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難進的世界文化遺產,連青苔都是文物

2020-12-25 人民日報

「近來度日如何?」

「雨過青苔溼。」

「青苔未生之時,佛法如何?」

「閒寄古池旁,青蛙跳進水中央,撲通一聲響。」

佛頂和尚和松尾芭蕉曾有這對話。

苔蘚,卑微、謙遜,卻又充滿改變世界的力量。

在日本京都的一個寺廟裡,苔蘚是這個世界遺產裡的主角。

西芳寺,位於京都嵐山附近,又名「苔寺」。整個庭園布滿青苔,將自然的隱藏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

我曾在櫻花季裡,站在西芳寺的大門,卻看不到一絲青苔。

灰白的院牆邊上,反倒有兩株熱烈綻放的粉色櫻花。

寺廟主殿內小矮桌整齊碼放,桌上放有漢字版的《波若心經》、毛筆和墨盒。

各國來的遊客,魚貫而入,卻誰也不吭聲。

這時,一陣鑼鼓聲響起,僧人開始誦念經文,遊客們也開始了各自的修行。

寺廟準備的毛筆老是開叉,半天寫不了幾個字。不到十來分鐘,跪著的雙腳就有點發麻。

自備一隻秀麗筆很有必要

但是,當你一腳踏進那個青苔花園,你會覺得所有的折騰都是值得的。

一條石板路穿過庭院,滿眼皆綠,細看,才能發現青苔下的山石、樹樁。

俯身細看,甚至能發現青苔種類繁雜,如迷你的星星、彎月、樹枝……

凝望幽幽的青苔,漸漸能聽到自己呼吸的聲音,時間已經消失。

日本人講究禪意,蕭瑟的枯山水是最有名的庭院形式。西芳寺的庭院有上下兩端,上庭院是現存最早的枯山水庭院。

別看現在一副歲月靜好的景象,這個寺廟的歷史異常坎坷,卻三次絕境逢生。

西芳寺所在地原是太子的別墅,奈良時代,僧人行基將之改建為寺院,稱為「西方寺」,卻在連年內亂中荒廢。

第一次復興,是在1339年。

一位名叫夢窗疏石的高僧,受邀復興寺廟,將它改名「西芳寺」。

在經營西芳寺時,他一心想擺脫政治束縛,於水邊林下隱匿。

一日,院中一棵櫻花樹開花了,夢窗在樹下打掃。有人看見就問他,為什麼不讓小僧來掃呢?

他笑了笑,沒有作答。

「山水無得失,得失在人心。」他就是報著這樣的禪意,復興了西芳寺。

後來的幾百年間,戰爭、洪水,西芳寺都見證過。

因為洪水,原本講究幽空的枯山水庭園,竟有河流流入,庭院裡開始長滿了青苔。

人手所造的庭園,慢慢被自然之力所接管。

到19世紀明治明治維新,日本開始打壓佛教,在各地燒毀佛像、經卷、佛具等,寺院或廢去,或合併。

西芳寺雖然位於郊區,也難免於難。

人去樓空之際,青苔不請自來。這第二次復興,是青苔帶來的。

隨著綠色蔓延,被歷史遺忘的寺廟卻贏得了現代旅遊業的垂青。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參拜的遊客絡繹不絕,西芳寺又興盛起來。

第三次復興來了。政府為了保護這裡的環境,甚至從1977年起限制遊客人數,開始預約參觀。

如今,這座有650多年歷史的庭園裡,布滿16000㎡的苔蘚,人們已然分不清哪些苔蘚是當年特意載種,哪些是自然生長的。

成就這座庭園的,與其說是人類的匠心獨運,不如說是自然的無常造化。

日本四面環海,氣候溼潤,非常適合苔蘚的生長。全世界有12000種苔蘚,日本有2500種。

隨處可見的苔蘚深深紮根在日本的文化當中。

日本國歌《君之代》很短,卻提到了苔蘚:用巖石遍布青苔的意象,比喻日本皇朝的統治延續千秋萬代。

苔蘚代表著悠久與恆長。王維詩云:「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來」,而萬葉詩人在吟唱悠久與恆長時,常讓幽綠的苔色爬上時間的古藤。

日本人愛苔蘚,從古代詩人,到都市白領。

夏天,日本人喜歡在家裡掛一個圓乎乎的「苔玉」。這種日式盆景是用青苔塗抹在土壤包裹的植物根部,渾身青翠,清新清涼。

日本女性中曾非常流行苔蘚觀賞團,至今仍有酒店提供苔蘚主題的住宿和餐飲。

苔玉冰淇淋裡面是冰淇淋,外面是抹茶粉

有女性會自稱「苔蘚女孩」,佩戴用苔蘚製作的戒指和耳環。

有的苔蘚愛好者還會參加苔蘚導賞團,鑽進鹿兒島的原始森林、長野縣的湖泊等深山老林裡,就為了看苔蘚。

「我喜歡它們的頑強的生命力,僅僅靠著陽光和水就能夠生存下來。」

27歲的杉山麻裡子是一名白領,她喜歡拿著放大鏡,蹲下來甚至趴下來欣賞苔蘚,一連好幾個小時。

「當看到這些苔蘚,和它們在一起的時候,我似乎就可以忘記世間的喧囂,遠離紅塵。」

在青苔的面前,匆匆光陰丟失了自己的強勢和專橫。沒有什麼是長存,沒有什麼是完成的,沒有什麼是完美的。

在幾百年歷史的庭園如是,在數十載的人生也如是。

最難進入的世界遺產

要想參觀西芳寺,絕對不能抱著佛系的心態。

你需要提前至少兩個月寫明信片去預約,4月至6月間更是要提前3個月預約。寺廟每天僅限100名參觀者進入,上下午各一批。

待院方確定好參拜時間,拿著回郵明信片在指定時間進入。

過時不候!過時不候!過時不候!重要的事要說三遍。

另外,西芳寺的參拜費為3000日元。這是京都寺廟參拜費裡最貴的,一般的都是400日元。

預約制加貴門票,是為了限制入園人數,更好地保護苔蘚花園。這樣的措施也同時讓西芳寺變成了「日本最難進入的世界遺產」。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去日本只看櫻花?京都這座寺廟的青苔長成了文物
    日本京都的西芳寺,是世界文化遺產,而苔蘚則是這座寺廟絕對的主角。所以西芳寺又被稱為「苔寺」。在陽春三月,所有人都擁擠著去看如火如畫的櫻花,而這座寺廟裡雖然也有遊人,但是卻曲徑幽深,沒有外面景點的熱鬧和繁雜。
  • 日本最難進的寺廟:門票高達3000日元!進去之前還得抄《心經》?
    而西芳寺則是京都最傲嬌的寺廟,這是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日本之旅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西芳寺又稱苔寺,原為日本聖德太子的別莊,留學僧空海曾在這裡舉辦過放生大會。有一部分無心的遊客踩踏了庭院的青苔,寺院只好關閉了觀光的大門。現在也只是對預來訪的遊客開放,而且必須提前以郵寄的方式預約,收到回執後方可按時入場參觀。觀光之前你首先需要付一筆3000日元的高額門票(京都寺廟參拜費裡最貴的,一般的都是400日元),還得誦佛經或做冥想一個小時,還要抄寫「般若心經」。
  • 日本獨有的世界遺產「枯山水」其實也是我國傳入
    日本缺水嗎?怎麼會!那營造園林,不用一滴水一朵花的枯山水,是何用意?那是禪意,用以冥想。枯山水,只是輔助一下,給個意境而已。枯山水並沒有「水」也沒有「山」,「水景」用砂石表現,而「山景」用石塊表現。古城京都的枯山水庭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哩!
  • 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連鎮謝家壩
    中國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它和萬裡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兩項偉大工程,是人類利用自然、造福人類的傑作,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聞名於全世界。2006年5月25日,大運河連鎮謝家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14年6月22日,通過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我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連鎮謝家壩為大運河遺產點之一。
  • 世界文化遺產衝繩首裡城被燒,文物智慧消防刻不容緩
    文物古建築屬於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表現,也因為其不可再生性而變得格外珍貴。鄭州金特萊作為智慧消防的領軍企業,在智慧消防探索上更加會側重這類珍稀文物和古建築的智慧消防解決方案。盡我們全力解決文物及古建築火災防控中的痛點,保護珍貴的歷史文化。
  • 浙江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日本文化遺產考察行記(一)
    浙江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日本文化遺產考察行記(一)2019年7月5日,浙江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受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邀請,開啟了在日本為期12天的文化考察活動。正值世界文化遺產大會在亞塞拜然舉行,日方也在為這裡申遺做積極準備這裡有很多志願者在義務為觀眾講解,得益於文博系日本留學生成田博熙的幫助,文博系師生從志願者的講解中對這座遺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有時間、自然和人類的三重守護,這片見證古代日本城市形成期的珍貴文化遺產得以幸福地安臥於此,文博系師生都為此嘆服。
  • 從日本的文化遺產保護上,我們學習到什麼?
    日本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在相當程度上除了其文化遺產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健全、國民法制意識和保護意識較強等方面的原因外,還得益於日本各界相互配合連攜的傳統。這對我們在保護本國文化遺產方面的工作或許是不無啟示的。 10月21日,日本筑波大學上北恭史教授在山水比德園林集團廣州總部階梯課室進行「 日本文物 · 景觀 · 文化遺產」的主題講課。
  • 日本「世界自然遺產」攻略:4個美如仙境的世界自然遺產
    我們經常在報章媒體上看到「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這幾個字,民眾對於世界自然遺產僅止於文字上的理解,其實世界遺產是由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根據國際公約條款所登錄,主要是要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價值的自然或文化,並分有「世界文化遺產」跟「世界自然遺產」兩種。
  • 日本京都旅遊!10個不能錯過的世界文化遺產
    京都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今日我們就一去,探訪古都的十大不能錯過的世界文化遺產景點。鳳凰堂是全日本最美麗的建築之一,可說是集繪畫、建築、工藝與雕刻等藝術國寶於一堂之作,在『木造天蓋、雲中菩薩供奉像、鳳凰金銅像、梵鍾與壁畫』等稀有國寶級文物與「平等院」自身的歷史價值條件下,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平等院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文化體驗,是為京都必遊的景點。
  • 古都奈良,日本人稱之「東方的羅馬」,春日大社被列入世界遺產
    日本,作為亞洲發達國家之一,它擁有23項世界遺產,其中自然遺產4項、文化遺產19項,在數量上居世界第12位。但較於中國而言,日本面積很小,則顯得這個國家處處都有世界遺產。位於奈良的春日大社,則是其一,它始建於和銅二年(710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 從日本的文化遺產保護上,我們學習到什麼? 比德學院
    上北恭史教授此次講座,上北恭史老師就日本以制度化和體系化等國家立法的形式對文化遺產保護進行介紹,並以世界文化遺產——富士山、世界文化遺產之都——奈良、世界遺產——白川鄉合掌村等為例,講述日本舉國上下是如何對珍貴的遺產進行保護
  • 趙振元 張小平 ┃ 日本遊記之五: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
    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清水寺、金閣寺、東大寺等都是在京都一帶日本著名的景點,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我們這幾天在雨中遊覽了這些景點,為日本對世界文化遺產的精心保護而由衷地尊敬其大佛殿與寺院,雖經明治、昭和時代的大修,但規模已縮小,但其大佛殿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1998年,東大寺作為古奈良歷史遺蹟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流行歌曲裡的世界文化遺產
    本周內容,我們以「歌曲中的文物」為主題,特別精選多首與國寶級文物、文保單位相關的流行歌曲,用歌聲與秀美河山提前為偉大的祖國慶生!特別值得一說的是,這些歌曲中的文物,還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屬於全人類的物質與文化財富。
  • 世界文化遺產日本首裡城大火 燃燒的是什麼?
    世界文化遺產日本首裡城大火 燃燒的是什麼?時間:2019-10-31 19: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文化遺產日本首裡城大火 燃燒的是什麼?據NHK等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0月31日凌晨,位於日本衝繩縣那霸市的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Shurijo)發生大火,正殿被熊熊大火吞噬,聞名全球的文化遺產恐毀之一炬。據報導,除正殿以外,北殿、南殿也全都燃燒。 此次起火   原標題:世界文化遺產日本首裡城大火 燃燒的是什麼?
  • 奈良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在盛夏也能保留一份春日的愜意
    所以,歷年積累下的石燈籠有兩千多座石燈籠主要在參拜道兩側被視為神的使者而受到保護的鹿,它們才是這裡的主人由於原始森林的庇護下的陰涼,石燈籠上長滿青苔。日本對青苔比較喜歡,除了人工種植,這種野生的也不會去幹擾春日大社是世界文化遺產,是古都奈良的文化財。
  • 日本的世界遺產大盤點!
    世界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為目的。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複合遺產三大類。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等非政府組織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力組織,參與世界遺產的甄選、管理與保護工作。目前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是義大利,共54處,中國擁有世界遺產53處,位居第二。
  • 世界文化遺產的剋星,又一文物建築在大火消失
    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是位於琉球群島的衝繩島內南部,那霸市以東的一座琉球式城堡,始建於15世紀,是古琉球王國的王宮,二次大戰的衝繩戰役中曾被燒毀。1992年主體建築開始重建,2000年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遣產名錄。
  • 我國文物保護走向文化自然遺產複合保護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記者王立彬)文物保護離不開社會生活與自然空間,我國文物保護正走向文化自然遺產複合保護,成為生活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在第五屆中國景區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國旅遊景區協會二屆五次理事會上說,文物保護過去是保護一個點、一個面、一座橋、一個塔、一個古建築群等,文化自然遺產保護還要保護人們的生活空間,從宮殿、寺廟、紀念性建築延伸至人們居住的房子、工作的工廠。人們生活的歷史街區、傳統村落、民族村寨也在變成保護對象。比如火星探測活動工作空間當天就要開始保護。
  • 這輩子非去不可的地方,日本世界遺產4選文化遺產
    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看,世界遺產是一種對人類具有普遍公認價值的財產。在海外旅遊時,世界遺產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景點。截至2015年12月,日本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註冊的世界遺產有19處。將從東日本文化遺產中挑選富士山、百川鄉、日照、平泉等4個項目,向日本遊客推薦。
  • 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
    日前,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市長論壇在杭州餘杭良渚古城遺址召開。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是建設文化強國、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突顯文化自信的珍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