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 記者 杜鵬 通訊員 楊威)
還有二十多天,這一年就要過去。8日上午的暖陽中,龍山村的種糧大戶劉松林正在盤算著兩湖專業種養合作社的新年大計。
即將過去的2016年裡,劉松林可謂是悲喜交加——悲的是,自己承包的300畝水稻在7月裡的洪水一連泡了十幾天,產量幾乎減半,損失高達10多萬元;喜的是,洪水過後,當地幾個種植大戶在政府的組織下走到了一起,合夥辦起了「兩湖專業種養合作社」,共同抵禦經營風險,自己還被推選為合作社的主任。
「5個人一起投資,註冊資金有500萬元,主產業是黃花粘水稻種植和太空湘蓮特色種植。」劉松林說,大家知根知底都願意合作,村裡和街辦也很支持,一起使勁比個人單幹更有保障。目前,合作社發展勢頭良好,已經形成1600畝水田、300畝湘蓮基地的生產規模,後續還將加大投入,面向城區追加休閒農莊等項目。
以兩湖專業種養合作社為試點,章山街辦正在整合轄區各村現有資源,積極爭取政策支持,通過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的種養業,組建成立「章山街辦合作社聯合會」,進而解決農民進入市場難、分散經營效率低等問題,實現協同發展、富民強社。章山街辦黨工委副書記周細成介紹,結合實際,章山著力打造以水產養殖、太空蓮種植、黃花粘水稻種植、花卉苗圃四大特色農業合作基地,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區域綠色的可持續性發展。
比水稻、太空蓮的集約化種植起步更早,章山區域的花卉苗圃正逐步進入「豐收期」。以龍泉村為代表的,數千畝的苗圃布局於大冶湖畔,全村2000多名村民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從事著與花卉苗木有關的工作,村中無一家工業企業,卻創造出每年上千萬元的綠色GDP。
「產業的崛起重在培育,壯大綠色產業所需的時間會更長。隨著月亮山隧道的開通,章山的區位優勢更加顯現,瞄準『黃石城市後花園』的發展定位,未來的路將會越走越寬,前景會越來越好。」周細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