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園林

2020-12-13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8月21日消息: 日本藝術講究精緻,追求內在涵義勝於外表,知道這一點,就不難理解日本獨有的枯山水為何被譽為日本庭院藝術的最高峰了。

一直覺得日本藝術有一種病態美。任何東西到達極致,達至完美了,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因為個人覺得完美只是一種美好的嚮往,而非現實可以達成的。

公元538年的時候,日本開始接受佛教,並派一些學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國,學習內陸藝術文化。13世紀時,源自中國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禪宗在日本流行,為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園林開始擯棄以往的池泉庭園,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綠樹、苔蘚、沙、礫石等靜止、不變的元素,營造枯山水庭園,園內幾乎不使用任何開花植物,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苦行、自律……有點自虐傾向……這種精神在整個日本民族都有體現。

因此,禪宗庭院內,樹木、巖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數筆即蘊涵著極深寓意,在修行者眼裡它們就是海洋、山脈、島嶼、瀑布,一沙一世界,這樣的園林無異於一種精神園林。後來,這種園林發展臻與及至——喬灌木、小橋、島嶼甚至園林不可缺少的水體等造園慣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僅留下巖石、耙制的沙礫和自發生長與蔭蔽處的一塊塊苔地,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園的主要構成要素。而這種枯山水庭園對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驚人的。15世紀建於京都龍安寺的枯山水庭園是日本最有名的園林精品。它佔地呈矩形,面積僅330平方米,庭園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細卵石鋪地所構成。石以二、三或五為一組,共分五組,石組以苔鑲邊,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紋。同心波紋可喻雨水濺落池中或魚兒出水。看是白砂、綠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純色,從此物的色系深淺變化中可找到與彼物的交相調諧之處。而砂石的細小與主石的粗獷、植物的「軟」與石的「硬」、臥石與立石的不同形態等,又往往於對比中顯其呼應。因其屬眺望園,故除耙制細石之人以外,無人可以邁進此園。而各方遊客則會坐在庭園邊的深色走廊上——有時會滯留數小時,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龍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義。

話說回來,我很佩服日本人在一花一木上所花的精力,他們往往可以在一棵松上修剪養護十幾年,以達到他們的欣賞形態要求。這是一種執著,但是他們把這種常人難以想像的枯燥變成一種享受,這讓我想到小時候下雨天看螞蟻搬家,往往蹲在那裡很久很久,這是一種原始的單純的需要,沒有其他想法,就純粹為了滿足自己心裡的某種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世俗的衝擊,我們往往丟失了那份最原始的需要和執著。

日本枯山水發展至今,備受百姓歡迎,還有一個現實的原因,即其可以省略空間和降低成本。這一點恰與日漸擁擠的現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人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將這種藝術從寺院搬到現實社會中,在一些住家門前、公園裡、展覽廳內甚至越來越多的仿古餐廳中也不忘闢出一角,堆砌起獨自的山水世界,既增加了藝術氣氛,又拓展了空間。

日本枯山水庭院

枯山水庭園是源於日本本土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多見於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在其特有的環境氣氛中,細細耙制的白砂石鋪地、疊放有致的幾尊石組,就能對人的心境產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樂、繪畫、文學一樣,可表達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許多理念便來自禪宗道義,這也與古代大陸文化的傳入息息相關……詳細閱讀

推薦閱讀:

現代日本茶館景觀

日本豐田市立美術館景觀

蒙特裡爾的日本花園

日本群馬縣某住宅私密花園

相關焦點

  • 日本園林「枯山水」設計獨特?它從中國山水文化中偷學了什麼
    「枯山水」是日本園林的特殊設計表達,這並非日本獨創的。因為這種「山水」文化是從中國漢代傳入日本的。後來因為文化審美的不同,中國山水走入融合天地、和諧自然的境地。日本卻獨出機杼,堅持這種枯山水設計表達,以靜內心。這大約是因為日本酷愛禪宗的關係!
  • 日本園林景觀「枯山水」既能欣賞又能吃
    在鄰國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形成了一種被稱為「枯山水」的獨特園林景觀。「枯山水」起源於14世紀日本的寺廟園林,為了打破以往池泉庭院的限制,造園師用白色的細小砂石來表現水流,從乾枯的環境中創造出江河湖海與山巒疊嶂,由此得名「枯山水」。
  • 日本的古典園林,為什麼崇尚毫無生氣的「枯山水」藝術?
    乍看上去,枯山水園林中只有一地的細沙碎石,以及稀稀疏疏的樹木,讓人感覺毫無生氣。然而,它卻被譽為日本庭園藝術的最高峰,現在的日本園林中仍然大量保留著這種形式。它究竟有何美感和魅力,日本人如此推崇呢?枯山水園林的波浪紋藝術日本的很多神廟建在海濱,日本人常將巨石當作神的象徵。所以,日本枯山水園林中的置石,是神的位置的擺放,在遠古時期曾是祭祀場所,人是不能隨便觸碰的。
  • 中國古典園林假山與日本枯山水的異與和
    「無池無溪處立石,稱枯山水」。 枯山水,是中國古典園林在傳入日本後日本創造的園林藝術形式,是從鎌倉時代至室町時代因禪宗思想的發展而形成的庭院樣式。在園林藝術設計上,枯山水探索精巧、細緻,注重景觀形式的象徵和心理的感受。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坐禪冥想的僧人面對枯山水將心洗滌得清靜。
  • 隨筆:感受日本「枯山水」庭園
    新華網東京8月21日電(記者倪紅梅)對冥想和參禪感興趣的遊客到日本京都往往不會錯過感受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庭園的機會。據稱,這種以白砂、石塊和苔蘚等簡樸元素構造的精神化庭園正是禪宗思想在造園領域的體現。  坐落在古城京都西北的龍安寺石庭被公認為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作。
  • 文化傳播:日本的「枯山水」到底指的什麼?
    後來,經過對一些書籍的記載和閱讀,我理解了這個意思,大家都去過蘇州園林的派系,蘇州園林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一定都有假山,而且假山很多是可以爬上去的,假山周邊或者下面肯定有水,但是水是真的水,這就是我們現在園林園藝的所謂造景。
  • 日本枯山水庭園賞析,「修剪式枯山水」賴久寺
    除砂石枯山水這種大家所熟知的庭園類型外,還有一種以常綠低矮灌木植物為主、以砂石為輔的特殊類型的庭園,即所謂的「修剪式枯山水」。此類枯山水庭園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位於岡山縣的賴久寺庭園,該庭園誕生於桃山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由當時最著名的造園家小堀遠州設計。
  • 重森三玲的「枯山水」庭園
    走進去一看,令我大為震驚,原來寺院內的庭園居然是一幅「枯山水」的巧妙構圖。  何謂「枯山水」,據日本古籍《庭記》載:「在沒有池子、沒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砂,造成枯山水。枯山水庭園以石頭、白砂、苔蘚為主要材料。」
  • 日本枯山水的形成發展過程,枯山水是超越園林的園林藝術
    這種「一池三山」的理念對於日本園林影響至深,直到現在日本的園林中依然隨處可見。中國式園林風格從漢末開始主導日本園林風格,一直到隋唐時期都沒有大的變化,因為主導思想沒有發生變化。西芳寺枯瀧雖然是枯山水鼻祖,但是它在視覺上給人的震撼感不強,人們到西芳寺來還是看重,下段泉池的青苔。
  • 日本寺院「枯山水」體現禪意,原是由我國傳入
    日本缺水嗎?怎麼會!那營造園林,不用一滴水一朵花的枯山水,是何用意?那是禪意,用以冥想。枯山水,只是輔助一下,給個意境而已。枯山水並沒有「水」也沒有「山」,「水景」用砂石表現,而「山景」用石塊表現。古城京都的枯山水庭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哩!
  • 日本獨有的世界遺產「枯山水」其實也是我國傳入
    日本缺水嗎?怎麼會!那營造園林,不用一滴水一朵花的枯山水,是何用意?那是禪意,用以冥想。枯山水,只是輔助一下,給個意境而已。枯山水並沒有「水」也沒有「山」,「水景」用砂石表現,而「山景」用石塊表現。古城京都的枯山水庭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哩!
  • 蘇州園林與日本園林異同及成因分析
    禪宗思想傳入日本後,又促成了極富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園林和「茶庭」的產生。 中國園林與日本園林既有極深的關聯,也有著後續的創變之異。那麼它們之間的具體區別何在呢?下面這篇文章有助於大家了解並區分二者之不同。
  • 日本傳統庭院 的「枯山水」
    日本美學中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便是其簡單、質樸、貼近自然的風格氣質,當你走入一處日本傳統庭院,首先便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自然感」,這是一種矛盾卻又令人愉悅的感受。橫山大観《流水》,1950年日本庭院日本庭院中的「枯山水」圖景其實這正是日本美學對於自然的獨特呈現。此種在狹窄領域不使用水,僅靠砂石再現自然本色的做法名為「枯山水」,它早在日本的室町時代(1336-1573年)便已成型,而促成這一設計的源動力實則來自於中國北宋畫風的影響,特別是潑墨山水這一畫法。
  • 日本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設計園林是一場禪修
    【編者按】:枡野俊明的人生中有兩個密不可分的角色:日本古剎建功寺第18代主持和傳統園林設計師。他說,他一直穿這「兩雙草鞋」前行,有時是這雙,有時是那雙,但始終就是這兩雙鞋。而如果園林是「心靈停駐的獨特的精神空間」,那設計園林就是「一場充滿禪意的修行」。
  • 日本枯山水的歷史淵源
    現居日本福岡博多,博多歷史長,多古寺,且多禪寺,其中承天寺是僑居博多的南宋豪商謝國明捐資建造、由留學僧圓爾弁圓開山的禪寺,它也是日本蕎麥麵條、麵條(烏冬)和饅頭(點心)的發祥地。承天寺方丈室前有一片枯山水庭園「洗濤庭」,每次見那以白砂石鋪就成大海、以大石頭寓意高山的日本獨特的庭園,我都會心靜神凝。
  • 日本枯山水與中國山水畫有何關係?
    自然有一種使人沉靜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不僅為文人墨客所嚮往,也被日本禪宗視為修行的重要助力。枯山水庭園,日本京都如果只有一方小小的土地,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森林,怎樣營造出自然意境?日本人想到了替代方式——枯山水庭院。
  • 最神秘的日本枯山水—龍安寺
    【圖為龍安寺枯山水】「枯山水」一詞來源於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49-1192年)庭園經典著作《作庭記》「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公元6世紀,佛教從中國傳入了日本公元12世紀,禪宗傳入日本日本人把佛教、禪宗的自律苦行精神結合北宋的山水畫意境融入到了庭院景觀當中創造了這種無水的枯山水風格
  • 日本京都龍安寺「枯山水」魅力之謎有新說
    日本京都龍安寺「枯山水」魅力之謎有新說 2002年9月28日11:00  新華網   新華網倫敦9月27日電(記者王豔紅)日本京都龍安寺的「枯山水」方丈庭園,有著一種抽象而神秘的美。
  • 暮色蒼茫訪龍安,感受「枯山水」的禪宗意境
    早就聽說日本最有特色的的枯山水園林造景充滿了禪意。「枯山水」一詞來源於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49-1192年)庭園經典著作《作庭記》「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公元6世紀,佛教從中國傳入了日本,公元12世紀,禪宗傳入日本。
  • 「小Bu說」日本庭院裡不一樣的暖春,「枯山水」提前預熱
    枯山水其實日本庭院藝術的最高巔峰——枯山水顧名思義,枯山水並沒有水,是乾枯的庭院山水景觀,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內甚至排除了草木。日本園林設計師兼禪宗法師枡野俊明就認為,園林是一種特殊的精神場所,是心靈的棲居地。日本人的審美心理更多的表現出一種泛神宗教式的崇拜,多少帶有一點悲觀色彩,這是二者最為典型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