣政協主要領導作工作報告前,向在場委員行作揖禮。)以柯城區為例,在區兩會現場,與會人員進場戴口罩、出示健康碼、紅外線檢測量體溫。隨後他們按照要求交叉入座,每人之間保持安全距離。
  • 作揖與握手
    疫情特殊期間,又開始流行作揖了。握手這個從外國引入了百多年的見面行禮方式,被取代了。握手是否就此永遠被替代了,而作揖又是從哪裡來的呢?作揖是我們中華民族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只是我們自己忘記了,而現在被喚醒而已。
  • 中國古代流行的見面禮儀作揖,怎麼演變成了握手?
    中國為禮儀之邦,傳統文化更是廣為流傳,那古代流行的見面禮儀——作揖,是怎麼演變成了握手呢?由此證明自己沒有武器,這樣的時間長了騎士文化便演變成了「握手文化」。歐洲的騎士文化其實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大多數的女士都認為這種行為有紳士風度。「握手禮儀」傳入中國,人們越來越接受了它。相比於「作揖」,「握手」的禮節沒有那麼繁瑣,也簡便了許多,而且「作揖」的形式太多又不能隨意使用。到了民國時期,頒布一系列的法令廢除了很多陋習,包括「作揖」,由此明確了「握手禮」。
  • 拱手作揖,兩會代表興華夏傳統禮儀,有何可笑?!
    疫情當前,某地人大開會改握手為作揖,引起國民各種討論,稱讚者有之,詆毀者亦有之。其實,不管握手和作揖都是禮節的一種展現,不存在握手一定比作揖文明或進步的論斷。只是近百年來我國為了效法西方,所以學習握手。
  • 兩會風景線 浙江衢州兩會見面改行作揖禮
    疫情防控特殊時期見面如何行禮打招呼?浙江衢州正推廣見面改行作揖禮。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衢州當地官方媒體掌上衢州客戶端4月21日消息:不握手只作揖,這樣的兩會你見過嗎?4月20日,衢州各縣(市、區)兩會開幕,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召開的兩會,與會人員見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禮,成為今年縣(市、區)兩會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消息介紹:見面先行作揖禮,文明有禮新風尚!與往年不同的是,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召開的兩會,與會人員一改見面握手的習慣,間隔一米相互行起了作揖禮,將「衢州有禮」充分體現在行動上。
  • 《禮儀新說》疫情期間問候新姿勢,中華傳統禮儀作揖禮你真的會嗎
    梅長蘇行作揖禮近日,浙江衢州兩會期間,為倡導保持健康的社交、工作方式,兩會代表紛紛用作揖禮來替代握手禮儀,一方面衛生健康,另一方也可以保持人與人的健康距離,一時間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話題。禮儀培訓師培訓課程拜師儀式作揖禮揖禮與拱手禮的意義「作揖」是古代社會交際中較為常見的禮節行為,至今仍在沿用,提起作揖,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拱手禮,因為兩個禮節有著近乎相同的意義,有的人甚至經常把兩個禮節混為一談
  • 「作揖禮」入「兩會」 明德書院順勢主流文化新風尚
    4月下旬開始,浙江、山西、四川、青海等省份的多個地市陸續重啟兩會。與往年不同的是,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召開的兩會,與會人員一改見面握手的習慣,間隔一米相互行起了作揖禮。作揖禮作為中國傳統禮節,在疫情期間既避免了身體接觸,起到自我防護的作用又彰顯了禮儀,比握手禮更加符合防疫需要,拉開了大家的物理距離,降低了傳播可能性,也繼承了老祖宗的智慧,顯得格外和諧美好。
  • 還記得作揖這傳統禮節嗎?
    拱手禮,又稱作揖(zuò yì),是古代漢族的相見禮。行禮時,雙手互握合於胸前。當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若為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一說古人以左為敬,又有人在攻擊別人時,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
  • 《禮儀新說》疫情期間問候新姿勢,中華傳統禮儀作揖禮你真的會嗎
    梅長蘇行作揖禮近日,浙江衢州兩會期間,為倡導保持健康的社交、工作方式,兩會代表紛紛用作揖禮來替代握手禮儀,一方面衛生健康,另一方也可以保持人與人的健康距離,一時間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話題。禮儀培訓師培訓課程拜師儀式作揖禮揖禮與拱手禮的意義「作揖」是古代社會交際中較為常見的禮節行為,至今仍在沿用,提起作揖,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拱手禮,因為兩個禮節有著近乎相同的意義,有的人甚至經常把兩個禮節混為一談
  • 中國古代傳統的見面禮儀作揖叩首,是如何演變為握手的?
    在中國古代,最普遍和最流行的禮節是作揖和。一、公元前1043年,西周的開國君主周武王姬發逝世,其子姬誦即位為周成王。周成王當時還很小,以至於無法處理重大國事,就由其叔叔周公旦攝政。在周公旦攝政期間,周公旦做了許多重要的事情,例如平和了三監之亂,並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例如父權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等等。
  • 疫情期間的兩會與會人員由握手改行「拱手禮」鄭州快速公交站臺,穿...
    就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召開的兩會,你會發現一個新現象,今年與會人員見面不再握手,而改行「拱手禮」,這成為今年兩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拱手禮正確的姿勢,您知道嗎?5月14日下午,在鄭州快速公交農業路花園路BRT站臺裡,在兩名身著漢服的美女站務長的帶領和示範下,現場20餘名公交站務長們一起練習行「拱手禮」,大家認真的樣子,引來了乘客們的駐足欣賞。
  • 疫情期間的兩會與會人員由握手改行「拱手禮」鄭州快速公交站臺,穿...
    就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召開的兩會,你會發現一個新現象,今年與會人員見面不再握手,而改行「拱手禮」,這成為今年兩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拱手禮正確的姿勢,您知道嗎?「拱手禮始於上古,又叫作揖,揖字像作揖的人,似甲骨文人字,以表自謙。自西周以來,同輩間交往已在廣泛使用。《禮記·曲禮上》記載,『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而需要注意的是,拱手禮有男女之別,中國古人以『左』為敬,因此男子行拱手禮時,左手包右手,以左示人,表示真誠、友善與尊重;女子行禮時,右手在外,左手在內。簡單來說,就是男左女友,男抱拳女壓手 。」
  • 最帥行禮「作揖」,中國傳統國風應當如此
    上圖為衢州在年初疫情期間開「兩會」的情景,為避免直接接觸感染風險,圖中各人見面時均以作揖代替握手禮儀。作揖,漢族民間傳統的一種禮節,拱手為禮,是古代賓主相見時常用的禮節。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彎,表示向人敬禮。它相比於外國人的握手有更衛生、優美、自主、有文化底蘊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