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鳳雛龐統明知前面有埋伏,為什麼還去送死,事情真相令人落淚

2020-12-25 老杜聊歷史

當年有句傳言,誰擁有臥龍或鳳雛其中一人,就可以擁有天下。臥龍肯定是諸葛亮了,諸葛亮足智多謀,經常以妙計戰勝對手,而這個鳳雛龐統竟然能與諸葛亮齊名,可見這個鳳雛龐統雄才謀略絕不在諸葛亮之下。

那為什麼龐統還去送死呢,當年在落風坡的時候,龐統明知前面有埋伏,龐統依然選擇前進,簡直就是送死,一點反抗都沒有。

今天老杜就跟大夥聊下這個龐統,先給大家回顧下事件的起因。

當年龐統一直都不肯出山,用他的話說,他還沒有找到明主,不值得他出山,當時東吳的魯肅知道龐統是天下奇才,為了挽留龐統,親自去請龐統,但很可惜當時的孫權有事耽誤,沒有第一時間接待龐統,因此怠慢了龐統,龐統這個人的本事很大,但他的脾氣也不小,他見孫權這樣待客之道,於是就揮袖離去。

當時龐統離開東吳的時候,還有個小插曲,他走到江邊準備坐船去荊州的時候,發現身上只有一文錢,而船家卻要他十文錢,他心裡就在想,是不是老天爺不想讓他離開東吳,於是他就在心裡賭,如果花一文錢,船家願意送他離開,那就代表他跟東吳孫權徹底沒那個緣份。

船家劇照

或許老天真的想讓龐統離開東吳吧,本來坐船要付十文錢的,現在付一文錢,船家也肯送龐統去荊州。

龐統到達荊州時,剛好遇到荊州正在招收天下賢士,有能力者可以任命為官為百姓效勞。

而龐統閒著無事,就去湊了這個熱鬧,但不料龐統隨手寫了一篇文章,就得到劉備的青睬,任命一個知縣。

劉備審閱龐統的文章劇照

當時劉備還不知道龐統是鳳雛,他只知道龐統寫的文章不錯,非常的有見解,正準備重用的。但孫乾建議先任命小知縣,查看是否真有實力,以後再作定奪,孫乾看龐統的長相極醜,他有點不相信龐統能寫出那麼好的文章,有點以貌取人的意思,而當時劉備也聽取了孫乾的建議。

當時龐統知道劉備他們有點以貌取人,但他也沒有點破,反而接受劉備的任命,去當個小知縣,然後天天在縣府裡喝酒,不怎麼打理正事,而當時的張飛得知此消息後,立馬去找龐統,有點興師問罪的架勢,但不料被龐統反駁說,小小知縣,能什麼大事,處理這些事情,都不用半柱香時間就可以搞定。

左張飛右龐統劇照

張飛不相信龐統的話,於是就命人將知縣三個月的批文交給龐統處理,但不料龐統真的在半柱香時間把這些批文全部處理完畢,並且處理相當的好。

張飛見識到龐統的實力後,立刻回去稟報劉備,而劉備得知此事後,立刻去見龐統。但當時的龐統要走了,不想待在荊州,劉備見無法挽留龐統,就給龐統送行,還給龐統贈送一匹好馬。

龐統也不客氣,直接上馬奔馳離去,但沒走多遠,又轉了回來,劉備見龐統去而復返,心裡甭提多高興了。

龐統劇照

原來龐統這樣做,就是想考驗下劉備,看劉備是不是真的像傳聞中一樣,以仁義滿天下。經過一番試探,劉備真是名副其實的仁義之道,並且劉備禮賢下士邀請他,龐統為此非常的感動,就選擇了劉備。

當時劉備佔領的荊州是借東吳的,為了此事劉備很傷腦筋,他知道自已取荊州非常的不厚道,但奈何自已無處可去,只能借荊州之地發展。

而當時龐統投到劉備的麾下後,碰巧西川的張松到訪荊州,得知西川劉璋的處境,龐統知道機會來了,就建議劉備出兵幫助劉璋。

龐統諸葛亮張飛劉備從左到右劇照

劉備也覺得應該出兵幫助劉璋抵擋張魯,畢竟劉璋是他的宗親,天底下姓劉的人不多了,並且他們還是皇室的宗親,因此劉備決定出兵幫助劉璋。

由於劉備出兵相助,劉璋擊退了張魯,但張魯的馬超一直在找尋機會,準備再次進攻劉璋,因此劉備就暫時留在川中,沒有撤軍回荊州。

但當時劉璋的手下見張魯退了,他們就覺得不需要劉備了,就建議劉璋把劉備趕走,而劉璋不贊同手下的建議,他覺得劉備剛剛幫他擊退了張魯,現在又要趕人家走,有點不厚道,因此沒有趕走劉備,但也沒有縱容劉備,反而處處刁難劉備,答應的糧草沒有按時交付。

劉璋劇照

面對這種情況,劉備感到很痛心,於是就在營中跟龐統小喝幾杯,幾杯酒下肚後,劉備就大吐自已的悶氣,龐統就建議劉備,奪取西川,但被劉備拒絕,用劉備的話說,劉璋是他的宗親,雖然劉璋沒能,但自已也不能奪取他的西川,不然天下人會罵劉備奸詐小人。

龐統見劉備拒絕,就將當時的情況分析給劉備聽,如果不取西川,那就有可能被曹操取了。而劉備也明白龐統說的情況,他比任何人都想取西川,他現在的荊州還是借東吳的。而且他還是東吳的女婿,現在他霸著荊州不還,現在天下人怎樣看他劉備,都在罵他借荊州不還的謠言。

左劉備右龐統劇照

劉備一直以來都是以仁義為本,而現在為了荊州之事,他失信於天下,劉備的心裡非常傷心,他也想取了西川,那樣就可以將荊州還給東吳,但取西川要師出有名才行,不然會遭天下人謾罵。

龐統聽到劉備肺府之言後,心裡非常的感動,他想不到劉備到現在還能堅持仁義兩字,他覺得非常的難得,於是龐統就跟劉備說:「主公,你放心,我一定會讓你師出有名取西川。」

於是就有了落風坡的事情,龐統為了讓劉備師出有名,用計陷害張松造反,引起劉璋的殺害,然後故意透露行蹤給劉璋知。

左劉備右龐統

讓劉璋的手下張任在落風坡埋伏重兵,而龐統還建議劉備分三路軍,自已領前軍走在前面,並且還聲稱小道不會有埋伏。

當時的劉備還有點疑慮,但見龐統一副自信的樣子,就沒放心上。答應了龐統的請求,將自已的坐騎交給龐統。

龐統充當前軍後,自已騎著劉備的坐騎走在前面,並且還將魏延甩在了後面,來到了落風坡,當時龐統看到落風坡的時候,他仰天大笑,說自已道號鳳雛,而此處又叫落風坡,真是上天賜給他的風水寶地。

龐統面對埋伏十分鎮定劇照

還沒等龐統說完,埋伏在落風坡山上的張任立刻下令弓箭手射擊,因此龐統身中四十多箭身亡。

當劉備得知龐統中了埋伏後,立刻趕去救援,但不料還是晚了。龐統身中四十多箭已經氣絕身亡,不過龐統留下了一封信給劉備。

當劉備看到龐統的信後,他痛心疾首,差點哭暈了過去。

劉備痛心疾首劇照

原來龐統在信中說明了緣由,也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他先是陷害張松,挑撥劉璋的關係,讓劉璋起疑心,然後自已又被劉璋的手下殺死,那樣劉備就可以師出有名了,畢竟劉璋殺害了劉備的軍師。

想不到龐統為了讓劉備師出有名,他甘願犧牲自已,這種大仁大義的舉動,真是令人感動,而龐統的死也令人落淚,一代奇人就這樣離世,實人令人感到惋惜。

相關焦點

  • 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埋伏,為何還要去送死?
    當年有句傳言,誰擁有臥龍或鳳雛其中一人,就可以擁有天下。臥龍肯定是諸葛亮了,諸葛亮足智多謀,經常以妙計戰勝對手,而這個鳳雛龐統竟然能與諸葛亮齊名,可見這個鳳雛龐統雄才謀略絕不在諸葛亮之下。當年在落風坡的時候,龐統明知前面有埋伏,龐統依然選擇前進,簡直就是送死,一點反抗都沒有。龐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為何?
  • 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埋伏,為啥還要去送死?他算錯了一事看錯了一人
    龐統綽號「鳳雛」,與「臥龍」諸葛亮齊名,而且從水鏡先生的點評來看,龐統能力也是非常強的,並不輸於諸葛亮。所以說龐統知道落鳳坡有埋伏,其實也是有這個可能性的,而他明知山有虎,卻偏向虎山行的原因,主要有這麼兩個!
  • 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埋伏,為何還要去送死
    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還。龐統字士元,荊襄人士。統自幼勤奮好學,博學多識,又精通謀略,他被龐德公稱為「鳳雛」,與諸葛亮齊名。建安十九年,劉備與龐統約定共取雒城,按照約定,龐統走小路,劉備走寬敞得大道。然而不幸的是,龐統在落鳳坡被張任伏擊,中箭身亡。於是有人便產生疑問,以龐統的智慧可以看出落鳳坡小路有伏兵,為何還要去送死呢?個人認為,龐統走小路,有著深刻的原因,以下依據演義內容做簡要分析。
  • 明知走落鳳坡必死,龐統為啥還要「故意送死」?
    讀過三國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在蜀國的陣營中,存在兩位名聲極大的智囊,他們就是號稱臥龍鳳雛的諸葛亮和龐統。 而劉備不愧是天命之人,將臥龍鳳雛二人雙雙收入麾下。只可惜,劉備到死都沒能一統天下,而號稱鳳雛的龐統,更是還沒怎麼發揮出作用,就早早的死在了落鳳坡。 據說龐統在死前,已經預感到一些事情,畢竟落鳳坡的名字太不吉利,而他最終,也的確是命喪如此。看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就會提出疑問了,既然龐統已經預感到自己這一去,很難回得來,為何他偏偏還要去「送死」呢?
  • 鳳雛龐統死在落鳳坡是天意嗎?
    數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令後軍疾退。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龐統感動的一塌糊塗,還表示要誓死報答劉備。
  • 龐統為何命殞落鳳坡?難道僅僅是因為一支箭嗎?
    許多人說,當年劉備西入益州,如果不是因為龐統的馬兒受驚,也不會把馬給龐統騎。所以許多學者研究認為是劉備設計了一個套路,讓龐統替自己去送死。但是小編可不這麼認為,因為龐統的性格早晚會害死他。與謙卑的諸葛亮相比,龐統多的是恃才放曠。當時火燒赤壁的時候,龐統曾經給曹操獻計了連環計,導致曹操損失慘重。
  • 歷史上著名謀士鳳雛龐統,是因為諸葛亮的嫉妒而死嗎?
    一開始先去投奔了孫吳,因為長得很是醜陋,後來又去投靠劉備,最初也不受重視,後來在諸葛亮和魯肅的推薦下,劉備才見了龐統,和他談國家大事。很是重用與他,於是叫龐統在軍事中做事情,在不久以後又和諸葛亮在軍師中為郎將。諸葛亮和魯肅推薦才能的人他們有寬廣的胸襟很是讓人欽佩,但龐統本來就有才華,這才是他脫穎而出最主要的的根本原因。
  • 龐統既然知道走落鳳坡必死,為何還要故意送死?
    臥龍鳳雛,得一可以得天下,但是劉備得到了兩個都沒有得天下。相反,鳳雛還中途死亡了。當時劉備和劉璋剛剛決裂,龐統想打劉璋建功德,結果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在一條小路上被張任射成了刺蝟。關於龐統的死,小說中的說法是的盧妨主,實際上就是身騎白馬太過顯眼,被當成了靶子。
  • 臥龍鳳雛盛名在下,為何龐統被諸葛亮蓋一頭
    此刻龐統作為送葬人員來到東吳。龐統是周瑜謀士,當時,東吳孫堅孫策時代有許多謀士,著名的張昭、魯肅、張紘、顧雍、諸葛瑾、步騭、闞澤等等。其中沒有龐統的名字。可是赤壁之戰最關鍵的連環計就是龐統獻的啊。這時候的龐統,其實是周瑜的幕僚,也就是說,他只相當於周瑜的門客家臣,那時候他甚至還沒有見過孫權呢。
  • 鳳雛龐統為何死在落鳳坡,是天意還是巧合?
    龐統為什麼死在落鳳坡?在正史上真的有這個地方嗎?那麼龐統為何還要冒進?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三國演義》中龐統死亡原因:攻雒城,因疑亮欲爭功,不從亮書勸阻,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為亂箭射死。鳳雛先生龐統死於徵西川路上,據說那個地方的名字叫做落鳳坡。也就是說,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規劃好的。案發的時候,龐先生騎著劉備的坐騎。
  • 《三國演義》鳳雛龐統的死因,是故意死的?是劉備害的?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他們兩個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厲害,演義裡的諸葛亮很多事跡都是作者杜撰的,有些事是別人做的卻放在諸葛孔明的身上,比如草船借箭這件事就不是諸葛亮做的,真實的諸葛亮並沒有這麼有本事。那麼,跟他齊名的鳳雛又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龐統這號人物,演義裡說他的長相併不是很好看,雖然他很有能力,但是因為他的相貌經常受到別人的排斥。
  • 臥龍鳳雛怎麼來的?為何鳳雛龐統成就不如諸葛亮?
    臥龍鳳雛想必大家都知道吧,我說的當然不是下面這兩位,而是正兒八經三國裡的人物。前兩天我問朋友你知道三國裡臥龍鳳雛不,他說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周瑜。也有人以為臥龍鳳雛這兩個名頭是水鏡先生取得。龐德公之所以給這兩人宣傳,除了沾親帶故的關係外,自然也是因為這倆人本身也有本事,不然光做宣傳了,別人了解後發現臥龍鳳雛不過如此,那還不當場大罵龐德公。龐統二十來歲的時候就去拜見過司馬微,第一次見面司馬微在桑樹上採桑,龐統就站在樹下,兩人從白天聊到晚上。司馬微得出的結論是龐統乃是荊州翹楚,將來必有大業。
  • 三國時期,有著鳳雛之稱的龐統,到底因為什麼而死
    三國時期,有著鳳雛之稱的龐統,到底因為什麼而死在中國歷史上要說英雄人物輩出的時代,那麼就要屬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了,在這個時期不僅各諸侯王們驚才豔豔,雄韜武略,各諸侯手下的文人武將們也是獨一無二,讓人為之稱奇的,這些人才中
  • 《三國》中鳳雛龐統,死得可惜嗎?
    而赤壁大戰最關鍵的人物便是龐統了。人送外號鳳雛的龐統,雖然長得有點醜,讓人看了吃不下飯,但卻是與諸葛亮齊名的人,才能自然不用多說。那麼這樣一個才能卓越的人,為什麼會在落鳳坡就死了呢?並且作為軍師的他還沒到四十歲,可以說是他正值壯年施展抱負的時候。
  • 為什麼劉備擁有臥龍鳳雛後,還是失去了天下,究竟是什麼原因
    三國的時候,只要有人擁有臥龍,或者鳳雛就可以得天下,那麼劉備同時擁有了臥龍鳳雛後,還是失去天下呢,難道傳說是騙人的,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今天老杜就給大家說下吧,為什麼擁有了臥龍鳳雛後,劉備照樣沒有得到天下。
  • 性格有缺陷的三國蜀漢超級參謀長:立功心切的鳳雛先生龐統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一開始在劉表統治荊州的時候出來當官(功曹),後來又投靠到江東,在周瑜手下為官(還是功曹);再到後來劉備佔領了荊州,又跑到劉備那裡去當官……原因很簡單,劉表在荊州只是個名義上的執政者,荊襄八郡的軍政大權基本上都掌控在「蔡,張,蒯」三家人的手中,留給外姓人的職位並不多。至於江東,人才濟濟就不說了,龐統又不是本土人士,所以也得不到太多的重用。
  • 三國中龐統真的死了嗎?鳳雛詐死落鳳坡是何原因?
    龐統和諸葛亮都是劉備帳下的軍師,龐統得到重用也有諸葛亮的原因。二人在功績和行事風格上的不同。早年間,龐統就和諸葛亮齊名,龐德公就稱龐統為「鳳雛」,而稱諸葛亮為「臥龍」,還說得二人之一,便可安定天下,可見龐統的才能其實並不比諸葛亮低。
  • 為什麼鳳雛能與臥龍齊名?竟然是因為龐統用了這樣的方法!
    而在這些謀士之中,有兩個人常常被人一塊提起,一個是未出隆中就知天下三分的臥龍諸葛亮,一個則是南州名士之首龐統。後世盛傳「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句話在當時也算得上是家喻戶曉。然而龐統在投劉備帳下後,最開始是不受重用的,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後來因諸葛亮的舉薦而被劉備重視,並隨劉備入蜀。
  • 「落鳳坡」一語成讖,歷史上的鳳雛真的是死在落鳳坡的嗎?
    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三國時期,龐統和諸葛亮齊名,龐德公也稱龐統為「鳳雛」,而諸葛亮稱為「臥龍」,由此可見,龐統的才能以及他的謀略似乎並不比諸葛亮差。 但是很可惜鳳雛還未真正鳳鳴天下便在落鳳坡隕落了。
  • 龐統臨死前說的這句話,只有諸葛亮聽懂了
    不管是遺計定遼東的郭嘉,還是火燒赤壁的周瑜都是其中的代表,但是最令筆者心痛的,還要數出師未捷的龐統。龐統,字士元,自幼隨叔父龐德公四處遊學,年少樸鈍,後來隨著學識增長,被水鏡先生司馬徽稱為「鳳雛」。意思就是年幼的鳳凰,與諸葛亮並稱為「臥龍」「鳳雛」。更是有「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