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龍安寺「枯山水」魅力之謎有新說

2020-12-11 搜狐網
日本京都龍安寺「枯山水」魅力之謎有新說
2002年9月28日11:00  新華網

  新華網倫敦9月27日電(記者王豔紅)日本京都龍安寺的「枯山水」方丈庭園,有著一種抽象而神秘的美。京都大學的科學家最近揭示了其中的秘密:它極為簡單的設計能使人無意識地看到一棵優美的樹的圖案。

  龍安寺庭園是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廟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組長著青苔的巖石,此外別無一物。這個庭園為什麼能給人一種超乎尋常的視覺美感,多種說法莫衷一是。

  京都大學的科學家在26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通過對稱計算發現,龍安寺庭園內5組巖石之間的軸對稱線組成了一棵分出枝椏的樹的圖案。此前曾有研究發現,人腦會利用抽象的對稱線來獲取對事物形狀的認識。科學家認為,人在觀看龍安寺庭園時,會無意識地通過巖石間的對稱線「看」到這棵隱藏的樹。

  對比計算發現,隨機擺放的巖石無法產生這樣的圖案。這棵樹的「主幹」經過方丈的中央附近,即傳統上觀看庭園的地點。導遊通常指點給遊客觀看這所庭園的最佳位置,也位於主幹上。這表明這些巖石不是隨機擺放的,而是經過了精心設計。

  龍安寺庭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建於15世紀,所屬的室町幕府時代是日本視覺藝術發生重大革新的時期。禪宗思想的流行使當時人們在庭園設計中摻入了簡樸自律的理念,開始不用水而用砂石等靜物來表現水的狀態,這類庭院因此被稱為「枯山水」。

  後人曾對龍安寺庭園這5組巖石的含義提出了多種猜測,如一頭母虎帶著幼仔涉河、雲間露出的山頂、漢字「心」或「意」的筆畫等。但這些象徵的說法並不能完全解釋該庭園帶給人的視覺愉悅感,更不易解釋為何對相關文化並不了解的遊客也為之所吸引。科學家認為,人腦潛意識中看到的這棵樹,可能是龍安寺庭園神秘美感的重要原因。(完)( 稿件來源:新華網 )

Untitled Document

相關焦點

  • 最神秘的日本枯山水—龍安寺
    請持續關注枯山水以石頭、白沙為主的日式景觀主要集中在日本京都的庭院當中最著名的有龍安寺、大德寺、東福寺、建仁寺等等【圖為龍安寺枯山水】「枯山水」一詞來源於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49-1192年)庭園經典著作《作庭記》「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
  • 日本京都龍安寺枯山水
    此行京都龍安寺實際上是計劃之外的,一是嵐山的船因為颱風天氣尚未通航,再者聽聞小夥伴喜歡枯山水,而龍安寺方丈庭院的枯山水特別著名,便去了
  • 隨筆:感受日本「枯山水」庭園
    新華網東京8月21日電(記者倪紅梅)對冥想和參禪感興趣的遊客到日本京都往往不會錯過感受日本特有的「枯山水」庭園的機會。據稱,這種以白砂、石塊和苔蘚等簡樸元素構造的精神化庭園正是禪宗思想在造園領域的體現。  坐落在古城京都西北的龍安寺石庭被公認為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作。
  • 日本寺院「枯山水」體現禪意,原是由我國傳入
    唉,其實也是從我國漢代學去的,只是如今已消亡了,以至於當今國人甚至都沒聽過「枯山水」。而日本人把「枯山水」發揚到了極致,上升到了美學的高度。我們要看「枯山水」,還是要來日本。初冬,京都。偶爾飄下霧一樣的微雨,空氣清涼甜潤,順著纖塵不染的柏油路,漫步到龍安寺。
  • 京都龍安寺——枯山水的神秘美
    龍安寺庭園是日本枯山水庭園的代表,位於日本京都,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京都龍安寺,據說英國女王訪問日本和賈伯斯去日本拜訪都點名要參觀的日本景點。而這裡更是被稱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代表作。
  • 《京都之謎》,走進故事裡的日本千年古都
    這個國度,可以說是中華文化最熟悉的陌生人。世人有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從夏王朝二里頭、商王朝殷墟開始,直到盛唐東都洛陽、北宋古都開封,浩浩湯湯的幾千年中華文明史,都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如果說日本也有一座這樣具有獨特歷史意義的城市,那麼就非京都莫屬了。
  • 日本獨有的世界遺產「枯山水」其實也是我國傳入
    唉,其實也是從我國漢代學去的,只是如今已消亡了,以至於當今國人甚至都沒聽過「枯山水」。而日本人把「枯山水」發揚到了極致,上升到了美學的高度。我們要看「枯山水」,還是要來日本。初冬,京都。偶爾飄下霧一樣的微雨,空氣清涼甜潤,順著纖塵不染的柏油路,漫步到龍安寺。
  • 京都龍安寺,枯山水的極致禪意
    可以說日本園林的「枯山水」造景藝術,就是禪宗精神的絕佳體現。枯山水以山石和白砂為主體,象徵自然界的大川、海洋、雲霧,高山、海島、瀑布等,多見於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細細耙制的白砂石,疊放有致的幾個石組,卻能產生動人心魄的力量。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龍安寺,就是日本枯山水庭院的代表作。
  • 日本的古典園林,為什麼崇尚毫無生氣的「枯山水」藝術?
    它究竟有何美感和魅力,日本人如此推崇呢?因此,如果說中國的古典園林是在人工中塑造自然美,日本的枯山水園林就是在「自然中見人工」,一是在變化的自然景觀中,讓人體會生命的永恆;二是以自然的博大和無限,來映襯人的渺小和有限。京都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園林,是日本自然風景式的庭園的典範。
  • 「小Bu說」日本庭院裡不一樣的暖春,「枯山水」提前預熱
    日本園林設計師兼禪宗法師枡野俊明就認為,園林是一種特殊的精神場所,是心靈的棲居地。日本人的審美心理更多的表現出一種泛神宗教式的崇拜,多少帶有一點悲觀色彩,這是二者最為典型的區別。日本著名「枯山水」金福寺枯山水庭院(京都)金福寺位於京都北郊,屬南禪寺派,這裡不僅是當地人們非常喜愛的賞楓之地,也是京都著名的枯山水庭園之一。
  • 「京都的所有故事,我都知道.」——奈良本辰也為你解開18個京都之謎
    除了購物之外,是什麼吸引著中國遊客的選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日本的歷史文化,以及兩國文化千絲萬縷的關聯與涇渭分明的差異。日本,是離我們最近的陌生人,從文化和旅行的角度有太多話題值得一探究竟。日本的文化之旅如何開啟?京都想必是最佳的起點或是終點,它所承載的不僅是歷史,還有這個國家的文化自信。
  • 管窺日本千年古都之謎:從一個天皇、一個僧侶和一個妓女看京都
    如果你要赴日本旅遊,京都幾乎是必選的城市之一。京都是一座擁有120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名城。自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京都的舊稱),直至1868年明治天皇遷都東京,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京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造就了京都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城市精神。
  • 日本|京都尋禪(下)
    | 圖源網絡要說日本京都的寺廟有何獨到之處,最為著名的恐怕是「枯山水」了。所謂「枯山水」,就是用大小不一的石頭擺成山水狀,人們靜坐於此,參禪悟道。「枯山水」在京都很多寺廟都有。例如南禪寺的方丈庭園。與南禪庭院的綠意盎然不同,方丈庭園更多是樓閣殿宇的擺布。順山勢而建,樓閣迴廊,氣貫其中,讓人想到了阿房宮賦「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之句。
  • 日本京都旅行,一定不能錯過的幾個地方
    京都的魅力是什麼?雖然是被群山環繞的盆地,夏天很熱,冬天很冷,但是四季分明,是一邊散步一邊感受日本雅致氣息的好地方。同樣,京都的歷史感濃重,世界遺產也很多。京都在海外的觀光客中有很高的人氣,很多人都來這裡進行修學旅行和欣賞紅葉。京都有金閣寺、清水寺、嵐山等著名景點,京都還有好吃的料理和漂亮的舞妓,你可以盡情享受所看到的一切。
  • 日本園林「枯山水」設計獨特?它從中國山水文化中偷學了什麼
    這跟中國的山水文化有了一些區別。而且,日本枯山水中的「山」,一般用石塊表現。在沙地表面畫上一些紋路,那就是水了。日本京都日式庭院所以,枯山水就是一種乾枯的景觀,或者是「乾枯的中國山水」。在日本的室町時代、桃山時代、江戶時代的庭園中廣泛應用。
  • 京都庭園三篇:龍安寺,金閣寺,天龍寺
    京都古樸,凡物都以老舊為上,嵐山電鐵也有種黑白電影裡的老電車感。嵐山電鐵本線換一次北野線,倒數第三站是龍安寺。 龍安寺以其方丈的枯山水石庭著稱,據說1975年英國女王訪問時,對石庭高冷枯寂的風格給予了盛讚,由此在西方聲名鵲起,龍安寺也成為京都最為外國人知曉和喜愛的寺院,尋常日子每天會有千名遊客到訪但是今日顯然不是尋常日子。
  • 第十五塊石頭——京都龍安寺
    在京都多如牛毛的寺廟中要想卓然出眾,就必須有一技之長。當然,有些寺廟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天然帶有皇家血統,比如清水寺,金閣寺。 這些寺院建築恢弘,庭院秀美,天然具有具有貴族的氣質。  寺院,要想成為「名角」自然要在特色上下工夫,當然也需要一定的機遇。
  • 白砂與石頭的庭院 -龍安寺
    整個寺院建在山勢平緩處,靠近山門處有建於12世紀的鏡容池。鏡容池的北側散落各塔頭。塔頭之北則是龍安寺伽藍,遊廊連接佛殿、方丈、廚房、書院、茶室。方丈、佛殿之北則是平安時期一條天皇的陵墓。從山門進入,沿著參道向前走,透過樹的間隙能夠若隱若現的看見鏡容池。池中盡植睡蓮,時維仲夏,秀色可餐。參道處理的比較細膩,中間鋪上條石,兩邊再將碎石鋪整齊,周邊再輔以灰碎砂,碎砂止於竹圍籬。
  • 暮色蒼茫訪龍安,感受「枯山水」的禪宗意境
    早就聽說日本最有特色的的枯山水園林造景充滿了禪意。黃昏時分趕往龍安寺,這裡是京都最精品的園林。,進得山門,見古木參天,沿途有形態各異的巨石,或臥或立,掩映於花木之間,石上青苔斑駁,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日本人把佛教、禪宗的自律苦行精神,結合北宋的山水畫意境,融入到了庭院景觀當中,創造了這種無水的枯山水風格。
  • 遊記:龍安寺,神奇枯山水,靜坐悟禪意
    孔夫子為我等貪玩好耍之人找了個文雅的藉口:仁者樂山,知者樂水。日本旅遊書兜售,京都龍安寺,有片好山水,只是多出一個「枯」字,讓我大惑不解。尋路而去。從金閣寺出門,不搭車不地鐵,徒步公路小巷,尋山問水。走過龍安寺御陵道,不見御陵,卻是密布民居別墅庭院。走過臨濟宗多福院,不聞禪音不見人影,只聞輕輕的鳥鳴。媽的,全是一番大忽悠!龍安寺的山水看啥呢?難道它能裝下富士山、容納日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