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獨有的世界遺產「枯山水」其實也是我國傳入

2020-12-10 呂航

日本缺水嗎?怎麼會!

那營造園林,不用一滴水一朵花的枯山水,是何用意?那是禪意,用以冥想。枯山水,只是輔助一下,給個意境而已。

枯山水並沒有「水」也沒有「山」,「水景」用砂石表現,而「山景」用石塊表現。

古城京都的枯山水庭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哩!唉,其實也是從我國漢代學去的,只是如今已消亡了,以至於當今國人甚至都沒聽過「枯山水」。

而日本人把「枯山水」發揚到了極致,上升到了美學的高度。我們要看「枯山水」,還是要來日本。

初冬,京都。

偶爾飄下霧一樣的微雨,空氣清涼甜潤,順著纖塵不染的柏油路,漫步到龍安寺。這裡的方丈石庭,被譽為「日本第一名庭」,是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

方丈院門
方丈院門

歷史上,龍安寺面積很大,佔據了一座山頭。進得山門,先繞過鏡容池。對遊客開放的面積僅到方丈院為止,院門很精緻,鋪滿青苔,但久已封閉。由側門進入,在廊簷下拖鞋,踏著地板入內。

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組長有青苔的巖石,象徵著禪宗五山?據說共15塊石頭,但遊客數來數去頂多就是14塊。有何掌故,全憑想像。遊客紛紛坐下來,凝視著石頭髮呆。碎石被釘耙犁成水波紋,圍繞山石處犁成圓形的漣漪。可見,砂石象徵大海,而石頭是蓬萊仙島?

石庭不借一草一木,僅由三面油土矮牆、15塊石頭和白砂組成。無論從何處望去都無法一次看盡,所有大小相機也無法將這些元素同時納入取景框。他們靜止不變,卻有寧靜致遠的效果。

方寸之地幻化峻岭大川;幽僻之所,寫意胸中丘壑。這是禪宗精神,不向外求,卻明心見性。龍安寺屬於禪宗的臨濟宗,在日本的戰國時代,由室町幕府的「大管家」細川勝元於1450年所建。六百年過去,仍保留著當初的樣子,沒有什麼變化。

建寺時,恰逢日本視覺藝術發生重大革新,所以,龍安寺石庭不僅是禪文化在日本獨具創造性的新境界,也是日本美學史和思想史重大轉折的實物見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現在,枯山水幾乎就是為日本園林所獨有了,是日本畫的一種形式。

日本平安時代成書的《造庭記》給「枯山水」下的定義是:完全用石頭和砂石擺放出大地景觀,通常出現在室町時代、桃山時代以及江戶時代的庭園中。「無山,便以石喻山;無水,則以沙喻水;無波,耙制同心條紋為湧動之波;無花草,蔭僻處青苔則為暈染山水畫卷。」

沒有什麼能抵擋人的創造力,也沒有什麼能束縛人的想像力。

仁和寺
仁和寺

其實,枯山水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和禪修的輔助形式,在其他寺院也很常見。當日午後,在仁和寺和妙心寺,我都拍到了枯山水景觀。只是,在龍安寺,方丈石庭的景觀作為集大成者,最具有代表性而已。

坐在方丈室門前長廊上的人們,反反覆覆地數著15塊石頭,各個角度都不可能看全,幾乎沒人能打破「少一塊」的魔咒,不得不說這正是設計師的匠心所在。遊客總是忍不住要數一數,但有此執念的人註定要失敗的。

而明智的人不介意自己能否數全這些石塊,行旅匆匆,抓緊時間享受這片刻的寧靜,讓心靈沉浸在悠遠的山水意境中,豈不好!

有人頓悟,有人漸悟,有人執迷不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京都龍安寺的價值,也就是被其所蘊含的東方哲理與美學所折服吧!

作者近期文章:

大阪週遊卡新年前後如雞肋,節假期間去日本要防坑

「鬼瓦」是個什麼鬼?唐代在中國消亡了,日本仍能看到

真實的唐僧玄奘在哪收徒「孫悟空」?一幅壁畫解謎題

中國首個現代公園在哪?上海、無錫、成都、廣州、齊齊哈爾?

北京紅衛兵從張掖大佛肚子裡掏出的文物,所剩無多

相關焦點

  • 日本寺院「枯山水」體現禪意,原是由我國傳入
    日本缺水嗎?怎麼會!那營造園林,不用一滴水一朵花的枯山水,是何用意?那是禪意,用以冥想。枯山水,只是輔助一下,給個意境而已。枯山水並沒有「水」也沒有「山」,「水景」用砂石表現,而「山景」用石塊表現。古城京都的枯山水庭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哩!
  • 最神秘的日本枯山水—龍安寺
    【圖為龍安寺枯山水】「枯山水」一詞來源於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49-1192年)庭園經典著作《作庭記》「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公元6世紀,佛教從中國傳入了日本公元12世紀,禪宗傳入日本日本人把佛教、禪宗的自律苦行精神結合北宋的山水畫意境融入到了庭院景觀當中創造了這種無水的枯山水風格
  • 日本枯山水園林
    中國園林網8月21日消息: 日本藝術講究精緻,追求內在涵義勝於外表,知道這一點,就不難理解日本獨有的枯山水為何被譽為日本庭院藝術的最高峰了。一直覺得日本藝術有一種病態美。任何東西到達極致,達至完美了,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 日本傳統庭院 的「枯山水」
    日本美學中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便是其簡單、質樸、貼近自然的風格氣質,當你走入一處日本傳統庭院,首先便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自然感」,這是一種矛盾卻又令人愉悅的感受。橫山大観《流水》,1950年日本庭院日本庭院中的「枯山水」圖景其實這正是日本美學對於自然的獨特呈現。此種在狹窄領域不使用水,僅靠砂石再現自然本色的做法名為「枯山水」,它早在日本的室町時代(1336-1573年)便已成型,而促成這一設計的源動力實則來自於中國北宋畫風的影響,特別是潑墨山水這一畫法。
  • 重森三玲的「枯山水」庭園
    走進去一看,令我大為震驚,原來寺院內的庭園居然是一幅「枯山水」的巧妙構圖。  何謂「枯山水」,據日本古籍《庭記》載:「在沒有池子、沒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砂,造成枯山水。枯山水庭園以石頭、白砂、苔蘚為主要材料。」
  • 文化傳播:日本的「枯山水」到底指的什麼?
    其實日本枯山水也是一種造景,只是日本國家的地方比較小,然後他們又想有更為廣闊的思維,枯山水其實原意是造海,比中國的園林更加有魄力和意念,就是石頭代表的是礁石,大一點的代表的是島嶼,碎石子的波紋代表的其實是海水,它的波紋都是繞著石頭一圈一圈,就有了枯山水的造景之說。
  • 隨筆:感受日本「枯山水」庭園
    新華網東京8月21日電(記者倪紅梅)對冥想和參禪感興趣的遊客到日本京都往往不會錯過感受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庭園的機會。據稱,這種以白砂、石塊和苔蘚等簡樸元素構造的精神化庭園正是禪宗思想在造園領域的體現。  坐落在古城京都西北的龍安寺石庭被公認為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作。
  • 日本園林「枯山水」設計獨特?它從中國山水文化中偷學了什麼
    「枯山水」是日本園林的特殊設計表達,這並非日本獨創的。因為這種「山水」文化是從中國漢代傳入日本的。後來因為文化審美的不同,中國山水走入融合天地、和諧自然的境地。日本卻獨出機杼,堅持這種枯山水設計表達,以靜內心。這大約是因為日本酷愛禪宗的關係!
  • 一般認為我國茶葉傳入日本
    一般認為我國茶葉傳入日本,遠在漢代。但有確切年分記載的,應是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時值日本聖武天皇天平元年。當時,日本聖武天皇召集百僧,聽般若(佛)講經而賜禁。這很像中國古代寺院舉行的茶禮。
  • 日本京都龍安寺「枯山水」魅力之謎有新說
    日本京都龍安寺「枯山水」魅力之謎有新說 2002年9月28日11:00  新華網   新華網倫敦9月27日電(記者王豔紅)日本京都龍安寺的「枯山水」方丈庭園,有著一種抽象而神秘的美。
  • 日本這座寺廟的身份不簡單:不僅是日本國寶級建築,也是世界遺產
    提到日本京都寺廟之旅,相信沒有哪一座寺廟會像清水寺這般受歡迎。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日本全境最著名的古寺之一。每年春天,清水寺成為京都最熱門的賞櫻名所之一,到了秋天,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賞楓勝地。
  • 中國古典園林假山與日本枯山水的異與和
    「無池無溪處立石,稱枯山水」。 枯山水,是中國古典園林在傳入日本後日本創造的園林藝術形式,是從鎌倉時代至室町時代因禪宗思想的發展而形成的庭院樣式。在園林藝術設計上,枯山水探索精巧、細緻,注重景觀形式的象徵和心理的感受。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坐禪冥想的僧人面對枯山水將心洗滌得清靜。
  • 「小Bu說」日本庭院裡不一樣的暖春,「枯山水」提前預熱
    枯山水其實日本庭院藝術的最高巔峰——枯山水顧名思義,枯山水並沒有水,是乾枯的庭院山水景觀,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內甚至排除了草木。因此,禪宗庭院內,樹木、巖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數筆即蘊含著極深寓意,在修行者眼裡它們就是海洋、山脈、島嶼、瀑布,一沙一世界,這樣無異於一種精神世界。
  • 日本枯山水與中國山水畫有何關係?
    因疫情隔離在家於很多人而言是痛苦的經歷,幾百年前的日本禪宗僧人卻早已習慣獨居生活。禪僧將大量時間用於靜坐參悟,在鬧市中的小院,他們如何再現自然意境?如何在變化無窮的世界中尋找永恆的禪思?自然有一種使人沉靜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不僅為文人墨客所嚮往,也被日本禪宗視為修行的重要助力。
  • 日本枯山水的歷史淵源
    現居日本福岡博多,博多歷史長,多古寺,且多禪寺,其中承天寺是僑居博多的南宋豪商謝國明捐資建造、由留學僧圓爾弁圓開山的禪寺,它也是日本蕎麥麵條、麵條(烏冬)和饅頭(點心)的發祥地。承天寺方丈室前有一片枯山水庭園「洗濤庭」,每次見那以白砂石鋪就成大海、以大石頭寓意高山的日本獨特的庭園,我都會心靜神凝。
  • 日本的古典園林,為什麼崇尚毫無生氣的「枯山水」藝術?
    枯山水園林的波浪紋藝術日本的很多神廟建在海濱,日本人常將巨石當作神的象徵。所以,日本枯山水園林中的置石,是神的位置的擺放,在遠古時期曾是祭祀場所,人是不能隨便觸碰的。京都大德寺大仙院枯山水庭園二、佛教和禪宗的影響:賦予園林空寂幽玄的審美情趣公元538年,佛教就傳入了日本,到13世紀時,禪宗開始在日本盛行。
  • 貴州梵淨山入選世界自然遺產,我國第53個世界遺產,總量世界第一
    7月2日,在巴林首都麥納麥舉行的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自然遺產項目梵淨山,委員會一致認可將該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梵淨山成為中國第53處世界遺產和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入選條件全部滿足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梵淨山滿足了世界自然遺產生物多樣性標準和完整性要求,保存了亞熱帶孤島山嶽生態系統和顯著的生物多樣性。梵淨山成功申遺是聯合國對梵淨山自然遺產價值和保護管理工作的認可,也是中國著力構建生態多樣性保護網絡取得明顯成效的縮影。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修剪式枯山水」賴久寺
    除砂石枯山水這種大家所熟知的庭園類型外,還有一種以常綠低矮灌木植物為主、以砂石為輔的特殊類型的庭園,即所謂的「修剪式枯山水」。此類枯山水庭園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位於岡山縣的賴久寺庭園,該庭園誕生於桃山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由當時最著名的造園家小堀遠州設計。
  • 暮色蒼茫訪龍安,感受「枯山水」的禪宗意境
    早就聽說日本最有特色的的枯山水園林造景充滿了禪意。「枯山水」一詞來源於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49-1192年)庭園經典著作《作庭記》「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公元6世紀,佛教從中國傳入了日本,公元12世紀,禪宗傳入日本。
  • 日本21處世界遺產之旅
    今日就美姨到過的11處日本的世界遺產作個簡單的分享。也許是您這個夏天旅日的好去處呢。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遺產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