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備奪不了天下?龐統臨死前說的這句話,只有諸葛亮聽懂了

2020-12-17 百家號

/阿聞

標題:為何劉備奪不了天下?龐統臨死前說的這句話,只有諸葛亮聽懂了

對筆者來說,《三國演義》可以說是自己的啟蒙讀物了,粗略算下來,少說也來回翻閱了八九十遍了。無論是魏武揮鞭,豪氣凌雲的曹孟德,還是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諸葛亮都是筆者喜愛的人物。在這波瀾壯闊的百年時間,英雄輩出,然而同時也有著許多人才英年早逝,令人無限惋惜。不管是遺計定遼東的郭嘉,還是火燒赤壁的周瑜都是其中的代表,但是最令筆者心痛的,還要數出師未捷的龐統。

龐統,字士元,自幼隨叔父龐德公四處遊學,年少樸鈍,後來隨著學識增長,被水鏡先生司馬徽稱為「鳳雛」。意思就是年幼的鳳凰,與諸葛亮並稱為「臥龍」「鳳雛」。更是有「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傳言。可劉備將他們二人都攬入麾下,為何卻落得個兵敗夷陵,身死白帝的下場呢?關鍵就在龐統臨死前說的一句話,而這句話只有諸葛亮聽懂了。

龐統自赤壁之戰獻上連環計之後,先是來到了東吳。恰逢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而死,龐統在周瑜的葬禮上大放厥詞,想試探孫權的胸襟。卻不想被吳國太聽聞,於是將龐統趕了出去。之後的龐統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來到了荊州去拜見劉備,也沒有說諸葛亮推薦的事情,只說來投奔劉皇叔。沒想到劉備因為龐統相貌醜陋,給了他一個小小的耒陽縣令當。

龐統自然心懷不忿,在任期間便每日飲酒不理政務。直到有一天,張飛來巡查吏治,聽聞龐統這個縣令每日只飲酒作樂,也不管百姓糾紛。於是怒衝衝地來到衙門,揪著龐統就要打。龐統問清來由之後淡淡的說到,「這點小事又有何難」。便讓衙役帶所有需要處理的公文和百姓前來,半天時間就將半年的的公務都處理完畢。張飛趕緊道歉,並帶著龐統去見劉備。這時候龐統也將諸葛亮的推薦信拿了出來,劉備才知道自己埋沒了一位大才,連忙道歉,並拜龐統為副軍師。

此時劉備還駐紮在向孫權借來的荊州,面對多次前來催還荊州的魯肅,劉備一面哭慘一面尋求出路。這時龐統便獻計向西攻取益州,劉備因為益州牧劉璋和他同是漢室宗親,不願去攻打。誰知道他不去打,投降張魯的馬超卻開始攻打益州,劉璋連忙向劉備求援,於是劉備順勢帶兵入川。在防禦馬超一年後,龐統為劉備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分別是直取成都;假裝回荊州,引誘守將出關再反攻成都;和退回白帝等待時機這三條。劉備採用了中計,然而就在攻取雒城時,龐統中了蜀將張任的埋伏,在落鳳破慘遭萬箭穿心而亡。就在他臨死之前說出了「今日吾死,乃天命也」這樣一句話。

鳳雛龐統終究是死在了落鳳坡,而他所說的那句話,就暗示了劉備無法統一天下,是天命所致。當時漢室衰弱,回天無力,劉備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卻沒有天時相助。曹魏實力雄厚,以魏代漢已是歷史的潮流,劉備苦苦堅守,想違抗歷史的車輪,自然是無法成功。還有一點就是劉備的仁義害了自己,成也仁義敗也仁義。劉備靠仁德聞名四海,引得無數人才投效,但也是太注重仁義,不願沒有理由地去攻打自己宗親的領地,所以在三策中選了不上不下的中策。龐統是看透了劉備的仁義,一方面敬佩他,一方面為他著急,願意以自身的死亡,換取劉備攻打益州師出有名,即使知道天時不在劉備,也情願用自己的犧牲來換取劉備成功的機會,這可能便是他口中的「天命」吧。

諸葛亮也聽懂了這句話,但是深受劉備三顧之恩的諸葛亮也情願用儘自己的全部精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要去完成劉備的心願。在筆者看來,蜀漢備受世人的喜愛,不只是作者羅貫中的「尊劉貶曹」,最重要的是它始終充滿著對理想的追求,對信念的堅守,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算油盡燈枯,就算身首異處也要完成兩代人夢想的浪漫情懷。

相關焦點

  • 龐統臨死前的一句話,暗示出劉備不可能一統天下,只有諸葛亮明白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句話說到「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這「臥龍鳳雛」說的便是諸葛亮和龐統。巧合的是他們還都是水鏡先生的徒弟。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兩位徒弟都如此厲害,那水鏡先生的實力可想而知。但這都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
  • 龐統臨死前大喊7個字,諸葛亮聽後搖頭嘆息,劉備聽了卻後悔不已
    如果你看過三國,肯定了解諸葛亮,又號臥龍。還有一個,你可能會有所耳聞,但是卻不一定了解的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那就是龐統了。龐統早年便以「鳳雛」之名與諸葛亮齊名於荊州。曾經有人這樣評價他們兩個:「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誠然,諸葛亮無論是在書中還是書外的名氣,似乎都比龐統高上不少。但是鳳雛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唯一可惜的,就是英年早逝,時年三十六歲。
  • 龐統臨死前道出6字秘密,孔明如能聽懂,也就不會病逝於五丈原
    龐統臨死前道出6字秘密,孔明如能聽懂,也就不會病逝於五丈原在整個三國時期,有傳言說:臥龍和鳳雛得一人便能奪得天下。可見當時的社會對諸葛亮和龐統的社會價值有多高。而他們兩人正好都是劉備的手下,諸葛亮的威名就不用說了,與諸葛亮相比,龐統的一生就比較坎坷了。幾天就為大家講講龐統在臨死前道出6字秘密,如果當時諸葛亮能夠聽得懂的話,那到最後就不會病逝於五丈原。
  • 龐統臨死前的一句話!說出劉備不可能得到天下了,只有諸葛亮明白
    三國演義中,最讓人感到痛心疾首的人物就是龐統了。龐統學富五車,才智過人。曾經龐統在十三歲的時候,就能夠和南陽的名士水鏡先生談天說地,贏來水鏡先生的稱讚,水鏡先生就說過,龐統將來是一個能夠撼動天下的人。但是龐統非常的不幸運。
  • 龐統臨死六字暗示蜀國氣運,諸葛亮聽懂卻裝糊塗,今無人願信
    龐統臨死六字暗示蜀國氣運,諸葛亮聽懂卻裝糊塗,今無人願信。文|檸檬古代對於軍師的描述,最先出現大概是在春秋戰國的時期,這個時期是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時期也相繼湧現了大量的經緯治世之才。這麼多有著頭腦的人力,要數劉備最幸福了吧,兩個有經天緯地之能,扭轉乾坤之才的人同時被收入麾下效力,且臥龍、鳳雛的名號在當時被人們廣為讚賞,劉備算是成功了一大半。如果說諸葛亮是宛如在這亂世之中橫空出世的一匹駿馬,那龐統和他比起來倒是顯得普通多了,龐統這一生一直在勤能補拙,且大智若愚。
  • 此人一直效力劉備,臨死前的說了這樣的話
    此人一直效力劉備,臨死前的說了這樣的話三國那段歷史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其中有一句臥龍鳳雛只要得到其中的一個人,都可以平定天下。在那個時期,這是一句人人都清楚的話,但是很多人會說,只知道臥龍一個人,不知道鳳雛是誰。那個鳳雛就是龐統,至於為何後世的人不了解,是因為諸葛亮的名聲蓋過了龐統,但是不能說明龐統不厲害。
  • 龐統在臨死前道破劉備的秘密,諸葛亮沒聽懂,可至今也沒人相信
    如果在落鳳坡死的是劉備,若是還能活著回到軍營的,他會把自己的位置交給自己的親兒子劉禪,而第一託孤大臣應該還是諸葛亮,而不應該是龐統。落鳳坡之戰時,劉備集團還沒有取下西川,如果這時候劉備戰死沙場,那時候劉備集團將會迎來一個極其困難的時期。
  • 一事無成的龐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劉備一句話道出了真相
    而著名的"臥龍鳳雛"便是後來龐德公稱讚龐統與諸葛亮的詞句,以至於後來龐統誇讚其他人的時候會給予他超出自己實際才幹的評論,他人詢問後龐統字字清晰,他認為天下紛爭不斷,社會動蕩不安,在這種背景下,心中有"道"、秉持正義的人只會越來越少,龐統自認為自己無力改變天下大亂這種大的背景,就只能從現在還堅守道義的人們做出一點努力,誇讚他們的事跡,培養他們的名聲
  • 龐統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軍師,為何龐統卻英年早逝還身死落鳳坡?
    而三國時期的能人異士中,諸葛亮是謀士中的翹楚,而作為與諸葛亮一同成為劉備謀士的龐統,為何卻英年早逝身死落鳳坡?接下來,便跟隨小編的腳步,來深入的探索一下,為何龐統與諸葛亮一同成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名揚天下,深受尊敬,而龐統卻英年早逝,青史不留名。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三國裡面的「臥龍鳳雛」?
  • 龐統死前喊出八個字,劉備聽了不思其解,諸葛亮聽後想歸隱山林!
    而說起三國,就離不開曹操、孫權和劉備了!曹操孫權都是有一定基礎的,而劉備則是白手起家,於是更多的受到人關注。而一說到劉備,就離不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其中諸葛亮是後期蜀漢的中流砥柱,一人承擔了整個蜀國的北伐大業!後期的蜀漢,人才匱乏,仿佛謀士中唯有諸葛亮一人。其實在劉備死前,他本還有一個能與諸葛亮齊名的人才,不過他沒出場幾集就掛了,十分可惜!
  • 龐統死前喊出8字,劉備聽了不明所以,諸葛亮卻是想要歸隱山林!
    龐統死前喊出8字,劉備聽了不明所以,諸葛亮卻是想要歸隱山林!作為我國古典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一直都不缺乏相關的受眾,而三國也很好的印證了「亂世出英雄」的說法,天下大亂之際、諸多能夠攪動風雲變幻的人物,紛紛的湧現登上這個歷史的舞臺,這一眾的英傑或是大放異彩、或是如同流星般一閃而過。
  • 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好奇司馬徽為什麼只給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兩人,卻不推薦司馬懿,感覺是水鏡先生的局,甚至認為是坑、陰謀論。其實龐統和劉備說過一句話就能解釋這件事。司馬懿向劉備推薦賢才公元200年劉備奉袁紹的命令騷擾、攻擊許昌,目的要牽制、分散曹操的兵力為袁紹主力大軍創造有利條件。
  • 龐統臨終前說了8個字,讓諸葛亮物傷其類,劉備淚溼衣襟
    水鏡先生在三國裡面最大的貢獻就是向劉備推薦了兩個人,那就是諸葛亮和龐統。水鏡先生當時說的話很吸引人,只要得到臥龍和鳳雛其中的隨便一個就可以得到天下,劉備不心動才怪呢。不過,這也是水鏡先生在吹噓自己的學生罷了,畢竟劉備就算是得到了兩人,依然只是一個鼎立的局面。
  • 劉備臨死前說了6字,諸葛亮聽懂了,趙雲卻一直沒明白其中意思
    諸葛亮是整個蜀國的擎天之柱,可以說,如果沒有他的盡力輔佐,就沒有劉備的蜀漢政權。劉備臨死前雖然身體虛弱,但他的頭腦卻非常清楚。因此,劉備當著一些重臣的面對諸葛亮進行了最後的叮囑。劉備給諸葛亮留下的幾點囑託非常簡單,但有一點卻讓他嚇得汗流浹背。
  • 龐統臨死前,揭發劉備想爛在肚子裡的秘密,可惜說出來都沒人相信
    龐統臨死前,揭發劉備想爛在肚子裡的秘密,可惜說出來都沒人相信!「知己知彼」,不但是兵家所倡導,依然也是為人之所必修。如何能看透一個人?其實也是一門學問,有的人奮鬥數年,事業可以風生水起!然而有的人窮盡一生,仍然是在打醬油!為什麼?自己沒看透,沒有讀懂合作團隊,或者是老闆,亦或者是上司!
  • 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公元211年的時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卓膺等將領入川。其中,就龐統來說,無疑承擔著軍師的職責,也即幫助劉備在益州之戰中出謀劃策,類似於漢中之戰時,劉備帶在身邊的法正。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龐統,諸葛亮跟隨劉備的時間顯然更早。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入川,為何帶龐統而不是諸葛亮?對此,在筆者看來,司馬懿說出了一個原因!
  • 攻雒城前,諸葛亮寫了一封信給劉備,龐統不聽,最後亡於亂箭之下
    哪知劉備早已對西蜀懷有野心,想收入自己囊中作為安身立命之地。劉備見劉璋勢弱,便帶著一眾人馬前去攻打。在《三國演義》有一回說到劉備想取劉璋的蜀地作為自己的大本營,他和龐統準備攻打雒城。哪知,臨行前,諸葛亮寫了一封信給劉備,劉備給軍師龐統看了,龐統卻認為諸葛亮是擔心他爭得先功,所以讓人送來消息,阻止他前進。於是,龐統不聽諸葛亮的勸,急催劉備攻打雒城。
  • 龐統死前,暗中留下三個心腹,沒有他們劉備不可能有所作為!
    提到龐統,相信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龐統乃荊州襄陽人,雖然長相比較恐怖,但是他的才華卻是人中之龍。因為如此,早在荊襄一帶,便流傳著一句話叫,「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臥龍的才華不用多說,而龐統呢?他與臥龍諸葛亮相比又如何呢?
  • 劉備入西川!不帶諸葛亮而選龐統相隨 實是因為二人定位相左
    三國時諸葛亮對於劉備陣營的意義重大是旁人都替代不了的,諸葛亮不僅在劉備尚處顛沛流離時期時,就幫助其確立了如何立足天下的方針,還在劉備死後竭力輔助劉禪治理蜀國,並且多次北上完成既定的北伐中原匡扶漢室的理想
  • 龐統和諸葛亮齊名,可為何早期的時候龐統一直未受到重用呢?
    龐統與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有著非常高的評價,被人們稱為臥龍鳳雛,而且司馬徽還曾說過,只要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得知,龐統的能力與諸葛亮平分秋色,但是為什麼現在眾人,卻只知諸葛亮而不知龐統呢?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呢?